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吾国与吾民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锦集

2022-04-14 03:05:3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锦集

  《吾国与吾民》是一本由林语堂著作,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30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吾国与吾民》精选点评:

  ●寫的太好了,文字流暢優美簡潔凝練,見解獨到深刻。林語堂筆下的中國人,富有生活情趣,注重其內在的精神世界。較之西洋文明,中華文明的從容不迫,淡定閑適,經過幾千年歲月洗禮流傳下來的文化,蘊藏的人文精神,實屬中華民族的的絢爛多彩之處。躲不開貪懶淫逸,少不了貧弱病苦,但中國人的生活智慧無不暗含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見諸細節,實在妙哉。

  ●之前把译者名字写上呀 半文半白看起来很不舒服 有的句子特别容易懂 有的真的不知所云 因为我之前听过大学老师讲过一些观点 所以觉得这本书并没有很惊艳 毕竟不是写给中国人看的 很多古诗文直接搬过来

  ●有的部分略显啰嗦,可能是因为我读过一些分析国民性的书。不过最后一部分提到的“我们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将之比作秋天还是很有意味的。

  ●文字还是比较优美,对于国民的思考比较深入,有些部分读起来稍有枯燥,但认真思索会觉得收获颇丰。

  ●快一个世纪过去了,虽然经过了改朝换代,经历过野蛮倒退,中国人的底子还是那样。林语堂应该比鲁迅更懂中国人。

  ●中国是怎样,中国人是怎样,总结得很清楚了

  ●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

  ●如果要给林语堂加个标签,也许称之为人文主义者是比较合适的。我所理解的人文主义者要有这么几个要素:关心人类的世俗生活;崇尚的是理性主义;敬佩有个性主义光芒的人;是入世的又是能超然于人间的浑浊的;批判严厉而善意;讽刺尖锐而温和等。我不知道这样的特征描述是否与其他几位文化巨匠能区别开来了。比如鲁迅,他对中国人国民性的深刻批判无人可及;比如胡适,他一直推崇的是自由主义但难以做到超然于政治之外。就他们三个人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上可以这么形容:鲁迅重在批评;胡适重在改进;林语堂基本是个旁观者,用他自己的词形容,他所取的态度是圆滑的、俏皮的、超脱的、也是世俗的,所以他认为幽默是文学的至高境界,讽刺是对恶俗的合适态度,因为他有一种将自己置身世外的自觉,对这个世界的针砭和褒扬才如此准确有力。

  ●刚开始讲南北方那点过时了,其他还好

  ●不亚于柏杨的那本名作。看林老的文字,精致中不乏精确和深刻。他聊中国的政治、文化、艺术、民族精神和生活,事无巨细,信手拈来。这样的人,本身就是一个懂得生活的人。所谓“高级”的生活,不在于钱财多少,喏,有着这样认知的人,就活得蛮高级。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一):治国,从儒出发,亦或从法出发——读《吾国与吾民》之“贤能政府”有感

  最近在读林语堂先生的《吾国与吾民》,这是我所读的他的第二本书,也是自己初次看这种介绍中国与中国人方方面面带有研究论述性质的作品。因此读来颇感新鲜有趣。有些观点与己见不谋而合,有些想法则有待商榷,另有些见解不敢苟同,还有一些思想却似醍醐灌顶让我恍然大悟。

  总体而言,林老先生的大部分见解是深切我心的。但因为本人才疏学浅,很多时候即便想要附会地写两笔读后感,提笔却又深觉自己文字实在粗糙,便没了兴致。

  直到读到这篇关于贤能政府的章节,发现向来文字中带着些许诙谐讥讽之味的作者竟是难得地在文字中充斥了一股愤慨之气,自己也不由被勾起了热血,忍不住想要写些什么来纾解下情绪。

