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可以吃的诗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可以吃的诗的读后感大全

2021-07-30 00:54:3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可以吃的诗的读后感大全

  《可以吃的诗》是一本由[日]石川啄木(Takuboku Ishikawa)著作,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可以吃的诗》读后感(一):《可以吃的诗》:听,诗人在生活里唱着歌!

  我从早到晚都渴望着某种东西,只有通过作诗,这种心情才能多少得到发泄的机会。而且除了这种心情以外,我就什么都没有了。 ——石川啄木 记得小时候在夏天最喜欢捧着西瓜在风扇旁边看《哆啦A梦》,我还记得其中一集讲的是大雄因为不喜欢背书,哆啦A梦为了让大熊记住知识点,把课本做成面包,然后大雄吃下去像课本一样的面包,考出了好成绩。 之所以想起了这个动画片,是因为最近看了《可以吃的诗:石川啄木诗歌集》,这本书的封面十分的可爱,以白色打底,除了书页面的字外,其他都是可爱的柠檬,整个封面看起来清新治愈。 从题目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整本书都以诗歌为主,诗歌的作者是来自日本的诗人石川啄木,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我看成了石川啄木鸟,可能是因为在生活中经常看到啄木鸟的缘故吧~ 关于这本书的标题,以下就简称《可以吃的诗》,那么你或许会疑惑,这本书真的可以撕下来一页一页的吃掉吗? ——当然不是啦! 这个标题中的“吃”并不是真的让你把它当做食物吃下去,因为人的一生离不开吃、穿、住、行,吃是一个人日常的一种增加能量的生活方式之一,而是这本书所展示的诗歌也大多数在表达生活中所得所感的情绪,所以把这本书命名为《可以吃的诗》吧! 在这本可以吃的诗中,主要的诗歌以短歌为主,每个短歌只有三行左右,但是内容满满,情绪饱满,每一个短诗都包含着一个故事和作者强烈的情绪。 我能从这本诗歌中感觉出作者是一个真实可爱的人,他没有把自己的创作中心固定在风花雪月的恋爱感情中,转而走进生活,仔细观察并把自己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表达出来,是一个十分有天赋的人。 在这本诗歌中你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生活中秋风、可可、山树以及读书等生活日常的感想,很多短歌都像柠檬一样有着微微的酸,但是清香、清爽,读他的短歌,可以从而侧面感受到生活的真实性和趣味性。 这本《可以吃的诗》因为篇幅短小,而且不需要从头到尾的观看,可以把它当做睡前读物,或者在零碎的间隙里打发时间,喜欢诗歌的小伙伴建议自己找书来读一读。

  《可以吃的诗》读后感(二):快乐正如手中沙

  只有快乐和爱不需要代价,但快乐的本质未尝不是凄凉痛苦。

  虽然只拥有短短的二十六年的寿命,但是石川啄木的短诗集已足够璀璨,足够证明他的天纵之才。译者周作人也非常直白地指出,在啄木的著作里,最有价值的还是他的短歌。

  正是如此,随手一翻石川啄木的诗歌集,处处都是他对于当时日本社会的细致观察和连珠妙语,这其中也包括了他自己的生活经历。

  石川在诗歌集的末尾非常慷慨地分享了他对于写新诗的感受。往往到了快要截稿的时候,他才仿佛履行责任式地把自己的短诗给写完,呈送给编辑。然而他的交稿并不满意,首先是这些诗歌没有完成记录日常的功能,其次也太多借鉴仿古的部分。

  虽然参考别人的诗也是诗人的必经之路,但肆意流淌的灵感和想法也能支撑石川的喷涌的倾诉欲。尽管如此,石川还是非常真实地持续做一个拖稿的人。

  但他对自己的诗总有不能妥协的底线。从这一点上来说,他的诗尽管词藻不是最华丽的,但短诗的实用功能却实实在在地履行了诗人对于诗歌本身的期望。

  真的诗人有着政治家的勇气和实业家的热心,正在热切的改变自己,实行自己的哲学。这一点上来说,石川足够有勇气地将自己的日常生活一点一点拆解在短诗里,毫不避讳地让读者管窥。

