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咖喱香肠的诞生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咖喱香肠的诞生的读后感大全

2021-05-04 03:56:1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咖喱香肠的诞生的读后感大全

  《咖喱香肠诞生》是一本由[德] 乌韦•提姆著作,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页数:2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咖喱香肠的诞生》读后感(一):一本下午茶的温暖

  好像很多书名和内容与食物有关的小说都很温暖的感觉,比如《天生嫩骨》。而《咖哩香肠的诞生》可以下午茶的时候读,一直读到天黑,看完它,然后和你爱的人牵手去吃一顿温暖的晚餐,相拥,没有比这更适合冬天的了。

  女人真是一种充满韧性的动物,在经历战争的时候,有的时候比男人更加适应逆境的生存,就像《乱世佳人》里面写的那样,女人像荞麦,大雨来的时候会被压弯了腰,等到大雨停歇,她们又会昂起头来,而男人像麦子,一旦被折断了,就很难再直立起来。我想这和女人关心的事务有关吧,不管战争、和平,顺境、逆境,她们总是关心食物、关心孩子,想着如何填饱肚子和照顾家人,这无关乎这本书里的布绿克太太的道德评判,这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在残酷的世界里,撑起一种照亮生命的光辉。活着,去爱,像咖哩香肠一样充满热腾腾的温暖。

  《咖喱香肠的诞生》读后感(二):逃兵与半老徐娘的27天偷情之旅

  

借着探寻“我”从小就喜爱吃的咖喱香肠的创作起源,引出了一段丈夫参军自己留在家里的半老妻子和年轻的海军逃兵的27天偷情之旅。虽然咖喱香肠的诞生跟布雷默没有多大关系。但跟年纪足以当自己儿子的逃兵一起在床垫铺成的“救生艇”上度过27天,足以让近似寡居在家(丈夫出征前n多情妇,丈夫出征后更是寂寞难耐)的布绿克太太心神荡漾,并在余生回味不已。小鲜肉的诱惑巨大,布绿克太太隐瞒了德国投降的真相也是情有可原。布雷默当逃兵的巨大心理压力,每天呆在布绿克太太公寓里的无助和无聊,导致他味觉丧失,但他厌恶布绿克吗?对布绿克的撒谎深恶痛绝吗?我看不然,也许在刚刚知道布绿克太太隐瞒欺骗自己的时候他是愤怒的,但以后的人生就会让他知道,他离开了布绿克太太其实等于离开了情欲的乌托邦。乌托邦不可继续或重温,只能怀念,所以时隔多年他又旧地重游,与布绿克太太相对无语。

年龄差,逃兵,战争,偷情,其实我觉得这小说题材很好的,但是作者的写作手法轻描淡写,情感偷情描述没有很抓人心弦的感觉。如果说描述即将战败和战败的德国的民间众生相,笔墨又过于稀少,但我觉得这小说挺适合拍电影的,三星。

  《咖喱香肠的诞生》读后感(三):德国的"倾城之恋"

  ——我本从不失手,见到你之后,我的决定因你而改变。 ——我从不背叛,遇到了你,逃过了死亡,没逃过世俗纷扰。 所以战火纷飞时我们相爱,秩序井然时我们谈说天气。 这书读到后边,我很没出息地哭了。。。这大概就是德国版倾城之恋,男人的27天以及女人剩下的一辈子,萍水相逢露水缘,相逢何必再相识。 战争打乱了一切秩序,女主私藏了男主。后来战争结束,怀着私心女主没告诉男主,因为这样他就要回家,要离开他了。其实秩序恢复后。男主布雷默不管怎么样都会走,相见不如怀念。 最后他留给她一个最美好的念想。看到咖喱粉,就想到他说过"辣的、潮湿的、水果味的、滑润的、异国味的、难以形容的、让人觉得又恶心又棒极了的咖喱味道"。所以她放弃了培根,选择了咖喱。后来男主又到了汉堡,又见到了女主,吃了她做的香肠。两人什么也没说。本来觉得可惜,觉得男主绝情。但是仔细想想,他俩说能说什么呢。无非家庭,细细碎碎,尬聊。她回到了她的世界,他也是。但是吃到她的香肠,他也一定是怀念那过去飘摇不定的却满怀爱的二十七天吧。 她拿他的"海军军装变成了大衣和裙子,银质勋章换木材,木材换氯仿,氯仿换毛皮大衣,毛皮大衣换香肠,以及番茄酱……"就这样,绝世经典世界无双的美味,咖喱香肠诞生了。 写作的时空转换效果也特别棒。整篇都是老太太在讲述,突然从当时的视角转换到现在,给人一种抽身事外的疏离感。看似上帝视角,实则主观,又容易让人沉浸在故事里,无法自拔。

