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湘行散记》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湘行散记》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5-08 03:19:0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湘行散记》经典读后感有感

  《湘行散记》是一本由沈从文著作,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湘行散记》读后感(一):四个部分

  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这个版本的《湘行散记》,包括四个篇章。 一是12篇散文组成的《湘行散记》,全书的精华部分,精美独特的画面,神秘的故土色彩,全部作于1934年。二是上个世纪20年代的《废邮存底》,一些读不懂的书信。三是沈从文先生寄居云南的文章《云南看云》,时为西南联大教授的沈先生,住在乡下,已为人父,又值国难当头之时,文章已经少了初时的灵性。四是建国后断断续续写的《偶感怀人》,人生回忆,往事难追,读读罢了。 一个人写东西,无论散文和小说,都是在塑造一个理想中的家园。家园中的人和事,既熟悉又陌生,而且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如果能够写成一种别人无法模仿的文字,那么基本就无敌了。这本书四个部分中,第一部分《湘行散记》无疑就是这样的。画卷展开,顺着河道,坐着扁舟,进入沈从文的梦境中去,文中的人物立即跳将出来,鲜活活地迎接读者。 早先还读过“凤凰三杰”之一的“湘西王”陈渠珍写的《艽野尘梦》,这次才知道,沈从文先生年轻时就做过陈渠珍的书记员。从刀口上过日子的人,变成捏根笔写文章的作家,这样的人生没有第二人有过。遗憾的是,沈先生驾鹤西去早了几个月,否则他该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本土作家了。

  《湘行散记》读后感(二):读后感

  年初看《沈从文的前半生:1902—1948》时,里面提到了《从文自传》、《湘行散记》,记下一直没去看。前天,在图书馆偶然碰到后者,拿来翻翻看,很喜欢。

  文字干净,读起来像喝水,浓的情绪也化的淡。也冷冽,作者从小见多了杀戮,事事如常。书里内容尤其丰富,有我很爱看的写人的文章,也有幽幽的景色,还有对兆和抒情的话。最为人熟知的“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这段话,藏在《废邮存底》里,这篇文章写的和这段话一样好。

  分享两个点滴。看到某篇文章里提到“羊毛出在羊身上”,我出戏了。汉文化的一脉传承令人感叹。看到微博说外国游客见到中国人能如常念出千百年前建筑、文物上的文字,很佩服这种传承。他们要了解良久前的事情,要学拉丁文等。看沈从文前半生这本书时,有提到边城的人物原型,几笔带过。边城里的结局,让我很难受,滩送会回来吗?作者写这本书的时候应该也不知道。十七年后的再遇到,这样,二佬是回来的。

  喜欢这本书的程度和喜欢《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一样,读后感是“每篇文章里第一人称的我,像一个见证者,在粗糙的海浪、沙砾、岩石里远望。所谓远景,不过是眼睛望去,那海天一色的地方。”

  《湘行散记》读后感(三):山海和你

  quot;言语间皆是我想陪你走下去的人间。"

  相比于游记,《湘行散记》更适合被定义为沈从文写给张兆和的情书集。眼里的山是你,水是你,案牍上摇晃的烛光也是你。细腻软和的情话让湘江的山水都变得无比娟秀。

  quot;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真当年纪的人。"

  没有白月光,没有朱砂痣。你不来,就是山水:你来,山水就是你。你来与不来,我都欢喜。但是这个世界哪里会有这么多的机缘巧合与恰如其分,更多人是在千万人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错过彼此。但无论是喜欢还是爱,都不该滥情,遇上固然令人艳羡,但若是此生都了无机缘,就把爱留下山海之间……所爱在山海

  《湘行散记》读后感(四):一个神奇的人,一本神奇的书

  我是看完《边城》之后,再购买《湘行散记》的。本来就想随便看看,但这本书给我整个阅读历史进程留下一个深刻的注脚:沈从文的书我一定会再多读几遍。自己平时也写写东西,但看了这本书以后,觉得自己写的——真的是一文不值。

