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鲸之殇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鲸之殇读后感100字

2021-07-21 00:42:2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鲸之殇读后感100字

  《鲸之殇》是一本由法利·莫厄特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页数:2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鲸之殇》读后感(一):鲸之殇

  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21/07/06/%e9%b2%b8%e4%b9%8b%e6%ae%87/

  鲸之殇 法利·莫厄特 / 高建国、李云涛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21-6

  子扉我 2021年夏 申城西楼

  原载回响编辑部微信2021年7月6日

  正文字数不能少于140字

  《鲸之殇》读后感(二):自然之祭

  自然之祭 人类自从诞生开始,就和自然环境有着相互依靠、相生相托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个生命的出现离不开自然界物质环境的渊薮,自然环境的母体,是孕育生命的摇篮,没有这个摇篮,人不可能诞生;第二个,生命诞生了,就要饮食起居,就有需求,这些物质需求都需要向大自然索取。从大自然而来,索取大自然,最后也要回归大自然。这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说法,比较主流,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来说,大致也是这个意思。 当然,现在人类的来源还没有完全确定。宗教的说法,人根本就是外星人,在这个地球上是客人的角色,不过后来居上,客人变成主人了。还有一种猜想,人类不过是地球上存在的某一个文明的开始或者延续,之前地球上已经有几次高等级文明,不过因为各种原因毁灭了。不管怎么说吧,人类目前是地球上的主人无疑了。这是现实存在,不能否认。但是,人类这个主人要把人类带向哪里?这绝对是个大问题。属于天问! 不说最终极的推理和预测,人类面对的迫切问题也是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怎么平衡和大自然的关系。当人类弱小的时候,人们祈祷苟活,把生存当做第一位。当人类不断进步,掌握了更多技能、技术,乃至高科技以后,人类对自然界已经变得贪婪无度,百般索取,不只是为了生存,更多是为了欲望的满足。而显然,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自然界当然不能满足人们的无尽索取,到了一定程度,它就会反击,甚至绝地反击。 不说自然界的人为灾害有多少令人刻骨铭心了,还有每天有多少种动植物灭绝了。就说2020年开始的新冠疫情的爆发,绝对令人恐怖和惊慌的了,死了太多的人,损失了太多的财富,这就是人类无节制索取自然的一个恶果。虽然,疫情爆发的原因还没有最终确定,但是与人与自然的关系失衡,绝对脱不了关系。这是自然界发出的某种反抗,也是严厉警告。人可以为攫取财富,满足私欲掠夺自然,也会受到它意外的侵袭和惩罚。 《鲸之殇》是生态文学的一个代表,作家的思想显而易见,就是通过对人类对海洋鲸类的掠夺杀戮,导致鲸类数量不断减少,有一些品种甚至灭绝的描写,引发人们的关注,从而切实制定可行措施,保护鲸类种群的延续发展,不让这个自然的精灵,人为消失。动物都是有情感的,尤其高等级的哺乳动物,了解它们,研究它们,可以让人类更好地认识自然界,也更好地为人类本身服务。 目前,日本等少数国家仍然为了私利,打着科学考察的幌子捕杀鲸鱼,这是应该予以谴责的。人类现在所处的阶段,早已经脱离了茹毛饮血向大自然索取生存所需的时代,完全可以从农业、畜牧业中自给自足,再去额外地索取大自然,破坏大自然,这是不对的。这个悲惨的拯救母鲸的故事,可以算做人类的一个反省和自责吧。毕竟,随着科学进步,思想进步,人类总会改掉自身的缺点,向更好的未来前进。血腥历史,就是一种成长的祭奠吧!

  《鲸之殇》读后感(三):让每一个生命都自由且自在

  让每一个生命都自由且自在

  ——读《鲸之殇》

  加拿大国宝级作家法利·莫厄特的《鲸之殇》是一本非常让人震撼的作品。这部纪实文学通过作家莫厄特和爱人克莱尔在伯吉奥的真实生活经历的描写,向读者揭露了人类对鲸这种海洋生物的残暴杀戮,是一部值得所有人警醒的纪实文学。读到那头被困在奥尔里德奇湾的怀孕的雌鲸的遭遇时,我的心揪在了一起,像莫厄特以及所有深爱鲸鱼的人们一样,期待着它可以转危为安,当读到雌鲸因为身上的伤不幸死亡沉水后,莫厄特哭了,我也哭了——为一个美丽生命的逝去!