  比如说

  石川和妻子在那个时代结婚算是同龄人中算早的了,而他不仅仅毫不避讳自己的这一段婚姻,并且在短诗的处处都透露着婚后的情态。虽然总体上来说,石川并不是在夸耀自己的婚姻如何幸福,但他的坦率至少达到了对自己生活的足够诚实。平心而论,在短诗中,石川对自己生活的喜怒哀乐可以说得上只是秉承着一种隔岸观火的态度。入于其中,出于其外,他的感受似乎被压抑到了一种冷静的极致。你仿佛感觉他的生活是快乐有趣味的,但实际上,这个叙述的人只是从头到位只是置身事外。尽管这样说有些不负责任,但就笔者看来,石川快乐诗的本质未尝不是凄凉痛苦。

  《可以吃的诗》读后感(三):《可以吃的诗》:忧郁的日本诗

  本书的标题很是吸睛,《可以吃的诗》。我读过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湿的作用有很多,有陶冶性情,表明心志,读者也可以从中受到启发、感染、鼓舞等等。

  但是可以吃的,是这个倒是没有听说过,没有感受过,难道是秀色可餐?还是什么?我是带着“可以吃”这个疑问读完全书的。

  日本人做事比较严谨,甚至有些有些是拘谨,所以本诗虽然作为现代诗歌,但是诗的内容还是相对非常整齐,基本都是三句话,是一个短歌的形式,非常工整,日本人的作风可见一斑,哪怕在文学作品中,也是如此。

  作者是石川石木在跟日本享有较高的文学声誉,被誉为日本天才诗人。翻译者周作人在文学上也是建树颇丰,也精通日文。翻译质量也是非常高,信达雅,原汁原味的保留了日本诗作的味道。读者可以深入一看。

  本诗更多地是记录自己的生活、表达于自己的心情、一时一地的感悟,所以更像是心情日记。但是似乎有点像流水账。但可能又受制于诗的表现形式,好多故事的讲述,并不是很完整,有点蜻蜓点水。

  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全书透露出一股浓重的忧郁色彩,似乎还有说不出来的痛楚、折磨、无助,多愁善感随处可见。没有激情,没有饱满充沛的热情,更谈不上积极乐观向上。可见作者的情绪很不好。可能身体的原因,作者身体并不好,年仅26岁便早逝。

  全诗没有大多的表现手法,几乎都是白描,但也能充分表达了作者的心境。全篇通俗易懂,就像聊天谈话一样,尽管有很多叙事,但是一点都不啰嗦,很凝练,

  我一直在探究书的题目,为什么定义为可以吃的诗。诗都已经写得那么忧郁,何谈可以吃。

  而且书中几乎没有涉及“吃”的字眼。

  后来,我从书的后记终于得知。作者谈起了自己年幼时的经历,从十七八岁到起的两三年的时间,除了诗以外没再也没有其他东西的,“我从早到晚都渴望着某种东西,只有通过做诗,我这种心情才得以才得到发泄的机会,而且除了这种心情之外,我什么都没有了”。那在这个意义上讲呢,他写的诗可以作为一种精神食粮的,站在这个角度上来说的话,他所说的“可以吃的诗”,也不为过,也恰如其分。当然这个“吃”的作用,大概只限于他本人。

  如果读者想了解日本诗的特点,以及日本在20世纪10年代诗人的精神风貌,本书真的可以读一读。

  《可以吃的诗》读后感(四):诗中是难眠

  可以吃的诗,最开始以为会是诗词歌赋里的菜谱一类的历史猎奇文章,但看到作者是石川啄木,又看到译者是周作人,便觉得没这么简单,他们两人任谁也不会在那一年代,把时光精力消耗在游山玩水的闲情小品文里。原来,这标题是诗集中补录的一段散文,是为石川啄木的自述,谈及他与诗,民众与诗,革命与诗,所以这可以可以吃的诗,是食粮之诗,又或开引之诗。之所以会以这个标题编辑成书,既是因为日本有将文集当中突出的一篇定作全书题目的习惯,又是因为,石川啄木的诗,确实值得细细回味。

