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羊野史•第4卷读后感1000字
《鱼羊野史•第4卷》是一本由高晓松著作,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38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鱼羊野史•第4卷》读后感(一):鱼羊野史
经常看《晓松奇谈》学到了很多东西,虽然《鱼羊野史》很零碎,但是还是能够学到一些历史知识的。用科学和人文来解释这个世界,深以为是。高晓松说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不断的激励我要走出去,现在先看诗,将来在去远方吧。
《鱼羊野史•第4卷》读后感(二):重温历史,留有余香
故国,故人,逝去的繁华迷梦,浩荡的千秋史诗,一切回顾起来是那么扑朔迷离,却是有迹可循。没有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你就不会感受到一种征服的力量。了解皇室墓穴的秘密,你才能懂得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英国版权保护的好坏,或许能够从柯南•道尔这里推断......一切的疑问,都从高晓松的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鱼羊野史•第4卷》读后感(三):鲜美的夏日野史
不知不觉夏天已经过去了,鱼羊也出到了7、8月版。
高晓松给人的感觉很奇妙,虽然他自称是文艺青年,但是相信无数的人了解他还是因为《同桌的你》。《晓说》、《鱼羊》、《奇谈》让人认识了不一样的高晓松。《鱼羊》系列非常适合旅途中阅读,随时拿起,随时放下,怡然自得。历史能告诉我们什么呢?历史什么都告诉不了你,历史所能告诉你的,就是人性时时刻刻都在变化,但我们不知道变化的方向是哪里。
期待秋日野史,继续给我不一样的感觉。
《鱼羊野史•第4卷》读后感(四):鱼羊野史
这套书的第四册了,讲的是高晓松感兴趣的历史上的那些事儿。很喜欢他说的一句话:历史并不真的流传于世,因为总有人怀着绝望毁灭了最后的人证、物证。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历史,可分为三类:一个是真正的历史,一种是吹牛史,最后是剧场史。历史的情节总是支离破碎并不完整,我们又如何辨析其真伪,而绝对有一种可能就是某些真相被一些绝望的人饮恨埋入土中永不见天日,后世之人只能揣测推敲不得其理。每每想到这里,我就有无限的唏嘘。
但换一个角度想想,有些真相真的那么重要吗?特别是剧场史中的人物形象,或正或邪,剧本总会给他们一个定位,甚至虚构情节夸大其正、邪的极端表现。就拿正派的那些历史人物来说,他们也是人,人总有多面性,有优点有缺陷,但凡洞悉了历史的真相,也许那些从剧场中获得的非黑即白的爱恨情仇就不免失了几分极致的快乐。
《鱼羊野史•第4卷》读后感(五):成为高晓松的真爱粉了
高晓松实在是太有才了,政治经济军事艺术无所不知啊。历史上的名人这个家那个家的,各种人物经历信手拈来。
原来美国并不会故意多发行货币使美元贬值,来侵占他国利益,因为他们控制美元印刷的是私人单位,不是和政府一心的,人民也不会同意的。常识类的、冷知识的,都看了不少,可是过了几天忘了不少。可能读书真正的收获就是忘记之后,留在心里的价值观吧,成为高晓松的粉丝也有一点是因为他是一个三观很正的人,给偶像的书点个大大的赞。
读书摘抄:
伟大的作家就是这样的,为什么他们写出的作品能经历百年仍然不朽?因为他们洞悉了人性,他的作品留下了那些时代的烙印,写出了人性最深处的东西。
科技发展最重要的推动者就是战争,如果没有战争,人类科技远远发展不到今天的程度。战争中拼的不仅仅是一个国家军人的素质,还要拼科技的实力。
历史并不流传于世,因为总有人怀着绝望毁灭了最后的人证物证。
所以人生在世,根本不是大学学什么你将来就得干什么,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你喜欢什么,小时候埋在你心里的那颗种子在什么时候发芽。
《鱼羊野史•第4卷》读后感(六):治愈系历史故事
其实我们的历史都是一样的,然而不同的人笔下却可以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风貌。矮大紧特别喜欢的题材——充满政治色彩的军事、战争以及离不开政治背景的科学文艺等,在别的书里看完我可能早又发出——悲剧啊!然而这样的悲剧现在还在不停地发生!对这个世界好绝望啊!之类的感慨,然后陷入无尽的抑郁中无法自拔,直至遇到下一本更悲剧的书……而在矮大紧的书里,历史总是特别新鲜有趣轻松愉快。可能是矮大紧本来注重的就是一些被人忽略的趣闻杂谈(或者因为不符合人物被赋予的政治色彩而被故意隐去),或者他理科生的思维方式比其他感性的文人们更理性客观,再加上时不时附一句顺便说说那谁谁谁是我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七大姑八大姨的谁谁谁,谁谁谁是我哥们什么的……不服不行。