  明明是一本散文,读的却像小说加活生生得景点介绍,简直比VR还要真实。吊脚楼、水手、船、水獭帽,还有最后那个有性情的小豹子,一幕幕画面顺着章节逐一呈现,简直就像看了一本画册,不得不佩服沈从文功底深厚。其中的描写不必赘述,强烈推荐愿意写东西的人去读,太生动太形象。知乎有一个著名的专栏作家叫李盆,看了《湘行散记》之后,感觉李盆的文字有沈从文加刘震云的合体。

  除了文字好,沈从文的嬉笑怒骂中永远带着深刻的道理。多情水手与多情妇人的一段描述,表面上看着只是一段感情,但我认为他想说的是一种殊为不易的理想:水手的命运在船上,并不在自己手中,所以闲散时的逍遥享乐其实是一件太过正常的事。反倒是其中的真情,难能可贵。

  一个人,要有何种的能力,才能有这番体会,我不得而知,大概只有真正去过湘西了,才能感受到别样的情怀吧。

  《湘行散记》读后感(五):火车擒住轨

  在那样一个国家动乱的年代,沈从文依然能够保持本心,内心对自然淳朴的信念如此的坚定,这大概是那个动乱的年代,最珍贵的东西吧,一个内心不虔诚的人是无法写出那样虔诚的文字的。 在琐碎中找寻生命的力量,在自然中感受生活的气息。沈从文凭一颗诚心,一支笔,用干净的文字塑造了纯美的湘西世界。他的作品,满是自然的美丽和人性的纯粹。在充满焦虑甚至苦难的现实中,他笔下的世界,给我们的心灵开辟了一方净土。 《湘行散记》是沈从文众多散文作品中的精华。创作于沈从文离开湘西后重回故里之时,1934年,沈从文返回湘西,曾经充满诗意的世界生出了疮痍,美丽乡村开始凋零,于是他悲从中来,一路写下了湘西水域的这些人和事。字里行间弥漫着历史沉淀下的古朴气息,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 本书文笔自然纯朴,展现了明朗朴野的湘西风光,同时也充满了作者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想起徐志摩的一首《火车擒住轨》: 火车擒住轨,在黑夜里奔, 过山,过水,过陈死人的坟, 过桥,听钢骨牛喘似的叫, 过荒野,过门户破烂的庙, 。。。 睁大了眼,什么事都看分明, 但自己又何尝能支使运? 是啊,小城里淳朴的人抑或是都市里忙碌的人,都逃离不了生命赋予他们的义务和责任,又何曾掌控了自己的命运。平凡人,唯有珍惜眼前的人儿,以最大的热忱渡生活中琐碎的事,如斯而已,对于那些无能为力之事只能以平常心去接受它。

  《湘行散记》读后感(六):情书中的爱情最美

  合上书,最深刻的不是那句流传最广的“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而是“生命都是太脆薄的一种东西,并不比一株花更经得住年月风雨,用对自然倾心的眼,反观人生,使我不能不觉得热情的可珍,而看重人与人凑巧的藤葛”。

  读到他写给妻子的情书,想起朱生豪写给宋清如的“醒来觉得甚是爱你”,文人写起情话来真是让人无可抵挡,旁人读起来都甜蜜的受不了。

  过程中对沈从文这个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去查阅他的生平过往,之前对这情书有多感动,过后便有多失望。婚后还是爱上了另外一个人,即使只是精神出轨,即使在他看来这并不影响对妻子的爱,可是,世人眼中的完美爱情终究是有了裂痕。也许像他们这样浪漫文人,感情是一定要这样充沛的吧。

  然而,反观张兆和真的是爱沈从文的吗?她曾说过“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后来逐渐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编选他遗稿的现在。过去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过去不明白的,现在明白了…”胡适也曾告诫过沈从文“这个女子不能了解你,更不能了解你的爱,你用错情了……你千万要挣扎,不要让一个小女子夸口说她曾碎了沈从文的心……此人年纪太轻,生活经验太少,故把一切对她表示爱情的人都看作‘他们’一类,故能拒人自喜。”