  单说石川啄木其人,我印象最深的是,有回隔壁系日语的同学发了一张照片,是他们日语一道的一道题,罗列了很多日本近现代名作家,结果我同学很悲催地扶额说到不认识几个。我也就好奇,也凑上去看了一圈,可以可以,我还能认识个三四个,可以了,可以了。那三四人当中,除了川端康成,除了芥川龙之介,这样常被人提及的日本文学泰斗之外,有一个名字我一下就认出了,石川啄木。这名字很耳熟,因为很有趣,撇开石川这个常见的苗字之外,啄木一名也太过引人注目了,瞬间会联想到啄木鸟。当然,“石川啄木”这个笔名也是很有可能就来自一只啄木的野鸟,毕竟这部诗集中有收录这首短歌:

  “忧愁着走来,

  爬上小山,

  有不知名的鸟在啄荆棘的种子。”

  石川啄木就是这样一只鸟吧,在那样一种军国制社会,仍在坚持友人所讲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在友人们被抓捕行刑之后,仍独自发声,不仅毫不避嫌地纪念友人,还撰写短歌来痛批时事,他不就是那踩着荆棘,又啄痛了荆棘的鸟吗。只可惜,荆棘的苦果太过伤身,荆棘的倒刺太过锋利,最终石川啄木这位飞鸟病死在荆棘未衰的早春中,时年仅二十六岁。

  读诗必然读人,假如不事先简略了解一下石川啄木,就仆一拿起诗集来读的话,那很可能完全看不进去他的诗,那是没办法的,那样的状态完全没有办法与这诗产生共鸣。读过石川啄木的坚持,读过石川啄木的友人们的坚持,你才会发现,那薄薄的两册合订在一起的诗,绝不是矫揉造作抑或是无病而呻吟,那绝对是重病中的竭力呐喊。

  有评价称石川啄木写的都是生活琐事,如若不是日常家里的细碎琐事,那便是与友人或旧人的久别寒暄,所以评价称是日常生活的诗。其实不然,要知道,石川啄木当时便已经沉心在象征诗的研究创作当中了,简单的如友人,这一意象当然象征的是自己惨死的朋友,这是谁都能看出来的,此外,那不愿听命起舞的舞伎,难道不是为了理想正义赴汤蹈火的友人吗。与之相对的,石川啄木所讨厌的“这个国家的女人”,不就是像大和抚子一样一声不吭的民众吗。那么那些日常生活呢?那一定是自我痛苦与自我缓解,之后自我振奋的写照了。

