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朝鲜战争》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朝鲜战争》的读后感10篇

2018-04-01 20:5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朝鲜战争》的读后感10篇

  《朝鲜战争》是一本由约瑟夫·古尔登著作,北京联合出版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08,页数:78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朝鲜战争》读后感(一):不可遗忘存在,值得我们正视

  最近朝鲜再次强行进行核试验,并于2017年9月3日宣布成功完成氢弹试验,该氢弹将会搭载在洲际导弹之上。对此,国际舆论纷纷给予强烈谴责,朝鲜半岛乃至国际局势都将进一步恶化。而朝鲜的目标主要针对于美国,相信自朝鲜战争以来便积怨已久,那么这场战争究竟由何而起,又是如何发展需要中国抗美援朝的境地呢?

  众所周知,朝鲜半岛上有一条赫赫有名的“三八线”,即以北纬38度为界,人为的将朝鲜分为南朝鲜和北朝鲜,并在美国和苏联的有意引导下,逐渐分裂为两个阵营,即如今的韩国与朝鲜,这也为朝鲜战争的爆发埋下了隐患。所以朝鲜战争原本只是朝鲜半岛上南、北之间的民族内战,却在之后不断卷入美国、中国、苏联等多个国家,从而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第一场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

  对于这一过程来龙去脉,不妨看看这本由美国知名政治作家约瑟夫·古尔登所写的《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根据收集到的美国政府有关朝战的官方档案原始情报数据,以及对众多当事者和知情人的先后采访,经过进一步梳理整合后,作者在书中做出了深度介绍全面解读。从书名来看,但凡涉及到战争,其严肃不言而喻枯燥乏味内容往往难以激发读者阅读欲望。可是作者以不同寻常写作手法,带给读者故事书般的阅读体验

  他以丰富详实的史料为基础,循着战争决策和实施的主线,站在宏观的历史视野上,真实地描绘了一段被人熟知、了解不深的战争史,刻画了一系列性格鲜明形象饱满人物,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战争背后,是围绕军事战略做出的一个又一个抉择,包含了党派政治、国际关系战场战术之间的三重关系。作者细细分析了这些决策的形成过程,力求还原战场之外所弥漫的浓浓硝烟,让读者能从一个绝妙的角度,更为直观地感知这场战场的重要性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

  书中充分交代了战争爆发的原因,朝鲜得到苏联默许,不宣而战地进攻韩国,竟在短短时间内连连击溃韩国。坐不住的美国促使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84号决议,派遣以美国为主的联合国军支援韩国抵御朝鲜的进攻。麦克阿瑟指挥联合国军从仁川登陆,开始大规模反攻,而在苏联答应提供参战后的保障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决意暂时放弃解放台湾,对朝鲜展开军事援助,并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经历多次战役和停战谈判后,最终还是回到了“三八线”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作为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于境外作战中获得胜利的战争,朝鲜战争对中国人民来说具有极大象征意义。可对从不打败战的美国来说,这是第一次被迫签订停战协定,注定了朝鲜战争会是被遗忘的存在,毕竟有耗时短且胜果辉煌的海湾战争,还有同样胜利却耗时更久的越南战争,相比之下,朝鲜战争实在是个挥之不去的污点。难怪杜鲁门曾评价“朝鲜战争若扩大到同我国交战,将是最大的错误……就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进行一场错误的战争”。

  尽管作者是个地地道道的美国人,却并未接受“正统”的美国观念,而是以批评性的论述,客观中肯的呈现出朝鲜战争的发生始末。当如今的我们已经对朝鲜半岛问题“向前看”,正逐步摆脱历史的阴影,制定不偏不倚的中立政策时,也应该重新回头审视60多年前的那场战争,避免错误的再次发生。

  《朝鲜战争》读后感(二):关于朝鲜战争的两本大书

  最近突然对朝鲜战争感兴趣,就借鉴英语学习中的透析法,连续阅读了两本关于朝鲜战争的大书。第一本是《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第二本就是这本《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

  之所以称为大书,他们都是厚厚的700页+,都强调提供了对朝鲜战争的全景刻画。虽然囫囵吞枣了两部巨著,我依然觉得不具备资格谈朝鲜战争本身,所以只是简单对比一下两本书。

  首先要注意,这两本书都不是所谓亲历者的全景记录,即回忆格式。两个作者在朝鲜战争发生时,都只是中学生。他们都是后来通过查阅公开材料、走访亲历者、引用其他出版物从头编纂出来的专题历史巨著。这种著作能力着实令人钦佩和羡慕。

  从这两本书来看,《未曾透露的真相》选择记述的事件更多,刻画的细节也更多,所以,对于大多数人如果只有时间读一本的话,我觉得《未曾透露的真相》更适合快速全景掌握朝鲜战争。

