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读:陪你读到世界尽头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我读:陪你读到世界尽头读后感1000字

2021-05-12 04:59: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读:陪你读到世界尽头读后感1000字

  《我读:陪你读到世界尽头》是一本由凤凰书品 (作者, 编译) / 梁文道(作者, 朗诵者)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3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读:陪你读到世界尽头》读后感(一):分享两段让我233333333的文章吧 梁文道堪称吐槽之神好吗哈哈哈

  传奇小提琴家海飞兹刚出道时,小提琴大师克莱斯勒就在台下跟同行慨叹:回去把我们的琴都砸了吧。他的学生雪莉•克鲁斯写道:每一堂课都笼罩在近乎神奇的光芒中,他以贵族般高雅的风度走到琴盒那儿。从他身上散发出的威严使所有人目不转睛,我们无法将视线从他身上移开。

  ……

  海飞兹讲究仪表,很有贵族气派。他会教学生如何穿着得体,太胖的学生每减一磅体重即可获得25美元的奖励。他问学生:为什么要去参加音乐大赛?音乐又不是体育。他偶尔也会演奏一些当代作曲家的作品,原因有二:一是希望他们不要再写了,二是提醒自己贝多芬多么值得欣赏。

  《我读:陪你读到世界尽头》读后感(二):我读:陪你读到世界尽头

  1.“神实主义”包含三个层面:一是现实本身就很神奇;二是“神实”指人的一种神意、精神,是一种抽象的情绪、心理状态;三是作家在理解现实时会产生种种臆想,用这些东西作为根底来支撑小说。

  2.你生错了地方,那就是一个错误的人生在一个错误的时间,然后死在一个错误的地方。

  3.门罗早年的小说已经显露出她后来一以贯之的冷静态度,不煽情,不过分夸大,一切似乎理所当然。永波不兴,暗流涌动。

  4.看看梦境吧,他们何等逼真啊,层层叠叠的,以至于你能够记下并加以描述的仅是其冰山一角。——《好女人的爱情》

  5.钢琴是一个塑造知觉的工具,而不是发出时髦声音的道具。

  《我读:陪你读到世界尽头》读后感(三):有所得、有所思——“阅读”是生命中最有意义的寻觅

  大概是因为这档节目是个香港电视节目,不似国内的同类节目说话比较放得开,要少许多的政治味,有些话让人看着不舒服,但是思来又觉说得倒是没错。该书内容方面兼顾了趣味性和知识性,提供给读者以非常易读又靠谱的图书评价。我想如果所有写书评的都是这样的水准,那么也不奇怪为什么有些人宁可喜欢抽空看篇书评,也不喜欢捧着本书看了。

  话说书中所提及的好几本书我都从头读到尾了,但是当时也只是凑个热闹,捧个人场却并无什么感悟,还是看了此书后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些书居然有如此深刻的思想内涵。就像《红楼梦》,我们普通读者只是看得林妹妹和宝哥哥的小儿女情,看大宅门的风流云散,但是专家研究的什么呢,研究的是故事的背景,探究的是故事中的深意。虽然,大多数的作者写东西,只是有感而发,聊作记录而已,并无许多的内涵深意。

  我也是常写书评的人,但是认真来说,我写的绝大多数书评不过只是读后感罢了。很难有这样针砭入理的深刻剖析。所以没法不佩服该书的作者,品评得如此透彻,还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可惜这位看得书也是各种高大上呢~只能说,书里提到的不少书我都翻过,可惜都没能坚持到翻完。也不知那些书是文风的关系,还是题材本身的缘故,读来就感觉特别艰涩,让人勉强看了几页就开始犯困。睡不着的时候用来催眠倒是不错哒O(∩_∩)O哈哈~

  从小就喜欢看书,或者是天性,或者是后天的习惯。小的时候还不像现在,可以一整天的泡在网上,什么时间点开电视都有节目可看,记得小的时候父母因为工作的关系,都是直接把我锁在家里的,那个时候只有带着插画的童书陪伴我打消寂寥。所以,从小到大,一直很爱看带着漂亮图片的书,也喜欢读那些有着有趣故事的书。

