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以为,可以和妈妈一起生活很久很久读后感锦集
《我曾以为,可以和妈妈一起生活很久很久》是一本由机械工业出版社著作,32.80元出版的212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15-10-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曾以为,可以和妈妈一起生活很久很久》读后感(一):陪妈妈一起抗癌的日子
母亲,赋予了我们生命。看着母亲忍受病痛离开胡过程,对子女来说,是痛苦的。《我曾以为,可以和妈妈一起生活很久很久》这本书让我们在欢笑和泪水中,了解了作者陪妈妈的抗癌过程,这是一本有趣,感人的绘本。
作者的妈妈被查出身患癌症,面对病痛和治疗,始终是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的,始终微笑着同病痛作斗争。
书中的漫画非常可爱,也非常感人。作者用画笔一一绘出的,都是那段日子里的一点一滴,乐观的妈妈的生活中发生的琐碎小事,常常让周围的人捧腹大笑,使本该痛苦的生活变得有趣。
快乐的日子总是短暂的。虽然作者的一切努力最终也没能留住妈妈,但在画笔下永远留存下来那些珍贵的日子。
《我曾以为,可以和妈妈一起生活很久很久》这本书中有笑有泪,生活中的小小细节,反映了作者的细腻,更反映了他对母亲的爱。而这,也是一份作者送给妈妈的礼物。
书中写到,妈妈去世的四年后,作者才有勇气打开曾经的记录,完成这本绘本来寄托对母亲的思念。
作者在书中说,虽然,我们大家都很努力,可是,妈妈还是去了她来的地方。那里,没有病痛。那里,有她的爸爸妈妈。
其实她是希望看完这本书后,更多的人能懂得,珍惜身边每一个亲人,因为有他们的陪伴的日子,就是生命里最美好的时光。
给我们的父母多一点的关爱,让他们更加快乐,才能让我们自己在今后的日子里留下的都是美好的回忆。
《我曾以为,可以和妈妈一起生活很久很久》读后感(二):要让每一个现在都不留遗憾
看到这书名的时候,就很有去阅读的冲动。
这是一本绘本。作者通过3个阶段一共82个小场景展现出来她妈妈生前和他们一起的生活,有欢乐,有泪水,有幸福,也有遗憾。从小就一直羡慕会画画的人,觉得用神奇的画笔可以描绘出好多精彩的用文字表达不出来的场景。晚上睡眠不好经常会做稀奇古怪的梦,也想着如果能将梦境都画出来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可是,我画笔和文笔一样无力。
这是一本回忆录。作者说,在她妈妈离去4年后的日子里,她才有勇气去打开心里的那个角落,才有勇气去将关于妈妈的往事一笔笔画下来。在离去四年之后的日子里,相信作者画出来的这80来个场景时常会在她的脑海里浮现,时间越久,却越是清晰,因为有对妈妈无限的爱和思念。而作者给我们展现出来的,是一个乐观充满能量的小个子妈妈,我们看到的是妈妈的幽默和勇敢,看到的是一家人一起抗癌的温馨和感动,但我相信,这背后,一样有痛苦,一样有不舍,一样有崩溃。但这些,都不是我们不好好生活的理由。永远对明天充满期待,永远热爱生活。
这是一本警示录。虽然作者画出来的场景都很有爱,都很温暖,但最后的最后,罹患癌症的妈妈还是离开了她,“子欲养而亲不待”,多大的憾事。所以警示我们,在还能向父母好好尽孝的时候,多关心他们一些,多照顾他们一些。永远不要等到失去之后才明白应该珍惜。
所以,看看这本书,看看作者回忆的这些细小的生活场景,合上书,想一想,你的生活中,你能回忆起来的细节还有多少?是不是太久没有慢下来,去好好和父母,和家人,和身边人去享受当下,去珍惜每一个现在?
《我曾以为,可以和妈妈一起生活很久很久》读后感(三):我原来以为的很久其实就在眼前
我曾以为,可以和妈妈一起生活很久很久。。
第一眼看到这个名字,眼眶潮湿,鼻头泛酸~
妈妈,是一个爱美虚荣,为人简单,做事冲动,有点洁癖的小乡镇妇人。
可是她很爱我~
凌晨病重,她背着昏迷的我一路直奔医院;
半夜病危,清晨第一班车赶着,ICU挨个床位寻找;
每次回家,必是各种爱吃的全天不间断;
每次离家,必是送到车站目送车子远去;
小病小灾,比我更加挂心担心;
胖瘦美丑,比我更加操心上心;
乱花钱了,一边骂着一边偷偷塞钱;
谈恋爱了,一边讨论一边
。。。。。。。。
看到第一根白发,丝毫不觉得妈妈辛劳,因为我偶尔也有些白发;
看到妈妈病痛,也以为是正常生活状态,不以为惧;
但是,
有一天,她突然搬不动行李箱了;
有一天,她的身影弯曲缩小了;
有一天,说病就病说伤就伤;
原来以为的很久很久,
淬不及防,
劈头盖脸,
碎了一地~
远在他乡,
陪伴的时间屈指可数
蓦然惊醒
时光已进入倒计时
而我还能为你做点什么?