  很建议读一读石川啄木的诗,毕竟在他短短的二十六年生命里,只单行成册写了两部诗集,而且又都收录在这本小书里了,可容执着于理想,或执着于友谊的读者,细细品尝。

  《可以吃的诗》读后感(五):最真实的生活写照

  石川啄木在日本历史上或许也是一位颇有争议的诗人吧,喜欢他的人欣赏他敏锐的情感,不喜欢的人会觉得这是口水诗,能敲回车键的人也都会写的。然而对于多数人而言,他依旧是被人欣赏和尊敬的诗人,他用白话文书写着短句,是日本短歌的开创者。石川的一生都是在贫困潦倒中渡过的,负重的日子让他的短诗总是充满着忧伤,这些忧伤描绘着生活的无奈却也有些些许美好。有人说在悲伤的时候去读一读他的短歌,你会发现世界可爱极了。著名文学家周作人个人非常喜欢石川啄木,因此也有了我们现在读到的诗集。 《可以吃的诗》并不是一部描写美食的短歌诗词,而是石川啄木短歌集中的一首。他少年成名,有过很多经典的短歌著作。而《一握砂》或许失踪最为熟悉的了。他的短歌是悲儿不哀,痛而不苦,是温柔的,直击你心灵的。那记录着生活点滴的文字大部分是阴郁的,只是偶尔在这些颓废的生活中寻找一丝乐趣。 死吧死吧,自己生着气, 沉默着的 心底的黑暗空虚。 是的,三句话将我们偶尔绝望的心情展现出来,那些黑暗滋生在我们的心里,一次又一次,,在很长很长的时间里我们要时刻提醒着自己要拒绝。关于爱情,石川有着太多的感悟,他写道:把发热的面颊,埋在柔软的积雪里一般,想那么恋爱一下看看。 在街上看到长得和你相似的人时,我心中的那股雀跃,请你至少同情一下吧。 石川啄木是敏感的,因为敏感所以心情总是悲伤的,在他有限的26年的生命中,文字带给了他些许安慰。那些悲鸣,不堪都已文字展现出来,在某个是你会感同身受。人类的本质大抵是相似的。 《可以吃的诗》收录了《一握砂》、《可悲的玩具》《叫子和口哨》三部分。这些短歌创作于明治年间至今已经百于年,而如今来读它也不会有时代感。他的诗穿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总会引起你的共鸣,在某个时候,你可曾有过这样的心情。石川啄木似乎是一个别扭的人,在他的短歌中,时而沮丧时而快乐,时而颓废时而勇敢,那些情感似乎都被他无限的放大,那么敏感的一个人。 《可以吃的诗》让我们见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诗人,他将生活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来,那些好的坏的,肯定的否定的东西承载着他的情绪,也承载着我们的情绪。把生活过成诗,似乎也并不是只有美好才是诗。生活的一切都可以是诗,你要懂得生活。 有没有 用从高处跳下似的心情 了此一生的办法呢? 我们似乎不止一次这样的想过,而这样的心情好像也没有勇气诉说。石川啄木的短歌也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三行诗吧,我们用三句话去表达一份情感。周作人的文字我还是喜欢的,鲁迅先生的笔下描写的是现实最为残忍的一面,而周作人的笔下或多或少是美好的。原以为这本书应该会贴日文原文,这样也好,周作人先生的翻译已经完美。

  《可以吃的诗》读后感(六):《可以吃的诗》:诗歌往往来源于生活

  好的诗歌往往是生活的真实写照,灵感也往往来源于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可以吃的诗:石川啄木诗歌集》这本诗歌的书名就很符合这样的气质,诗歌可以吃,本身就是很有创意的题目,且书皮还是许多大大的柠檬,将可以吃的诗在书皮上就很切合题意。

  作者石川啄木是日本的天才诗人,虽然其短暂的一生有很多作品,但是所有的著作中,最有价值的还要算是他的短歌(周作人)。石川啄木可以称之为日本短歌的开创者之一,他开创了短歌的新时代。《可以吃的诗》这本书收录了石川啄木的两册短歌集,他生前出版的“一握砂”以及他去世后友人给他刊行的“一握砂以后”,后更名为“可悲的玩具”。可以说这本《可以吃的诗》是石川啄木全部短歌的精华。

  全书以三行为一小节,读来生活味十足,读完余韵十足,这也是石川啄木的短歌特点,如果你足够了解作者所生活的时代和他的生平,可能对其创作的短歌能够更深刻地了解。在日本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作者能够创作出这样优秀的短歌,不仅是时代造就的啄木,更是啄木用他的短歌描绘了当时那个时代。

  说实话,入手《可以吃的诗》这本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翻译者是周作人。或许很多人不了解本书的作者石川啄木,但是对周作人应该或多或少有所耳闻。作为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具有极高的文学造诣,加之其年轻时代曾留学日本,对日本文化有深入的了解,所以本就是诗人的他在翻译石川啄木的诗歌时会有更深刻的感悟,也翻译出了好的作品。

  书中有一些精美的手绘插图,这些插图很日系,有富士山、和服、酱汤、寺院等诸多的日系元素和日本文化,使得书中短歌更有意境。手绘版的插图简约大方,极具亲切感,与书中的文字毫无违和感,让读者在读诗歌的过程中感到更为温暖。

