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流浪地球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流浪地球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0-03-15 23:1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流浪地球经典读后感有感

  《流浪地球》是一本由刘慈欣著作小当 | 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页数:19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流浪地球精选点评

  ●2018年11月10日,当当网,¥8.48(29%)。2018年3月第1版,2018年8月第2次印刷

  ●很好看的短篇科幻电影上映了,期待

  ●我好像买错版本了..这本里除了流浪地球就是普通儿童科幻小说= =流浪地球是为了要上映的电影看看 感觉通篇就像看了一篇梗概,是刘慈欣那个时候文笔太差了还是压根就是把自己设定写出来?但不得不承认内容确实精彩 尤其是最后5000个雕像那里震撼了.jpg 希望电影能好好表现

  ●短篇合集,早年青涩

  ●人性,远比莫斯的“让人类始终保持理智,是一种奢望”更复杂! 如果电影拍第二部,大就能看到了!

  ●刘慈欣的想象力很好

  ●延续一百代人的移民背景一样,所以电影只是赋予了现代人的肉和核,一个只沿用了背景的改编。小说里完全未来世界开放婚姻,没有现代伦理年龄生存,抽签决定生育权。错误太阳爆发预测联合政府独裁……

  ●当当凑单买的,买成了儿童读物哈哈,最后一章诗云好浪漫

  ●高中时代遥远记忆

  ●公司活动的时候获得的书。拿到手才发现是本少年科幻读物。出于拿到的书尽量看完的强迫症,还是把读完了。 全书由四个中短篇构成——超新星纪元、流浪地球、圆圆肥皂泡和诗云。 我在五年以前读过超新星纪元,所以能发现这里的故事被大幅删减了,除了后面大半的剧情,前面的许多细节描写也都被删除了。原书虽然也有很多缺陷,但比这本书里表现出来的要好很多。 流浪地球也很简短,读起来像在读大纲。有了超新星纪元的前车之鉴,我强烈怀疑这也是个经过大量删减的故事。 圆圆的肥皂泡像是一个标准的儿童科幻作品。 诗云是吞食者的后续故事,我恰好在几个月前看了《吞食者》,要不然可能会缺少一点对故事设定与背景的了解影响阅读体验总的来说,我感觉这是一本不错的儿童科幻读物,小孩子读起来自乐趣,对于成年人就不推荐了。

  《流浪地球》读后感(一):保护地球就是保护自己

  看完了这本书,给我的触动很大。从没想到,地球会变成世界末日样子,可能是我们人类能生存的时间太少了,少到只为自己这一辈子考虑,少到只有了‘人生苦短,需及时行乐’的想法一代人类的时间是有限的,但人类的时间确实无限的,我们应该保护地球生态,让地球的寿命得以增加,让人类的寿命增加。对于外太空的勘探,我们现在能做的还有很多,好像地球,人类对于宇宙来说,只是很小很小微不足道的尘埃,可我们的使命与责任却是无限的。

  《流浪地球》读后感(二):刘慈欣的科幻哲学观。

  老师布置的寒假作业。跟儿子一起看完的。很不错的一部短篇科幻小说。通过这个短篇可以看出刘慈欣并非完全只靠他出众的科幻硬核点子成为出类拔萃的那一个。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爱提问题的科幻作家。你能从他的作品中看到很多的怀疑和多维度观点。刘慈欣的作品相当复古。几乎在我目前看过的他的所有作品中都带着古典哲学的思维。好像现代东方世界的柏拉图一样,一直仰望天空希望能够从宇宙的角度上追寻真理和普遍价值。而在这宏观的背后,同样以“人”作为情感的纽带驱动作品的与读者之间的关系。而“人类”这个元素几乎不成为刘慈欣作品的出彩点。而尽管如此,他的作品依然能够打动人的点在于,他将一种我们认知外的空间大小和时间长短放在作品中,让作品中的人去感受,也同样驱动读者一起感受这种语言无法量化的概念。在无法理解下一般都会产生恐惧的人类本能,在刘慈欣作品中却能变成一种因为不可理解而产生的感动。说不清究竟是因为敬仰还是害怕。这就是刘慈欣作品中宇宙与人交织在一块儿的那种哲学效果。你很难说。在他的作品中宇宙和人究竟哪一个才是背景。如果用一种赛博朋克加笛卡尔的认识来看。也许宇宙就是存在就是来源于人类的思想。人类本身诞生在宇宙的语言之中。这是一个密封闭合的无限循环。蚂蚁们在密封环上永远前进着一次又一次地重新开始自己的旅途。

  《流浪地球》读后感(三):除了脑洞,我还喜欢大刘别样的语言美

  看完《三体》三部,作为曾经的理科生,真的崇拜上了大刘。看了电影《流浪地球》,虽然有说各种剧情不合理的,但是国内什么时候有过这样真正的科幻片呢,立意和画面真的很棒。

  后来在买的大刘短篇小说合集《带上她的眼睛》里看到了《流浪地球》,不得不承认,最开始有点小失望。可能是因为电影中超燃的剧情和画面,小说原著其实是没有刻意强化电影中宣导的一些情节,原著会更平淡一些。但是这平淡别有一番风味。

  大刘这些看似平淡的语言,需要我们静静地去品味。有时候明明可以感觉到大刘细腻的情感,但这些情感他一定要用貌似"粗糙刻板"的理科语言表达出来。而这种别样的语言美,也正是除了脑洞之外,让我崇拜大刘的地方。

