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李昌祥文学精品集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李昌祥文学精品集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5-07 02:27:2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李昌祥文学精品集经典读后感有感

  《李昌祥文学精品集》是一本由李昌祥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页数:10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李昌祥文学精品集》读后感(一):真知灼见气自华(《李昌祥文学精品集》自序)

  有人说,想当作家要耐得寂寞。我偏说文学不是个人的事业,大可不必封闭自己。除了创作时为了不挠乱匠心独运,可以俱寂一下,大多数时间不应该将自己束之阁笼。因为文学,尤其是小说创作的现实性,独独要求写作家必须投身到纷纭复杂的群众生活中,从细化大众百姓的家常里短中检验政治,检验社会。

  为此慨叹,胸中没有真知灼见,构思经不起时代验证,如何当得作家?

  我尤其敬重七十年前座谈会上的一段讲话: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群众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

  我也尤其敬重七十年后的北京座谈会上的整篇讲话!

  文学现状所以有高原,没高峰,实乃一种殷切期求。

  文学应该对日常生活有真知灼见的冒犯。目前经济运行,资本的力量对文化的控制,已经从人们的工作时间,延伸到业余时间了。文学再不干预生活,擦亮锐眼;人心散了,如何强国?托尔斯泰说过,文学提供了一个强大支撑,让你在选择生活道路的时候,觉得和世界上最优秀人站在一起,获得去真实生活的勇气。

  人民领袖正在期求鼓舞人心的作品,正在期求思维大气的作品,正在期求真知灼见的作品,正在期求发人深省,催人奋进的作品。

  这样的文学著作哪里来?也只有从有志于投身社会生活,有心于思索生活内涵,有勤于历练情感见识的文学中人里头,脱颖而出。

  如果那么让著作家困守阁笼,甘于寂寞,让文学脱离社会,脱离现实,脱离实际,这文学也就蜕变了,成了伪文学。伪文学置高尚于不顾,斤斤计较于一己之私利,混淆人性兽性,泛滥人性之恶,社会必定腐败成灾!因为伪文学,流的是一种无视公德公理的伪意识,全无文学的儒道,警觉的正义,廉政的祟尚。

  好端端文学被某些派首无端割裂,是迎合无聊,还是分道扬镳?

  面对乱局,我该怎么办?好办!听座谈会的!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学的精神命脉。以文学自信,坚定文学的信仰。

  总书记要我们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我们的作品应该比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更带普遍性。

  《李昌祥文学精品集》读后感(二):江苏省作协主席范小青作的序

  大约是二0一二年元月前后的一天,我办公室来了一个我不认识的人。他自我介绍他叫李昌祥,是南京的一位作家,发表和出版过不少小说作品,中短篇、长篇都有,只可惜先前我没有机会读到过。

  现在他来了,坐在我对面,我们就认识了。他带来了他的一部新作:长篇小说《天不绝人》。他告诉我,这部书改日还要再版,想请我看看,给写个序,再版的时候放上去。

  写序的事,因为经常遇到,我一般总是想推托的,常常是觉得担当不起,或者工作忙,稿债多,怕一拖二拖的耽误了人家的时间。但我这个人又有个耳朵根子太软的毛病,明明心里已经下了决心拒绝的,但最后总是过不了人情这一关,又应承下来了。

  但是李昌祥的情况并不一样,因为我原先和他并不认识,甚至没有读过他的作品,并没有多少人情关系在里边,所以我不应承写序也是情有可谅的。

  但是不知怎么搞的,我又应承下来了。

  李昌祥就高高兴兴地走了。

  他的那部厚厚的小说《天不绝人》就搁在我的办公桌上了。

  搁了很长时间,到底有多长时间,我已经记不太清了,有半年?一年?或者更长的时间过去了。

  虽然过去了这么长的时间,写序这件事,却始终在我心上搁着。

  最终我还是动笔了。

  李昌祥没有为写序的事再来过我的办公室。但过一阵子他就会打个电话来。他的电话只是问一问好,电话中他从来没有催促过我。我只要一说忙,他马上就说不要紧,不要紧,没事的,没事的。不像有些等着急的人,语气中总会流露出一些焦急的意思来。李昌祥用他热情爽朗的声音,轻松愉悦的心情,让你感到,你还欠着他的文章呢。

  他的耐心,他的温和,他的宽容,反而让我倍觉惭愧,为了不让他再一次电话扑空,我赶紧挤时间写这篇已经答应了很长时间的文章吧。

  《天不绝人》是一部史诗性的小说,时间跨度长,历史感强,而且写作手法上也蛮新奇的,读第一章的时候,还以为是一部神话小说呢,哪知到第二章开始,笔锋一转,踏踏实实地写现实了。

  写柴姓人家的故事,写纪姓家族的故事,写兰花湾的历史和风俗人情,从晚清一直写到解放,写到土改,整部小说,有鲜明生动的人物,有渊远的家族故事,有村史,有传说,虽然情节本身并不是特别的曲折离奇,但是李昌祥的文字中有豪气,有血性,有独特的感受,所以比曲折离奇更能够让人感到震憾;虽然他的故事是娓娓道来的,但是字里行间处处体现出箭在弦上的紧张激烈的气氛,从中体现出作者的文字功力和写作长篇小说的成功经验。

  《天不绝人》是一部好看好读的长篇小说,不仅因为它的文字流畅,更重要的一点,我能感觉到李昌祥在写作过程中的用心,尤其是他对他的人物,投入了全部的情感和心血。他深深地爱着他笔下的人物,于是,他成功地引导着读者,和他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我没有问过李昌祥的年龄,我知道他大概不年轻了,但是他的创造的活力,他的生活的激情,他的写作的热情,都足以让人感佩。

  两年后,就在前不久,二0一四年元旦前后的某一天,李昌祥又来了,他带着一脸喜气,再次到我的办公室。我以为是那本《天不绝人》再版发行了,不料他却递来厚厚的一迭打印稿,告诉我,这是《天不绝人》的下集《天降大任》,将由中国青年出版社三月份出版。他一边说,一边还拿出了与中青社签署的出版合同给我看,真是个认真严谨的人。

  李昌祥又来请我再写一个序。我不知道怎么答复他。因为工作忙碌,我很难做到每一位请我写序的都能应承,何况,我已经给他写过一个序了,这第二次的请求,我应该怎么对待呢。

  李昌祥并没有等到我的明确的回答,就留下作品走了。我有些纠结,心里终究不踏实,于是挤出时间,开始读他的《天降大任》。

  这部长篇小说写的是解放后的三农故事,一直写到当今的发展,几乎涵盖了江南农村近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它的史诗性的结构,恰和它的上集《天不绝人》异曲同工。小说以苏南地区的优美景致作为典型环境,以苏南农村的发展为中轴线,着力塑造典型人物,把农村基层和农民群众干部写得生动、真实,可信,并从世道正气和农村气质诸多方面升华了作品的文学价值。