  无论是短歌内容还是意境,作者都在描述悲伤的时候极力展现出的坚强真挚的情感,所以腰封里写道:“悲伤的时候读一首石川啄木”。他太热爱诗歌了,所以在他的生活中,诗歌就是他的全部,他在诗歌里描绘世界,描绘生活,如果他的世界里离开了诗歌,他不知道还能干什么。确实,如果想读接地气且极具温暖气息的短歌,如果想在自己难过悲伤的时候体会和感悟世界,那么手捧一本石川啄木,你会感受到极其不同的世界。

  《可以吃的诗》读后感(七):敏感的人对痛苦也格外敏锐

  文/舒念

  人们都说平平淡淡的人生造就不出哲学家,同样也造就不出诗人。诗人的人生似乎总是在跌宕起伏中度过,他们用格外隽永的句子记录下自己的情绪,记录一下所有发生的事情,而有些事情因为切肤之痛,所以并没有办法将每一个细节都付诸笔端,于是将周遭的环境与内心的感受结合,成就了一系列细腻而敏感的诗歌。

  石川啄木的诗歌就是如此,如果对他的生平有所了解的话,便会知道他的一生可谓是充满了苦难。不仅他自己生活在病痛之中,他的孩子也早早离世,在《可以吃的诗:石川啄木诗歌集》中开篇就提到了他将自己的诗歌汇成稿本,交到书店的时候是孩子生下的早晨,而诗稿的稿费用作了孩子的医药费,而当诗歌付梓之时,孩子已然离世,这样的生活如何能让诗人不充满了悲痛呢?

  所以在开篇《爱自己的歌》里,诗歌的每一个小节都充满了一种悲伤与哀痛,虽题为《爱自己的歌》,但实际上眼泪才是整个诗篇的主题。这种痛苦是源于对生活的敏感,源于对苦难的不解,也源于对内心的释放。

  石川啄木的生活是迷茫的,他并没有因为创作诗歌而弄懂生活的含义,只是在用自己最敏感的心思去触碰这个世界,而世界是多么冰冷啊,命运反复的捉弄,他总是成为受伤的那一个。但人们不会因此而抛弃这个世界,只是会在不同的场合寻找新的方式去融入其中。

  纵观石川啄木的诗,诗中永恒的主题便是悲痛、寂寞,迷茫、伤感、困窘,但同时文字的情绪中也充满了那种对过去的怀念,对未来的憧憬以及对恋爱的向往。他是极度矛盾的人。可能正是这种矛盾让他无法进行长篇的创作,但他情绪丰满,跌宕,所以他的短句诗歌总是格外丰富,表达了自己一种突发的情绪。没有复杂的故事,也没有过多的渲染,只是将自己最直白的感受,描绘下来凑成了几百段短诗。而这些诗句在某个时刻也同样能叩响我们的心扉。

  然而,苦命的人不会因为诗歌的创作而变得幸福,但阅读的人却能够从中感受到对生活的珍惜,恰恰是因为这些苦难曾经发生在这个世上,所以我们也会更加珍惜如今拥有的一切。唯有体会过苦难的人才能更加懂得幸福的滋味,而这本《可以吃的诗》其实传递的就是一种感受幸福的能力。

  《可以吃的诗》读后感(八):可以吃的诗

  “在浅草凌云阁的顶上,抱着胳膊的那天,写下了长长的日记。”“很会笑的青年男子,要是死了的话,这个世间总要寂寞点吧。”“给性情多变的人做事,深深的觉得,这世间讨厌了。”“我眼睛里燃着对知识无限欲求,使姐姐担忧,以为我是恋爱着什么人。”“想要捕萤火虫,我要往河边去,却有人劝我望往山路去。”“列车的窗里,远远见到北边故乡的山,不觉正襟相对。”“筱悬木的叶子落下来触着了我,以为是记忆里的那个接吻,吃了一惊。”第一次读周作人二十年代时期翻译的日本诗集,也是第一次了解石川啄木、读他的诗集。石川这位才华横溢但又命运多舛、英年早逝的日本名诗人,就单谈我自己阅读的感受,读他的诗能够感受到一种穿透时间的能力,诗人并不会铸造奇崛新奇的用词,就用平淡的语气说生命的感受,光凭真情实感的流露足以打动人心。诗句中透露着悲观的色彩,与诗人困窘的生命体验、日本当时所处的扼杀民生的帝国主义阶段颇为相关。针对明治四十年代的日本诗坛,石川写出了战斗性很强的诗论《能吃的诗》,表明了他对白话自由诗的态度,回击了唯美主义者的进攻,倡导了“新诗的真正精神”。

