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弗洛伊德,性学与爱情心理学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弗洛伊德,性学与爱情心理学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5-02 02:57:2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弗洛伊德,性学与爱情心理学经典读后感有感

  《弗洛伊德,性学与爱情心理学》是一本由[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作,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弗洛伊德,性学与爱情心理学》精选点评:

  ●在kindle上断断续续读了能有大半年,看到最后的附录介绍更想读荣格了。过于强调性,有的地方听起来似有道理,有助于了解自我吧;但是把文学和艺术创作的源泉与动力解释为俄狄浦斯情结,我是极度不同意的。

  ●唉,这本书看看就好,虽然啥都不懂,但也私以为很多观点有些牵强。 更新:刚刚看犯罪心理,老师也解释了书中的观点,比如性冲动是所有犯罪的唯一根源,对内表现为神经症,焦虑症等,对外就会表现为犯罪。看过的书不多,但我还是觉得不对,性冲动这么神奇吗?

  ●专业性偏强,读起来吸引力不是那么大

  ●逻辑严明,弗洛伊德颠覆了我对性的认识

  ●首先看了下附录里面弗洛伊德的主要理论,凝练的概诉了弗洛伊德的人理论,和某些专有名词,对于像我这种业余读者去看他其他经典很有帮助。正文正准备看。 看完了,有些没看懂,有点小专业化,对于我这种只上过心理学公选课的人来说,有些没看懂且乏味

  ●第一章节讲的性倒错(同性恋)有完全性倒错(同性恋)两栖性倒错(双性恋)偶尔性倒错……私以为,弗洛伊德是第一个仰望这片星空的人。但第一个人能望到多少星星?他的重要性在于开辟了这个学科,但他的研究东西现在看来大部分都是不对的。学心理学的朋友说,认真研究心理学,千万别看弗洛伊德!

  ●一般吧 言语有些笼统 多数处于揣测和自白

  ●尽管弗洛伊德声名远扬,但不得不说他对现代心理学的重要性被过分夸大了。其调查方法(个案分析、理论推导)已完全不能代表现代心理学家是如何进行研究的,其研究结论也不可证伪的。 本书关键词:婴儿期性欲、性倒错、神经症、恋爱的畸形心理、性心理障碍、处女情结等。

  ●太牛逼了,困惑我多年的问题找到了理论依据。太赞了

  ●意义大于内容。

  《弗洛伊德,性学与爱情心理学》读后感(一):经典而时髦

  很多经典书让人很头大,因为作者的用语和时代往往与我们现在的习惯相去甚远,再遇到一个不大负责的译者,就让认很难读进去。看这本书之前,我也是有点犯怵的,非常害怕遇到这种情况。但是事实是我错了,简直太好读了有没有?大师的想法被活灵活现地表达了出来。好多问题也迎刃而解啦,为什么会有性倒错?为什么施虐?关于生育的理论……无不透露出弗洛伊德的天才。而且质感非常棒,还有好多美美的插图,真让人非常开心。

  《弗洛伊德,性学与爱情心理学》读后感(二):该跟儿童谈性吗?

  

“孩子的世界是纯洁无暇的,要使他们保持这种纯洁的幻想是非常好的,可是纯洁和无知并不能画上等号。”

性,这个让人避之不及,讳莫如深的话题,到底应不应该正视,答案是肯定的,特别是针对儿童教育问题。

无知的好奇,或者避忌的羞耻感只会让这件事在孩童心里扎下不良得根基,通过研究发现孩子成年后的爱情,性关系,很多都有父母和童年经历的痕迹,所以好好处理亲子关系,在不同的阶段做好分阶段分等级的性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

看过《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熔炉》《素媛》,再看看现在让人瞠目结舌的学校,社会上越来越年幼化的性侵事件,加之性变态问题越来越多,性教育这件事,更应该被提上正题。

