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第一课》经典读后感有感
《投资第一课》是一本由那一水的鱼著作,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页数:32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投资第一课》精选点评:
●非常好的一本书,特别是适合有1到3年投资经验的人来读,一定会收获很多。没有投资经验的人就不要看了,看了也看不懂,白白浪费时间。
●讲的很系统也很全面,是我进入价值投资的第一课。
●雪球大V的出品,一出来的时候就买了本,一直没机会看,前几天扫了眼,大致读了几章,感觉写的有些空洞,不是很推荐,与其花时间读此书,不如看看大师们的书籍比较有用。
●很喜欢
●感觉书生气太重,抄袭感太强。也许是第一课,个人认为太过于浅显和漂浮。
●实话实说,这书名起的就有问题,投资第一课。。。怎么可能!我不信哪个初入门径的小白,在没有金融知识打底的背景下,能读懂作者那些公式和算法的。很多知识概念东跳一下,西跳一下,抽冷子突然蹦出来让人一头雾水,读了一半就先放一边了,实在看不下去了。因为他绝对算不上第一课。至于是第几课等我先学明白再回来拜读一下。
●还可以,但是价值投资在中国真的可行吗
●比较失望,写的很一般很一般
●雪球的长沙高手
●看看还行,有些内容值得借鉴~
《投资第一课》读后感(一):关于投资的概念说明书
关于投资与投机的区别,当我们认同我们买的股票是对公司资产、负债及收益的一种权力与责任凭证时,这本书能告诉我们如何分辨替我们赚钱的公司和让我们赔钱的公司。
股票不应该是我们资产配置的全部。还有其它的资产种类可以让我们的财富保值与增值。
《投资第一课》读后感(二):不值,没用
如果可以打零分,绝不打1分,买这本书浪费钱,看这本书浪费时间.
完全是东拼西凑起来的书,毫无系统性,
没有丝毫有用的东西,就纯粹是为了出书而出书,
估计出书的作者都不知道投资是啥玩意,投资都不知道亏了多少钱,也好意思出书祸害别人
投资赚不到钱只能出书赚钱,
希望大家不要上当受骗了,一毛钱都不值。
还是看看经受过时间考验的书吧,那种经久不衰.
这本书用四个字形容就是“一无是处”
《投资第一课》读后感(三):投资入门注意事项一览表
值得肯定的是内容满满的诚意,没有凑字数之嫌。
但除了关于“个人资产负债匹配”的内容比较耳目一新以外,其他内容主要还是将经济、金融、管理学中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投资里需要考虑到的因素进行解析。所以作为一个学金融的人而言,收获不算特别的大。对于非科班出身的人,可能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就像那句名言所道:“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投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东西太多太多,没有哪一个数值、公式能够给我们答案。作者在文末罗利了几十条投资注意事项,却还是缺乏一点画龙点睛的核心思想。可能这就是高手与大师的差距吧。
《投资第一课》读后感(四):书如其名,价值投资基本理念 - 投资第一课 书评
本书作为价值投资的入门教材,讲述了股票价值投资领域的基本概念,具体介绍了价值投资中的一些原则和方法。具体内容上包含了期限错配仓位管理、估值方法、如何选择股票、如何判断上市公司优势(护城河)、供求和价格关系、公司成本和盈利等内容,结构上本书比较清晰明确。但本书仅仅是入门书籍,非操作手册!切记!。 本书中所提到的概念都是价值投资中最基础的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了一些具体工具、操作方法,对读者进行投资有一定的指导。读本书以后,可以对价值投资的基本观点、理念有所理解。此外本书也提供了一部分具体的价值投资方法。但是由于投资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有多方位的知识、丰富的投资经验,市场感知和企业分析能力,不是阅读一本书就能掌握的。此外,由于本书类似教材性质,读者可能无法完全掌握这些内容,过一段时间后也容易忘记。因此只要求做到对价值投资概念有所了解(搭建简单的系统框架),然后不断从以下方面进行扩展。 1. 确定自己投资目的、风格、理念,是否要进行价值投资,是否有足够的资本、时间、经验进行投资。投资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一样的,相同的产品(价格),对不同人、不同时间是不同的,投资者必须清楚自己的“能力范围”,要自己掌握投资技术,不要轻易跟随大V、专家,也不要为别人赚钱而眼红。 2. 若要进行价值投资,需要建立相关的知识体系,重点应该放在会计、财务、公司管理、经营方面,另外需要对宏观、微观、行业知识、金融产品交易规则有所了解,并通过不断的投资实践进行经验积累。读者可以结合本书第9章的建议进行学习和练习。 3. 多进行实践,参与不同产品的投资,找寻适合自己的投资领域,越早接触越好。 4. 资本比较少时,应该多投资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范围”,提高“现金流”,进行原始资本积累。此外实际生产生活领域有着更大、更广阔的“赚钱”空间,应多关注其中机会,而不要只看到股票、金融产品中的“盈利”。
