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雪下了一夜》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雪下了一夜》的读后感大全

2021-05-17 02:29:1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雪下了一夜》的读后感大全

  《雪下了一夜》是一本由胡竹峰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1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雪下了一夜》读后感(一):世间所有一切都有生灭相,佛家说解脱而得悟,于是“涅槃”

  

一直特喜欢杜甫的一首诗《望岳》里的一句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觉得年轻人的性格本该如此,豪情万丈,逍遥自在以及洒脱。

老家的人经常说村里的年轻人“物出人形”,当时没能真正理解这句话,胡竹峰的《雪下了一夜》却让我看到了年轻人不同一面。觉得作者胡竹峰就如他的书和文章一样,淡泊沉静、精致典雅,清新朴拙,格调隐逸。同时也理解老人们所说的“物出人形”这词的意思,

胡竹峰1984年生,安徽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有《雪天的书》、《竹简精神》、《不知味集》、《茶书》,《民国的腔调》,《击缶歌》等散文,随笔集二十余种。曾获“孙犁散文奖“双年奖”紫金人民文学之星”散文奖。奎虚图书奖、滇池文学奖、广西文学年度优秀散文奖、红豆文学奖、林语堂散文奖,《中国文章》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提名,部分作品被翻译对外交流。

《雪下了一夜》收录了作者创作的《逍遥游》《桃花源记》《醉翁亭记》《枯树赋》等仿写文学史上名篇的作品。这是一本散文书,文字间满满厚厚的古风情,即逍遥又写意,即淡泊沉静又精致典雅。独具个性的语言,古典和现代独特创造性转化,不论是山川风物,还是日常生活,在他的笔下都具有一种独特的气质,从而形成了富有个性的写作标识。

1作者这种有个性的写作手法在文学界也算真正是“涅槃”。

文章的第一篇《雪下了一夜》开头的第一句“真想念旧时的雪夜“。就让读者内心感慨万千,想到年少时光美好回忆。第一段的描写,就把你带入了黄昏在乡间小道上悠然自得散步的情境中去。走着看着,原野皑皑,人茫然不知时序。如此美妙的夜景,我也会围炉而坐,温着小酒轻酌,高兴的哼起小曲。”花月流水的独语,烟波浩渺的长歌,总不及雪夜清冷令人低回。湛然虚明,天地间一白,忧乐由我。”带点诗词的描绘,即古典又现代,天地间一白,淡薄低调,潇洒自在,真的忧乐由我啊!此时内心的世界得以升华“涅槃”。

2人生在世,充分圆满的自由根本是不可能的,世间所有一切都有生灭相。佛家说解脱而得悟,于是“涅槃”。

文章第三篇《逍遥游》,开头引用了庄子的《逍遥游》。登临楼头,倚阑远望,顿起逍遥之感。人在楼上,楼在山上,山很高,楼也高,人更高。“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呀,晚风不绝,暮鼓余音,黄昏古寺,烟波浩渺,僧袍上丝绣蝙蝠鼓荡欲飞,喜怒哀乐不入胸次,越发感觉逍遥。

作者带你领略古典文学的文化,从富贵华丽的金阁到简朴的茶室。再到白云飘飘荡荡,云卷云舒聚散无常。不管荣华富贵,养尊处优,权倾一方,还是江湖浪荡,筚路蓝缕,回首一生光芒,最终被时间遗弃。

从《雪下了一夜》到《昆明的雨》欣赏山石松竹,欣赏夕阳西下,流水不语,清风无言,琴棋书画,各种美食。字与字间,词与词间,诗与诗中,含着浓浓的古风,精致典雅,却又不失现实生活的清新朴拙,淡薄恬静中又透着独特的性格。

人生在世有几个真正做到如此淡薄,喜怒哀乐不入胸次?

庄子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弃圣绝智才能进入物我两忘逍遥游之境。因此佛家说解脱而得悟,于是“涅槃”。

  《雪下了一夜》读后感(二):雪下了一夜,秋俨然早已不再!