  《天降大任》中的主要人物从上集《天不绝人》中延续下来,可以看得出来作者对农村生活十分熟悉,对农民这个群体也是充满感情。在李昌祥的笔下,无论是农村干部还是农民群众,既踏实勤劳、又充满理想,十分感人。

  在读《天降大任》的过程中,随时能够让人想起我曾见识过、交往过的许多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活生生的故事情节,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凝聚出了这个时代的最强音。据李昌祥说,长篇小说《天降大任》是以天下第一村的事绩进行故事编排的。主人公原型,既然是华西村的老书记吴仁宝。也真让人一读来就想到了老书记吴仁宝了。祝贺长篇小说《天降大任》塑造了呼之欲出的典型形象。

  可以说,李昌祥的长篇小说《天降大任》的行文大气,完全没有当前所见的一些无病呻吟的风气,弘扬出文学扎根现实土壤的坚定信念。

  《李昌祥文学精品集》读后感(三):醍醐灌顶,甘露滋心——李达峻评《李昌祥文学精品集》

  读李昌祥的作品,即使你是坐在幽静的家室书房,也满感觉是在乘坐风弛电挚的高铁。读到情节激越处,不光是一种凭栏远眺,简直像身临其境,骑上了汗血宝马,两耳习习生风,一双明眸犹有电光石火在熠熠闪闪。

  李昌祥的书写将读者引入到这般境界,欲罢不能,全是李昌祥的叙述功底,挟裹着一发而不可收的豪情。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在这七月流火里出版发行的《李昌祥文学精品集》,很气派地选发了长篇小说《音容散草》《习古奋今》《雨意云情》三大部作品,实在是一个大动作。给令人神往的阅读世界,带来了一通明丽的雅致,清新的爽快。

  长篇小说《音容散草》是写流传在大江南北的书法故事,被誉为书法草圣的林散之在省城南京几乎家喻户晓。这样一位耳熟能详的主人公,一般的书写,一定会流于平庸。而李昌祥的叙述,奇峰突起,跌宕的豪迈,将读者引入突兀的情感世界,那一种奋不顾身,那一种爱国情操,那一种艺术激励,将林散之的人生故事,演绎得可歌可泣,在一片感动中,升华了对书法美学艺术的敬慕。

  正如作品介绍所说:长篇小说《音容散草》以出人意外的书画题材,讲述了当代草圣林散之的传奇一生,让每位读者走进文学叙事中来,都会因奇异的新鲜发现而情不自禁。

  被誉为“散草”书体的林散之,还有这么多贴地气的曲折!其大器晚成,实乃拙朴成巧的偶然又必然。对认识草圣,理解书画,都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百年巨擎林散之以道德的力量垂青文坛,为百代楷模。

  李昌祥用豪气的笔触,血性的文词,多方面刻画了散草的音容形象,引领人们走进这个蕴藉民族文化情怀的生动世界,其文学的浓墨重彩,向世界证实了中国故事真的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令人百读不厌。

  讲好中国故事,发出具有感染力的中国声音,彰显中国气派,才是文学意义上的真正高峰。

  长篇小说《习古奋今》,也同样挟裹民族文学的满腔豪情,为我们书写了一群乡贤故事。不过不是文艺人物,而是吴仁宝式优秀村支书。

  长篇小说《习古奋今》的场景环境,上溯千年。又从百年写实,落到了天下第一村的创建,终于突出了新中国的新时代,新时代的新气象。作品写尽了优秀村支书的克勤克俭,一直将社办工业积累的资金,循环投入到发展的刀口上。大人力,大财力的投注,极大地发挥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终于走出了一条农村变城镇的宽广之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村。这样的一位吴仁宝式的人格品质,所塑造的艺术形象,血肉丰满,可亲可爱。

  第三本《雨意云情》则汇集了长篇小说《惊雷作鼓》、大中篇《坝沿的五代十国》和大中篇《水西门风情》三部作品。

  将这三部题材各异,故事千差万别的作品汇成一本《雨意云情》,其深意直到读后,始得分明。原来这是一部直让县区级领导干部在拜读中惊悟的百科全书。

  长篇小说《惊雷作鼓》的主人公习建厦,面对复杂纷纭的社会现象,反而认为这是实施党的执政能力的最佳机遇。他以积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除陋去蔽,虽然忙不胜忙,越发豪情高涨。为此,他悟出了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思想品格。他乐于任重道远,智于防微杜渐。对于日常出现的各种问题,他的机敏就在于将问题当作战鼓,随时激励自已奋勇前进。这样,迎刃而解的问题,便是前进的足迹。看着这样的形象,想起老八路办事,既亲切,又真实,更具有榜样的力量。

  而我们现今的基层领导干部真正以惊雷作鼓了没有?大中篇《坝沿的五代十国》和《水西门风情》所呈现的民间坊里的故事,便是一记记惊雷。

  去年报载,小官大贪,村官巨贪,为什么有这么多令人发指的现象?大中篇《坝沿的五代十国》撰写选举村官的故事,说得再清晰不过。作品在二零零九年,由《小说选刊》发到左岸文化网上,点击超十万,跟帖者一致赞赏这部作品点到了现实穴位。而中国名家网在转载时,直接发上了编者按:

  “2012年11月26日京华时报报道,11月15日,通州永乐店镇熬硝营村村民白金福向该报反映:在今年夏天的村委会换届选举中,作为候选人的他曾花费150余万元贿选,但最终落败。他的竞选对手——新当选的村主任杜友俊也花费巨资购买选票。白金福解释,之所以巨资贿选,是为了当选后能监督村里的财务,达到权力平衡。“监督村里的财务”,这倒是一个比较冠冕堂皇的贿选理由,但花巨资贿选就仅仅是为“监督村里的财务”这么简单吗?我们不妨看看南京作家李昌祥早先发表在2007年第2期《世界文艺》杂志中文版上的中篇小说《坝沿的五代十国》,看完之后答案也许就完全出来了。尽管作家事先并不知道会有北京通州永乐店镇熬硝营村村民白金福花费150余万元贿选村官之事的发生,但他在小说创作中却描写了一曲比报道中更惊心动魄的坝沿村换届选举的故事,很能让人联想浮翩、感慨万端。现再次在此刊出以飨博友,并期望大家能够提出更多的见解。”