  “贤能政府”这一章分析了历朝历代中国政府以儒治国所引发的弊端,并情绪强烈地提出要改变这一局面只有依法治国这一条途径的主张。

  《吾国与吾民》成书于1930年代,当时的中国也好,当权政府也好,处于一个怎样的局面举世皆知。作者身为一个中国人,为政府之管理混乱,百姓之深受苦难,国家之疲弱不堪扼腕叹息的心情不难理解。以孔子的贤能政府为概念创立的制度形同空中楼阁海市蜃楼,在缺乏外界的有限监管之下,要求每一个官员成为克己复礼的圣人显然有违人性与常理,就像林语堂在书中所阐述道的:

  “任何细心地研究中国史的学生,一定能够注意到中国的孔子理想的政府,充满着道德意识,常为举世无双的一大腐败罪恶”。“当你以君子之礼待官吏如中国向来之习俗者,则其中十分之一将为真君子,而十分之九将为恶棍,但是当你以对待坏蛋的心理视之,若欧美之所为,准备着政治监狱,或示之以监狱之威吓,则真将变成坏蛋者将远少于十分之一,而十足的十分之九将勉力自命为君子。结果你至少获得一个廉洁政府的外貌。”

  这便是法律监管的威慑力。

  林语堂所批判的政府是自古至30年代讲究人情以儒的理想含混治国的历朝历代政府。然而事实上讲究人情这点即使放诸今日依然不算少见。2017年创下收视高峰的《人民的名义》讲述的便是这样的例子,这部电视剧之所以好看,之所以受众如此之广,正因为其较写实地揭露了官场上的一些潜规则,一些人情操作,一些监管不力的现象。对此,无论是林语堂还是普通百姓,甚或是任何一个正直清廉的人都是深恶痛绝的。所以当《人民的名义》中那些贪官败类被一一拉下马时观众颇有出了一口恶气的畅快感,而这便是民之所愿民心所向,也是这部剧如此受欢迎的根本。

  然中国奉行人情与孔子理想的贤能政府已有上千年之久,要彻底扭转过来绝非易事。几千年前的商鞅曾经做过一次,他以施行严酷的法律闻名,最后因为得罪太多权贵世族阶级而下场惨烈也是众所周知的。再之后便是一段长久的空白期,直到新中国的建立,关于到底是以儒治国,还是以法治国,显然政府几十年前已给出了一个明确的选择。

  对此,林语堂曾在《吾国与吾民》中这样提议道:“中国所需要者,既不为仁,亦不为义,又非为荣誉,却为单纯的赏罚,即需要勇气来枪决扫荡这班不仁不义不顾廉耻的官吏。唯一保持官吏廉洁的方法即为加以逮捕而用枪弹来警戒他们”。这是一条真知灼见。即使今日我依然表示赞同。对付贪官必须要以酷法来约束之,其他别无途径,因为能够对付人性无止境的贪欲的,唯有更沉如山的无情法律之重压,这在上下几千年都适用。

  关于贤能政府的此一章节,读着只有短短数页,却是让我跟着一同激愤,一同热血起来,正是因为书中的文字是字字敲打在我的心头之上,唤起共鸣。《吾国与吾民》虽然写于大半个世纪之前,但它大部分的对于中国人与中国世情的观察和观点依旧一针见血般的犀利。就像我这次所讨论的这一章般,许多见解与建议现在依旧能够为世人敲响警钟,值得我们注意与深思。

  中国人的优秀处,中国人的劣根性,都是吾辈需要自知也有责任自省的。最近读着这位老先生的书,学到很多,甚于每天百无聊赖空虚度日。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二):吾爱秋之中国——记林语堂《吾國与吾民》读后感

  继《苏东坡传》之后,又读完了林语堂先生的一本书:《吾國与吾民》。从上一本书起,个人就很欣赏先生那种犀利又不失幽默的风格,而新读完的这本书相较之下读起来更加有趣了。

  毋庸置疑“吾国与吾民”显然是一个非常难写的大标题大概念,放诸今日,敢于挑战的学者估计也不会很多,即便写了要做到统揽全局同时事无巨细想来难度不会小。更重要的是一个态度问题,如何不偏不倚保持客观中立地去反映中国与中国人的过去与现状,更是难上加难。