  在这颗蔚蓝色的星球上,鲸算得上是最美丽的生物了。它们在广阔的大海里生活和繁衍,它们为地球生物的多物化增添了充满魅力的一笔。但是很多年以来,利欲熏心的人类把恶的手伸向了我们的动物朋友,一切杀戮皆因心魔而起。

  在这本书的前面部分,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令人触目惊心的捕鲸工具和船只,书中列举的一些猎杀鲸鱼的数据更让我吃惊不已,在沉重的思绪中,我走进了莫厄特难忘且令人悲伤的经历中。伯吉奥是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地方,这里的居民靠打渔为生,他们和鲸鱼和谐相处,直到工业化把它冷漠的双手伸向了这里,当地的一些人因此发生一些改变,他们沦为了现代工业的奴隶,他们的内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把枪口对准了他们以前最喜欢的鲸鱼……莫厄特通过他真实、诚挚的笔触,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值得全世界人类深思的问题,对地球生态环境的保护刻不容缓,如何与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和谐共处需要我们深深关注……我们有理由深信:任何一种生物的灭亡,都将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重大影响,这影响一旦发生,将会是不能挽救的!

  《鲸之殇》这本书中对鲸鱼展开了详细的描写,我们在书中了解到了鲸的生活习性及特点,对当地竭力保护鲸鱼的渔民以及所有爱鲸人士的做法提出明确的赞扬。莫厄特细腻的笔触吸引着我的视线,他在书中所要表达的观点也让我想到一点:工业化的后果不仅会对地球的环境产生污染,更多时候,它会隐性地污染每个人的心灵,利益将会驱动一切可怕的行为,而一切可怕行为的背后则是残暴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当那头不幸的雌鲸沉没奥尔里德奇湾时,我想:和她一并沉没的也有一些麻木的灵魂吧!

  愿这世间所有人都能记住书中人物奥尼的一句:“所有生物都应该来去自由。”

  《鲸之殇》读后感(四):《鲸之殇》——该如何拯救你,我的朋友

  我们曾无数次探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我们曾无数次呼吁环保和生态保护,而这一切,目的是那样简单,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家园,我们的自然和生物圈是所有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它们,也是保护我们自己。但,我们有时仍会被人类的欲望和残忍震惊,那些围捕和杀戮何时才会结束?

  《鲸之殇》是加拿大国宝级作家、坚定的环保主义者法利•莫厄特的为鲸类发声的经典生态之作,讲述了一头怀孕母鲸被困海湾,被人类无情射杀,作者几经努力,仍没能挽救母鲸的悲惨故事。

  海洋是鲸的家,而人类却让它们在家中都不得安宁。海洋给了人类与鲸宽广的世界,也给了他们共同的生命奇迹,直到有一天人类站到了鲸鱼的对立面,当他们拿起武器,这个与鲸鱼有关的故事就变得血腥起来。而捕鲸者的捕鲸目的也从最开始的食用变成了获得生产原料,这是鲸的伤痛,更是人类的伤痛。从鱼叉到鱼叉枪、蒸汽捕鲸船、中空的长矛,再到先进的声纳装置、雷达和新型捕鲸船,人类科技力量的逐渐强大却带给鲸更加残酷又彻底的屠杀。

  一只怀孕的母鲸在涨潮时游进了奥尔德里奇湾,狭窄的海沟入口将她困在了这里,它默默等待机会离开,而她等来的不是奇迹,而是带着武器荷枪实弹的人们。鲸鱼一次次地被射杀,又一次次沉到水下,她每一次短暂上浮的瞬间都成为人们瞄准开火的惊心时刻。一轮又一轮的攻击中,子弹一颗颗打进他的身体,那密密麻麻的弹孔和血斑告诉我们她都经历到什么。

  这只怀孕的母鲸被困在了这个海湾,藏不了、逃不开,该如何帮助她?帮助她解开困局。该如何给她足够的食物?该如何应对突然的暴风雪?该如何处理她背部伤口的大面积感染?我们是那样渴望能顾帮助她,帮助她离开这里,重获自由。

  “我明白他们本性善良,让我感到失望的是他们无法抗拒野蛮的冲动。”作者震惊、愤怒,用尽各种方法去阻止人们对鲸的伤害,找到各种途径去寻求支持与帮助,然而,他没能阻止死亡的脚步,我们最终还是得到了一个那样悲伤的结局。

  我们会永远记住这样的场景,当鱼叉刺进鲸的后背、当子弹深入鲸的身体,当深红色的血液飘荡在海面上,当人们将这样无情的杀戮变成了一场寻欢作乐的游戏,那是怎样的触目惊心,而除了震惊和愤怒,我们还能做些什么?该如何拯救你啊,我的朋友?