  《咖喱香肠的诞生》读后感(四):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

  “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

  太太太喜欢这个故事了

  人类的相遇总是伴随各种奇遇与难以忘怀的回忆。在那些暗淡无光,看起来毫无希望与生机的日子里,这样的相遇竟然成了支撑着你我走下去的全部理由。很难想象,战争节节退败最后彻底崩溃的德国,人们在物质短缺,并且每日都在炮火的惊恐中度日,特别是纳粹真正的面目公之于众,集中营里的惨剧终于赤裸裸曝光在德意志普通平民面前时,一个普通的德国人,将会是多么错愕,绝望与茫然。

  生在那样一个时代的布吕克太太是不幸的,因为那个时代让她没有任何选择;生在那样一个时代的布吕克太太又是幸运的,因为正是那个时代才会让她有一段如此的奇遇,并成为在绝望中的希望,生之力量。

  小说里有句话“在一片废墟中,当人们在桌上开始摆着花朵的时候,这个国家很快地又会绽放光芒了。”让人们摆上花朵的力量也就是爱的力量吧。

  我们都知道,生命中有一些人从出现便注定了离开,可是谁也不能否认也没有任何事物能够替代他们在我们生命中的重要与独特。

  “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突然间理解了这句经典广告的含义

  啊,我好像到以后的日子,下班了后赶着回家做一顿两个人的饭。

  “一房,两人,三餐,四季”

  (BTW小说最初描写的那些盟军与德军在欧洲大陆发生的战争场面时,真的满脑子都是《拯救大兵瑞恩》的场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特别是我最爱的狙击手丹尼尔杰克森,在钟楼被坦克对准的那一刻,他的最后一句话是“Parker get down ”几欲落泪。总是能想到,剧里的那些人物,如果没有战争,他们的生活会是怎样,丹尼尔一定是那种风流倜傥的小伙儿吧,舞会上迷倒一大片姑娘的那种,因为战争年轻的生命却永远定格在了二十多岁,尸骨无存。还有他们在保卫那座桥,敌人来临之前,他们几个一边聊着战前的日子,一边留声机里放着玫瑰人生,阳光明媚。从此玫瑰人生对我来说的意义永远超越了一首的经典香颂或者有名情歌。愿世界和平)

  《咖喱香肠的诞生》读后感(五):生活、勇气、智慧

  读这本书是偶然,单向空间推出的“瞎买瞎卖节”,我也买了一个盲选书袋,果然没有一本是畅销书,也没有一本是我想读的。

  在这五本书中,这本是个意外的惊喜。一开始极其不看好它,名字听起来让人极其无感,封面也设计的让人不明所以,我之所以翻开它,真的是不想自己的书架上有自己没有读过的书而已。

  让我真正动心的不是什么“密室幽恋”,而是大家在困难时期的生活智慧。

  物资匮乏的年代,主厨有什么食材就用什么食材,经他的手一料理,都会变成美味。尤其是他默默对抗纳粹的手段,鬼知道,他对食材做了什么,这种沉默机智的反抗方式,让人觉得开心又解气。

  女主角,在幽藏了一个逃跑军官后,调动各种智慧,淘出各种食材,养胖了这个情人。她找食材、交换物品的小伎俩、小谎话,比她们之前的恋情更精彩。很久不做饭的她,换着花样做出各种美食,并且从餐具到桌布到摆盘,仪式感满满。

