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睡莲经典读后感有感
《黑睡莲》是一本由[法]米歇尔•普西 原著 / [法]弗雷德里克•杜瓦尔 改编 /著作,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08.00元,页数:1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黑睡莲》读后感(一):牢笼与自由
没有读过小说,只看了绘本《黑睡莲》。这个画风非常贴合这个故事和莫奈《睡莲》这一主题。很喜欢。 绘本开篇三个人的倒影和绘本最后的一个人的三个倒影遥相呼应。的确,吉维尼是一座监狱,一座美丽却被栅栏封闭的大花园。整个小镇就是一幅著名的画作,史蒂芬妮没能走出这个画框。或许当时她真的非常喜欢警官洛朗斯,只是因为一个人的所谓的“爱”和偏执而被中断。白发苍苍之时,带着“我的银发带”,倾听熟悉的声音时,眼含泪水。只是最后才冲破牢笼。那篇《黑睡莲》曾经也是色彩斑斓。
《黑睡莲》读后感(二):牢笼与自由
没有读过小说,只看了绘本《黑睡莲》。这个画风非常贴合这个故事和莫奈《睡莲》这一主题。很喜欢。 绘本开篇三个人的倒影和绘本最后的一个人的三个倒影遥相呼应。的确,吉维尼是一座监狱,一座美丽却被栅栏封闭的大花园。整个小镇就是一幅著名的画作,史蒂芬妮没能走出这个画框。或许当时她真的非常喜欢警官洛朗斯,只是因为一个人的所谓的“爱”和偏执而被中断。白发苍苍之时,带着“我的银发带”,倾听熟悉的声音时,眼含泪水。只是最后才冲破牢笼。那篇《黑睡莲》曾经也是色彩斑斓。
《黑睡莲》读后感(三):关于简中版《黑睡莲》,哪些地方改了
今天看到特供漫画豆列里关于《黑睡莲》的说明,我突然觉得以后出的漫画编辑都应该告知读者这个中文版相对原版做了些什么修改。也没啥不能说的吧?大家一起笑笑,或者一起心塞。
《黑睡莲》内文改了两页。我这会儿手边没有书,就引用乱马的毛巾一文中的图来说明吧!
说起来蛮好笑,当初签版权之前我看完这个稿子还暗自庆幸呢,嘿,一个露点都没有哦,裸露的图都完美遮住了关键部位,这下不用担心ShenGao了!——真是天真啊。
这两页为什么被要求改呢?ChuanMei社的理由是“不只是露点不行,露屁股诱惑的动作都不好”,“怎么处理是技术问题,我们建议的话当然是遮挡、虚化、亮光之类的”。原话。
沟通无果,只能通过版权部向作者那方传递了修改请求。作者那方同意了修改,由本书绘者迪迪埃·卡塞格兰亲自修改了这两页。
另外修改的是封面。这个是我司LD们“预判”原版封面不能过S,故提前修改之,即遮盖胸口伤、减少血迹——也是绘者亲自修改。对此我不置可否。不过一个参考信息是前不久另一本图像小说收到了“把鲜血改成黑色”的意见。也许领导们的预判是对的吧。
以上~
我还是给简中版打了五星哈,见笑见笑……大家读书愉快!
