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熵增定律》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熵增定律》读后感锦集

2021-05-28 00:24:3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熵增定律》读后感锦集

  《熵增定律》是一本由何圣君 / 王怡著作,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熵增定律》读后感(一):探索一切问题的底层逻辑

  

最近读了何圣君,王怡所著《熵增定律》,走近了这个非常深刻,非常关键的规律,也看到了人生更多的可能。

熵,代表一种无序程度,而熵增定律本是一个物理学定律,它意味着一切都在从秩序走向混乱。

但这种现象不仅仅在物理学内容里面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处处可见。

比如我们的房子,如果不去主动的打扫,他总是会变得越来越乱,越来越脏,这也是熵增的一种表现。

再比如,有的时候我们因为一件事情感到不开心,如果我们任由这种不开心的思绪蔓延,可能自己整个人的心智也会越来越负面与复杂。

再往大了一点说,如果我们变得消极,堕落,我们的人生轨迹也有可能会更加的复杂,曲折……但我想大多数人都还是希望自己的生活更加稳定一点,最好是走在一条不断稳步向上的轨迹中。

所以为了变得更好,我们也需要不断的对抗熵增。改变的本质,其实是创造新经验,用新经验代替旧经验。创造新经验需要通过新的方法,获得新的反馈、新的强化,并切身体验它。

从物理学方面,我们就可以了解到,熵增定律有效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一个是没有外力做功,另一个是孤立系统。因此,如果有外力做功和系统开放,就能对抗熵增,实现负熵。

而把这样的规律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就是不要让自己变成一个封闭的人,要掌握成长性思维,并且要努力的做出改变,做出付出。这对我们整个人生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

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到了非常多的案例,也提出了非常多的建议和方法,非常实用,并且容易理解。

成长型思维不仅是针对努力本身的一种思维方式还针对包括努力以及后续的策略、反思、迭代,以及再次行动这整个过程。我们不能紧紧的盯着目标,而不去设法找到路径和资源,否则,成长型思维就只会变成一句空洞的口号。

我们要利用成长性思维不断的督促自己。进步,而且在这种思维的引导下,我们往往可以进步的更快。

我们还可以用一些心理学的方法来帮助我们更好的成长。比如损失厌恶原理就是可以用来辅助做功的心理学原理之一。

比如有些在线教育平台,就会提供一些小的奖励给用户,以督促他们不断的进入学习。因为如果不继续学习的话之前获得的奖励可能都会损失浪费。

我们可以经常提醒自己应该好好的做某些事情,因为如果某些事情做的不好,或者忘记做了的话,自己可能会面临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再讲到路径依赖这个概念的时候,作者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上门推导出了一个非常非常有趣的结论——今天用来探索太空的高科技火箭推进器,它的尺寸居然是2000多年前两匹马的屁股宽度叠加来决定的。

  这样的事例足够生动,也足够有说服力,能够让我们更加清晰的了解这个概念。类似的案例与解释会让我们觉得这本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枯燥。这些知识也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还需要注意不要让原本以寻找乐趣的内部动机被转化成了外部动机。外部动机短期内有效,不过随着外部动机物的减少,它的动机能量就会逐渐减少,直到最后趋向于零。

总之这本书结合大量的案例,向我们展现了熵增定律,这个非常有趣,非常实用的规律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以及我们到底该怎样做才能够对抗它,才能够变得更好。

  《熵增定律》读后感(二):《熵增定律》:打破我们人生下行的魔咒,开启成长性人生

  “熵增定律”是物理学专用名词,我第一次看到这本小红书《熵增定律》的时候,还以为是一本物理专业书籍。熵是物理热力学的名词,是热能除以温度的商,而我们知道,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物体的温度都一直处于下降状态,那么根据能量守恒,温度降低,热能和温度的商就会一直处于不断的增大状态,这就是所谓的熵增定律,它揭示了事物总是从有序走向无序,最终走向灭亡的过程。

  熵增定律是一个相对来说负面的概念,世上的一切系统都会受到熵增的影响,而且如果没有外力影响,熵增就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一杯开水,慢慢变成凉水是熵增的过程;收拾整洁的房间,慢慢越来越变得混乱,是熵增的过程;生物缓慢的长大、变得衰老、直至死亡是个熵增的过程;宇宙慢慢的走向寂灭也是一个熵增的过程。而对于我们人类自己来说,我们的整个成长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熵增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少年的活力不在,青年的闯劲也会渐渐的消失,中年慢慢走向倦怠,老年沉寂于自己的世界之中,我们身体的任何功能都处于不断熵增的过程之中。