多一些的电话
多一些的陪伴
多一些的沟通
多一些的微笑
除此之外还能为你做点什么?
带你去你想去的地方
带你吃你没吃的美食
带你见你没见的美好
最想做的
软软沙发,暖暖午后,一杯清茶,
枕在你怀里,任性撒娇,
一辈子
原来
耗尽一生的幸运
此生有你
一直有你
《我曾以为,可以和妈妈一起生活很久很久》读后感(四):放慢脚步,珍惜眼前人
我曾以为,可以和妈妈一起生活很久很久,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我就知道,这是我的菜。
这是一本短小精悍的书,确切的说应该称之为绘本,因为从头到尾都是手绘漫画;
这是一本让人觉得温暖的书,因为看的时候你总是会不自觉的被书中的场景逗乐;
这也是一本让人忍不住心酸的书,每每看到一个又一个画面就会忍不住戳中泪点。
这本该是一个让人觉得悲伤的故事,但在wowola的笔下,却成为了一幅幅珍贵的画面,定格成一帧帧逗趣的画面。个子小小却有坚强乐观的妈妈,总是能给大家带来欢声笑语,略显沉默的爸爸,却是实打实的厨霸兼管家公,还有作为贴心小棉袄的女儿和远在北京远程支持的女婿,构成了这欢乐的一家人。
书中有一幕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几乎是看到的瞬间,眼泪就下来了,wowola的妈妈的手因为输液太多让小护士根本无从下手,甚至被拿来作为护士技术过关的证明,这一幕简直就像是我舅舅的翻版,那场景几乎是一模一样。所以wowola真的很坚强,因为回忆过去是一件非常需要勇气的事情,特别是能够以这么生动的画面呈现出来,正因为有了小生命的出现,让我们不得不放下过去,鼓起勇气面对新的挑战。
记得以前,每当我情绪低落的时候,总会去看范范和黑人拍的lovelife纪录片,看到那些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孩子们,我的心情就会瞬间恢复,跟他们比起来,我的失落根本微不足道,同样的,在健康和家人面前,其他的都可以放一放。你有多久没给爸妈打一个电话,哪怕只是问声好,有多久没有回家去看一看,家里又有一些什么新变化。
我们看书总是为了收获一些什么,那么,这边书给我带来的收获就是能够让我静下来认真的思考,我现在拥有什么,我是不是应该放慢脚步或者停下脚步,分出一些时间来关注我的家人,关注他们的健康,古话常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道理人人都懂,但是做不得到又是另一回事,不要等到一切都来不及了才开始后悔,是时候放慢你的脚步,停下来,哪怕只是打一个电话,父母也会很窝心。
《我曾以为,可以和妈妈一起生活很久很久》读后感(五):很久有多久
很久有多久
在我们跟妈妈为了生活琐事而大吵大闹的时候,在我们因为向往外面的世界而忽略了妈妈的时候,在我们渐渐觉得妈妈已经失去了像童年时那么重要的作用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你还能陪你的妈妈多久?