  《雪下了一夜》,却不是秋,是冬天了。 ——引自序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每当皑皑白雪落地之时,内心里那份难以掩藏的童真就呼之欲出,想要迫不及待的在雪地里捧起一团雪,和友人尽情的玩闹。 说到童年,就能想起来求学时期那些背诵的名家名篇,时至今日都能再不经意间随口默背出两句,前几日翻阅的一本散文集,不仅致敬了诸多名家名篇题材更是展现了作者本人的风骨,让人印象深刻,而这本直戳人回忆的书籍就是《雪下了一夜》。

  《雪下了一夜》这本书是作者胡竹峰入围鲁迅文学奖的最新散文作品,书中收录了作者创作的《逍遥游》《桃花源记》《醉翁亭记》《枯树赋》等仿写文学史上名篇的作品,不仅体现了作者对于经典之作的敬意,更凸显了作者淡泊沉静,精致典雅,清新朴拙,格调隐逸。 在作者笔下不论描绘的是山川风物,还是日常生活,都会带给读者一种独特的气质,从而形成了富有个性的写作标识。作者胡竹峰的这一行为在致敬古人名家名作的同时,更向每一位读者再绘了名作不一样的美,以自己独特的见地,融合了古典和现代的特色,接续起古今散文之间的文化血脉。

  在诸多的篇幅中,我最偏爱《桃花源记》这一篇。在字里行间作者不仅勾勒了一幅常德的惬意生活美景图,更把古人寄托在《桃花源记》中的一种美好向往也转述出来。 其实我们都知道,当初陶渊明写《桃花源记》是对当局的一种感伤,所以寄托了一种美好的情愫在里面。而如今我们看到的桃花源记确是真正意义上的桃花源,因为如今的湖南常德真的是一片美如画的景象。通过最近热播的综艺《向往的生活》我们也可以看到常德真的是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地方。

  在作者笔下我们看到了错落有致的桃花林,悠哉悠哉的村民,顺流而下的小溪以及在路边懒洋洋晒太阳的狗子和不断出现的村民。这里民风淳朴,这里的人民告别了往日的喧嚣过着最质朴最纯粹的生活,这里或许就是古人梦寐以求的桃花林吧。 总的来说,作者的文辞优美,让人收获满满。借由作者的笔触不仅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还见证了每一处最纯粹的风景,让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正如作者所说,这世上本没有桃花源,但痴人自找自扰自得。

  《雪下了一夜》读后感(三):《雪下了一夜》--在物欲恣肆的时代,守一份散澹清隽

  

《雪下了一夜》--在物欲恣肆的时代,守一份散澹清隽。

我是直接从正文第一篇《雪下了一夜》开始读胡竹峰的散文的。阅读他的文字给人的第一感觉是这一定是一位研究汉语言文学的老学究。 可是一看封套上,作者原来是80后的--胡竹峰,1984年生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安庆市是个钟灵毓秀的好地方,可以说民国以来,可谓才俊辈出。程长庚,张恨水,朱光潜,严凤英,朱湘,邓不如,王少舫,陈独秀。还有诗人海子。

乡野美景

安庆这个地方文气的灵蕴,经历了这么多年。看来还是那样的充沛,胡竹峰的文字,也是完全吸收了这里的灵气炼化而成的。文蕴古意,意遂远风!

岳西县美景

读胡竹峰的文字。看出他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喜爱的专注与执着。还能读出来他对民国那些文学大师风格的沿袭和继承。正如他自己所说“从二十岁到现在,一直喜欢民国人的作品,我把那一代作家视为师傅的”。 他还说“自己到底是读民国的旧文字,长大了”。有评论说。“他的文章有汉骨,鲜有欧风!”可以看出胡竹峰似乎不太热衷于阅读外国文学。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有一份“亲近之心”。是他这会儿对中国传统文学的专一的热爱,才能写出这种纯正的中国古典风味的文字来。

岳西美景

据他的朋友包倬写到:写出如此妙文之人,并非出身书香门第,而是和我一样,少年辍学、四处飘零,受文学之神感召,走上了创作之路。看来如果没有一颗如此纯粹的热爱文学之心,很难写出这样纯熟而有精道的文字来。 更令人值得称道的是,从未跨入大学学堂的他,对书法、泼墨写意、茶道、碑刻、笔记小品、文史掌故等皆了然于心,并融会贯通于笔端。