  作为读者的我以一个中国人的身份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那么多年,却完全不敢说自己对祖国以及国人有多么深刻的认知,因为中国太大,中国人又太多,我们对身边的事与物都谈不上多少了解,又怎能轻易给他人下定义呢。然而即便如此,中国人的秉性总是深深烙印于自己的血液之中的,所以当阅读这本《吾国与吾民》的时候,对其中提出的许多见解,在感到新鲜的同时又会触动到自己的心灵深处,仿佛它道出了自己多年来明白却说不清爽的想法。

  它对于中国人的好与善及一切优良品质褒以赞美之词,对于国家与国民的不足之处及劣根性也往往是一语中的。表扬得到位,批判得在理,基本做到了理智与公允。

  赛珍珠女士在序言中描述此书“满足了我们一切热望的要求,它是忠实的,毫不隐瞒一切真情。它的笔墨是那样的豪放瑰丽,巍巍乎,焕焕乎,幽默而优美,严肃而愉悦。对古往今来,都有透彻的了解与体会。我想这一本书是历来有关中国的著作中最忠实,最巨丽,最完备,最重要的成绩。”

  想必读完本书的读者大多数应该都能认同这样的评价吧。说来有趣的是,虽然这是一部巨著,但事实上并不是那种会让人望而生畏的大部头百科全书。《吾国与吾民》分为“基本要素”与“生活”两大块,其下又分成若干小标题来进行讨论,但总体而言,每一章节并不冗长。相对于那些会长篇累牍地论证一个观点的文章而言,简直可以称得上短小精悍了。而这也是让我为之欣赏的一点——一针见血地摆出观点,不玩文字游戏,不装高深莫测,不把读者的脑袋捣成浆糊。

  上部“基本要素”从大局出发概述了中国人、中国人之德性、中国人的心灵,与人生之理想。以地理历史人种的变迁,国民对于儒教道家的信仰,阐述了中国人为何会成为现在的中国人,为何会奉行中庸之道,社会与政府为何会衍化如斯。我不敢说林先生的观点全然正确——《吾国与吾民》成书于上世纪30年代,毕竟有其时代的局限性——但至少读来言之有理。

  下部“生活”则是以上部的论述作为理论支持,介绍了中国人及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各种活动。较之上部,读起来更有趣味一些。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许多章节都会提出正反两种见解,但多数偏向于批判的一侧,然而对于中国的艺术诸如书法、绘画、建筑、园林及饮食等方面可以说是以不容反驳的口吻给予了压倒性的赞美,洋溢着热烈的喜爱与自豪之情。

  我读着这些章节时也深有同感。虽然对于现实中的一些弊端充满了无可奈何,但毫无疑问又确确实实地发自内心深爱着我们的文化。我想于己而言,这是任何一国文化都无法取代的精粹。

  中国或许多的是我这样的人,安于现世,却又有些愤世嫉俗;常常会为不公打抱不平,却又因为害怕受到伤害而奉行中庸之道;一边埋怨着社会上种种不足一边又由衷热爱自己的祖国;既有自卑情绪,胸口又满溢着千年累积的自尊与骄傲。

  《吾国与吾民》就像一面镜子,从中你能看到自己,看到自己所处的这个国度。我想随着阅历的增长,以后再来读这本书或许想法又会有所不同吧。

  书的最后一节“人生的归宿”中,林语堂先生将中国比喻为秋天。他最喜欢秋,因它色彩浓郁,有年老的圆熟与智慧,懂得知足乐天,即便有时会泛出一丝悲伤与愁绪,但多时是一片金色灿烂的收获。

  我最爱的季节也是秋,完全能理解吾国与秋的形似神和。中国虽然经历了五千年的风风雨雨,却远未踏入冬季的沉默。或许诚如林先生所言,在经过各种磨难与痛楚之后,它正在进入最为成熟与美丽的丰收季节。几十年前的他这么认为,几十年后的我更是了然。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三):精致与情理

  罗素评价中国曾说,“在艺术,他们志于精致;在生活,他们志于情理”。

  外国人想要了解中国及其文化,需要超越的观念和淳朴的心地。我们中国人要想了解自己,则需要勇气,需要诚恳,更需要心灵的不断辩论之活力。

  家族制度是中国社会的根底,只要社会建立在家族制度的基础上,人即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作为一个分子的身份生活于和谐的社会关系中,因此很容易理解为何忍耐被视为最高德行。