  《可以吃的诗》是本书附录文章,原题是诗人的诗论《寄自弓町——可以吃的诗》,发表于1909年《东京每日新闻》,是诗人针对诗歌创作而写的一篇自白文章,简述了自己的创作之路,剖析自己的心灵。文中说道诗人自己懂得了新诗的真精神即“可以吃的诗”,

  脚踏实地写诗,用和现实生活毫无间隔的心情写诗。石川啄木通过这篇诗论发出批判,他自己便是这样践行白话自由诗的,写最真实的情感、诚实地记载内心所想。于是我们看到这样短小却细腻的诗行,像是石川内心的独白剧。

  石川能够敏锐地看到日本诗坛当时受到西方思潮影响,并且能够从中看到局限性,他提倡的可以吃的诗的观念,也正是呼吁新诗创作本真的书写的回归。

  我相信阅读就是找到书中对应自己生命体验共鸣的,我目前的心境读石川啄木就会从中汲取到很多力量。“想要捕萤火虫,我要往河边去,却有人劝我望往山路去。”这是自然实景还是诗人的比喻呢?我且将这句代入自己的心境,想要追寻美好而天真的理想,不知道是去河边还是听他人言走山路,无论是哪条路,萤火虫一样的事物是存在的。就算读诗愚钝对诗的文字感受力低微的我也能从石川一首首短短的三行诗中,看到真诚真切的诗人的可爱,如此读诗的意义就在于这份纯粹的直达内心的感动。

  《可以吃的诗》读后感(九):诗歌:离不开生活

  诗歌可以穿越时空,国界,其中的情感亦是可以引发共鸣,这也是为何我们可以跨越时间,跨越国别去欣赏其妙不可言。诗歌,向来与情感有着不可或缺的关联,它可以是生活化的,亦可以是情感性的,无论何种,若它能触及灵魂,有人与它共频,它便是成功的。

  《可以吃的诗》,日本诗人石川啄木所著,本书较为全面地收录了他的三部小集子:《一握砂》《可悲的玩具》《叫子和口哨》以及一篇谈论自己诗歌创作之路的文章《可以吃的诗》。石川啄木的短歌是对生活琐事、亲友恋人、四季变换的记录,极具生活气息,周作人称“他的歌是生活之歌”。从石川啄木的短歌中,可以体会到他炽热而敏感的内心,亦可以感受到他对生命的感悟。虽然他一生短暂,但他的诗歌却在时间的长流中源源流淌,超越了时间的限制,成为后人品读的佳品。

  石川啄木擅长短歌,开创了日本短歌新时代,他的短歌更为口语化,也打破了三十一个音一行的传统形式,创造出二十一个音三行的独特格式。对此,他在《可以吃的诗》一文中这样写道:“第一,将来的诗非哪样不可呢?第二,现在的诗人们的作品,我觉得满足么?第三,所谓的诗人是什么?”这兴许是他创新的开端。于是,从此他改变了诗歌固有的样子,也让诗作得不像诗所谓的样子。

  我想石川啄木想要表达的也许是诗本来就是灵感迸发的,一气呵成的,它记录了人类的情感,不需要总结与点缀,“信手拈来”,也许就是最好的。

  一首首生活化的诗歌,仿佛随口就说了出来,可只是简单的文字,却很明显的表现了诗人当时的心情。而这些生活化的场景,或许很多人似曾经历。谁没想回到孩提时代,同那时的家人讲讲话?至少我是想过,想回到过去,想将当时的心情诉说给家人。离别时,泪如雨下,似乎不需要缘由,只是看一眼,就忍不住流泪,就像电影《后会无期》中,我们不知道这所谓的告别还会不会有下一次,说不定看一眼就再也没有机会。盯着表这件事,我也做过,不需要别的,一直盯着秒针旋转,仿佛被吸引住,又仿佛时间静止,当然这个行为最终引发的情绪却是因人而异,我看表之后的心情是宁静。