  《我读:陪你读到世界尽头》读后感(四):陪你读,一直读

  阅读是私人的,当它被搬到公众平台的时候,它也就变成了两个人的事了。倘若又有一个人衔接其间讲述阅读,此时的阅读便成了多人的庆典,是一种有乐趣的事。

  《我读》从第一本到现在的第七本,从《开卷八分钟》到集结成文本书籍出版,它所讲述的阅读,于我们而言,都是一个幸事。

  不可否认,现今的读书世界是忙碌的。每天有些数不清的书籍印刷出来,似乎每一个阅读者笔下都有可以让他成为作者的灵感,还有各式各样的阅读方式和阅读手段,而且还会越来越多。然而,阅读却并没有如将文字产品生产的那番繁荣。我们的阅读似乎变得没有那么重要,或者显得很重要。也许怀着功利或者消遣的心将一篇篇文本读完,最后以为可以拥抱世界了。

  梁文道的《我读》系列似乎给忙碌的人开出了药方,即便他自己不认为,但确实被许多人认为,没有时间阅读原本,听一个大概也是可以谈论这些经典。或者是可以的。然而,个中失去的就不仅仅是一个阅读者所应该有的兴趣了,而是更为功利。

  《我读》系列的《陪你读到世界尽头》,摘录了分别为《亲爱的生活》《中国有多特殊》 《故国人民有所思》《希特勒时代的孩子们》《记忆所系之处》以及《音乐使人自由》等六部分的书籍。讲述的书籍中既有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也有卡夫卡文学奖的作品,既有颇具争议的《第七天》也有让人反思的《共同的底线》,阅读的范围也从文学到文论到历史到音乐,范围之广开拓视野。阅读专可以让人在一个领域获得更坚实的基础和更为深入的探索,阅读范可以让人在纷繁的世界领略千姿百态。阅读就是这么一件事,不管你翻阅的书籍由多么的厚重,由多么的繁杂,它总是不会让你失落。

  《开卷八分钟》已经停止了更新,作为电视节目中的阅读节目,或者它真的就是一个鸡肋,不管爱读书的人多么喜欢它,也不可否认阅读并不真的那么被喜欢,它多少没有看一场比赛有趣,多少没有看一部电视剧轻松。梁文道结束了《开卷八分钟》的旅程,转向互联网出了《一千零一夜》的读书节目,或许,他和他的书籍,节目都在提醒我们,匆匆也罢,缓慢也罢,不管何如,一起读书读到老去,一起伴随书籍走向世界的尽头,开拓新的世界。

  《我读:陪你读到世界尽头》读后感(五):书名很大气!

  lt;陪你读到世界尽头>书名很大气!应该是很霸气!但是还是要加上两个字"而已".用一本书介绍全世界的那么多名作家的经典作品,怎么做得到?很显然是不够极致的,但是开卷八分钟真是一个好节目,梁文道也是很有深度的,他做到了为我们开卷,做到了这个好指引,做到了用心灵去触摸每一本书,这真是太棒了!

  我没读过门罗,在她75岁高龄并且宣布封笔之后,她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好难得哦,一辈子只写短篇,一辈子都不在意别人的看法,始终都不肯写一个长篇.并且作品的主题经常重复,她专写小事家庭女性和人际关系,就算主题多次重复,但是每个故事都有不同的闪光点,让读到的人难忘.她写作水准稳定,所有的作品都是好作品,绝无次品.

  余华曾是一个有争议的作家.蛰伏七年写出的作品<第七天>比以前的作品更粗糙,人们说余华写得太急了.如果真是写得太急,他应该出更多的作品才对啊,七年一本书,说他急有点说不过去.而余华最关心的事是故事里的人物困难地与之搏斗的社会现实,他要呈现最后的定论.他用一个幽魂四处动荡的七天来搭建小说的基本结构,其实视角是很独特也很丰富的.

  阎连科的书我看过不少.<日光流年>和<受活>我都看过了.他笔下有一个神秘的村庄,有一个神秘的年代和非常吸引人的人物形象.你知道受活是什么意思吗?是女人让男人快活的那事哦,一个女人的隐忍坚强,和一个村庄的悲哀破败.阎连科笔下的社会很特别,但是他的人物和故事总是令人难忘和纠结.那种神秘气息很强大.

  lt;陪你读到世界尽头>是一本很棒的书,线装硬皮,质量很好.梁文道解读的书很丰富,他的见解也很直接,很到位.他会说出对书的小遗憾,同时也肯定这本书的成功.很辨证的看待一个作者和他的书,是很清醒的态度.他没有推荐苏童的<妻妾成群>,而是推荐了<黄雀记>,看来他知道他最该做的是什么了,他对这本书内容上的定位是很正确的,所以他的推荐也就是非常成功的.

