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万历朝鲜战争全史》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万历朝鲜战争全史》的读后感大全

2021-05-09 02:08:3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万历朝鲜战争全史》的读后感大全

  《万历朝鲜战争全史》是一本由朱尔旦著作,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的2020-11图书,本书定价:199.8,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万历朝鲜战争全史》读后感(一):历史巨作呀

  

谦逊的作者因为兴趣驱动写下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想对日本历史的了解,但一般历史书籍在我印象中文字可能略显枯燥、单一,不知道作者有没有注意到这点进行改进,加入幽默易懂的解释词进去,哈哈哈,现在刚翻开书本,有很多战役——很刺激哦!还有一张大地图辅助阅读呢(作者真的细心呢)不过真的好厚,慢慢消化吧!

  《万历朝鲜战争全史》读后感(二):不以历史视角看此书

  大量史料,中朝日三方作证,前后史料佐证,气势磅礴,不忍卒卷。对于历史爱好者,确实是非常棒的一本书。而且里面使用的一些历史研究方法,也对我的历史思考方式来说,大有裨益。 但终归这不是一本很好读的书,严谨的写作态度和专业的写作视角,就决定了受众群体还是有限的。对于我而言,实在是在自媒体中,看了一代奇葩沈惟敬的神奇故事,来搜索到此书,想要一探究竟,终归没有看到自己想看到的激动传奇的故事。 诚然,自媒体时代,观点极端一点、新颖一点甚至愚昧一点,或许才能吸引到关注,书中沈惟敬的故事,客观了许多,端正了许多,真实了许多,但也就不那么精彩了。沈惟敬的人设,从人性的角度来讲,他应该是一个投机倒把,利益为上的泼皮,这样才能衍生出其与小西行长的合谋串通,才能在名护屋册封大典上上演闹剧(书中写册封当天,丰臣秀吉和群臣非常开心,将受封官服扔到地上是另一天的事情,自媒体的表述就非常精彩了,沈惟敬和小西行长买通了宣读册封的翻译,中文和日文的意思南辕北辙,上演了一现场糊弄傻子的大戏,自媒体的表达形式比较极端和戏谑,听之有味一些)。但本书对沈惟敬的描写,除了大量的史料外,没那么精彩了,当然,研究历史,精彩就不是其中要义了。 露梁海战、鸣梁海战、碧蹄馆等等,也仅是罗列史料,对于明军使用的战术、武器等,都没有进行详细阐述。比如明军大将军跑、虎蹲炮、弗朗基炮等具有对日军压倒性的火力配置方面,没有写项目,对于明军平壤战役中,围城必阙的战术,也没有做阐述,因此600多页的文字,史料多了点,精彩少了点。 读史知兴替,可以为我们的行为提供之道,开阔我们格局胸怀。 除了战斗战役外,明军、朝军、日军在战争中的欺上瞒下,谎报战功,谎报军情,欺瞒军情,一直贯穿全文。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说,君主要将公的和私德分开。对于是石星、李如松、李如梅、郭镐等而言,他们可以就是一军统帅之君主,谎报欺瞒军情,还是有一定的大局出发的思考方式。当然,为一己私利冒充军功、主将有难避危不救等问题,绝对是不可以的。以同理心来看职场莫说是千军万马的主帅,欺上瞒下有极大的利益瓜葛,就算是我等小小的职场蝼蚁之人,可能为芝麻小利,而欺上瞒下,谎报业绩。莫站在道德的高度上去批判,人性之中必有此一项,无非就是别人为之,我不为之而已,然后别人通过了非常规或者反规则的方式,得到了眼前甚至长久的利益,然后你再去感叹“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筑路无尸骸”。其实大可不必,了解完人性,这些就非常容易解决了:解决方式就是“你要依然的诚实和善良,但是你也要变得更加聪明”。

  《万历朝鲜战争全史》读后感(三):万历朝鲜战争全史

  

丰臣秀吉继织田信长后通过武力压服日本三岛六十六国,自信心和野心极度膨胀,对朝鲜和大明产生觊觎之心,刚开始想通过炫耀武力让朝鲜臣服并借道朝鲜入侵大明,朝鲜作为大明属国,没有同意,丰臣秀吉悍然入侵朝鲜;壬辰倭乱开始,日本派出七、八个梯队十多万人,朝鲜朝廷、官民一触即溃,很快几乎全境陷落,不过慢慢缓过劲来的朝鲜义兵开始有组织的对抗日本人,对其造成不小的麻烦,特别是切断了釜山浦到王京的补给线,对日本人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也是壬辰倭乱日本人急于妥协撤兵的重要原因。大明在日本入侵朝鲜前期因为西北的叛乱无法两线作战,只能派使臣往返中朝之间寻求议和,叛乱平定后,决定出兵,但只过去三万多人,后勤补给还跟不上,大明军队进去朝鲜直接围攻平壤小西行长日本军队,日军被迫撤离。平壤之战促使日本调整在朝鲜作战战略,收缩兵力到王京及沿海一线,开始中日和谈,不过丰臣秀吉自认为占有优势,和谈条件过于苛刻,在朝日军已产生厌战情绪,和也已抱持相同心理的明朝援军,不断私下操作,最终促成壬辰倭乱基本结束,日本人开始撤回日本本土,但仍旧有一半人在朝鲜沿海驻屯。大明朝廷只同意封王,无法满足大明官员私下许诺的和谈条件,朝鲜也不同意派王子渡海去日本向丰臣秀吉致谢,战端再起,丁酉倭乱开始。丁酉倭乱刚开始,大明只派兵一万多人,很难对战争起到太大作用,只能部署在王京附近确保朝鲜君臣安全,不过丰臣秀吉也已经没有壬辰倭乱时的野心和雄心,只是想经营朝鲜沿海地区并慢慢蚕食朝鲜领土,而一些日本将领因为想及早返回本土,多次向朝鲜提供情报,不过没有受到重视;大明后来派遣水陆两军共八九万人,分兵三路、水陆并进,决心一举把在朝日本人赶回日本,不过最终以失败告终;丁酉倭乱是以丰臣秀吉的死亡才开始走向结束的,几年的侵朝战争日本付出了10万人左右的死亡,大明军队死亡将近2万;朝鲜在战争刚结束时,极力贬低大明军队的作用,只是到后来才开始给予正面评价。日本在丰臣秀吉死后一直没有放弃过对外领土的觊觎,后来出兵压服琉球国,在明清交替之际,又起觊觎中国领土之心,只是因为清朝快速崛起才没有再生事端……