  2014年新闻所爆“村官巨贪”的事实,再次印证现实生活中个别村干部的不轨,必须整肃。文学作品如此贴切生活,我们没有理由不视纯文学为生动教材。

  大中篇《水西门风情》也是一份生动教材。我们的法制不能再以莫须有的罪名误伤百姓无辜的生命了。所幸,现在建立了法制社会。那样的故事当一次雷鼓吧。

  三部长篇的文学艺术魅力,最大的特点是切中实际。

  学书法,对于文学艺术人员,不看《音容散草》,便如失去了一次升学机会。

  现村官,尤其在开展评选“吴仁宝式优秀村支书”的时节,不看《习古奋今》,如失去了一次形象教育的参观。那真是憾事一桩。

  全省乃至全国的县区级领导们,读一读《雨意云情》,不让《水西门风情》里的悲剧重演,杜绝《坝沿的五代十国》的闹剧发生,以《惊雷作鼓》主人公习建厦的榜样力量,升腾我们的信仰,坚守我们的信念,居安思危,惊雷作鼓,为人民的安居乐业,保持一个核心价值观吧。

  这个核心价值观,当然不是个人的,当然是社会主义的。

  有了这颗纯粹之心,读《李昌祥文学精品集》,读长篇小说《音容散草》,读《习古奋今》,读《雨意云情》,便如坐地日巡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那样豪气,那样通透,那样心旷神怡。美美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洪流里,丰富我们的智慧,培养我们的情操,这该是艺术的真正享受。

  杜甫有诗云:“醍醐长发性,饮食过扶衰。”精神食粮在广泛缺乏时更是弥足珍贵。读优秀作品真好似九天揽月,醍醐灌顶,甘露滋心。

  《李昌祥文学精品集》读后感(四):响鼓文学横空出世——《惊雷作鼓》后记

  我们前进中的社会没有响鼓文学是不可思议的。尽管我们的文学流派,茫茫雅雅,几成大观,可谓是花皆放,似乎难分难解谁主沉浮。因其庞杂,便有乱而无章之嫌,繁荣总觉得不够,虚若缥渺似幻境。与现实生活的贴切存在那么些许距离,主要就是不能激发豪气,催人奋进。朴实无华的中国人民需要大气之作,点燃民族精神的火炬;需要鼓舞人心的作品,以利民族的复兴。响鼓文学横空出世,应运而生,有着深厚的社会根源和历史意义。

  长篇小说《惊雷作鼓》,取材于现实生活的发展形势,弘扬公义和创新精神。首先在创作思想上,摒弃当前那种只图花哨的浅薄,正面描写为事业奋斗的高尚品质。磊落地站到时代高度,历史前沿,浓墨重彩地艺术概括了奋进者的典型形象。擂起了响鼓文学的重锤。这似乎与当前小家子气的文坛有点格格不入。时下文坛正在为“市场看好”,大肆兜售一些消磨意志,沉湎私情,刁钻古怪,专营招徕的玩艺。颓废的个人主义,尔虞我诈的小心眼,居然成了人性的代表作,不能不让人质疑: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的小说作品,也会成为多余?也会过时而衰老,退居二线甚或更远些去?

  且不说俗不可耐的打打杀杀,蹦蹦闹闹,床上床下,奸诈淫盗有多少精神品质可供修养?就文学本身的创意,虽然有娱乐的成份,也没有淡忘茶余饭后的寓教于乐。古代说书的艺人或是台前娌曲,在迎合市井看客文娱习惯的同时,也没忘记对大仁大义的煽动。谁都懂得:“不能有伤教化。”所以才有水浒三国的传世流芳。上溯到远古,当物质创造有了相当规模,文学也有了长足地创新。人类需要文明,需要思想,需要审美,需要再创造。文学就是这些方面的精神载体。文以载道,让文学著称于世。精神文明成了社会生活健康有序的保障。思想教化、道德教化、做人品质的潜移默化,通过文学的捷径,得以为百姓民众接受。文学成了日常生活的举足轻重。任何时代都不能割裂物质文明对精神文明的相辅相成,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的相生相长。社会发展到现代物质文明的创造几乎能登峰造极的新时代,更需要高度的精神文明来充实我们的认识世界。现在的情形却怪了。以市场份额兴废文学,难怪“戏说”“胡说”走马登场,全不顾精神道德和社会主义品质,全不顾子孙后代如何传承中华民族的千载文化。情况发展到对严肃文学、纯文学的排挤,弘扬主旋律的深刻作品难以为继的地步。鼓舞人心的文学创作道路,竞被固束成了死胡同。越是这般任重道远,越是这般乱云飞渡,越是这般随行就市,越是需要坚定和执著,不能熄灭中华文学点燃民族精神的火炬!

  应该的奋起似乎并不被看好。文学对人民的关切,对民族精神的关切,对党员干部和未成年孩子的关切,似乎都没有必要。很多理应摒弃的东西,堂而皇之在荧屏上招摇过市。具有时代晴雨表称誉的文学,失去了时代意义。连未成年人的素质倡导的文本也几乎跌零。而铺天盖地,所谓情调语境,已经模糊了人们必须具备的价值观、苦乐观的界线,由此而混淆了是非观念,败坏了社会风气。号称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文学家;还能再不堪忧,再去帮倒忙,我行我素,置若罔闻吗?眼看着未成年人的堕落案例增多,各种形式的腐败现象弥漫,我们的文学工作者还能等闲视之,不奋起这一支犀利的文学之笔,给予鞭挞警醒吗!还能陶醉于自我欣赏的小资氛围里,放任世风的日下吗!时代已发出了无声召唤,要作家花大功力,创作出具有历史震撼力的大气之作,鼓舞已被模糊的士气。榜样的力量永远是博大的。文学不能丢弃对正面人物的讴歌,好像航海航空永远也不能,须臾也不能丢弃航向一样。新时代更需要鼓舞人心的响鼓文学,昂扬起民族的至尊的脊梁!