  唯一对抗熵增定律的就只有不断地做功,需要付出额外的动力。对于这个世界中有些熵增的过程,我们无能为力,比如生老病死,比如宇宙必将走向寂灭。但有些熵增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可以让熵增的过程减缓,甚至于做到熵减或者负熵。

  人的自我能动性是对抗熵增过程最佳的良方。水冷掉了,我们可以重新把它加热;房间乱了,我们把它重新归于整齐;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的熵增,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锻炼找回,而我们精神的熵增,也可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自我成长,让自己能够对抗熵增。我们通过探索一切问题的底层逻辑,探索熵增对于整个人生的影响,找出对抗熵增的规律,找出熵减的法则,就可以活出我们更加积极向上的人生。

  有哪些可以对抗我们人生熵增的法则呢?这本《熵增定律》其实就是探讨那些熵减的常用规律,让我们重新找回人生的动力,减缓我们人生的混乱程度。书中给我们列举了11条常用的熵减法则,损失厌恶原理、从众效应、路径依赖、罗森塔尔效应、马蝇效应、霍桑效应、复利效应,这些名词是不是都很熟悉,这些都是在大量科学实验中总结出来的有效的一些社会学规律现象,但也正是因为他们都是经过验证过得有效规律,因此他们的作用也就是确定无疑的。这些规则都是非常有效的,这些规则都是对抗我们人生惰性,对抗我们人生熵增的有效工具。在这些规则的指导下,必定让我们的人生从混乱的状态重新变得更加有序,让我们重新走上向上成长的道路。

  熵增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损失的过程,但却又不是一个不可改变的过程。如果我们把损失变成前进的动力,那不就成了一个熵减的过程吗?我们对于学习的热情越来越低,这是一个熵增的过程,但可以把学习设成阶段性的目标,把达不到目标和一定的损失联系在一起,那不就可以增加学习的动力了吗?我们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的,比如完成一个小目标可以得到一些奖励,相应的达不到目标会有失去奖励的时候,这不就是对抗熵增定律的动力来源吗?这就是损失厌恶原理的作用。

  同样的书中那些其他规则都可以给我们带来对抗熵增的动力。从众效应让我们可以跟更积极主动的人在一起,近朱则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大家都是力争熵减,那就会变得更容易,这就是团结的力量;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要我们认为某些人有优秀,他就可以优秀,这是自证预言的科学原理所在;霍桑效应告诉我们人类都是需要被关注的,有关注就有动力,让我们在别的的目光注视下就能有效对抗惰性,对抗熵增;复利效应,告诉我们一点点的小成功,积少成多就可以变成成功,贵在坚持,坚持就是成功的前提。

  《熵增定律》给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成功的大门,让我们了解成功背后的这些动力来源,不断用熵减来改善我们的人生,也行我们就可以体会到那能带来巨大喜悦的心流状态。

  《熵增定律》读后感(三):负熵——打破死寂

  “熵增定律”这个名词我是通过这本书知道的,但我的理科室友最开始的了解是在高中物理书上,所以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是一个物理规律,但看完才知道远非如此。