最典型的就是关于98世界杯那段。这场到底是不是假球先不谈,反正当我意识这世上真的存在操纵比赛的黑手这件事的时候,整个人是很崩溃的,三观全毁的感觉,歇了好几年才缓过来。而照矮大紧的说法,球员,尤其是那些已经成名的球星,是什么支撑着他们日复一日始终坚持训练保持状态给我们奉献精彩的表现?自然是钱。然则卖门票能有多少钱?(电视转播和赞助商的钱被谁吃了?)所以博彩公司的付出是必不可少的。为了回报他们,球员球队国际足联和他们偶尔搞一搞还是很必要的。言下之意我们球迷还应该感谢这种暗箱操作了,没有他们的合作,我们看个屁。反正也就偶尔牺牲一下某一两只球队的球迷而已,也是为了保证大多数人的利益嘛。而且风水轮流转,这次吃亏了总有补回来的时候,反正我们球迷的职业生涯长着呢。这样一想是不是特别合理特别释怀?心中多年的郁结终于解开了!感谢矮大紧!矮大紧生日快乐!(不知道哪天反正总会过的)
《鱼羊野史•第4卷》读后感(七):信手拈来的说书人
我对高晓松的了解以前仅限于他是个音乐人,直到换了新住处,合租的室友经常在客厅看《晓松奇谈》,才知道原来高晓松不仅仅只是个音乐人,还是个文化人,出身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拥有不凡的文化素养。在室友看《晓松奇谈》、《奇葩说》这两个节目时,我也经常看到高晓松摇着一把大折扇,高谈阔论,不时口出妙语,让我颇感兴趣,于是看完了这本《鱼羊野史》第四卷。
《鱼羊野史》这个系列图书来自高晓松一档节目《晓松说——历史上的今天》。高晓松就像一个说书人一样,把历史上的今天发生过的事情挑挑拣拣,拣出一些他感兴趣广大观众也感兴趣的话题来聊,这些话题,用高晓松的自己的说法是“无门无类,凡举政治、军事、科技、文艺、体育甚至天文地理古董迷信,杂七杂八,信马由缰,点到即止。”这本书所讲的历史,与严格考据、严谨而完整的历史学问不同,也非情节跌宕起伏的历史小说,但正是这种杂七杂八、信马由缰的小节故事,趣味性强,读起来轻松易懂,不劳思伤神,还能随时开始阅读,又能随时结束,轻松悦读当中便增加了诸多知识与思考,甚至能看到很多闻所未闻的新颖观点。他说科学和艺术是以平行线的方式交替解释人与自然;他最喜欢的朝代是兼容并包的春秋战国,这与我的想法一样;他引用马克思的话说中国的封建社会在秦朝或者汉初之后就已经不存在了;他觉得科举制度是人类历史上最有智慧的制度之一;他还说有一支犹太人曾在宋朝时迁移到中国,犹太人从不被人同化的历史第一次被人改写了…看这本书就像在海滩上捡拾零星的贝壳,而不知道什么时候你就会捡到一颗颗异常美丽、引起共鸣共振的贝壳,让你欣喜异常,而且这贝壳形状多样,有历史,有娱乐八卦,有趣谈,有文学…里面总有一款是你所感兴趣并可以有所收获的。
《鱼羊野史•第4卷》读后感(八):不同的年代,同样的日子,发生着不同的有趣的事情
以历史上的今天为主题,不同的年代,同样的日子,发生着不同的有趣的事情,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应该就是高晓松的经历真的是好丰富,然后再将自己的感悟和现实的背景相结合,尽管有很大的随意性,但多数还是符合历史价值的。值得一看!一本历史随笔,内容凌乱庞杂,对于历史知识充足之人此书略显浅薄,对于历史知识匮乏之人此书过于丰富,但换一种方式看历史,你会得到不一样的感受,历史地理相辅相成。
一如既往的好看,有战争史,文学史,人文地理,人物简介……呈现历史的不同面,从一本书观大千世界,精彩纷呈!有趣的书,但不建议以偏概全的当成历史书去看,书中大部分是作者自己对某些事件的个人看法。短小的历史故事和片段,口语化的描述,能轻松阅读的读物。矮大紧博记广知还是很令人钦佩的。高晓松喜欢军事和历史,加上他自己是搞文艺的,所以书中讨论这几方面内容居多,且雅俗共赏。
喜欢看他写的明星小八卦哈哈哈,虽然很多老料还是看得很高兴,但有很多这样子有意思的调侃,光看文字的话,高晓松有满一股子跟你聊八卦的兴致勃勃感。高晓松老师写到很多娱乐圈前辈,口吻里充满曾经的文艺小粉丝经过不懈努力与他的偶像们结识、合作、并肩、成为朋友的喜悦感。
虽然历史上的人们犯过各种错误,经历过各种灾难,但生活还是在变好。历史在艰难地进步。进步的过程,就是人类剥离兽性,发展人性的过程。既敬佩那些牺牲战场的名将勇将,又为他们感到悲哀。真希望将来不再有人因战争而出名。
有情怀有感动但是也真是很水,当成传奇故事挺好的,当史读还是差点……看下来相对流畅,知识涉及面很广,历史储备增加ing,接下来希望可以更加系统化,将所学相贯通。渐渐的显出立场来了一本历史随笔,内容凌乱庞杂,对于历史知识充足之人此书略显浅薄,对于历史知识匮乏之人此书过于丰富,但换一种方式看历史,你会得到不一样的感受,历史地理相辅相成,对高晓松路转粉,虽然有些内容不完全正确全面也不深入,但面广,适合茶余饭后一读。
《鱼羊野史•第4卷》读后感(九):一本说书人说的历史
初识高晓松,是因为那首脍炙人口的《同桌的你》,演唱者老狼,词曲作者皆是高晓松。
再识高晓松,是因为风靡一时的《快乐女声》,因为力挺备受争议的绵羊音曾轶可,高晓松再次走入人们的视野。
后来在网上,陆陆续续看了《那时花开》、《大武生》、《同桌的你》几部电影,心理思忖着,这都什么玩意儿,还大才子呢。
直到2012年,一档在优酷播出的名为《晓说》的脱口秀红遍大江南北,才明白,才子果然是才子。
也就在这年,在网上看到冯唐转发了一条微博,说到一个美女被问要高晓松和冯唐中的哪一个,美女脱口而出曰:都要。冯唐转发时写道:泡北大,嫁清华。
彼时的清华哥哥还是高晓松,这两年却变成李健了,这是后话,按下不表。
说起才子二字,高晓松是当之无愧的。
以前并不喜欢高晓松,是因为《快乐女声》和那几部至今来看仍然看不下去的电影,直到看了《晓说》。当时为之一震:原来这就是信手拈来、学富五车、酣畅淋漓!