  盼望,你是自由的,在大海里畅快地舞动前行,那是我们心中最动人的景象。

  《鲸之殇》读后感(五):母鲸之死:直面与反省人的莫名残忍

  莫厄特四部曲之一《鲸之殇》出版。

  点击阅读☞ 非虚构nonfiction公众号版本

  加拿大国宝级作家法利·莫厄特从不保留自己对“边缘”地区人们的喜爱,公开赞颂他们的种种美德,这些人有些是生活在极地冰屋中的因纽特人,莫厄特甚至写了一整本书哀悼他们的消亡。也有些是在跨洋航船上辛勤劳作的人,还有生活在大草原上的等等。他真心诚意地爱着他们,也总能和这些人建立起同理心,从心理层面上,莫厄特几乎就成了他们。他也坦言自己写作追求的目标“是成为他们的捍卫者,在易受传播媒介影响的人们面前为他们辩护”。

  但他忘记了,人性总是复杂的,尤其是在传统社会结构发生转变时。

  法利·莫厄特

  在《鲸之殇》里,莫厄特讲述了自己寄居加拿大纽芬兰遥远海岸时的一个悲惨故事。他原本已经和在当地海边捕鱼为生的伯吉奥人建立了友好亲切的关系,但一头长须鲸偶然被困在了一个小海湾里,正当母鲸急需救援的紧要关头,它等来的却不是友好的救助,而是大批当地人像中彩了一样莫名而疯狂的蜂拥而去,向这只庞大、友善的巨兽发起攻击,无数子弹向它倾泻。母鲸从未施加报复,邪恶的人群却因此变本加厉……

  鲸之殇

  评价人数不足

  法利·莫厄特 / 2021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这些人多在渔厂工作,是从渔民转向工人的人们。那些和莫厄特建立起友谊的伯吉奥人则在一开始向他隐瞒了这件事,出于对此事感到羞愧,也出于仍旧把莫厄特视为外来人——家丑不可外扬。

  本书故事的主线就是围绕这头被困、遭到恶意捕杀的母鲸展开的。

  莫厄特不仅动情地记录了这个令人发指的故事,他也是亲历者。他想尽办法阻止伤害母鲸这种邪恶的发泄,并试图拯救鲸。他用当时糟糕的通讯向外界传播消息,联络专家,但最终一切归于无效。他的徒劳、无助、绝望,或许正和怀孕、受伤的母鲸感受一样。人和鲸的情感融为一体,莫厄特也承认他“觉得这条大鲸和人类有亲缘关系”。

  与此同时,雄鲸一直在海湾外守候,不离不弃,作者拯救母鲸时燃起的希望也和雄鲸的彼此呼应。

  加拿大艺术家David Blackwood以鲸之殇的故事为蓝本的创作

  但这注定是个悲惨、让人心碎的故事。母鲸巨大的尸体沉入海底又浮上水面,散发着恶臭,媒体的指责把友善的伯吉奥人也一竿子打尽,所有人都成了恶人。有些伯吉奥人曾在莫厄特失去鲸后,在他“最孤独的”夜晚聚到他家,虽然话不多,也没有呆很久,但他们成了莫厄特心中柔软的存在。“现在……你们在这里还有朋友呢……最好的朋友……”其中一位伯吉奥人告诉莫厄特夫妇。

  但莫厄特的这番作为还是让夫妻俩没办法在渔村继续呆下去,他们看着鲸的尸体被小小的渔船拖出峡湾,“从何处来,到何处去”,母鲸“回归神秘中心”,夫妇二人则也和母鲸一样,“不再回来”。

  这是一个令人心痛的阅读过程,但它是值得的也是必要的,它让人看到了人类曾经犯过的以及现在还在犯的巨大错误。书中也详细梳理了几个世纪以来,人类对鲸的毁灭性捕杀——这也是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人类无限膨胀的欲望催生出的种种畸态。

  《鲸之殇》

  在亚马逊和Goodreads上,许多读者都表示这是一本值得给孩子们读的书,因为它的力量还在于能从破碎中幻化出一种希望——人类仍有可能从过去的恶中醒悟过来;有读者写到:希望我们的后代不要重蹈覆辙,也希望他们可以原谅我们。

  《鲸之殇》能激发起所有生灵都天生拥有的淳朴、温情、宽厚与博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鲸之殇读后感100字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