正如他在文中写道的,我十分喜欢的一段:“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实在的人痴意不可与交,以其无诚挚也!”对一件事情的喜爱,如果没有一份痴意,还真的是不能显示出来他的诚挚。 静哲说,胡竹峰“提笔行文 老气横秋”,他进一步解释说老气横秋,在这里是好话,因为天行四时一时为秋,秋之气为清,为爽,为苍劲为高迈,大概是用秋的印象是来形容胡竹青的文笔的。唯“老气”,并没有在他的文章中感觉到。大抵心怀老秋者,每多嗟叹,可他的文章中却有的是浩大饱满的欣欣之气扑面而来,读之精神清爽。 胡竹青的散文中颇多闲适淡然之气,草木虫鱼,日月山川,衣食住行,旨趣所钟。“他自己有一个观点,那就是:看文章但看格局。有些人的“格”上来了,“局”却没有打开;有些人反之。照我看来,南方人多是“格”高而“局”小,所作诗文,虽然流于局促,却是美得很。相对于南方人,北方人“局”大一些而格“低”一些,诗文里面有时不免泥沙俱下,却有一股真气,一股力量。总觉得,“格”是纵向的,“局”是横向的。一个人的精神海拔有多高,“格”就有多高;一个人的文化视野有多宽,“局”就有多大。胡竹峰的文章,既有“格”,也有“局”。但他究竟是南人,从整体来看,还是以“格”胜!”

所以李敬泽对他以后的发展有这样的期许:认为胡竹峰应该向远方去,向人群去,向家国天下去。…竹峰如尽得古人之心,则大矣哉!盛矣哉!

  《雪下了一夜》读后感(四):《雪下了一夜》:从胡先生的笔下读故乡

  

尘世喧闹 ,每个人都试着去寻找内心的宁静之处:读一本书、品一杯咖啡、听一场雨......

苏州最近一直在下雨,坐在飘窗看书听雨,成了每天必做之事,最近在阅读的是胡竹峰的散文作品——《雪下了一夜》。

《雪下了一夜》是鲁迅文学奖入围作者胡竹峰的散文作品新作,收录了作者创作的《逍遥游》、《桃花源记》、《醉翁亭记》、还有描写我故乡的《永州八记》等作品,仿写古风文学,含有浓厚的古风,文字清新脱俗,朴素雅致、淡泊沉静、既入世又出世。

胡竹峰笔下的山川河流、美食、美景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古今文化的衔接,让每一个文字都孕育着文化的血脉与传承,以独特的视觉与独具个性的语言,让读者在文字中找到心灵的宁静之处!

每一篇文都挺喜欢的,文中的《永州八记》与《小石潭记》写的是我的故乡湖南永州市,从胡先生的笔下去读故乡,别有一般风味。

永州市坐落在湖南省南部,是怀素、黄盖、何仙姑、周敦颐、李达等历史名人的故乡,也是唐人柳宗元被贬之地,文中所提之处,几乎是我们本地人平时生活所经之处。比如永州八景里的碧云池坐落在我的母校永州三中,而朝阳岩、迥龙塔每天坐公交都会经过......

迥龙塔

坐落永州三中的碧云池

《永州八记》里描写了永州的人文地理、名人古迹,饮食文化、美食美景,作者体验了烟雨中的湘江,顺着溪水寻湘江源,游宁远的文庙、九嶷山,还有提及著名的柳子庙.....

柳子庙(为纪念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而建)柳子庙内景

还有描述了永州的饮食文化,百家宴——重阳节在柳子街设席摆宴,大伙儿自带食物酒水,八方吃客会聚一起,人声喧闹,十分热闹,有种大隐于市的感觉,提及的特色菜:永州血鸭、永州喝螺、青龙扣肉、清水鱼......

作为本地人还想补充一下,血鸭、喝螺、东安鸡、苦瓜丸子、肉酿豆腐都是本地的家常特色菜,去永州必吃.....

文中提及的小石潭,其实就在柳子庙附近,大约走几十米就到,这里水质特别清澈,潭底深幽,两岸都是奇形怪状的石头与树木,这里比较安静,平时在潭边盘膝而坐,耳边能传来溪水声与鸟声,特别适合冥想!

小石潭

离开故乡已经很多年,偶尔间在胡竹峰先生的文中“探乡”,难免燃起离人的思乡之情,而梦中故乡的一草一木,似乎还如旧时一样,恬静美好!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