  一直想找个机会梳理下自己对大刘脑洞和别样语言美的理解,希望能有那么一个机会让自己静下心来整理自己的思绪。

  《流浪地球》读后感(四):科幻难在世界观的合理判断

  科幻小说,其实挺难写的。原因1,要合理科幻,要有“科”,不能全是“幻”,这要求作者要有相当的理工科基础;原因2,情节要精彩,这也是小说的必备要素,这要求作者有相当的文学素养;原因3,作品要有合理的“”时代观”,即小说中的人类社会要符合假想的“未来观”。原因4,要有巨大的想象力。个人认为四点中,第四点靠天吃饭,但第三点最难,因为在人类历史中,人类社会价值观是不断根据外部环境变化而变化的。人类的价值观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下可能全然不同。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人生而平等”,从“三妻四妾”到“鲜肉文化”,每个观念的出现都有纷繁复杂的历史背景,秦始皇不能想象美国人可以随意批评总统,我们现在也很难理解以前女人为什么要裹小脚。

  而科幻小说作为未来的历史,往往是作者对未来人类价值观的合理预测,这要求作者对人类发展历史进程有清晰的认知,并结合天马行空的未来想象社会推测出合情合理的社会制度、人伦观念、道德导向。其实是对科幻小说作者最大的考验。

  这本《流浪的地球》其实是买错了。错买了一本少儿科幻系列丛书。但其中四个故事也各有特点。当然,写的最好的还是《流浪地球》这个故事。电影大家都看过,设定大家都知道。推着地球去流浪这个设定太逆天,以至于我除了顶礼膜拜外都没法发表什么其他观点(因为太牛所以学不会,这属于天才范畴,所以就关注一些还可以学的)。但作者对那个社会的一些伦理猜测,我觉得反而是可以提一提的。1,大家害怕太阳;2,生命不再平等,年纪越轻越值得活下去;3,艺术被抛弃;4,婚外情常规化;5,生育权靠摇号。以上这些伦理猜测虽与目前的道德准则不同,但确确实实是不变的人性在那个时代的选择,因此也显得异常合理,这也是大刘第二厉害的地方,这点在《三体》中更是提现到极致。(第一厉害的是想象力,但这真的学不会)当然,流浪地球的结局还是小说的点睛之笔,我认为他想表达的是:无论人类发展到怎样的科技水平,最后还是要靠精英而非大众来决定自身命运。一旦乌合之众拿起武器,那人类的命运则未在旦夕。(大刘这个思想还是很坚定的,在《三体》里也深刻提现)

  《流浪地球》读后感(五):看完《流浪的地球》后的一点想法

  大刘是个诗意的理想主义者,《流浪地球》的四个章节,我都各有各的喜欢。超新星纪元的山谷世界里,孩子的视角巧妙还原了国家间的合纵连横;流浪地球计划就更不用说,同名电影的成功已经足够证明他的优秀;诗云则代表着大刘对文化价值的思考,他们都很好。 但我最想说的还是圆圆的肥皂泡,这个故事好像一个美好的隐喻,改变世界的科技最初起源于不切实际的幻想,就如同凡尔如勒没有想到,《海底两万里》的很多幻想都变成了现实,鹦鹉螺号也变成了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的名字。好的科幻小说不仅仅是一部脑洞大开的文学作品,他还能照进现实,启迪儿童以科技的无穷魅力,激发人们对未来科学技术的无限美好希冀。如果我以后给我的小孩制定一份必读书目,那科幻小说必须榜上有名,我一直认为,所有长大以后的美好想法的萌芽,都来自于孩童时代的潜移默化,带着纯粹的、无忧无虑的对世界的美好幻想,因为爱好和坚持,最后能成为改变世界的力量,那一定很动人。圆圆的肥皂泡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如果真的有丝路市,那个城市一定会被狂风和黄沙掩埋,是圆圆不顾一切的追梦,反而用最天真的方式成全了爸爸在丝路市的付出过的青春和数年的梦想,挽救了丝路市。“如果我有两次人生的话,那我会分一次给责任和使命,可是我只能活一次。”圆圆曾经这么回答爸爸对用1亿元吹泡泡的质疑,但选择热爱和选择责任、使命最终殊途同归。 因为妈妈工作和我爱好的原因,小时候看了很多书,但大多都是杂书,没有对我的学习起到什么帮助,但是书就像一个窗口,我能接触到的世界太小,有的人用交流来了解别人的世界,我不擅长和别人交换对一件事情的思考和各种奇妙的故事,我选择用各种各样的书来了解我未曾触及甚至不会触及的领域,我和娜娜说自己总是花最多的钱做最无用的事情,但在这个过程中,仅仅触及到另外一个世界的边界就我收获到了最大的快乐。某个角度来说,世界就像一个娃娃机,我投币购买了抓娃娃的过程,而不是那个娃娃。我有很多爱好,也曾经有个很好的开始,但是坚持并不是我的天赋,让我错过了很多机会。如果我能再许愿一个天赋,请给我持之以恒的毅力,毕竟,我还是想要那个娃娃。 我要许愿所有现在不切实际的幻想,并为之努力,既然摸到过其他世界的边界,就要牢牢抓住不放手,勇敢追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