从我们睁着懵懂的眼睛、不顾一切的嚎啕大哭着开始,我们就没有认真的看看这个经历了生命中最猛烈的疼痛的女人,我们没有记得她年轻的样子,她把黑发给了我们,把年轻给了我们,可是我们不但从来没有深情的对她们说声谢谢,甚至还因为她那常常带着爱的啰嗦而与她大吵大闹,时光就这样,在她的脸上刻下棱角,你甚至不知道那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其实我们都这样,我们都以为可以陪妈妈很久很久。
可是没有人愿意想,也许命运和时光是一样残酷的,甚至更加残忍暴力,时光慢慢将她从你身边偷走,可是还会给你一个心理准备,但是命运不同,命运会毫无征兆的将她从你身边夺走,不由分说。
《我曾以为,可以和妈妈一起生活很久很久》这本书因为是绘本,总感觉充满了童真,翻开它的时候,觉得这本书明明是可以躺在妈妈怀里看的,阳光照着我的头发妈妈的肩膀,我们一起窝在沙发里,可是这本书中的人,她明明没有了妈妈。
任何一个生长在健康家庭的孩子,都很难想象没有了妈妈是一种怎样的生活。也许你可以暂时离开你的家很久,去到一个离妈妈很远的国度生活,你还是可以把自己照料的很好,你觉得你很独立,不需要任何人陪。其实不是的,无论你离家有多遥远,家永远是你最坚强最温暖的后盾,你似乎已经脱离了这个家庭,但其实你的心底一直珍藏着关于这个家的一份记忆,那是你心底力量的来源,是你从没有想到的但是它确确实实是在给你力量的一个力量源泉。
有很多东西,是被我们一直拥有,所以形成了习惯,所以不知道要去珍惜,不知道怎样去珍惜。等到真的失去了,我们就只能对着空气,流泪也好,颓废也好,总之一切已经没有回还的余地。父母跟我们只有一世的缘分,不管信不信来世,来世的事情来世再说,你只要知道,今生今世,他们是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好好爱护的人,那就够了。
《我曾以为,可以和妈妈一起生活很久很久》读后感(六):可以和妈妈一起生活很久很久,真有爱
可以和妈妈一起生活很久很久,真有爱
好一本有爱的书啊,笔者好喜欢啊!这是一本让你笑中带泪的漫画,一份女儿送给妈妈的礼物。
妈妈被查出身患癌症,而面对病痛和治疗,她始终保持着一如往日的乐观,微笑面对。那段日子里的点滴小事,被作者用画笔一一记录,可爱妈妈的生活囧事常常让人忍俊不禁。只是,一切的努力最终也没能留住妈妈,但那些珍贵的日子在画笔下永远留存。妈妈去世四年后,作者才有勇气打开曾经的记录,完成这本漫画来寄托对母亲的思念。她也希望更多的人看完这本书后能懂得,应珍惜每一个有亲人陪伴的日子,因为那些都是生命中最幸福的时光……
作者wowola,本名张恒君。白羊座。2008年底开始画漫画连载,用画笔记录生活。2012年出版孕期漫画日记《毛毛来了》,同年开始为孩子踏上烘焙之路,成为健康亲子生活的推崇者和实践者,并出版烘焙日记《吃货妈妈的烘焙生活:给宝宝最有爱的美食》始终带着理想努力生活。爱家人,爱画画,爱手工,爱烘焙。
有一个故事,我特喜欢:妈妈生病了。接到妈妈的电话,我立马和领导请假并交接好工作,因为我不知道自己要离开多久。匆匆跟老公交待几句,我就离京了。在火车上,任凭眼泪流下来,因为我知道,等下了火车,我就不能哭了。2010年的5月份,我报了一个插画班,因为我觉得我画得不好,自己很不满意。那个时候我自己画漫画画了一年多。
我跟老师说,我不画游戏,我就想画漫画,我想画我的妈妈,但是我不知道怎么画。老师让我不要想那么多先动手画。画了好多张,还是不满意,心也很痛,搁置了很久。直到开始画毛毛,记录毛毛的点点滴滴。我知道我要画什么了。我不要记录那些悲伤,我回忆起来,我的妈妈是那么的有趣,那么的欢乐。2015年10月,《我曾以为,可以和妈妈一起生活很久很久》出版了。 昨天拿到样书,自己看了一遍,恍恍惚惚如隔世,特别想找个人抱头痛哭,可是长大了,只剩下默默流泪的资格。恰好晚上同学小聚,同学拿到书后表示不敢看,回家再看,不然几个人抱头痛哭有点吓人。
《我曾以为,可以和妈妈一起生活很久很久》读后感(七):看懂亲情温暖的深化 ——读《我曾以为,可以和妈妈一起生活很久很久》有感
文/岸晓风
一个孝顺美丽活泼的孩子,在自己做了妈妈后,在自己的妈妈患癌去世四年后,终于拿起笔,以绘著的形式,向读者展现了一个了乐观开朗的妈妈的抗癌过程,感动了无数的人……
这不由的让我想起了数年前,日本一部以小说改编的赚尽了观众眼泪的电影《东京塔》,里面讲述了一个家庭的关于母子情、父子情、友情及对青春的讴歌的故事,里面“母亲”生病同样是一条明显的主线,这条主线也成为观众“纠结”的根源。
《我曾以为,可以和妈妈一起生活很久很久》则更加直接。作者刚刚在北京开始自己的事业,就接到了妈妈生病的电话,接下来在和妈妈一起抗癌的日子里,发生了很多的故事,虽然最终妈妈还是走了,但是这个过程却使得全家人的灵魂都得到了深化。妈妈也永远活在家人的心中。