后来看过很多类似的脱口秀,都没有这样的感触。
扯远了,我们回来说说《鱼羊野史》。
《鱼羊野史》系列整理自高晓松在东方卫视播出的脱口秀节目《晓松说——历史上的今天》。
我并没有看过这档节目,但是看书时却仿佛能够看到戴着黑框眼镜的高晓松,像一个说书先生那样滔滔不绝,谈古论今。
鱼羊,鲜也。
书中能看到很多新鲜的东西,是不为我们熟知的历史,也是新颖的观点。
书很容易读,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就能读完一天的历史事件。高晓松以其独特的角度,选取了他认为很重要很有意思的历史事件进行讲述。
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可能大部分的人并没有时间去啃那些生涩的大部头,诸如《史记》《资治通鉴》之类,但有这样一本有趣的,被嚼烂的历史书摆在我们面前时,适当地读上一读,也能增长不少有趣的知识,不失为一件美事。既增加了生活的乐趣,又增长了有趣的见闻,还能挑着自己也感兴趣的历史事件继续找书籍深究下去,可谓一举多得。
而高晓松,在我心中,因为这本书大大地加了分。
《鱼羊野史•第4卷》读后感(十):文艺青年,肯定喜欢看高晓松的作品~
历史不是镜子,历史是精子,牺牲亿万,才有一个活到今天,人生不是故事,人生是事故 摸爬滚打,才不辜负功名尘土,世界不是苟且,世界是远方 行万里路,才能回到内心深处,未来不是岁数,未来是礼物 读万卷书,才看得清浩月繁星。这是《晓说奇谈》的开篇语,也是我最爱的综艺脱口秀。有很多段节目,我都会追求看,喜欢高老师讲故事的逻辑,喜欢他看讲各国风土人情,喜欢他说各地人文趣事,喜欢他对艺术的评定解说。
如果你是个文艺青年,你就一定会喜欢看他写的书。如果你不是一个文艺青年,想要多懂点东西,你更加会喜欢他写的书。我最近看的这本《鱼羊野史》是《晓说奇谈》的文字稿,附标题是晓松说,历史上的今天。这本书是讲一些在七月份-八月份影响历史跟娱乐性上比较突出的人物。在历史上,作为文科生,读的历史书不多,自然也不够专业,靠着对历史脉络总归是有一星半点的了解,可以评定高老师是一个丰富知识百科库、独特的思想、对史实中肯的评价、独特的视角和观点,让读者能有一份更加趣味的心情来了解。
出身良好的艺术家们,他们不仅专业领域玩的溜,还往往博学多才。因为家学渊源,虽然他每次都自嘲身材为矮大紧,但我真的很佩服他的博学。因为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耳濡目染学习机会多,天生高智商头脑,加上自己的学习点丰富。就像我记得有次在一个大学生面对面访谈节目里,学生提问他为何能记下这么多知识,他说,自己的兴趣爱好促使自己喜欢了解更多,把懂得的东西串联起来的知识点能连贯起来就很容易记下来。这样的理解,真是想不博学都难啊,但其实博学的人很多,又能玩音乐,拍电影,做脱口秀节目,还能写历史书。当然这本历史书绝对不是他憋足劲来写的,完全是根据一点(时间上的顺序),来讲述一些他所知道并且尊敬的人物跟有趣的故事。我很喜欢他对文艺界一些名人的看法,写到李宗盛大哥的近况时我记得我写过一段话,总有一首歌在无数的夜晚单曲循环,准确地穿过层层盔甲戳到你的心。而今,他就那么淡淡的,经营一家吉他工厂。所以,我更要珍惜现在的高晓松老师给我们的作品,他的节目,他的电影,他的书,值得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