  的确,读了<陪你读到世界尽头>这本书,我有了看梁文道解读的很多书的想法了.

  《我读:陪你读到世界尽头》读后感(六):开卷岂止八分钟,陪你读到书尽头

  在这个天天都有新书出版,书的品种数量越来越多,而人们的时间却越来越少,少到连吃饭睡觉都嫌不够用的时代,如何选择和甄别一本好书,和如何高效的读一本书对一个喜欢阅读的人来讲尤为重要。

  所以《开卷八分钟》栏目应运而生,由学者梁文道等人推荐述评,每日八分钟,带你认识好书,奇书,增加知识,开阔视野,并且为你提供一种阅读一本书的相对权威的视角,提高你的阅读含金量。

  而本书就是将最近几年《开卷八分钟》的文稿根据所推荐书的类型进行分章整理,集结成册,用图书的方式荐书,陪你读书,是《我读》系列的最新的一本。

  可以说这是一本介绍书的书,评论书的书,内容分为“亲爱的生活、中国有多特殊、故国人民有所思、希特勒时代的孩子们、记忆所系之处、音乐使人自由”五个部分,每一部分是10本书的10篇精彩书评,共50本书50篇评,每一篇书评都有蕴含着书评人独立思考的标题,内容则因所介绍的书的内容不同而涉猎甚广,古今中外,文学艺术,包罗万象,有反映现实生活的小说故事,有对当下国情的深刻思考,还有对历史的客观反思,更有对建筑音乐的深切体悟,书中所介绍之书绝对能满足你阅读兴趣的需要,而对这些书介绍之外的精彩点评,更是能让你在阅读这些书的时候有更深层次的思考。

  庄子曾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但凡读书之人,都会知道,读书是一辈子的事,即使一辈子,也读不完所有的书,而在这有涯和无涯之中,八分钟所能给你的只是一个引子,一个思考,而能用八分钟抓住一本书的精髓所在,让读者了解这本书,或者吸引读者去阅读这本书,的确相当不容易,做到了,就相当了不起,作为主讲人的梁文道就是在做这样的努力吧。

  所以,热爱阅读的你,如果想知道哪些书也许值得占用你有涯的生命去阅读,还想知道怎样才能把一本书读深入读透彻,也许在读其他书之前,你可以先读读这本书。

  或者也许你根本没时间去读那么多的书,那么这本书也许能起到些用最短的时间让你读到最多的书的精髓的作用,让你不会因为时间的有限而与更多的好书檫肩而过吧。

  生命不息,读书不止,虽然开卷不止八分钟,但相信每一个八分种的阅读,必会带你领略到每本书的极致之美,而这每一个八分钟的积累,也必会使你的人生因此而无限壮阔。

  《我读:陪你读到世界尽头》读后感(七):用一本书,读万卷书

  我们一直信奉传承千年的训诫,“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似乎一直是举国体制之下倡导的美行。

  每一个爱书之人都怀揣着一个梦:在闲适的午后,偎在舒适的角落,手握香醇的热饮,阅读摊在双膝上的书。无所谓窗外是漫天黄沙还是连连细雨,是灿烂骄阳还是阵阵狂风。真实世界失去了原有的触感,书中的世界温柔地抚慰敞开的心灵。

  可这终究只是一个美好的梦。忙碌了一天之后,吃饭的精神都已消失殆尽,哪还能抽出一丝气力去打开一本书,长久地感受文字的温度?