  《万历朝鲜战争全史》读后感(四):通俗作品中的盖棺定论之作,学术界必须参考的考证巅峰

  

我关注这本书很久了,还参加了众筹,去年年底收到收藏版(只有纸箱没有书皮这个事要吐槽一下),今日刚刚读完。在阅读过程中,就有很多话想说,不过还是等到今日读罢后,再慢慢整理思路。 我对壬辰战争的了解,最初来自于初中一个每天上课看《明朝那些事儿》的同学。没想到,现在竟然半只脚踏进了这个领域的研究。曾有研究生同学问我,不就是一次战争么,至于投入这么大精力去研究吗?我的回答是,它的魅力不在于战争本身,而在于各方记载的千差万别,乃至南辕北辙。这既是学术界面临的主要困难,也是历史爱好者的争论所在。随着“明粉”、“日本战国粉”与大量军事史爱好者的出现,对壬辰战争的争论层出不穷。这种争论,不仅存在于中国,也成为了当今东亚三国民族主义的一个火药桶,尤其以中韩两国最为严重,两国网民围绕着李舜臣到底起了多大作用,明军有无屠杀朝鲜人民,粮饷供给不足到底是谁的责任,碧蹄馆之战到底是谁赢谁输,朝鲜义兵有无对日军实际打击等话题,进行了大量的情感宣泄。各国学术界对相关问题的研究,也充斥着民族情感,我曾亲眼目睹两国学者各不相让,以致于延迟一小时才吃上午饭的场面。(因为饿了,所以印象很深)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书的出现,具有非常大的意义。下面我从学术研究的视角,进行几点评价: 第一,虽然我自认为是一个后现代主义者,但我认为,历史研究的第一步,就应该是尽可能精确地确认史实,然后才能去谈问题意识,否则定会漏洞百出。历史爱好者并不会在乎问题意识,但他们对“真相”的追求,是远高于研究者的,至少在壬辰战争研究领域里是这样。本书几乎穷尽了中、日、韩、欧四大类史料,对战争的各个细节做到了近乎庭审记录一般的细致描写。稍微过分一些说,无论是一手还是二手材料,壬辰战争的每一个细节,都会有不同的记载。作者把各种记载尽数排列,加以甄别,谁真谁假,一目了然。在资料的占有程度上,不仅是国内学者难以望其项背,即便是主流的日本专著,也多有不及作者细致之处。我相信本书也一定有许多“硬伤”,限于学力,我太能挑的出来,希望有基础更好的学者可以指出其中的问题。不过在这里也要强调一点,国内已经有学者正在利用日本战国时期的各种侯文体材料进行研究,只是尚在起步时期,并不能说,作者找出了一些从未被中国人发现的资料。 第二,作者掌握了相当多的中日两国的学术观点,并有目的的在书中与学者对话。盲目相信、或盲目忽视前人研究,是历史爱好者的通病,这也是许多专业人士对历史爱好者诟病的地方。本书在利用前人研究方面,与学术界的方法并无二致,该引的引,该驳的驳,所以专业研究者应该正视本书,不应该因为本书没有遵守学术规范,就断然否定本书的学术价值。但正因本书没有遵守学术规范,仅标书名,研究者想要了解史料与观点的具体出处,会比较费时,书后的参考文献,也未将书中引用的资料尽收其中,这给专业研究者利用本书造成了不便。另外,本书较少利用韩国学术界的成果,作者或许不懂韩文。 第三、本书并没有采用传统通俗读物的单线叙事,而是将同一时间段内各处发生的大小战事,尽数叙述。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行长与清正突入北方后,“八道国割”在南方各道是如何进行的。我看的书少,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全景叙事中,专门提到这些内容的。作为一部通俗读物,本书的文字水平还可以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在保持学术性的前提下,能更有可读性与文学性。(我的文笔还不如作者呢,不过我看过比作者更流畅的文字) 总之,我给本书的评价是“通俗作品中的盖棺定论之作,学术界必须参考的考证巅峰”。为了写好毕业论文,这书寒假肯定要寄回家了。期待有更多的中国专业研究者可以在本书的帮助下,少犯史实错误,多出扎实的研究成果,早日在被日韩学者把持的壬辰战争研究中,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