  擂起响鼓文学开篇乐章的《惊雷作鼓》,着力塑造了领导干部习建厦的生动形象。故事跟着他的工作而开展,千头万绪的事件由习建厦精神品质,一线贯通,拧紧了情节结构。突出的是,这位市委书记的工作方法几乎都是他自找的。他若与一般领导那样坐进办公室上传下达,成个会议干部,坐享其成,如法炮制所谓政绩,正如世人所兴叹的:现在的领导,三岁娃子也能当。谜底之意,领导之位形同虚设,有没有这个领导位子,大家该干什么,大家自会调停。小说中塑造的习建厦,则不是人云亦云的无能之辈。习建厦是铮铮铁汉。主动出击,大义大公,因而发现表面的工作如平静的水面,这水面底下正潜流着一股深不可测的污浊。巨大的澄清工作,正是每一位领导同志的用武之地。

  习建厦在矫正社会畸态的一桩桩一件件具体事例时,深感领导本身的精神素质的重要。在与妻子对品质的探讨中,无不以学习精神,坚定立党为公的意志。由此更深刻地认识到事业的神圣和艰辛。怪不得很多身居要职的党员干部抵御不了享乐主义的拜金世风。人性的两极是那么容易地断裂。真可谓没有与生俱来的清醒,更多的则是大权在握时的糊涂腐败。那如尘羽一样遍布在所有空间的利欲,无时无刻不在侵蚀思想,熏黑人心。如果领导本身内心深处一片空虚,如何怪责私壑难填,如何怪责那腐蚀诱惑?“打铁还得自身硬”。这是习建厦对公心的评论,身体力行的慨喟,也因此须臾不敢懈怠每天的学习和修养,早在心中筑起人格的长城,大义凛然,驾驭自己,领导民众,创新创业。中国的建设特色,就在于社会精神。

  他出色处理了香泉的开发。这是故事的中心,牵涉到资金启动,招标开工,宏观规划,细节运作。各个方面的人物都汇聚登场,也少不了竣工后的皆大喜欢。正应了创业难,守业更难的普遍道理。为开发香泉付出汗马功劳的一些干部,松懈了律己的品质和觉悟,由小善不为,小恶为之,也栽进了利欲和私欲的陷阱。小说通过习建厦的明察秋毫,追踪二百万贷款担保,向人们提出了一个惊雷似的问题:干社会主义的最中心要求就是要每一位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立党为公。如果搞资本主义,则不必这么严格于领导了。那么,作为领导一手控制的社会,是否就不要搞紧箍咒式的社会主义啦?习建厦义正辞严地回答:社会主义社会其实就是净化人的品质。社会主义激发人的是自觉,不存在紧箍咒。完全可以自由自在地以任何公允形式创造日益丰富的物质条件,加速实现小康社会和生活的现代化。唯一的是精神不丢。其实,为公的精神,正是创造美好的最大保证。因此,社会主义是雷打不散的。我们的工作,就是以雷作鼓,以极大的精神气质鼓舞奋进的心志。

  《惊雷作鼓》,好一本响鼓文学的开篇之作。

  响鼓文学是全国人民的希望。是每一位领导干部自身修养的需要。有这种律己的自觉,是反腐倡廉的法宝,比各种鉴定评比考核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可惜为官者,宁受反贪局监察部门跟踪式明查睹访,甚而至于双规立案,偏就不理会平时的认真学习,严于律己。冷落文学成了不争的事实。尤其冷落主旋律的文学作品,民族精神的衰败焉能不殃及社会?又如何谈及领导的表率作用!

  将社会主义思想具体化为能在人们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文明,这是《惊雷作鼓》长篇小说的惊人之举,最鲜亮的思想锋芒。过去的情况,将社会主义范畴无限外延,扩张到物质建设所有领域,弄得云天雾地,不着边际。长篇小说《惊雷作鼓》还社会精神的本来意义,原是这般实际,这般贴切,一如广大人民纯厚质朴的道德水平。这样的思想品质,这样的社会认知,在文明古国的中华有着最广泛的群众思想基础。塑造出“这一个”人品觉悟的典型形象,是大家的楷模,安能不是时代需要!

  还回到习建厦的形象上。长篇创作应用文学笔法,多方面聚焦于典型人物塑造,情节与情节环环相扣,细节与细节经纬交织,着力打造人民喜爱,深切盼望,寄予理想的市委书记形象。不是报告文学,不必拘泥于事实材料;因是小说创作,更应该除却自然主义描写。千百年的文学技巧的日臻完善,发展着这一典型化的创作路数。本应着力的写作方法,似乎相悖什么大忌?原来,文坛偏见日甚一日,塑造文学典型方面的理论分岐几乎壁垒森严。不提倡文学的时代精神了,不把文学当民族精神的火炬了,也不让文学过多的历史承载了,文学的格调降低到可以戏说,可以下流,可以公开张扬极端个人主义,小资情调,颓废心理,把人性剖成兽性,成了营私舞弊的大杂烩。纯真的情感,人格的升华,典型人物的塑造,反而丢弃一边,是可忍,孰不可忍啊。面对文坛上的严重腐败,更应该据理力争,打出响鼓文学的正气来。有良心的作家决不能退回到以阴暗偏执的鼠目寸光,蚊蝇逐臭般的看待或揣摸我们日新月异的奋斗生活。真要用自然主义手法描写人性吗?不妨解剖解剖人性这个最实际的载体:

  固然,一样的米,养百种百样的人。那指的是每个人的不同性格。真正归入人性范畴的,也只有两类:公与私的区别,为己和为公的属性。与生俱来的生存需要的私有心理,经过千百代人类文明的共识,已经很自觉地羞于提及。“个人主义是万恶之源”,一个“坏人”的概括,很清楚不过了。既然不齿于人类,过分私欲的龌龊,那只能划归兽性。揭露衣冠禽兽,目的是一种警醒,何来什么赏析?就连骁勇的吕布,因为见利忘义,在三国中多处批驳,也不见有谁敢为其人性诡辩。我们文学中的人性,更应该分清兽性与人性的天渊之别。决不能把兽性当人性来讴歌,颠倒了黑白。文学颂扬的人性,应该是至纯至爱至真至善的美德。这正是响鼓文学创作的首衷。

  响鼓文学鼓励人们的,是吾日三省吾身。是学而时习之。行成于思荒于嬉。欲壑难填。好自为之。恶有恶报。咎由自取。自食其果。悬崖勒马。败子回头金不换。古代的文学家思想家都能如此明察秋毫,自诩文坛博学之士们,何以拒之文学形象典型创造?人民永远需要振奋精神的力作。传媒导向应该侧重于人格楷模的崇扬。现在适得其反,文学侧重个人主义人性化,很让民众感到压抑。也只有响鼓文学才能让知识界和广大人民群众扬眉吐气。先进文化的标志也只有响鼓文学佩当。人民其实一直在期盼着。

