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林初赏
德庆县官圩镇金林村,山坳里的水乡,繁衍生息1400年平和如初。而如今在各大旅行社的广告里,它被称作“南国周庄”,也是一方的旅游胜地。
来到金林,环村道路上随处可见村民摆摊设点,出售鸡骨草、巴戟、龙眼、黄皮、花生等土产。我们可以看到民宅底层大都用作商铺,招徕生意的声音弥散乡野。
金林村的历史可以上溯到隋末,宋代开始,汉族大量南迁,逐渐与本地少数民族化成一体。两百多间明清时期的青砖古屋枕河而建,村道干净,没有普通农村“风卷半天尘”的现象,看不见牛、猪、鸡等牲畜,闻不到粪便的气味。村里的人视清水如金子,村里从数百年前就形成不成文的规矩,不准往水里乱扔杂物。和过去不同的是,如今村口有一座供游人使用的公厕,各家都有和城市家庭一样的厕所、化粪池。
村内建于明清时代的书舍就有十多座,还出过十多位进士。尽管已经受到旅游业的浸染,村子里“斯文”风气还很浓,村人喜好种兰花,护燕巢。大户人家的厅堂里,大都有家训、警句、治学格言等,院落僻静处设有私塾和读书楼,门窗上刻满“梅兰竹菊”、“鹤鹿同春”等装饰图案。墙上的绘画也多以“渔樵耕读”、“金玉满堂”为题,而“诗满红笺月满楼”之类的雅联俯拾皆是。
金林村文教兴盛由来已久,相传孔子第58世孙从南雄迁至本地定居,至今村里仍有400多人姓孔。村内建于明清时代的书舍就有十多座,还出过十多位进士,清代“岭南第一才子”宋湘、著名画家黎雄才都曾在这里执教。村里还出过一位85岁的传奇人物陆耀球。老阿姨二十多岁守寡,膝下无儿无女,但五十多年来,一直担任祠堂改建的幼儿园的老师,她的学生中最高学历达到博士后。
金林村曾经是古代德庆四大名乡之一,至今仍是周边地区商业贸易中心。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邻近村镇的人都汇集到金林岭头趁圩。当日做买卖的、探亲的、相亲的周折往来,男女填溢,人头蜂拥。每年村里还要举行关帝炮会,把关帝神像放在八仙台上,披红戴绿,由4人抬着在村中游行。前有舞狮开路,后有八音相送,两旁行人焚香路祭。
形成于清乾隆年间的无人售货市场,是村子里少数未受外界影响的传统之一。金林长寿门南面是一段长不够百米、宽不足一丈的村道,每天清晨,在这里可以看见一个个竹篮装着蔬菜等物什,整齐地挂在店铺门侧的墙上或者石台上,无人看管。任何人只要把钱放进旁边标明价格的竹筒里,就可以拿走货品。据村民称,无人超市从来没有听说过短钱失货的事情。
金林的趣事和风景还有好多,在这里就不一一细讲了,初来金林是就被其美景所吸引,真正游玩和参观之后,你就会发现你真正的喜欢上这个地方了,这大概就是他的独特之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