  首先让我们来理解一下什么是熵增定律。“熵”来自于热力学第二定律,本质上是指一个系统“内在的混乱程度”。“熵增”则表示一个系统从相对有序的状态向相对无序的状态的演变。简单来说,“熵增定律”是指一个孤立系统,即非活的系统如果被独立开来,又或者把它放置到一个均匀的环境中去,环境中的所有运动都会因为摩擦力的存在而在极为有限的时间里停下来。系统里的各种势能都会消失,最终会退化成一团死气沉沉、毫无生气的物质。这种状态将永久存在,人们将再也无法观察到系统中的任何变化,因为它已归于死寂。 熵增定律听起来是很让人消极、无奈的,任何人都无法逃脱,但是聪明的人却懂得如何去对抗它。有效的熵增定律,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没有外力做功,二是孤立的系统。从这两个条件分析,作者用众多有效实例来说明和验证11个有关于对抗熵增定律的法则。 第一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一切事物的底层规律——熵增定律,介绍使之有效的构成条件,以及对抗熵增、实现负熵的好办法:有外力做功和系统开放。 余下十一个章节皆是介绍熵减法则,如成长型思维、损失厌恶原理、从众效应、路径依赖效应、心流、罗森塔尔效应、马蝇效应、德西效应、霍桑效应、帕累托定律以及复利效应。这里面有很多我们耳熟的理论,但是理解却不是很深刻,作者在书里将枯燥的定理释义结合大量的事实依据,为我们对抗熵增梳理思路、提出可行的具体建议,这对于将糟糕的生活变得井井有条,希望人生充满斗志的人们来说非常有必要。 在经济学原理的书里,我知道了“风险厌恶者”这个名词,这和本文所说的损失厌恶原理是一个意思,很大部分人都属于风险厌恶者,例如有人找你用一百块钱来打赌球赛的胜负方,结合自己,你会选择参与这个赌注吗?虽然胜负的概率五五分,但你是否会觉得失去一百块的伤心比得到一百块的喜悦更难以忍受,从而选择放弃赌注?相信很多人都会因为厌恶将会产生损失的风险而选择放弃参与,哪怕有一半的可能会赢得胜利。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我们天生就喜欢规避风险。而作者就利用这一点,来讲述如何借此实现负熵。比如当想要减肥却常常半途而废时,可以向自己的朋友发100块钱,如果自己每天完成制定的目标,并截图给朋友,那么钱就能退回来,反之则这钱就归属于朋友。用这样失去钱的风险来督促自己实现已定的计划,达成既定的目标,是实现负熵的有效方法。 从众效应相信大家耳熟能详,我脑子里第一浮现的就是盲目跟从、不辨是非几个大字,这词听着就含贬义。但是在这本书里,我却看到聪明人利用从众效应的特性带来好的影响。如果你想跑步,却又爱睡懒觉,那么你可以尝试加入一个跑步社群,里面都是一些跑步爱好者,每天都会在群里发布跑步打卡,久而久之,你看到这样一群人在努力的完成自己的目标,你也会激起一股告别懒惰、爬起来跑步的斗志。近朱者赤,如今网络发达,即使身边没有相同爱好者,社群也会将天各一方的爱好者拉聚在一起,看到别人坚持,自己也会忍不住要去尝试,这就是从众效应带来的好的影响。而反之近墨者黑,如果你想要学习,而周围却都是一些不爱学习、只想打游戏的人,长此以往,要么你坚持住了本心,为避免同化而选择在图书馆努力学习,要么和他们一起自甘堕落,不复初心。环境会影响人的发展,端看自己要如何利用从众效应来自处了。 熵减法则中还有一则是马蝇效应,少年林肯总结出来的马蝇效应体现在组织里就是激励因素,管理者只要找到合适的激励因素,就可以让有能力的人发挥潜力,努力工作,排除万难,克服熵增做功,实现负熵。马蝇效应之所以有效,有两个原因:一是任何生物都是趋利避害的,二是有明确的目标更能激励人们更好地投入工作。马蝇效应可产生内部和外部动力,相比于鲶鱼效应和狗鱼效应,更加全面。华为蓝军、腾讯赛马机制都是马蝇效应的成功运用,无论是人、团队还是组织,马蝇效应使用得好的话,就可以打破静止的平衡状态,走向负熵。

  书里还有其他有趣的熵减法则,本文篇幅短暂,就不在此多加赘述。但要提一提行动原理模型:B=MAT,即:行动=动机*能力*触发。很多熵减法则都会将其的效用套入这个公式来理解行为产生的结果,通过某途经或方式促成某行为的发生,继而实现负熵。 我们逃离不了熵增这张大网,但是我们可以用合适的方式来反抗熵增,打破当前的平衡状态,通过外部做功或者开放系统,将自己目前的生活变得更好。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示,相信在它的指引下,我会更接近理想中的状态。

  《熵增定律》读后感(四):丽格海棠花未眠

  

第一次接触熵增相关的概念是几个月之前在抖音的一个短视频中(ps:这么看来抖音确实有一定的科普作用,很多新的东西都可以接触到),这个关于熵增的视频最主要的是告诉我们生活工作中要经常性、习惯性做熵减,以负熵为主,才可以清除不必要的障碍,更大可能的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的轻松便捷。

那么什么是熵?什么是熵增定律?什么又是负熵呢?