  《李昌祥文学精品集》读后感(五):我写《习古奋今》 ——李昌祥

  这部上下集的长篇小说《习古奋今》,上集写尽了前世农乡,下集写出了今生构想。下集《天降大任》的故事完全是解放以后六十年的内容,是以建国后的农村为故事起点的全新环境,人物的作为也全新儿模样了,将其视为独立作品,也入情入理。我也正是按照时代变化的壁垒,在著述新中国的故事。如若读者很想多了解一点主人翁或多知道一点这个美丽乡村的前世由来,当然应该读一读上集《天不绝人》。毕竟,故事的主人翁是从上集《天不绝人》的兰花潭山湾走进下集中来的。由此作成巨制鸿篇《习古奋今》,顺理成章。

  看了《习古奋今》上集《天不绝人》,都会被兰花潭的那些牵带世情世俗的故事所震憾。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对那些无辜妇女一个个惨遭不幸,让人对旧中国三座大山有了感性的惊心动魄。从中发觉到了旧社会实在与新社会有着天壤之别。由不得对创造了新社会的解放事业有了可歌可泣的由衷。那么,翻了身的贫苦农民当家做了主人以后,再不伶仃孤累而含辛茹苦了,也不再为朝不保夕的生计拼死拼活了;妇女地位也真实有了翻天覆地的根本扭转,可以与男子平起平坐,同工同酬,再没有不自由的婚姻束缚和惨绝人寰的炎凉悲戚。这些桩桩件件被证实的眼见,因为屡见不鲜开始熟视无睹,渐次失去了揪心抓人的故事基础,那么,还有什么大事,非必要在这儿说事呢?还要这么洋洋洒洒,著成鸿篇巨制呢?

  可视为独立作品的下集《天降大任》,主人翁柴运旺就是当年兰花潭的放牛娃,作田崽,到中年了还孤苦一人。未娶媳妇的人在当地被称为未穿鼻子,只能被称为还未成人。划入孩童一样看待,明显的带着了揶揄成分。柴运旺就是在这样一种忍辱负重中痴长了四十岁。直到上集《天不绝人》最后一章,突然进入了新社会,柴运旺在转瞬间被一个女人爱上,结婚生子。《习古奋今》上集《天不绝人》写完了最后一章,觉得旧社会结束了,史诗也就嘎然住笔。这个地道的农民往后的生活当然很长。这种结束是篇章结构的需要。人到了新社会,有没有牵人心弦的故事呢?我的亲历,完全该有。再实地一探寻,柴运旺往后的日子不但有故事,而且更离奇。也只有写完了上集《天不绝人》,再接着写下一部,才能作成一个完美的文学交待。也为塑造旧有农民如何成为主人式的农民形象提供了一个实实在在的活动天地。有兴趣的读者应该看看柴运旺往后的故事,看看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怎么与天降大任挂上了号的?

  前言这么开场,话说的这么直白,一定会让大家生出这样的提问:《习古奋今》就是写这么个凡人小事呀?还以为又是如《浴血史诗》《撒豆成兵》那样,在写领创中国的时代伟人呢!怎么能对一个农村土二哥的传记也启用上“天降大任于斯也”的大词汇呢?如此发问,情由可鉴。对于此等的质询或兴叹,著者是有回应的准备的。著者所以取此《习古奋今》为长篇题名,就已作了充分地理由。可以告诉大家,我的《浴血史诗》《心气云环》直叙领创中国前行的伟人。但在我的理念中,上至党的领袖,下至最基层乡村,都因一个目标走到一起来了,“天降大任于斯”的词语,也应当包括农村党组织。一样可以进行艺术概括。如果拿村长不当干部,此言差矣!常说职位不在高低,正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文学,独重德馨。我这位忠厚本份的地道农民能在大忙季节乐于帮助邻里解困释难,乐于出热,肯于出力,在合作化运动中自然会被选为合作社长,有这个开头,定会有提拔。果然成了公社委员,生产大队书记,他的一村之长的位置不断得到了强化。如此在平凡中做大事业,为什么不视为大任来表现一下呢?这凡人变数所蕴藉的哲理,除了对世有公论有了个彻头彻尾的是非明辩,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对人品正气的崇尚不阿。

  且莫说最基层的乡村干部没什么轰轰烈烈大事。祖国的每一寸山山水水,其实就在这些村村户户中体现出社会主义的兴旺来!天降大任于斯的大词汇,当然可以直接嫁接到乡村最基层。村长的事业是直接实施中央首脑精神和蓝图计划的展板,把村长之任也当大任,这样的总括,不是拔高贴签,实乃情真意切。

  再说文学形象中的这一个。具体到柴家孤儿柴运旺,旧时代被奴役的社会缩影不能不在他身上留下深刻烙印。柴氏家族在兰花潭乡村几百年盛衰遭遇也给他养成了逆来顺受和忍辱负重的传统影响。那么,进入社会主义时代后,兰花潭山湾重遇新主,其村民在时代推动下不能不耳濡目染一切是是非非;不能不挟裹了新中国所持有的一切风云故事。譬如大环境的坎坎坷坷,会跟着存在,跟着发生,跟着经历,跟着命运。不过,再怎样的跌跌碰碰,曲曲直直,到这一个柴运旺的文学形象中来,全都成了对品质的考验。乡村人柴运旺,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个土生土长在农乡的村人,不会脱胎换骨到多么高的层次去;这一个不起眼的小不点,乡村人柴运旺既然能以新更新,在社会大环境里得到了尽情发展的特殊空间!以至让他这个旧社会的一株草,变成了新社会的一大宝!这种奇特的柴运旺现象,与苏南江阴华西村的吴仁宝现象,很是共同。不过一个是文学形象,一个是生活真实。两人的互为关系,将文学形象阐述得更为真实,愈加善美。这正是翻身解放的彻底所在!上部著作《天不绝人》赋词说:“什么叫彻底?时代作对比。”新中国的朝阳,让每一粒水珠都可以映象大太阳!乡村人柴运旺在解放后六十年的生活历履里,全程起搏着社会前进的脉动,这文学就不同反响了!