  我们总在感叹被生活粉碎了梦想,在纷杂的世界奋斗、挣扎。就在我们即将忘记梦想之际,有一些人在时刻提醒我们:去阅读、去进步。这些人有的是作家,有的学者,还有的只不过是身边爱书的朋友。在“读书”版块越来越少的时代,凤凰卫视为“开卷八分钟”坚守了八年,也终于在去年年底成为绝响。

  多么希望“开卷八分钟”能够像“我读”系列的最新书名一样——《陪你读到世界尽头》。

  延续了“我读”一贯风格,《陪你读到世界尽头》将所收录的书单分门别类,从文学到社科,从历史到艺术,整整齐齐地为读者呈现出阅读的队列。这本书的跨度如此之大,刚好把所有爱书之人划归囊中。

  爱好文学的人可以享受“亲爱的生活”,忧虑国家的人可以探寻“中国有多特殊”,回望民国的人可以品位“故国人民有所思”,缅怀战争的人可以触摸“希特勒时代的孩子”,放眼西方的人可以钻研“记忆所系之处”,驻足聆听的人可以追求“音乐使人自由”。

  无论是什么样的读者,都可以感受到这本书“陪自己读到了世界的尽头”。

  八分钟的解读似乎太短,好似一阵细雨无法满足干涸已久的河床。几页讲稿只不过微微翻开了一本书的扉页,无尽的能量还积蓄在未读的纸页之间。这一本书,为读书人展现了万卷书的盛景,让人不禁想要走近每一处景观,细细品味,深深欣赏。

  带着一种热爱去寻找原著,让鞭策我们读书的那些人、那些报刊、那些节目有了坚守的意义,让每一本存世的图书闪烁出尘封的光芒。

  当然,总有一些书不够吸引你去读原著,那么“我读”系列更具价值。这些评论会不经意地存储在大脑的某一个角落,在未来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不经意地抖落出这些观点,换来某个人的倾心和赞许。

  《我读:陪你读到世界尽头》读后感(八):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温暖而百感交集的旅程

  文/暖暖蓝田

  余华说:“我对那些伟大作品的每一次阅读,都会被它们带走。我就像是一个胆怯的孩子,小心翼翼地抓住它们的衣角,模仿着它们的步伐,在时间的长河里缓缓走去,那是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它们将我带走,然后又让我独自一人回去。当我回来之后,才知道它们已经永远和我在一起了。”

  身处这匆忙浮躁日新月异的时代,不必寻书中黄金屋,不必寻书中颜如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书中寻静,寻充实。让自己在这喧闹的世界中拥有自己的一方净土,累了、倦了,来好好休息,受伤了,来疗养伤口。

  《开卷八分钟》是凤凰卫视(中文台)2007年1月1日开播的一个读书节目。节目长度为8分钟,每周五期,主要主持人是梁文道,在现代社会,在闲暇时间愿意读书的人越来越少。《开卷八分钟》这个节目是希望可以每天在8分钟的时间里,让观众了解到书的精髓,从而萌生阅读兴趣。“每天一本书,只要八分钟!”这是凤凰卫视读书节目《开卷八分钟》的口号。遗憾的是,节目在2014年12月31日停播。“凤凰开卷八分钟”在2015年1月6日晚的公告中称:“从2007年1月1日开播,到2014年12月31日停播,整整八年,这是目前世界上坚持期数最多的读书电视节目。但是告别的时刻还是来临了,感恩一起读书一起成长的朋友们。”

  节目停播了,但是我们读书成长的旅程还要继续。《我读:陪你读到世界尽头》便是部分节目内容的展现。全书分为六大部分:亲爱的生活、中国有多特殊、故国人民有所思、希特勒时代的孩子们、记忆所系之处、音乐使人自由。共有50篇书评。介绍的书籍类型众多,体裁多样,有小说、哲学、散文、人物传记等等,包罗万象。

  对于热爱读书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份不错的详细的书单,你可以根据书评内容选择书籍来阅读,此外书中介绍了众多领域的书籍,可以弥补个人阅读短板。比如我偏爱读文学书籍,对史学艺术书籍阅读较少,在阅读书中史学艺术书籍时我发现有几本书激起了我的阅读兴趣,于是将它们加入我的计划购买书籍清单了呢!

  八分钟的时间似乎很少,然而这八分钟介绍书籍的语言却是那样魅力无穷,读后令人回味无穷,坦白说,读完书中的每一篇书评后,我都萌生了要把书买来一睹为快的想法。就让我们随着这本书一起踏上那温暖而百感交集的旅程吧!