一个如此熟悉却不知道准确的意思,只好第一时间就去网上查了下资料。熵的基本释义有2个:1.热力体系中,不能利用来做功的热能可以用热能的变化量除以温度所得的商来表示,这个商叫做熵。表征物质状态的参量之一,用符号S表示,其物理意义是体系混乱程度的度量,这个解释确实很官方,看起来比较费解;2.科学技术上泛指某些物质系统状态的一种量度或者某些物质系统状态可能出现的程度。亦被社会科学用以借喻人类社会某些状态的程度,本书也是指的这个意思,那么熵的概念是由谁提出的呢,应该是外国人吧?物理学家?没错,是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于1865年所提出。

那么熵增定律是啥意思?毋庸置疑,熵增定律是由德国人克劳修斯提出的物理学定律,主要揭示了事物总是向无序的方向的发展,最终走向灭忙。可以理解为,“熵”表示事物内部的混乱程度,当内部很乱时,代表熵值高,当内部有序时,代表熵值低。这正是本书所讲述的熵增定律。按照这个讲解,那么负熵就很好理解了,可以直观的理解为把熵增变成负的,它是指一种好的状态,从无序变为有序的过程。

脑子里想着书中的理论,看着书中觉得华为、Amazon等等的例子,关于熵的理解越来越深,对于世界的本质也越看越明白,有那么一瞬间,似乎大概也许可能掌握了世界运行的本质。在朋友圈看到一句话,说,很多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多看多学多思,从而掌握了世界运营的本质规律,而后做事做人都很不错。但从看书的层面来看,这些大佬们看的都是一些经典的非小说类书,《三体》除外,回首自己看看的书,汗颜。。。

本书主要分为十二个章节,第一章节主要向我们阐述了熵增定律以及负熵的概念,一切问题的底层规律,熵增定律,万物以负熵为生。剩下的十一个章节,主要向我们讲述了十一个熵减法则,包括成长型思维、损失厌恶原理、从众效应、路径依赖效应,心流、罗森塔尔效应、马蝇效应、德西效应、霍桑效应、帕累托定律、复利效应,看似很复杂很复杂的心理效应和定律,经过作者的各种描述之后,变的简洁易懂,里面列举了大量的例子,都是身边随处可见发生在你我他身上的事情,通过例子来理解枯燥的定律,就清晰易懂多了。

成长型思维、损失厌恶原理,很有意思,尤其那个损失厌恶原理,需要逆向使用,才能利人利己,很是锻炼思维,还有从众效应、马蝇效应等等,在网上经常看到,缺很少深入的去了解,在书中一股脑的全遇见,还是带有案例的解释,很是受教。

一个年龄段看一个年龄段的书,少年时代看小说,快意恩仇荡气回肠;成家立业后,就需要看些比较“难懂的书”,随难懂,但很受用。

薛定谔评价次书说“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负熵为生”,观察可以发现,所有的事物都在向着无序和混乱发展,前段时间买的一盆丽格海棠,花开的特别浓密,与此同时叶子也长的特别特别的密,感觉植株被包裹的密不透风,把叶子剪掉一半之后,花开的更多了,大概开了半个多月的样子,很是漂亮。我发现这盆丽格海棠只有两个主枝,上面的花也开的差不多了,直接性砍头,从两个主枝的中间咔嚓剪断,只留根部,一个多星期过去了,果然又冒出了两个纤细的主枝,我两部对抗熵增定律的法子还不错吧,剪叶透风,砍头增主枝,一把操作666,忽然觉得,那些觉得丽格海棠不好养的花匠是不是需要看看这本《熵增定律》啊?

丽格海棠

有时候感觉对抗熵增定律以及做熵减,把无序和混乱发展的事物变的有序清晰,也有断舍离的意思,排除舍离一些复杂不利的东西,让一切变的简单有序。只要理解了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和现象背后都遵循着熵增定律,然后按照本书所讲述的11个熵减法则,面对麻烦的人生、混乱的问题,有序的慢慢的做减法,让一切清晰明了、秩序,让生活中永远充满信念和爱,让你的丽格海棠永远娇艳欲滴、永不眠!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