  《天降大任》以其新农村崛起的磅礴背景,丰满了为人气质的进取形象,典型地表现了新中国的复兴伟业。于是,也让这一个有着热泉涌动的兰花山湾,博大开来,壮丽开来,豪迈了我们如今的时代。

  能作成时代长镜,是《习古奋今》下集《天降大任》最要争取的制高点。

  《天不绝人》的续著《天降大任》便不只是一种交待。时空的浩大,细枝末节的微妙微肖,都是人物具体的生活状况。长篇文学作品,尤其是长篇传奇,总而言之,是为塑造人物作成立说目的的。也只有人物才能支配故事,而不是故事左右人物。人物活动起来了,所发挥的形象感染力,才是引人入胜的亮点。那么,一个厚道得说不上几句话的老实巴交之人,又能有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呢?可别忘了,这个憨厚农民柴运旺的耿直,却是特立笃行的。特立在秉性的诚实可靠!笃行在为人的正直不阿!凭这老实巴交的本份心态,似乎没什么能量。可别小觑了古往今来的一句话:“人不可貌相,海不可斗量”! 这一个话不多,一个字撂出来可以将地砸个窝的本份汉子,一旦得道,当了乡村干部,所暴发出来的本份执著,九条牛也车裂不倒的!他的认理,他的品性,他的善良,锤练了他的一举一动,难怪一个字也掷地有声。谁也威胁不了,利诱不了他的清纯人格。倒是他的笃行,将情理善良铸就了新生活的魅力。他的形象便带上了哲学意义上的以不变应万变的法则!长篇小说《习古奋今》突出了柴运旺的人格品威,所有由他性格一手导演出的故事,烘托出了一种举世瞩目的意义。以至让人不能不回眸他的一举一动,一脚一印,感叹他的壮实,直令人仰以殊观!也让我在行文时有了一种从容坚定的漫不经心,执意揭示其意蕴秘诀的所在,让每一细节在亲切中透发出文史哲义的一种努力来。文学不需要任意人物故事,却可以有文字润泽的刻意;让字里行间里淋漓着精雕细刻的有心。当然不必要那种搜肠刮肚,但必需具备水到渠成的文思泉涌。这样的涓涓畅流,便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可以让一切杜撰相形见拙,还我一个真切,动人动心的本份来。

  新中国六十年的多风多雨,曲折变化,也让《习古奋今》的故事有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长篇小说也因此有了引人入胜的叙述而文学起来。可以让大家先知道的,时代的大风大浪波及到这儿,却因为遇到的人是这一个柴运旺,一下子波平息止了。按理说乡村干部也是个官衔,在当时是属于冲击对象的。裹在风口浪尖的柴运旺为何安然无恙,没受冲击,连整个兰花潭也未曾受影响呢?俗话说天理道德人情,这个村书记既然都沾了。时代的大风大浪不得不在兰花潭山湾绕道而去,这便了不得了!是什么阴阳力道,让兰花潭在崎岖道路上化险为夷,如履平地?世界上的事理虽然复杂得错综,燎乱得眼花,在火眼金睛之下,却是一目了然的。文本直击乡村掌门人,凭据着实干的身手,将意志的忠诚幻化出了新时期的辉煌,这不啻是一种出乎意料的大智大慧!

  但这个村书记却与现代精英完全无缘。他的本份地道,集体为公的渊脉并不是自生的。谋事在人的顺其自然,,心灵直系着故国学问。可以说,是中华文学丰厚的乳汁培养了他的为人处世。是中华仁义礼致信的近乎非物质文明遗产的传承,让他的热血在奔流中变成了民间大学问家。这一个憨直得宁断不弯的厚道,正是令人折服的思想基础。有理才敢于据理力争,有利才肯于为邻作友,有节才欣于正大光明。他的实心实意,这个最简单不过的人品,成了团结大家的意志。还原这一个执著敦厚笃行的本份,及至行踪的一言一语,活化出一个难得的典型范本,应该是文学的重任。我在生活细节的挖掘上致力,就是想让读者透过缤纷,看到色彩;从积淀的平淡中找到闪光。能这么作丰厚了,一定会让阅读过程形成一种最为意义的价值欣赏!如果亲爱的读者朋友在阅读的漫不经心中有了一种忽如一夜春风至,千树万树梨花开,悟到了上天下地的开阔境界,有了别开生面的充实感,这便是我的创作目的所在:将《习古奋今》作成文学品质的高原。

  《习古奋今》其故事之新,其故事之异,其故事之奇,其故事之神,自又是一种得天独厚。这部长篇小说也因此获得了文学创作上的天降大任的意义。

  二零一四年四月九日于江浦住地畅翔文斋

  《李昌祥文学精品集》读后感(六):叩人心弦的乡贤形象——评长篇小说《习古奋今》的启示力量

  今朝乡野的富足,好让农民称快。年轻的人们都被年老的人们冠以“享福的一代”了,这样夸赞,并不为过。大家都知道,如今种田,机械化作业,免了农税,免了征粮,更不必担心用产量翻番的硬性数字高压种植了,长篇小说《习古奋今》,让每个阅读的人在活生生的历史对比中愈加感受强烈,也让读者对农村的古往今来有了大彻大悟的感动。这种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思绪,发韧由衷。

  刚建国那年代,已经没法与今朝进入深改革的年头相比了。难怪有一种比任何时候都接近实现复兴梦想的认识。越是这样,看一看农村史诗《天降大任》越能够激起我们百转千回的情感。长篇小说《天降大任》直面新中国的农村,从刚建国刚解放写起,一年年的喜怒哀乐凝成的文化情结,不仅是一种陪衬反思,简直就是启迪的睿智,让人们在比较中陡增坚守的聪颖。

  比较出学问。感性的比较能造就理性的真知。因此,当我们一时别无依据的时候,也确实需要用比较来论证远见卓识。比较的感性所以能较出真知,完全是因为过往经验,千真万确,眼见为实。而我们年轻人的生活全部是在要啥有啥的福气中待度的,全然不知道老一辈人曾经长期付出的艰辛。正如解放后出生的学子在和平环境的蜜罐里长大,不会知道枪林弹雨打江山的苦难;改革后出生的学子在富足环境的蜜罐里长大,也不会知道物质匮乏时期所经历的穷困。一无经历,二无体验,便有乐在其中的慵懒与松散,享当然的随心所欲。这就必须引经据典,让史实说话,完成这方面的知识空缺。

  古代文人说得好:“形成于思,毁于随”,若由着我们年轻人自己不明究里的坐享其成下去,只知吃喝玩乐,那又如何继承先烈遗志?那不堕落形同走兽才怪!所以今后的时代特别需要正本清源的史诗性文学名著,弥补我们年轻人的生活欠缺。补课是为了警惕在舒适环境中腐败。这个间接知识的链接,文学是责无旁贷了。史诗性的文学作品能让学子在轻松愉快地阅读中实现认知的飞跃,从而丰富人生的阅历,品格的历练,人性的提升,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薪火传承下去。今天我要推崇长篇小说《习古奋今》,正有这个宏大题旨的祈使!在当前文学还极少叙述崇高的特殊时期,长篇小说《习古奋今》的问世,不啻是社会主义文学的一席盛宴!这部长篇文学著作也成了文学高原上新崛起的高峰。