当然,书中表达的意思,透露的信息远远不止于此。首先,这本书通过“绘著”的形式成书,有几个明显的“意味”。一是画面感非常强,读完本书,与看完一部完整的电影有“异曲同工之妙”,读者眼睛里肯定会有“亮晶晶”的东西。这也与作者深厚的绘画功底,以及在这深厚功底背后的炙热感情密不可分。二是细节非常让人难忘。在一本二百余页的书里,要把那么多的事情讲完,作者是善于取舍的,书中选取了大量的细节,这种细节既感人又难忘。
其次,这本书“刻画人物”的功力让人惊叹。也许是作者对家庭的场景太过熟悉,也许是作者笔下蕴含了深厚的感情,也许“惜墨如金”的要求使得作者的笔触更加慎重细腻,也许三种因素都有,书中,妈妈的乐观开朗,爸爸的幽默风趣,“我”的外表调皮内里懂事,都是那么的活灵活现,让读者感同身受。
第三,这本书让读者对于“抗癌”、对于生命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作者内心有着太多悲伤,这是人之常情,但是作者并没有通过笔端展现这些“悲观消极”的情绪,相反,作者一家展现给读者的,都是阳光的、积极的、乐观的因素,读完这本书,读者对于亲情、对于生命都会有新认识,这也是真本书要告诉读者的东西。(转载联系anxiaofeng998@126.com)
《我曾以为,可以和妈妈一起生活很久很久》读后感(八):又伤感又幸福的绘本故事
读了绘本《我曾以为,可以和妈妈一起生活很久很久》,最深的感受就是两个字:珍惜!作者把这个故事画出来,我想她也是很想提醒我们,生命中的幸福时光,生命中的父母安康,真的特别要感恩,要珍惜。
原本这个故事是这么的残酷。一开始就是面对绝症下的妈妈,她从工作的城市赶回来,陪了妈妈最后的500天。这500天里的所有大事小事,所有的细节片段,对于之后的她,是真的不敢再回想。如她所说,直到她做了妈妈,直到她成了新生命的守护神,直到她体验了新的幸福,她才敢直面那段时光,“妈妈去逝四年后的一个晚上,我鼓起勇气战战兢兢地,点开博客里的这个分类——和妈妈在一起的日子”。故事是这样的动人,它不是文字,它却是绘本,真实的画面被这样记录下来,她用来怀念自己离世的妈妈,也用来提醒自己我每一个天下人:珍惜每一个有亲人陪伴的日子,因为那些都是生命中最幸福的时光……
故事的结局这样伤感,但是作者眼里的妈妈,却仍然是那样一个可爱的妈妈。她笔下的妈妈真的很可爱,最后的500天,虽然跟病魔战斗,但是妈妈是笑口常开的一个人,经常跟女儿悄悄话,经常弄一些小笑料。这样温暖的妈妈,永远这样温暖的妈妈,总有一天会老的,总有一天会离开的,想起这些,又不免伤感起来。
《我曾以为,可以和妈妈一起生活很久很久》画的很好,人物和角色画得非常真实,非常可爱,家常而且真挚,他们一起在书中生活着,交谈着,画面很温暖很温暖的。我很喜欢。唯一的小缺点,作者对版面的全局控制有点小缺陷,她很少画风景,很少渲染生活的外围环境,只是把人空凸显在白纸上,这样气氛是比较空白的,渲染力不够强。如果把人物放在更真实的外围环境上,有全幅的画面,当然这样的难度和工作量会更大的,但是这样做的话传递的信息和情感应该更丰富一些。我希望作者以后能注意到这个小问题。
还有,我发现她全是手绘的。为什么放弃了电脑呢?电脑可以帮到很多忙哦。PS,AI,和CDR,这些工具软件如果拿来丰富你的想法和意境,也许不会那么累哦。但是我也怕,电脑特效下的画面,可能没有这样的真挚吧,没试过,不知道会怎样。如果允许电脑制作,我发现我也可以做绘本,只是不知道会不会有人喜欢。
《我曾以为,可以和妈妈一起生活很久很久》读后感(九):生命中最幸福的时光
“小时候我说,妈妈,等我长大了我要保护你。可我长大了,却无能为力,眼睁睁看着你一点一点离我远去。”一本漫画,一句开头语,已经给读者一种说不出的伤感,我们也许都曾经发过誓,要一辈子保护某个人,但是真当事情到来以后,突然发现自己是那么的渺小,更本不可能保护的了别人。
《我曾以为,可以和妈妈一起生活很久很久》是一本感人至深的漫画,漫画中的妈妈是一个癌症患者,但是却给我们一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整本漫画中没有被病魔折磨的痛苦,有的是暖暖的亲情。妈妈被查出身患癌症,而面对病痛和治疗,她始终保持着一如既往的乐观,微笑面对。其实,我也是很害怕读这本漫画,因为自己也发现自己的妈妈也老了,不经意间就能发现她头上又多出几个白发,人都有好的时候,但是当你面对自己的情人老去,心里总是有说不出的伤痛。我有时候会想,时间就是这么飞快,想想自己小的时候再想一想现在,时间就这么过去了,当我们知道珍惜的时候,一切好像都晚了。
我虽然看漫画不少,但是能被感动的却不多,这本是就是一本感动我们的漫画。虽然漫画里面都是搞笑的事情,也有对爸妈的“调侃”,但是看完以后却怎么也笑不起来。这个世界上公平的事情就是每个人都会死亡,每个人都会面对失去亲人的事情。其实死亡并不可怕,反而可怕的是知道具体的死亡时间。等待着死亡更加的可怕,能有多少人坦然的面对死亡啊!坦然面对死亡的人,是不是我们应该佩服的人呢?