  尤其是到最后,情人悄悄的消失,老公、儿子、女儿都回来,大家一起失业,她赶走了老公,想靠着小买卖养活一家子。

  战后,马克失去了货币的作用,德国人都在以物易物,她想得到的香肠、食物油,经历了用银币换木材、用木材换大衣、用大衣换食材的折腾,这其中的曲折,任何一个节点上,如果稍微一泄气便会前功尽弃。她一个被生活打磨过不再年轻的女人,她用年轻情人留下来的军装改成裙装,穿着它去和形形色色的人谈判、交易,她快达成愿望时,回来的车上漏尿,她最终完成了这个复杂的交易链条,但是却没有获得计划中的食材,意外的得到了曾经让年轻情人念念不忘的咖喱,而在计划中,咖喱几乎对她毫无用处,她却脱口而出的选择了咖喱。

  她抱着看似再也不能做出来小吃的食材,精神恍惚的回家,她觉得生活完蛋了,在自己完成了一系列一环扣一环、每个环节都不能出错的交易后,她败在了最后的节点上。可是生活总会给人希望,她意外的发明了“咖喱香肠”,这个日后风靡一时的小吃,只是因为意外。

  再见到情人,她抑制着激动,平静地给爱人做了咖喱香肠——她早就希望让他再吃一次咖喱,至此,人生得以圆满。

  读这本书时,我几乎也处在人生的一个小低谷,我问自己:如果有一天真的无路可走,我是否能具有她的智慧,让一家人生存下去?我是否具备这种生存的能力,或者头脑?

  人生不可测,唯有适应与努力!

  《咖喱香肠的诞生》读后感(六):美味人生

  如果明天你将死去,上帝准许你选择过去的一段时光重新来过,你会选择哪一段经历?我想布绿克太太一定会选择与布雷默一起在公寓中度过的那27天,似乎比一个梦还要短暂,又好像又比一个世纪还要漫长,但确确实实存在在这时间洪流之中的27天,却谱写出一个女人的美味人生。

  之前看到这本小说的简介,立刻出现在脑海中的四个字就是“禁室培欲”,一个风韵犹存的中年女人将一位年轻帅气的逃兵带回家,在只有两个人的公寓内,害怕被发现的焦躁不安的逃兵,一直照顾安慰着逃兵的已婚女人,读起来,仿佛置身于蒸汽缭绕的高温浴室里,一切描述都带着暧昧的情欲的颜色。爱情降临得总是如此突然,一次偶然普通的相遇,却导演出这样一出不可思议的爱情记忆,就和基努里维斯主演的《云中漫步》一般,完完完全全轨迹之外的发展,但是相比电影的浪漫,书中充满拘禁爱欲的发展更撩拨心绪。

  布绿克太太一定是深爱着布雷默,我想没有女人会抵御住在如此情景之下的情欲爆发,可以说,这样的发展也点燃了布绿克太太心底那熄灭已久的爱火,只属于两个人的秘密,一个需要着自己的男人,一个只有自己能给予安慰的男人,在只属于两个人的狭窄空间里,女人的母性与感性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像照料孩子一样照顾着男人,又像男女一样在床上互相索求,不知这种幻想是不是每个女人都曾经怀揣过。布雷默爱布绿克太太吗?我想,相比爱,依赖更多一些。他依赖着女人提供的避难所,他依赖着女人带给他的心理上的安慰,他依赖着与女人的肉体欢愉忘掉自身的处境,每天每天都是如此,而这种依赖,正是布绿克太太所需要所满足的,正因为如此,这段关系才会延续27天,令布绿克太太深深沉沦其中。

  当谎言再也不足以维系这段关系,当布雷默不辞而别,之后的故事就像是上足了发条,充满着魔幻的色彩,布绿克太太就像是一只欢脱的陀螺,不停旋转,这27天所发生的事成了她接下来人生的全部意义,咖喱香肠也在这之后的一次意外中诞生。像在看《罗拉快跑》,罗拉在奔跑途中,遇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事都导致了不同的结局,布绿克太太也在不停“奔跑”,不过最终的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这满怀回忆的咖喱香肠的诞生。

  很喜欢布雷默和布绿克太太最后在小吃摊的相遇,最初的相遇带有偶然性,最后的相遇却充满着仪式感,一个女人的美味人生,对爱情的追念,在这里画上了句点,可又有充满着重新开始的意味。

  在战争与杀戮之外,布绿克太太能拥有这样一段爱情记忆,我想,也是幸福的。咖喱香肠究竟是怎么诞生的,或许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回答,可作者,给了我们一个最浪漫的回答。