  作家李昌祥送这部新著给我的时候说,基于普遍的温饱后的小康,切不能抹煞苦难;基于现时社会的辉煌,切不能丢失记忆!而如今难于遏止的腐败,还在侵扰和削减一些意志薄弱者的意志,捧出这一个乡贤形象,让崇拜高尚接着地气,便是我的一种担当。读了作品,我也有了这种担当要评介好这部作品。

  第一章读下来,扑面的文字带着文学热风,已经暖了我整个儿心身,便感到了这部新著的人文大义。文学本来就是要替天行道。中共千辛万苦,已经开辟了这条道路,已经带领人民走上了这条道路,我们这多后人,为什么感觉不到,还暮四朝三的呢?难道真是坐享其成,当事者迷了吗?

  长篇小说《习古奋今》下篇所描写的,是和平宁静的山乡。因为刚解放,这种谧怡的氛围尤其让那些饱经旧时代任欺任凌的人倍感甜蜜,便出现了寻常人家的相帮照应。也许寻常,常被忽视,文学作品鲜有描述。在这儿集中到故事叙述里,一时显得波澜不惊。及至情节跟着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互相帮助便成了入党办社不可或缺的元素。平凡不过的老农这才引起关注,推举为乡贤来。中国农村,千年延及,每个乡里都会有一两个贤达人士支撑起一方水土的人格品行的带头人,也才有乡乡村村的谧宁友好和休养生息。如若一直处在纷争动乱,鸡犬不宁的状态下,农民如何春种秋收,安顿聊生?至关的道理常被忽视,概因这个重要,如呼吸空气一样须臾不得脱身,又总是如空气和水一样多有保障。长篇小说《习古奋今》以一种旷世逸才捕获来了,这种眼界,明察秋毫的能耐,是先进文化的必不可少。文学的史诗性,不能不说是对意识形态的运筹帷幄!

  且看主人公柴运旺,一登上文学舞台,正遇上农忙时节急用牛,却有乡亲要杀牛!他是以自家得力的水牛换了人家惹祸的黄牛,小说就这样以人民为写作中心,以人民团结和睦,叙述出无以伦比的力量。每个乡村中的贤达人士,所作所为,让创作家有了生花妙笔。这部小说着墨最多的仁厚乡贤,给人的灵魂震撼充满了艺术感染的力量,这种让我如醉如痴的引力,催我读下去,要一睹为快。

  柴运旺被姜区长介绍入党。姜区长能看重这个大字不识老实巴交的泥腿子,正是他鲜明党性的一个璀灿。刚刚解放时期,那一种和谐奋进的氛围,在小说中表现得多么恬静宜人啊。这两个人物的亲切交往,将农乡大环境刷新得如风雨过后,只见花草格外精神!

  却不想思潮起浪,农民的当家人姜区长被革职迁返老家,柴运旺的独当一面,以他纯朴的憨厚,居然做成了大智慧,引领兰花潭村绕过了险滩暗礁!好久没能见到如此酣畅淋漓的描写与叙事了,我很赞赏这部长篇在艺术概括这一段不尽如人意的史实上的叙事伟力!

  冬天一过,开春来到,柴运旺带领一村农民奔富庶,本来并不显山显水。毕竟是一个工业化走势的大时代了,必然会引来电气引来机械。当社队工业被名正言顺地提上议事日程,这个用扫盲提升自己文化素质的带头人柴运旺,既然把工业做大了!

  为什么很多社队企业都因经营不善,匆匆上马又匆匆下马,惟独兰花潭的工业蒸蒸日上,一发而不可止地蓬蓬勃勃呢?不妨从中抽几个细节看看吧:老书记以村领导名誉接待远方亲朋,付账单据由他柴运旺个人承付;村领导娄功硕,陈学智,古德银在村部开设的桥林大酒店款待远方来客,也是自掏腰包。小说中一笔带过的这些经济制度,虽然有点轻描淡写了,以至让人注意不到,也只有在情节发展中,小说弄出个置疑细节,才由人物交待出来:“村部根本没有公款招待这一条报销项目。倒是铁板钉钉着,要作招待,自掏腰包。规定公款不准报的。”这样一个制度,小说通过人物在故事中对话出来,也是一种点拨的明智。细节虽细,却如四两压千斤的秤砣。相比普天下拿公款吃喝报销的事实,难怪这个天下第一村能够在作发展的时刻及时拿出集攒的大钱,办上了扩建大厂的急事。发展经济,靠的就是足够的投资。而这个资金链的维护,非必有贤达之人把持不可。试想这个带头人若有丝毫损公肥私的一闪念,这个天下第一村还能是天下第一村吗!于是便有工业大发展的顺理成章。这时候,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兰花潭村的经济是越作越大了。有了雄厚的投资建设资金链,即使我们的带头人老书记不懂建筑,也懂了建筑。于是农村城镇化的蓝图应运而至。老书记在阅尽人间寒暑冷热后的九十高龄,发起了建金塔造大厦的非凡之举。我们也不用发疑,一个小小的村级单位的兰花潭村,如何能建造好七十二层龙希大厦,集观光游乐旅游招待一体的?连我这个阅读到此的年轻人也很有理由地相信“完全有这个能力”!

  这就是形象的力量,这就是长篇小说《习古奋今》的成功所在。

  长篇小说《习古奋今》真实生动的曩括了新中国六十年的经济建史。让我们真切感到,建设和打仗一样,离不开冲锋陷阵的勇士,离不开精明干练的智囊。一个只会苦干的老农,一个似乎愚钝的老农,为什么能在农业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得如此轻松?这正是这部长篇小说提供的最可宝贵的经验!落实在主人公柴运旺身上,不难发现,他的乐于助人,他的邻睦友好,他的勤俭为公,他的善于进取,全都来自于他虔诚地接受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熏陶!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智慧成全了这一个乡村贤达!是今朝的当家作主,成全了这一个执著坚守乡贤品格和并非一步一趋的远景谋划。

  六十多载的风雨兼程,不管是历史困难时期,即使临到动乱,黑云压城城欲摧,小说都没有回避,点点滴滴写得深厚沉重,反而将文学的秉然正气写得荡气回肠,充分显示了小说高人一筹的正能量气势,有力地凸显了主人公的为人忠厚。小说的纯实文风,具有历史担当的叙事角度,写出了风雨兼程的史诗,写成了喜闻乐见的故事,真乃大时代的大作品!作家李昌祥的大手笔,让每位后生读者看到了农村起步的贫穷落后,看到了老上辈农民的艰辛苦难,这种眼之所及,不啻像是走进了一个带有浓厚怀念色彩的大型纪念馆。从中所感受到的力量,激起的红色情绪,舒展了红色情怀,这正是我们今天的大时代第一须要的中国故事!