  也正是因为人民组织从家直接上升到国,导致国人公共精神的缺乏。家族制度对个人道德的塑造有着积极的影响,但它也导致了政治与道德的混合,对于家庭有优良功效的,但对于国家则为危害。家族成为一座堡垒,在它的外面,一切的一切都是合法的可掠夺物。营私舞弊,敲诈钱财,对于公众是一种恶心,对于家族却是美德,因为一切中国人都是家族的好分子。中国的社会被家族制度割裂成许多小个体,在它的里面存在着其固有的合作,但个体与个体之间,没有真实统一的联系,除了国家。

  中国人生理想的现实主义与其重现世的特性源于孔子学说。孔子学说对待人生的眼光是积极的,而道家的眼光则是消极的,由于这两种根本不同的元素的锻治,产生一种永生不灭的所谓中国民族德性。因此当顺利发皇的时候,中国人人都是孔子主义者;失败的时候,人人都是道教主义者。孔子学说缺点在于过于崇尚现实而太缺乏空想的意象的成分,道家的自然主义是付镇痛剂,抚慰中国人的心灵创伤。

  孔子学说存在哲学漏洞,它虽解决了人类天性的一切问题,却把宇宙的哑谜置而不顾,致使普通人民不得不依赖道家的神学以解释自然界之神秘。

  中国人宁愿采取反乎“道理”的任何行为,却不能容许任何不近人情的行为,这种情理的精神与普通感性的信仰在中国人理想上树立了最重要的态度,结果产生了“中庸之道”。讲情理的人常能保持平衡,而讲逻辑的人则丧失了平衡。但中国的错误,也在于太讲人情。

  林语堂先生有一观点,深以为然。“著者亦深信吾人停止谈论人民道德的感化愈早,则吾人之能建立中国之廉洁政府亦将较早。可是事实上有那么许多人在议论着道德的改进,以为政治罪恶的解决手段,适足以说明他们的思想之幼稚,和他们的领悟正确的政治问题之低能。他们应该明了吾人已经继续不断地谈道德的腐论历两千年之久,卒未能用道德之力量改进国家,或使她有一个比较贤明廉洁的政府。中国人民应该明了,倘令道德感化真能有何裨益,中国今日应早已成为天使圣哲的乐园了。依著者愚见,用道德来改善政治的思想和议论,何以如是流行,特殊那些官吏谈得尤为起劲,就因为他们知道这样的改革,至少不会有害于人。”

  我们至今仍感到公民太少,而私人太多,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完善法治。

  越了解中国艺术,便越发被其折服。中国书法、诗歌、绘画、建筑等等所展现的中国哲学思想,以及清雅、谨饬的精神和与自然相调和的境界,令人惊叹不已。

  中国艺术的特性,可由平静与和谐判别出来,而平静和谐出自中国艺术家的心底。中国艺术家是这么一种典型的人,他们的天性安静和平,不受社会的桎梏,不受黄金的引诱,他们的精神深深地沉浸于山水和其他自然的现象之间。总之,他们的胸怀澄清而不怀卑劣的心意。因为一位优越的艺术家,吾们相信一定是个好人, 他必须首先要坚贞其心志,旷达其胸襟,达到这种目的的重要方法为游历,或为沉静的内省。

  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中国的很多词,如“面子”“戏”“逸”等等很多词,很难用英语准确表达它的意思。有其独特的魅力。

  生活的艺术对于中国人是第二本能和宗教。

  国民

  不依

  ”“戏”“逸”等等很多词,很难用英语准确表达它的意思。有其独特的魅力。 生活的艺术对于中国人是第二本能和宗教。 中国人的生活,有一种集中现实的诚信,一种佳妙的风味,他们的生活比之西洋为和悦为切实而其热情相等。在中国,精神的价值还没有跟物质的价值分离,却帮助人们更热情享乐各自本分中的生活。这就是我们愉快而幽默的原因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四):读《吾国与吾民》有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