  《咖喱香肠的诞生》读后感(七):爱你就是跟你一起吃很多顿饭

  一开始,我就很好奇,以严谨出名的德国人会写小说吗?我狭隘的以为,那会是一篇怎样的文字,美食与虚构的故事,置于战争的背景下。

  我只能说,这一本不算厚的200页的小说,确实打动了我。

  主人公莲娜,也就是熟悉的咖喱香肠小摊主,布绿克太太,她是一个有点传奇的人物,她发明了咖喱香肠。这本来应该是一个讲述美食历史的故事,然而,随着布绿克太太有点冗长且不着边际的描述,我看到一个战争中的女人,无论她的背景,身份,她的花花公子一样的先生,她的儿子和女儿,这些身份之外,她首先是一个女人,一个坚韧乐观的女人,有着一双美腿的不甘老去的女人,在她40岁的时候遇到了,真爱吗?我简直不敢用真爱这个词汇来描述她的24岁的布雷默,一个在无尽无奈战争中,沉迷于她温柔胸部的年轻男子。

  布绿克太太,在她的故事里,她一步步变回了莲娜。一个只有一点自私,一点留恋的女子。一个在战争中,那些看起来如同行尸走肉一般人生的内里,就有那么一点点生活的妄想,27天,他们共处的这段时光,确实是她整个70年人生中,最女人的一段时光。

  我特别喜欢这个故事,仿佛就看到了莲娜一个人,她身边的那些重要或者不重要的男子,作者,包括作者的老爸,那个英国的弗里德兰上尉,那个著名的大厨霍尔卿格,还有可恶又可怜的拉莫斯先生,她那不负责任的老公贾利,甚至那位被她变相软禁的布雷默,都仿佛是一个又一个模糊或者清晰的符号,是她生命中的过客,造就了她。

  特别喜欢她把她老公从生活中清除并且犀利的准备经营咖喱香肠摊子的那段,一个为自己生活,为自己女儿和外孙,从40岁之后开始振作的女人,甚至在咖喱粉和番茄酱混合在一起产生奇异美味的时候,我都觉得是上天恩赐她的。老天一直都喜欢眷顾那些不为生活磨折灵魂的人们。

  --------------------------------------------------------------------------------------

  想想自己,我对于经历大灾难的人,有种莫可名状的崇拜感。我不期冀这些人在战争或者其他无法因为个人原因改变的大灾难中做出任何英雄主义的事情,而其中人性闪光的地方,哪怕只是一小点,才是最为可贵的。

  莲娜的人生,因为她自己,变得值得了。

  《咖喱香肠的诞生》读后感(八):美食背后明媚又忧伤的记忆

  美味小吃很多,而且大多都有个美丽的传说。例如多个版本传言的提拉米苏,还有

  Dove巧克力,关于莱昂和芭莎的爱情故事流传多年,以及台湾食堂里一个一个美食小吃的故事。

  咖喱香肠的发明者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得过老太,它的诞生也有一段有点儿忧伤的爱情故事,凑巧的是,这些传说故事都与战争和爱有关。

  这部小说与其说是讲一个爱情故事,不如说是对战争的控诉。故事开篇就是大战的背景,空袭后从容地搬家具都是冷漠的面孔,战时人们的对英雄事迹的漠然。已经厌倦了战争的人们变得麻木没有生机。布绿克太太和逃兵布雷默两个人的相遇就在这个德国战败前夕的汉堡,一段不长时间的相处,是彼此对战争的一种反抗。布雷默作为一名后方画海图的军官,对于上战赴死的恐惧,以及被困之后仍然关心战况,不停询问军队动向,依旧画地图。一位普通军人在疯狂战事下对生活的一线寄托可窥见一斑。而布绿克太太,作为战时后期供应链上的一个小管理人员,她想要的,是对青春的留念,在年轻的布雷默身上,她找回了作为女人的自信。一种本能的欲望,这之间有多少爱的成分?很难定义,只是彼此需要罢了。

  就像咖喱的味道辛辣浓郁,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但它的鲜艳颜色以及对味觉刺激,恰恰能给战后生活困顿的人们增添一点儿生活的色彩,也是这个小吃风靡德国的一个原因。