我自认为是个较为开放的朋友式母亲,可以接受孩子早早地接触喜欢,知道爱情,也能接受他不同的性取向(当然,如果是不得不的现实),只要他喜欢,能真的开心、幸福就好。

但是也希望他在能在不同的阶段,能够认清自己,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在感情的相处中学会成长,成熟,健康,稳重地处理两性关系,负责任地过好自己的感情生活,健康直面地对待性的问题。

而我的责任,就是更多地补充知识,去正向、合理、健康地引导,更多的是陪伴和探讨,希望给他营造一个不仅能身体健康,而且能心理健康地成长环境。

  《弗洛伊德,性学与爱情心理学》读后感(三):弗洛伊德的科学声誉这二三十年急剧下滑

  弗洛伊德的科学声誉这二三十年急剧下滑。医学权威们普遍认识到精神分析学实验框架的缺陷及其对过时生物模型的依赖。美国主流心理学研究者几十年前就已经改弦易辙。

  《弗洛伊德:幻觉的形成》聚焦弗洛伊德本人:具体来说就是一个理想远大、喜欢沉思、师从天才导师的年轻科学家如何因为“狂乱的直觉”失去客观态度、掩盖错误并创造了“一场国际个人崇拜”。从实践角度,这化作一部700多页的著作,讲述弗洛伊德如何毁掉实验并且苛待爱人、朋友、老师、同事、患者而最终欺骗全人类。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说谎者、骗子、乱伦的猥亵儿童者、恨女者、拜金者、抄袭惯犯以及全方位的可怕疯子。

  克鲁斯还讲述了弗洛伊德师从法国著名神经病学家让-马丁·沙可的故事,后者被称作“神经病学界的拿破仑”,他有关歇斯底里症的理论(主要通过从科学角度令人怀疑的基于催眠开展的研究)深深影响了弗洛伊德如何理解这种在精神分析学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综合征。

  克鲁斯指明弗洛伊德对一般的心理状况、尤其是性兴奋采取过于机械的看法,揭示出因弗洛伊德的种种成见使他无法理解“积极的性体验,其作用不仅在于生理分泌、器官震颤和排出体液,而涉及人的全身心,他们对尊重的需求在这种相遇中得以满足”。克鲁斯说,这种理解是“全人类本能知道的东西”。我们可以说,性和尊重的结合在许多文化里是一种可以传达的道德理念。但是,那些人口稠密、明显压迫女性的社会所提供的现有证据显示,有相当一部分人直觉地把尊敬和性满足分隔开来。

  弗洛伊德既然已经事实上从身心健康诊所被驱逐出去,我们就变得不那么神经质了吗?这个有害的“幻觉”不复存在,再加上各种可靠的精神药剂和基于实验的认知治疗技术,我们就可以声称朝着比精神分析盛行时期生活的祖先更理性的精神状态前进了吗?

  《弗洛伊德,性学与爱情心理学》读后感(四):别选这个版本

  弗洛伊德对性的解释,基于大量的实验基础。而他的实验多半是从精神病患者的自我阐述,或者催眠中,从潜意识或者潜意识的潜意识中推论出来的。我不能说我有多了解弗洛伊德的理论,我只是根据从这本书得到的信息,讲出我的理解。

  从这本书我抓到几个信息点。第一,性倒错者的成因

  二,幼年的性行为

  三,对童贞的看法

  四,放荡的女人与花心的男人

  1. 性倒错者由于幼时对性的认识产生偏差,比如认为女性也会有阳具的想法,导致性倒错者成人以后无法面对正常人。在长期的性压抑下,容易患神经症。

  2. 性的启蒙从婴儿时期开始。在4岁时处于停滞阶段,在6岁,或者青春期时候处于萌芽时期。为了阐述这个观点,书中引用了许多例子解释获取性快感的途径不是只从性器官中获取。从而在继续迂回地阐述主观点。

  3. 远古时期,初夜其实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别人通过工具或者是手破了处女膜,再让妻子和丈夫交合。这是因为远古时期人们认为女性每个月流血的现象是女性和幽灵发生性行为的象征。而每当男性和女性发生性行为之后,容易因为疲软无力而被敌人猎杀。在对这种神秘流血现象的恐惧之下,流传了许多禁忌。书中有详细阐述。