  当初沈从文疯狂的追求,张兆和陷入他的文字的网,他们当初走进婚姻到底有多少爱,有多少是形势所趋,有多少是当下的感动?如人饮水,终究是幸福还是不幸,也只有他们自己有资格回答。

  说回书中,作者笔下的那个湘西世界,有时读着会觉得嚯,真是敢写,有时又觉得那儿的风土真是美,想要和你去那走走看看,现在是什么样了呢,仿若作者那时在船上看着眼前回想年少时的记忆中的湘西。

  《湘行散记》读后感(七):沈从文

  挺喜欢沈从文的,尽管我对她的了解并不是那么多,就因为一句话,一句情话,就爱上他了。

  ~~~~~~~~~~~~~~~~~~~~~~~~~~~~~~

  本来我还欠着一篇书评,打算补完作业就写,所以,我现在对书评,是那种拖累的心理......

  这本书我点开过,点开过好几次,一直在犹豫,但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改变了。

  ~~~~~~~~~~~~~~~~~~~~~~~~~~~~~~~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沈从文 《湘行散记》

  感觉书不错,求中,书评一定写!到时候两篇一起赶!

  看,这就是我当初求书的话,那时候说的还真是.............当时赶暑假作业,现在初中作业多,又懒.......

  说实话,当初选择这本书,就是因为我在我家电脑边角的日历那里,看过这句话,之后还背了一下。

  其实,我看着书也就是因为里面有爱情线,还有那句很美的话。好吧,我是不是太直白了......

  沈从文和张兆和的爱情故事我知道的并不多,但就那句话,我就很喜欢了。沈从文和张兆和是师生恋,沈从文追的张兆和。张兆和那时候也是个美丽、优雅的佳人,也难怪沈从文不动心。沈从文追张兆和的爱情说俗一点,就是火也浇不灭的,每天都写着热情满满的情书,爱惜人才的胡适甚至去找了张兆和。张兆和依旧不为所动。?因为,追张兆和的优秀男士海了去了~他们的关系也是师生,这在那时候,也不是很容易接受吧。

  其实我挺佩服沈从文的,追女孩好厉害啊,把张兆和那件如磐石的心都打动了,充满才气的情诗,╮(╯▽╰)╭,不是我们现在的盼望的。

  沈从文的湘行散记里面貌似也有他写的信,那是一种很朴实的美,书的开端的那些文章也很朴实,里面还有许多类似方言的话。我记忆颇深的就是那个带着水赖帽子的朋友,野话大辞典~

  好了,我说完了~挺喜欢沈从文的,他的爱情~坚持不懈啊,还有才气!

  《湘行散记》读后感(八):2015再读沈从文

  2015年7月,江苏人民出版社与凤凰含章共同出版了沈从文的《湘行散记》,又勾起了我业已逝去的记忆。那是何时,我曾迷失在这世间最美的句子里;那是何时,我曾被一丝牵引,隐约定下了心中最终的方向;那又是何时,我毅然落笔于纸端,写下一封又一封信笺……

  读《湘行散记》,自然不能错过迷人的湘西风景。跟随一九三四年的沈从文,从《一个戴水獭帽子的朋友》讲起,一边由武陵(常德)过桃源,一边听着《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的故事,在《箱子岩》的石壁下怀古伤今,在《老伴》的故事里寻觅“翠翠”的身影。在这样自由畅快地行进中,沈从文的语言时而恣意汪洋,时而鲜活生动,时而哀伤凄婉,时而悲悯内省,我便也跟随着那个时代的他去做一场绮丽迷人的湘西梦。

  《废邮存底》中,沈从文用热烈而近乎痴狂的笔与心去一次次叩击张兆和的心门。“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这女人在诗人的诗中,以及诗人的心中,却永远不能老去。”哪个女人能不为这样两手空空,唯有一颗痴心的“乖僻的汉子”动心呢?