  战争过后,经济萧条又混乱的恢复阶段,以物易物的经济哲学通过布绿克太太开小吃摊的几次物资交换来完成,仍然是各取所需。从一枚徽章一堆木料一件松鼠皮大衣到最后咖喱香肠小吃。看似没有关联物件最终都得到它应有的价值体现,一次偶然的摔跤,开启了一种新配方。

  当然小说里面还有些黑色幽默的地方,例如有枚独特徽章会让你脱颖而出,追女孩要有一技之长,就像布绿克先生会用梳子吹奏的本事。

  最后作者以拼字卡片的几个词来结束一段关于战争的回忆,骑马跨栏、生姜、玫瑰、卡吕普索女神、松鼠皮和小说。要知道在奥德赛里卡吕普索的诅咒就是爱上被她囚禁的奥德修斯,而最终不得不放他离开。也很契合布绿克太太的这段回忆。

  读完让我想起《永别了,武器》里面海明威的那句“战争是非常恐怖而无情的”,战争带来的不只是是死亡,而是对生活的破坏,对人情感的扭曲。

  最后还是给大家一句书里温暖的句子作结吧,“爱情很美,因为两个人在一起所以很美。”

  喜欢我的朋友还可以扫描二维码关注我的公众号“DJ有时”

  《咖喱香肠的诞生》读后感(九):疲惫生活的英雄梦想

  “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

  读过这个故事,心情很复杂。读完故事,趁着热乎乎的热辣印象,我为之写下以下关键字:忘年、异国、囚禁、战争、配给、咖喱香肠、纳粹、告密、隐蔽、陷落、防水布、灰西装和蓝西装、马术勋章、以物易物、味蕾、美食味道、回忆、拉默斯、谎言、四个礼拜、走私、逃兵、编织、假牙、废墟与重建、甜蜜而辛酸、很轻很柔……

  中年女人爱上小伙子的忘年之恋,让人读出杜拉斯《情人》的味道,“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我遇见你,我记得你,这座城市天生就适合恋爱,你天生就适合我的灵魂”。故事结局里,年轻人再次来到这座小城,回首看她的香肠摊子,“她举起手臂把一撮跑到额前的头发挽回去。那是一束灰白的头发,在她一头金发里几乎看不出来。甚至因为这灰发而使得那金色看起来更亮了些”,“她取出勺子,将那红色的酱倒在香肠丁上”,“他看得出来,她将在这里日复一日地重复着那动作。那是个优雅的、明快的动作,一点也不费力。很轻,很柔和。”

  一段婚外情,一段黑暗压抑时代里最温暖最温柔的回忆。当老去的布绿克太太回忆起这段往事时,总是习惯性地去城市入口的车站走一走站一站,怀念在雨中散步的那时,只是如今只有这件至少穿了有50年历史的防水帆布做成的深绿色雨衣陪着她。怀念也是布绿克太太唯一的遗憾。暗黑时代,这唯一能让人快乐的幽幽情怀,布绿克太太想一直珍藏它,可惜,年轻的布雷默抵不过新生活的向往,即便心有留恋,还是选择了离开。布雷默,被窝藏的逃兵,被从不情愿的战场上解救下来的幸运儿,也是一心做梦,懦弱又善良的可怜虫。他的特长是骑术,因此获得过珍贵的银质马术勋章,可惜在炮火之中,马术敌不过敌人的坦克,在布绿克太太的推动下,他选择逃离残忍的战争。可是他又是矛盾的,不甘心的,一心做着英雄梦,又在女人的温暖,美食的包裹下投降。

  四个礼拜,时间并不长,可对一段感情的萌发到深刻,已是足够。如同囚禁的生活,衣食无忧,但提心掉胆中,爱和美食是唯一的慰籍。厨房的“救生艇”,衣橱的救生眼,他人皆瘦我唯肥,还有信息不流通的日日观察。老去的布绿克太太的叙述,缓慢而深沉,这其中就像在微雨中,布绿克太太拉着“我”的手的感觉:“这是一个多么有生命力的女性。她必须如此有力,才会如此坚强地、泰然自若地,活了下来”。这也是选择牵起布绿克太太手时无助布雷默的感受。