  《我读:陪你读到世界尽头》读后感(九):领悟读书的美好

  在中文电台中,凤凰卫视是我了解外界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锵锵三人行》、《开卷八分钟》等节目是我比较喜欢的,有趣味,有深度。《锵锵三人行》还在陆续地播出,而《开卷八分钟》由于种种原因,于今年年初已经停播,甚为可惜。当年那句赢得广大读书人津津乐道的广告词“每天一本书,只要八分钟!”犹在耳畔。近日捧读梁文道主讲的这本《我读:陪你读到世界尽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要在八分钟之内,把一本书的要点都讲清楚,真的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主讲人深厚的学术功力,独到的阅读眼光,又需要能面对广大的电视观众。这些梁文道都处理得比较到位,怪不得他的这档读书节目受到读书人的欢迎。不少读书人在看了这档电视节目后,会按图索骥,找来梁文道介绍的那本书阅读一下。

  这本书是一本书评集,里面除了个别篇目是其他人所撰,绝大多数是出自梁文道之手。书中介绍的书既有文学的(这本书中就介绍了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丝•门罗的多本小说集《快乐影子之舞》、《逃离》、《好女人的爱情》等,又有人物类的(《在西方发现陈寅恪》、《梁思成与他的时代》等),又有研究历史的(《帝国的最后荣耀:大明1592•抗日援朝》、《日俄战争的时代》等等,还有谈论音乐艺术的(《古典音乐的不古典讲堂》、《外国音乐在外国》)等等,甚至还是一些是奇书,怪书此类的书籍。可以夸张点说是无所不包啊!从中可见梁文道的涉猎之广,兴趣之广泛。难能可贵的是,梁文道阅读介绍的书籍不是猎奇之作,而是隽永之作,比较耐看的书籍,不少是有深厚学术内涵的书籍。这些书籍都是作者经过自己认真阅读,消化吸收之后,形成比较中肯的评论,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它表述出来。让读者从中领略读书的美好。

  这本书评集对于我们写书评的读者来说,的确是学习的榜样。那种独特的阅读视角,流畅的文字表达,广阔的阅读视野,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更为重要的是,这本书给读者营造了一个美好的阅读世界,令读书人向往。

  《我读:陪你读到世界尽头》读后感(十):读书人读无尽之书

  现代人的工作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人抱怨哪有时间去读书?何况经典书目这么多,加之每年作者写出的新书和出版社引进的译作都数不过来,到底该怎么选择书目阅读,读书到底有没有用,关于读书的疑问越来越多,人们似乎对读书这件事也越来越迷茫。

  2007年开始,凤凰卫视推出了一档读书节目,名为《开卷八分钟》,由梁文道主讲,这个节目的构想就是希望每天介绍一本书,让观众在这八分钟的时间里了解到书籍内容的精华,每一集节目除了让观众快速了解一本书以外,也是帮助观众进行选书。根据《开卷八分钟》电视节目已整理出版了好几本《我读》系列,《我读——陪你读到世界尽头》便是其中的一本。这本书介绍了文学、历史、音乐等几个方面的书籍,内容浅显易懂,没有深奥的文学理论和术语,以介绍书籍作者、内容并由此引申一些相关的知识,谈谈自己对书的感想和评价。《如何阅读一本书》曾提倡的阅读方式在《我读》系列书籍中特别适用,因为梁文道在评论每一部作品时,都能引经据典的联系到相关的知识,读者便可以循着蛛丝马迹发现自己喜欢的书籍,系统性得读书。比如梁文道对于小说《繁花》的评论和介绍,使我这样一个纯粹的北方人也对这部用上海话写作的小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把《繁花》加入到自己的必读书目中。除了普通读书人外,此书也非常适合书评人,特别是对于自己读过的书,先想想自己对书的看法和观点,进而读下梁文道对书的介绍和点评,通过两相比较,也会有不小的收获。比如对于诺贝尔获奖者爱丽丝门罗,梁文道用了五个篇目介绍了她的5部不同作品,同样的作者,不同的作品,切入的评论角度也不同,这样的构思和技巧都值得咀嚼学习。

  书是读不尽的。读书人都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明明自己读的书越来越多,却发现需要读的书也是越来越多,感觉自己读得书简直是太少了!所以,不如偶尔停下来,看看其他读书人的读书感悟和体会,就明白自己并不是一个人在与书为伴,在这世上有一群人 “陪你读到世界尽头”。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