  然而,自古文人多风流,沈从文虽然痴情,但这份无法稀释的爱纵然再浓烈,也敌不过生活这杯苦酒。当被奉为“女神”的张兆和走下神坛,实实在在地来到他的生活中,为他生子、操持家务时,他发现女神的光环褪去了,先前因距离产生的“美”也逐渐消失。高青子和《紫》的出现,彻底击碎了沈从文张兆和“才子佳人神仙眷侣”的童话。于是,当再次读到那些“舍你其谁”的情书时,我心中竟是隐隐的痛。

  正如有学者所言:“沈从文的人生,始终是需要审美的,他的一生,是用美来装饰理想的一生。”他选择了美,选择了自己钟爱的文学世界,饱经沧桑,却始终不被身边最亲近的人理解。直至晚年张兆和在整理编选他的遗稿时才“真正懂得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

  每每读到这些文章,我总会思绪纷飞。时而想到牧歌般纯美的《边城》,那里的人物就是孕育在这沿江而去的旅程之中;时而想到如今说走就走飞去云南大理、丽江的年轻人,他们是否也曾在“云南看云”时,为民族与国家命运担忧?时而又想起令人不忍卒读的“偶感怀人”《三年前的十一月二十二日》,还有徐志摩那一语成谶般的《火车擒住轨》……

  还有那个曾经隔空与我读过最美文章的人,不知如今是否依旧把那本已经发黄脱胶的书放在身边……

  2015年7月,再读沈从文。《湘行散记》依旧是《湘行散记》,我却已然失去彼时那最好的人。

  《湘行散记》读后感(九):湘西浅谈

  我看过电影《湘西剿匪记》中的湘西,也看过沈从文《边城》里的湘西,更知道朱镕基《七律——重访湘西有感》中的湘西。湘西湖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东侧的武陵山区,与湖北省、贵州省、重庆市三省市接壤,湘西也是沈从文的家乡,也真因为如此,让沈从文的散文有种江南水乡的细腻。昨日我借朋友的《湘行散记》,看看这本作者家乡的散文,湘西真的很美。

  今天我就献丑,从沈从文的《湘行散记》来谈谈作者笔下的湘西和这个著名的作者沈从文。如果你有写过情书的经历,应该知道这句“我行过很多地方的桥,看过很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如果你有和命运挣扎的经历,应该知道这句“睁大了眼,什么事都分明,但自己又何尝能支使命运”。一本《湘行散记》写出了真正的沈从文。

  唯美的江南,多是水造就的,湘西也不例外。这本《湘行散记》多的也是水,无论是写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还是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都是必须有水的,再加上一点小雨或者雪,那就更是美得离谱了。“我平日里想到泸溪县时,回忆中就浸透了摇船人催橹歌声,且被印象中一点儿小雨,仿佛把心也弄湿了。”回忆中的湘西,这么的静美和谐。

  也许从一开始我们在小学学过朱自清的《春》,对朱自清都很欣赏和了解,沈从文对朱自清有“其为人也,温美如玉,外润而内贞”的称赞。但是想到朱自清的话,下一个就应该想到沈从文了吧!民国时期的散文,一个北方、一个南方,两个风格截然不同的作家。真因为有朱自清,我们也知道了沈从文的江南之美。婉转的橹歌声中,荡漾着生命勃发的生机,沈从文凭借一颗诚心,一支笔,用最干净的文字塑造了纯美的湘西世界。

  《湘行散记》最初的母本是因沈母亲病危,沈从文匆匆赶回湘西。行前,他与夫人张兆和约定,每天给她写一封信,报告沿途所见所闻,另外次本书还收录《废邮存底》、《云南看云》和《偶感怀人》。无论写什么,沈从文的散文风景都那么有人情味,风俗人情都很惬意。