  咖喱香肠是谁的发明,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不太重要了。咖喱香肠,寄托了布绿克太太最深切与最痛彻心扉的爱恋,这是无声的激烈的短暂的,也是最幽暗最真切最卑微最难忘的纯真爱情。岁月老去,布绿克太太眼近乎肓了,但她还准确地编织着白云、枞树叶和蓝色天空的漂亮毛衣,就像在战争年代编织自己心中最美的爱情。无以言说,但说来又像是疲惫生活的英雄梦想。故事说完了,突然发现自己老了,于是也累了,孤伶伶地在人群中。

  《咖喱香肠的诞生》读后感(十):《咖喱香肠的诞生》:食物和故事原本的味道

  前两天,在豆瓣上看到一个外乡人写在我家乡大连的“吃喝玩乐攻略”,里面提到了很多路边摊。作者提到,“说实话,在大连我真没吃到过正宗烤冷面。”这话我不方便评价,因为在大连的时候我好像确实没吃过几次烤冷面,煎饼果子倒是常吃,那会儿家门口就有一家,我自以为很正宗。而且在我的印象里,“煎饼果子”好像是更普遍的存在。

  但是那个作者压根没提煎饼果子这茬儿。可能大多数时候,对于食物,或是味觉的分歧,人与人之间总是很明显的,所以能“吃到一块儿去”很大程度上应当成为择友、交友的重要标准——开个玩笑,但往往事实也确实如此。味觉好像很容易被其他因素影响,反过来也可以影响很多东西。像是一块小蛋糕便能催生出一部洋洋洒洒的《追忆似水年华》,细细想来其实也在情理之内,毕竟食色性也,统统与味道有关。谁又能说,在最开始,我们的祖先不是靠味觉来探索这个世界呢?

  这本《咖喱香肠的诞生》同样是一本以食物为主题的小说,讲述了德国的国民小吃“咖喱香肠”诞生的故事。发明它的人是布绿克太太,当小说里的“我”作为一个好奇者前去询问“咖喱香肠”诞生的掌故时,不料却引起了一段以二战为背景的分量颇重的往事。

  厨房是一个家庭最私密,也最美好的存在。从根本上说,食物是用来充饥的,但人对烹调的执着,却使得食物具有了更多的效用。而烹调本身所展现的,则是一个人独一无二的创造力——它最终以味道作为呈现,而每一栋房子晚餐时通过窗子散发的不同味道,则标记了每个家庭,甚至是每个人的存在。

  这种标记,会在某个严峻的时刻以回忆的方式,提醒人自己成为自己。所以在《咖喱香肠的诞生》这个故事中,当布绿克太太把半世纪前的往事娓娓道来时,她最忘不掉的,还是自己在那个残酷年代的短暂情人布雷默对咖喱的记忆:

  “那尝起来的感觉,像花园一样。”

  故事里,年轻的布雷默是一个“逃兵”。在希特勒自杀的前一天,身为德军军官的他在从休假回部队时偶遇了布绿克太太。当空袭警报拉响时,两个“共患难”的陌生人产生了很微妙的亲密——布绿克太太便把他带回了家里。

  和一切残忍的发明物一样,战争的后果,是让人“非人”的。求生是本能,可做一个逃兵所承受的心理负担,也可以置人于死地——终究,战争使人逃无可逃,只有当它暂时结束,人才得以喘息。我们当然知道,希特勒自杀后,这场旷日持久的煎熬总算告一段落,但“窝藏逃兵”的布绿克太太却没有立即把这个消息告诉她的情人。此刻的她陷入了另一种煎熬——生活的冷漠让她渴望,却负罪于这来自意外拥抱的温暖,甘之如饴也心如刀割。

  但终究,布雷默还是离开了布绿克太太,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一切都会复原,至于损毁的地方,则有记忆来作为补偿。至于咖喱香肠是怎样诞生的——那是一个让人无法抗拒的意外,诞生与记忆、怀念与重新开始的勇气。

  所以食物或是故事,究竟原本是有怎样的味道呢?它们都来自想象,收纳那些我们不愿丢掉的东西,“你会不会突然的出现,在街角的咖啡店”,一旦触及,总是万千感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