  4. 性启蒙的对象与性发生的对象很少情况是相同的。这就导致了男性不断从一个替代品走到另一个替代品。而身边有很多对象的女人容易激发这种男性的嫉妒心。书中确实举了两个真实例子说明。

  以上信息点,纯属胡编乱造。不能确实地代表书中的观点。但事实上,我并不觉得书中的观点会比较好接受,它有种平地一声雷的轰击感,容易触及人的道德心,令人反感。这么看来,提出这个性观念的作者真是一名勇士。

  读完之后,有点失望吧。感觉这像是一本精华本。很多观念他就只是丢给你,在拿出几个实际例子证明。就像画了一个圈,再丢几只羊进去。还不够全面,还不能说明我。但我还是愿意接受对这个性观念的解释的,直到我找到一个更好的答案。

  当然,阅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对这个作者的印象就是,他似乎,没有把女性和男性的地位放于平等的位置。然后,他大概,似乎认为,性的体验贯穿了人的一生。可以解释人的一切行为。有些高人一等的姿态。我还不能做出评判,我还没有那个水平。但是每个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尽管他不太成熟而且有些幼稚。

  《弗洛伊德,性学与爱情心理学》读后感(五):性学与爱情心理学,弗洛伊德

  学了两年心理也就能让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看明白个字面意思和大概的因果关系逻辑

  只能说没看懂多少,也没记住多少

  关键词,性倒错,儿童性欲,恋母恋父情结,力比多的转移和升华

  要想客观、公正地去批判一个人的观点,要先站在他的角度上考虑其观点的准确性不带任何误会地理解其观点。

  当然,除却那种本身毫无逻辑性、根本无从理解的荒言谬论。

  “性欲是人类取得一切成功的源泉”

  泛性论”

  说性变态是一种病症,并不是因为性变态者有与众不同的性目标,而是因为他的行为与常态下他的表现相比有些不正常。

  性本能总是要与某些心理力量或是某些阻抗做斗争,其中最常见的是羞耻感和厌恶感。

  这些力量本来是用来限制性本能的,使它不至于超出正常的范围。如果在一个人的性本能还不十分强大的时候,这些精神力量和阻力就获得了充分的发展,那么它们就可以自由地驾驭个体的性本能,引导它向正常的方向发展。

  精神分析的研究证明,歇斯底里症其实是一系列影响深远的精神活动、愿望和期许的替代品。

  在某些特殊的心理过程(压抑作用)的排挤下,内心的愿望被压抑已久,却又无法及时转化为其他的精神活动,得到及时的宣泄。

  人们原本以为遗忘了的印象实际上在我们的精神生活中有着很深的痕迹,并对此后的整个人生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

  在潜伏期中,性欲这条河流依然在源源不断地流淌,但其所有或是绝大部分的能量却早已脱离了原来的性目标,被挪作他用。

  性本能脱离原来的性目标,转向新的目标的过程,被称作升华作用。正是在这种升华作用的帮助下,我们的文化成就才得以实现。

  许多年轻男子往往会与成熟的妇人开始第一段恋情,许多女孩则会对较其年长、有着某种威严的男子一见钟情,因为从这些人身上可以找到他们父母的影子,这可谓是乱伦倾向的后遗症。

  那些在个体的意识中严重对立、相互排斥的东西,在个体的潜意识中却往往是一体的。

  在不受任何限制可实现性满足的时期,比如在古代文明的衰落期,爱情在当时的人们心中变得一钱不值,生活也因此而变得异常空虚,在这种情况下,社会自然而然地通过建立强烈的反向力量来限制性满足的自由,以此来恢复爱情不可或缺的情感价值。

  在文化的压力下,性本能无法正常释放,从而必然导致种种不满。但换句话说,也恰恰是在文化的要求下无法得到彻底满足的性本能,成全了我们最伟大的文化成就。

  两种本能需要之间无法调和的区别(性本能和自我本能)似乎保证了人类可以取得更高的成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