  太需要讲究人的品质了。用主人公的话说,一个人再怎么铺张,躺下来也只能占一张床。睡一张床的指导理念,对不必贪欲的解释,简直朴实无华到家,却是多么的深入浅出啊!再说这个村中老书记柴运旺没有多大哲学理论吗?那些拥有几多冠冕堂皇的所谓糈英们在柴运旺面前也只能相形见绌!小说叙述这样一位主人公确实丰富了社会主义文学内蕴,为社会主义文学画栏立起了一位不可小视的农民英豪乡村贤达的文学形象。正是主人公柴运旺几十年来先人后己,先身士卒,以身作则,毫不动摇地摆正了公与私的这些常被精明人士弄得颠倒混淆的利益关系,终于起了大作用,让这个存档在历史尘埃中的兰花潭村落一跃而为全国农乡第一村。

  文学就是要打破蛊惑和迷乱,凭实表达,坚守这一个简单不过的品质。

  长篇小说《天降大任》结构紧凑,疏密相间,让长达六十多年的叙事,流畅得如一树结果的柿子红得精致,红得鲜亮,红得充实,一点没有哗众取宠的浮滑浅薄,反倒在平实叙述的跌宕有姿中蕴含了情感的厚重。彰显在字里行间的小说人物,也因此在形象上有了筋骨,有了血脉,有了温度。主人公形象尤其可亲可敬!改革开放的春风复苏了有着两千年中华文化底蕴的兰花村。在带头人的品质坚守中,阳光雨露成了真正的阳光雨露,兰花潭乡村得到了全面发展,建成了城市化的现代村镇。文采的主旋律,肯定了以实事求是为理论核心地改革方向,彰显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秀文化。形成了长篇小说《习古奋今》最成功的核心。

  长篇小说打动人心的,还是因为写活了人物!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所历经的故事作成了榜样的力量,让每位读者跟着心旌摇曳,跟着喜怒悲欢。

  这部长篇小说的问世,在如今书场多是不伦不类的局势下,无疑会以出类拔萃,叱咤文坛。如何会这样说?皆因此著最成功的塑造了一群脚踏实地耿耿忠诚的人民!主人公的人民性,让小说大放异彩!

  长篇小说《习古奋今》集中笔墨抒写了一个普普通通的憨厚农民柴运旺,正是他的品行自觉,无意之中将自己投身进了新农村的建设中来。而一旦意识到自己这番投身,关系着集体的命运,便如理解了的东西更深刻地感觉到它,这个憨厚农民柴运旺越发有了一种自觉!这种不是盲从的自觉,禀承了上千年下来的中华精神,这种道义传承在他心口一致的人格行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感天动地!

  长篇小说《习古奋今》的不尽长江滚滚来的细节,在助人为乐上让人的认知上了可贵的阶梯。新社会的正气推动他不但勤学文化扫了文盲,还入了党,当了互助组长。建设新农村可并不一帆风顺。那些风寒饥馑,过场的叙事,对于读了两遍三遍的读者开启了一种思索:当年在一片战后废墟上建设是多么难上加难啊!压在老一辈面前的一穷二白,可以说是灾难深重的。写改革的情致和写新中国初建时的情致,一样的情深意切。

  一方面在积极开拓工业农业发展,一方面在坚持社会主义道德情操,这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最切实际的高度互补和最为须要的高度融合,正确的发展道路,在小说中全写出来了!

  难怪人一读三叹!当年多穷的乡史,全仗着难能可贵的乡贤,才有了现在富足的今朝,好让人在今非昔比,暗自对照中,生生出由衷地敬仰!我理应在拜读之后,写出我深受感动的力量所在。

  这样一部撰写解放后三农情况的真情实史。虽然历经曲折磨难,行文情绪却大气端庄。诚如江苏省作家协会范小青主席在代序中肯定:下集《天降大任》的史诗性结构恰和它的上集《天不绝人》的异曲同工,活生生的故事情节,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凝聚了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感谢作家李昌祥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引以自豪的艺术灵魂!这种对美好向善的灵魂塑造,艺术地反馈了人民的愿望,活现了历史与时代的愿景,虽然不像摄影师对着实景实物实实在在的人进行直拍,文学创作出的这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典型人物形象,何尝又不是抢拍下的镜头!为什么人们称文学创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直接的道理就在这里。作家在创作中为社会提供了许许多多灵魂人物,有明确地褒扬,很负责任的导向,这正是作家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理论所在。作家理所当然的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正在于笔下这些人事情节留给读者的震撼!正是小说人物的忠肝义胆,影响和纠正了读者的未知和蒙懂,催生出与忠肝义胆的共鸣。能在这儿产生的共鸣,全是因为读进了主人公的情怀里,在潜移默化中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自然而然受到作品启示性的感染,也由衷地升腾起相似主人公的情怀,甘愿参与和追恋人物活动,及至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还有爱憎喜乐。这个过程是先由文学作品打动,纯正和净化了自己的心灵,继而影响和规范了社会风尚。而正统的高素质社会风尚又会像润物细无声那样,继续纯正和净化进入社会的学子。作家的作品就成了惊雷,读者于无声处阅读这些强悍着大时代精神和理念的作品,接受小说引领的思维,将自己平凡人生和心意全部奉献到高尚情操中,这正是优秀小说的社会功能所在!

  农业时代造就了这样一位乡贤英豪,也正是有了这样一位乡贤英豪,又将乡村农事推进到大发展的现代层次。兰花潭村所以成了今日天下第一村,小说中有很多值得咀嚼和品味的细节。这些意蕴深长的细节,由于紧系着故事情节的推进,往往会让有趣有味的故事情节掩盖着了。但若是细心一点,也不难发现,正是这些充满在生活情趣中的有理有节的细节描述,虽然一笔带过,并不是可有可无。因为深扎在日常生活中,严峻的制度也成了生活中的一种纳入适应性的轻松。这样的将严格遵循的制度形成生活化了的经验,本身就是我们为谋求发展而不可多得的要义。能够从这儿取之不尽,可见这部长篇小说塑造乡村贤达形象的成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