  《可以吃的诗》为何“可以吃”?石川啄木在书中解释:“就是说把两脚立定在地面上唱歌的诗,是用和现实生活毫无间隔的心情,歌唱出来的诗。不是什么山珍海味,而是像我们日常吃的小菜一样,对我们是‘必要’的那种诗。”这个解释仍旧印证了石川啄木诗歌的生活化,它是贴近生活的,接地气的,裹挟了诗人内心与情绪的,它随处可见,它可信手拈来,却又是对我们来说十分必要的。

  诗歌同样也是感情的出口,这兴许是石川啄木写诗的另一个缘由。短暂的生命,却被贫困缠绕,缕缕力不从心,情绪若聚集于体内自然是不好的,因此写诗抒发心情,这对他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无论基于什么缘由,石川啄木以他有限的生命为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可能。这些可能在他的短诗中,等待更多人去发现。

  《可以吃的诗》读后感(十):诗歌如何表达情感

  石川啄木说:必须经过许多繁琐的手续,才能知道要在诗里唱出真实的感情。

  不论是诗歌还是小说或者是散文,都只是作者表达情感和思想的一种方式。

  古典诗歌常用一些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来表达情感和体现思想,如寓情于景、寓理于景、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及比喻、夸张、拟人、对偶、借代、衬托、反衬等修辞方法,因此鉴赏古诗要从分析诗中所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着手。

  而要想把握现代诗歌的思想情感,就要把握住作者的生活状态和他所处的生活环境及他所反应的社会问题,才能深挖诗歌的思想内涵。

  今天我们通过石川啄木一起认识日本的短歌诗体。石川啄木本名石川一,他打破了日本短歌三十一音一行的定例,开创了短歌新形式,为日本诗歌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周作人在谈到石川啄木的短歌时说到,他的短歌时所谓生活之歌,与他的那风暴的生活和暗黑的时代是分不开的,几乎每一首歌里都有它的故事,不是关于时事也是属于个人的。

  《可以吃的诗》这本书较为全面地收录了石川啄木的四部小集子,《一握砂》《可悲的玩具》这两部歌集诚恳地记录了诗人在贫病生活中的哀思和叹息。《叫子和口哨》为石川啄木创作的6首现代诗,着重在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可以吃的诗》则是诗人针对诗歌创作而写的一篇自白文章,简述了自己的创作之路,剖析自己的心灵。

  想要找个游玩到天亮,混过时光的地方;

  想到家里,

  心里凉了。

  可悲呀,人人都有家庭,

  正如走进坟墓里似的,

  回去睡觉。

  想显示什么不可思议的事,

  人家都在吃惊的时候,

  自己就消失掉。

  啄木因为妻子和妈妈不和很苦恼,想到家里,心里都是凉的,甚至把家比作是坟墓,通过短短的几行白话文字,我们能感受到啄木的苦恼和悲伤孤独的心情。

  海水微香的北方的海边的,

  砂山的海边蔷薇啊,

  今年也还开着么?

  恃着还年轻,

  数数自己的岁数,

  凝视着指头,

  旅行也厌倦了。

  这首诗是节选自《难忘的人们》,记录的是啄木在东北地方流浪时的见闻,石川啄木的诗歌不仅有情节,你越用心的去读,还有一番浓浓的情味。不但内容上注重生活的表现,脱去旧历的束缚,同时在形式上也有所不同,运用俗语,改变行款,这是一大变革。

  石川啄木的短歌是对生活琐事、亲友恋人、四季变换的记录,在细腻短小的诗歌中,是诗人敏感而炽热的内心情绪。石川啄木的一生短暂贫困,死时年仅二十六岁。他用三行短诗的形式记录日常而真实的生活体悟,短歌中所呈现的一闪即逝的心情,早已超越了时代与生命的漫长,每首短歌都是当下年轻人藏起来的内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