  澄澈纯净的沅水之间,一片明朗朴野的湘西风光,闪耀着桃源般耀眼的余晖,这就是美丽的湘西风光。我是不是应该去湘西看看,这么美得地方,但是我又很了解湘西,从《湘行散记》中我就已经去了湘西、了解了湘西,还有去的必要吗?风景犹在,故人不存,我确实应该去看看湘西,为了心中的沈从文,也为了《湘行散记》中的湘西。

  《湘行散记》读后感(十):我去凤凰,只为寻梦

  文/文小妖

  2011年的时候,我独自背包去凤凰寻了一次梦,梦里,凤凰还是沈从文笔下的那个民风淳朴的凤凰;梦外,灯红酒绿下的凤凰仿佛失去了一股最原始的力量,悄然改变,与昨昔告别。

  我想,很多人到凤凰,心里都怀揣着一个沈从文,去寻一寻他笔下的湘西,去看一看江边的翠翠……

  初读沈从文是在高中语文课本上的那篇《箱子岩》,我依然记得那夜镀了银的月光和跛脚什长。当时只觉沈从文笔下被月光覆盖的一切迷人极了,那时,我在沈先生的文字里读懂了什么叫意境。

  很多人喜欢沈先生的小说,但我相对更喜欢他的散文多一些。每次觉得心情浮躁的时候,总会把先生的《湘行散记》翻出来读一读,让自己走进书里,走进那个让多少人魂牵梦萦的淳朴湘西。

  我所读的凤凰含章修订版的《湘行散记》全书分为“湘行散记”、“废邮存底”、“云南看云”、“偶感怀人”四个部分,里面择选了沈先生散文的精华部分。

  船慢慢地从江面划过,沈先生一路走来,一路看去,这些点点滴滴全部成了文字,他用最淳朴的文字还原了当时的场景,水手落水,有去无回;妓女与水手之间赤裸裸的情话;乡民之间的朴实情谊,或热烈的争吵都被高度还原,让人感觉当时就在那个场景之中,只不过是默默旁观的一员。

  那个时代,动乱、灾害不断,众生皆苦,命如草芥。在很多人眼里宁静美好的湘西,依然也会暗涌不断,只不过比起外界大城市,算得上小巫了。我想,如果没有沈从文,那么便没有湘西文化,也许曾经那些关于湘西精彩的、动人的故事,会被时光无情地淹没。沈先生如实记录着所见所闻,字里行间中透着一股子的灵气,有大爱,也有小爱,有人文,也有民族风貌,所以很多人因沈先生而繁衍出一个湘西梦。

  在书中的四个部分中,我偏爱“云南看云”这个部分,大概因为云南是我家乡,因而无缘故的觉得亲切。先生写道,“云南特点之一,就是天上的云变化得出奇。尤其是傍晚时候,云的颜色,云的形状,云的风度,实在动人。”几句话道出彩云之南的“美”与“特点”,从小我就喜欢看家乡的蓝天和云朵,天空蓝得像梵高的油画上的蓝,泛着迷人的色彩和光泽。而云南的云总是变化莫测的,每一朵云都是独一无二的。后来离开家乡,那里的天空和云朵竟然成了一种牵挂,看过太多不同地方的蓝天白云,我依然觉得家乡的蓝天白云是最美的,一如沈先生对湘西的感情,我想这就是乡情吧。

  沈先生的《湘行散记》再一次把我带到当时的年代,我随着他的文字一遍遍游历湘西的山水,看遍不同的民俗乡情,被打动着,被惊吓到,也被感动着。先生真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他的笔下没有所谓的大奸大恶,有的只是人性,让观者可叹可感……

  记得在凤凰的第一夜,我坐在沱江边,望着暗蓝夜空上的那轮皓月,举起手中的啤酒,对着它轻轻一敬,也对着沱江一敬,这是我对沈先生的怀念,也是对他的致敬!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