《投资第一课》读后感(五):投资第一课读书笔记
1.股票涨跌的原因 供求变化,价值决定价格,无法预测,追随机构
2.技术分析靠谱吗?不靠谱 依靠过往数据无法预测未来,具有后视正确性
3.期限配对与仓位 根据流动性,风险性和收益性三个指标配置自己的资产,对于股票买入并长期持有防止资金链断裂,确保自己有足够的现金流应急或补仓,合理布局仓位投资产品合理配置,进行价值投资根据自己的投资经验选择集中或分散持股
4.价值与估值 根据盈利模式生命阶段周期性等特征分为四种投资标的的选股方法:①稳定价值型 上涨动力来源于盈利增长和估值的提升,收益相比稳定但难以维持长期回报,②价值成长型 处于生命周期在成长期的行业或竞争能力高于行业内的企业,外围资本趋利流入加剧市场竞争,业绩不稳导致收益波动,③高速成长型 明确高增长率的确定性和持续时间,找到企业的竞争优势,不确定性和风险最高,④困境反转型 一定要等到基本面完全反转,同时对应极低的估值否则再投资。不要介入正在走下坡路的企业
5.发现上市公司的隐蔽资产并合理估值 耐久性固定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或合并进入报表的子公司,无形资产,重置成本,存货
6.估值以价值中枢为标准,根据市场和个股价值不断摇摆
7.预估上市公司业绩 行业,公司自身,竞争对手,上下游关系,消费者喜好,宏观经济
8.所有竞争优势,最终都将体现在降低客户的获取成本,提供更高品质的享受和提供差异化的体验上。而竞争优势和强弱,主要体现在可持续性以及对手仿效的容易程度上
9.常见的竞争优势 绝密配方,专利权,品牌,自然资源,规模,转换成本,领先的技术水平或生产工艺,卓有成效的管理
10.多元化 企业增加新的产品或服务来获取盈利增长,如果多元化的主体间存在相同或相似的产销结构,并且可以利用共同资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那么多元化可获取规模经济效应。如果企业战略跨越了两个或以上的不同领域,且不能产生协同效应,往往被认为是不务正业。
11.多元化的恶果 进入不熟悉领悟竞争力弱,经营经历分散,管理机构臃肿荒废主业,收购多元化收购价面临过高,多元化后使用同一品牌战略导致定位不明丧失客户基础
12.价格上涨和需求 ①替代效应 人们倾向于购买替代品,②收入效应 导致人们购买减少
13.销量价格的关系 ①销量上升表示需求在上升,此时如果公司成本也上升则利润减少,②销量上升价格下降导致需求上升,③销量下降价格上升多表现在农作物产品中,④销量下降价格下降说明需求已减少,原因可能有替代品的出现 流行元素的更迭 耐用品的需求已被大量的满足
14.销量与存货的关系 ①销量上升存货下降说明企业生产不足以满足需求,企业库存如果长时间得不到有效补充,销量上升会结束,②销量上升存货上升警惕僧多粥少,③销量下降存货下降 很少出现,可能是周期行业萧条的尾声,许多企业将被淘汰出市场,行业供求会转好,④销量下降存货上升 正常现象
15.垄断超额利润获得途径 通过减少供应提高售价,价格提高后会抑制消费者需求,需要减少产量和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利于企业资金周周转
16.垄断和盈利 垄断不代表盈利能力,要看垄断企业是否具有定价权,绝密配方,其盈利模式如何。否则盈利会因通货膨胀而利润缩水或利润空间薄弱等
17.理想和周期股买入条件 股市低迷,行业低谷,寻找行业中的优质企业并解释理由 宁可错过不可过错,确定该行业仍能走出低谷并耐心等待行业复苏
18.无差别产品在竞争只能以更低的获取成本上取胜,寻找地成本上市公司并了解其如何获取低成本以及低成本的延续
19.周期企业的利润率,只有在萧条期才有比较价值
20.全行业亏损时,产品价格低于停止营业点之后企业仍然生产导致价格下跌和大面积亏损 ①降价来源于处理库存,②关停生产或重新开工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③债务压身不得不清理固定资产和库存
21.转换成本与护城河 ①已经付出的沉没成本,②学习成本,③网络规模效应,④搜寻和尝试成本,⑤交通运输成本。PS转换成本不等于盈利
22.边际成本趋近于零对企业的不利影响 ①产品服务差异小竞争对手能够提供类似产品,②初始投入大固定成本高,③没有转换成本客户容易叛变,④竞争者多竞争充分无法行成价格联盟。 解决办法 ①做大规模行成制定价格的垄断者,②用互联网模式使用广告费和渠道费盈利,③以互联网为工具帮助其它企业盈利后分成,④提供无法替代能自主定价的差异化产品或服务
23.强大定价权的企业特点 ①不以价格和低成本取胜,客户对价格敏感度较低,②价格上升不影响市场需求强劲,③产品差异化大,其他产品难以满足,④企业可自主定价无需部门批准,⑤行业集中度高数量少,则对上下游定价权高,⑥同行业中规模大,⑦客户对品牌的信赖度高
25.议价能力强的企业特点 较高利润率,较多预收款项,较少应收账款,较多应付账款。PS应在同行业中比较
26.技术与贬值 ①影响大的行业 高新技术行业,医药和生物行业 ②影响小的行业 服务行业如旅游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