世上只有妈妈好,唯一对自己真心好的永远都是父母,当自己的父母离去,是不是觉得世界上少了一个保护你的人,你觉得世界不再安全了呢?一本薄薄的漫画,让我们感觉到世间的温暖,生命中最幸福的时光不就是一家人幸福美满的生活在一起吗?这样的额生活不用奢求什么,只要能够静静的生活在一起就够了。多么简单的要求,又是多么奢侈的渴望。好了,难过的事情也总会被时间洗刷,既然已成现实,就勇敢的面对吧,人生也就是这样。多看看,从中学点有用的东西,对生命有所感悟,学会珍惜那就足够了。
《我曾以为,可以和妈妈一起生活很久很久》读后感(十):我也曾以为,可以和妈妈一起生活很久很久
我也曾以为,可以和妈妈一起生活很久很久
文/方木鱼
我我管我的母亲叫娘。所以这篇书评的标题其实应该是《我也曾以为,可以和娘一起生活很久很久》。
农历十月初一是的我生日。后来很久很久之后,我才知道,农历十月初一又叫寒衣节,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父母觉得我生在这样的日子不好,所以对外总是说我是九月二十九的。因为那一年的九月没有三十。其实我是下半夜两三点钟来到这个世上的,实际上已经是十月初一了。我后来调侃,其实这个生日也蛮好的,国庆节嘛,全国那么多人都在那一天庆祝国庆,顺便也有那么多人祝我生日快乐,并扬言自己改名叫“国庆”。
十月一要给先人烧纸,我是十月初三去的,下午五点左右,天将近黑了,我不喜欢冬天,我觉得冬至是一个坎,看天一天比一天黑得早,气温一天比一天低,我的内心无限怅惘。所以我不喜欢冬天。
娘离开我已经将近四年了,起初的日子里,我总是在夜里哭泣着醒来。后来哭的次数渐少。但总是在做饭的时候想起娘,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可能童年的记忆和吃不上好东西有关。娘做饭的各种身影,成了我做饭时最容易想到的记忆。
看到wowola的书,实属编辑垂爱。Wowola比我幸运,她至少还得到了窗前尽孝的机会。而我,娘却不曾给我这样的机会。这让我抱憾。Wowola比我真情,她把和母亲最后的时光用笔一笔一笔画出来,并付梓出版。而我,不过写了几篇小文,在报纸之一隅纪念我的母亲,我是有愧的。
我曾以为,读到《我曾以为,可以和妈妈一起生活很久很久》,我会哭,可是我没有。我看着书中那 温暖的插图,那一句句故作轻松的家常,我没哭,甚至没有笑中带泪。
只是,读到书的最后一页,我的心很痛。那一页里写着这样的句子,我想原文抄录下来。
没人的时候,
常常不自觉地泪流满面,
那个给予我生命的人,
已经真真实实地离开了我。
不是一两天,
不是一两年,
也不是一二十年,
而是永远,永远……
我不知道我怎么才能熬到生命的尽头。
直到有一天,
另一个小小生命的出现。
我给儿子取名叫光裕,“光前裕后”嘛,为先人争光,给后世留福。我希望儿子以后可以知道,娘去世的那一年,儿子初生。
生生不息,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