  另外,《未曾透露的真相》从美国国内政治角度,态度更中立一点,或称政治判断视角高一些。相对于《最寒冷的冬天》几乎将全部屎盆子都扣到了麦克阿瑟头上,《未曾透露的真相》对杜鲁门和艾奇逊也颇多微词和批判。(当然,我没仔细研究两个作者的党派背景,只是怀疑这种不同观点可能和此有关)

  但是,《最寒冷的冬天》从写作上,用了更简洁有力的架构,这样就显得主线突出,脉络清晰。《最寒冷的冬天》对中方的评价用词更中立些,对中方的态度也更同情一点。

  我是先读的《最寒冷的冬天》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review/9125312/&dt_dapp=1,开始还疑惑作为战争巨著,书中写具体战争的笔墨太少,后来发现《未曾透露的真相》也是如此。尤其是朝鲜战争后期的战斗,也就是我们习惯上称第四次、第五次战役。即便刻画双方的胶着,似乎也笔墨不多。以我小人之心揣测,朝鲜战争对美国人可能主要不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

  最后,虽然耗费了大量时间集中阅读了这两本大书,我原来以为将要结束的话题并未到来,等着我打开的是《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读后感(三):朝鲜战争:寻找被隐藏的真相

  作为普通读者,我们对朝鲜战争的全貌其实是知之甚少的,虽然研究朝鲜战争的著作还是非常的多,但是鉴于这一题材敏感性,许多时候,真相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或者隐藏,因为涉及到诸多敏感的方面,诸如中朝关系、中韩关系、中美关系、中苏关系、朝韩关系等等,与其去揭露真相,不如让真相更加的扑朔迷离或者不去深究。

  《朝鲜战争》读后感(四):评论历史,怎样才是“客观公正”?

  读历史书都有一个感觉,某些历史事件完全就是罗生门。这种情况常见的就是对于战争的描述,除了那种历史上早已形成定论的战争,更多的情况是交战双方会各执一词争执不下。这在国际社会上也是常态了。就算不杜撰歪曲,隐瞒也是常见的方法。历史书的创作者或者记录者,总会站在某种角度或者某种立场进行历史的解读。

  那么如果依我所说,这本书岂不是也不可能做到“客观公正”?

  其实这并不是我的原意,我意思是,人们永远无法通过文献来还原历史的真实面目,只能通过持不同观点的各方的著作来尽量推测当年的事件。而这本书就是这样一本书,其角度并非完全站在中方立场上谈论这段历史。下面就来详细说下这本七十余万字的著作。

体例&创作手法&版本

  从体例上来看,应该算得上是纪事本末体。通篇分为二十四个部分,这二十四个部分以时间顺序记录。每个部分又以时间顺序分为若干个篇章。抽丝剥茧,由浅入深。

  这种体例写法体现了译者扎实的功力。而采用篇章慢慢推进的写法,也迎合了现代人很难长时间集中精神阅读长篇的心理,让整本书有一种段落感。这与小说当中的“章回体”有异曲同工之处。

  这本书在国内总共出版过三个版本。一个是九十年代以内部资料形式进行出版。该版本删节比较多,算不得优质版本。第二版是2014年北京联合出版公司的版本,这个版本较之于第一版增添了逾五万字的内容,在结构上也增加了不少篇目。而今天我拿到手的版本,是第二版的再版。书中的内容框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但是重新进行了修订。所以在翻译上更加精准,可阅读性也比较强。

逻辑与侧重

  这本书在逻辑上跟绝大多数讲朝鲜战争的书籍可能有巨大差别。大多数回顾这段历史的书籍几乎都是围绕战争本身来撰写。而这本书大多数的篇章是从背后的大国争霸说起。在大国争霸下,以冷战思维思考的各方,是如何通过一系列决策造成了这一场史无前例的局部战争的。

  在二战刚刚结束的东亚地区,仍然不太太平。因为战后世界的新秩序还没有完全确立。两大阵营都想尽办法在扩张自己利益范围

  金家在这场战争中,其实充当的只是一面被举出来旗帜。苏联为了其利益,为朝鲜提供了大量的军事装备,以及其它军事物资上的支持。除此之外,苏联还派遣了几千名军事顾问到朝鲜与朝鲜人民军合作战斗。中国,为了守住国门,赢得战略缓冲地带,甚至把刚刚从前线下来的野战军直接用火车运往朝鲜前线。投入了上百万的兵力。

  而在美国这边,他们选择了支持意识形态上更加西方化的李承晚。他们通过联合国决议联合了资本主义阵营组成了联合国军。这其中的过程,本书也以一种精细的写法披露了出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