《黑睡莲》读后感(四):诗意与神秘结合的印象派漫画,守护与偏执共存的悬疑故事
“我们无法从莫奈的作品中看到真实的世界,却可以看到世界所呈现出来的样子。”犹记得在初次阅读米歇尔•普西的悬疑小说《黑色睡莲》时,开篇的这一句引用就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之中,而且越是读到最后,就越能深刻感受到这句话的含义。
在小说版本的《黑色睡莲》中如梦似幻般的时空转换是其中最大的亮点之一,在读到这本漫画版的《黑睡莲》之前,我无法想象那样梦幻与现实交织、仿佛发生在平行时空中的精彩故事该怎样以图像的形式展现出来,而这本由法国漫画编剧弗雷德里克•杜瓦尔改编、法国视觉艺术家迪迪埃•卡塞格兰绘制的漫画《黑睡莲》无疑带给我巨大的惊喜和震撼。
当一个经典的悬疑故事以印象派漫画的方式重述出来,案件中的紧张感以及情节上的孤独感都被具象化,色彩的明暗转换以及印象派画作中色彩和光感美的极致表达,也使得我们沉浸在这个关于爱与孤独、守护与偏执的精彩故事中的同时,更感受着强大的视觉冲击,这种冲击来自于小法奈特喃喃自语着“我没有疯”时的绝望,来自于史蒂芬妮看到洛朗斯留下的信时伤心的泪水,也来自于白发苍苍的“寡妇”再次听到熟悉的声音时那泛着泪光的眼睛。
《睡莲》主题的组画是印象派作家莫奈晚年最重要的作品,也被称为一生中最辉煌灿烂的“第九交响乐”,他在吉维尼小镇建造了一个小花园专门画睡莲,这一画就画了27年,一画就画了233幅。
在这些睡莲主题的画作中,有一副颇为神秘,据说是莫奈在临去世的前几天,根据自己的死亡颜色的倒影所创作出的《黑睡莲》,这幅画却只闻其名不见真身,从没有人找到过它。
但在莫奈生活过、创作过睡莲的吉维尼小镇里,其实还存在着另外一幅《黑睡莲》,它本是一副明媚绚烂的彩色睡莲,最后竟也成为莫奈那样画出死亡的哀悼之花,成为画中最悲伤的花。
彩色睡莲变成黑色睡莲,就像在暗示着这个美丽小镇里因为三起离奇凶杀案而笼罩的黑色迷雾,莫奈27年不曾离开这里,住在大磨坊里那个八十多岁的“女巫”也再没离开过这里,留住莫奈的是对睡莲创作的痴迷,而禁锢住老媪的却是美其名曰为“守护”、实则已经成为偏执与疯狂的痴恋和占有,他们都被困在了吉维尼小镇美丽外表之下的牢笼中,经历着“黑睡莲”的噩梦。
在这本《黑睡莲》中,以莫奈的《睡莲》作为线索,以莫奈晚年创作《睡莲》的吉维尼小镇作为场景,以莫奈所代表的的印象派风格作为画风,紧贴着米歇尔·普西的原著小说情节,将印象派追求外光和色彩的表现与紧张烧脑的悬疑气氛完美融合在一起,就像诗意与神秘的结合,光与影都被赋予了故事感。
树的倒影之下,原本一片片展开来的美丽睡莲已经渐渐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一个被淹死的男孩,还有两个被敲破头泡在水里的男人。
“清澈的河水被几缕细流染红,就像有人在河水里涮过毛笔上的颜料似的。”
“这抹红色随着水流渐渐稀释,附着在河岸边疯长的青草上,依偎在杨树和柳树赭石色的根基上。一抹清透的渐变色……”
当故事中的文字以具象的画面呈现在眼前,这场诡异却充满着诗意的谋杀竟多了一丝艺术感。
这三个被谋杀的男性关乎着三个女人的命运,一个极具艺术天分、喜欢画睡莲的十一岁女孩儿,一个长相漂亮、小镇上唯一的女教师,还有一个,是住在大磨坊里、在暗处目睹一切的老妇人。
三个女人看似年龄差异甚大、生活毫不相关,但实际上,他们都是被这个美丽小镇、被“黑睡莲”禁锢在这里的“困兽”。
《黑睡莲》的序章之中就似乎为这三位女主角定了性,一个恶毒,一个爱说谎,一个自私自利,而在属于她们的这场逃离吉维尼小镇的游戏规则却非常的残酷:她们当中只有一个人能逃脱,其他两个都得死。
除了“恶毒、爱说谎、自私自利”这三个并不怎么正面的评价,同时更让人无法释怀的是出现在前几页的一双苍老的眼睛的特写,她仿佛注视着发生的一切,也隐藏着太多的秘密,以及它旁边的那一句旁白——甚至杀人!
这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指向一个谜底——这个神秘的老妇人身上一定背负着什么命案!
那么事实果然如此吗?或许也可以这么说,因为这隔了十几年的三起命案却是都和她有关,都是“守护天使”化身成的“偏执恶魔”以爱之名为她亲手打造的牢笼,也让她的睡莲从彩色变成了黑暗。
法奈特曾有机会凭借她的艺术天赋离开这里去追求梦想,可是她身边每一个想要帮助她、支持她的男人都离奇死亡,她的梦想之光渐渐暗淡,直至被彻底打碎,禁锢在“黑睡莲”当中,哀悼着每一个因此而逝去的人,也哀悼着她自己的梦想、青春和爱情。
这个摧毁她梦想的恶魔却以“守护天使”自居,他的偏执断送了她的一切。
呼应着前面那双“甚至杀人”的眼睛的,是最后包含着热泪的眼睛,同样的一只眼睛,却满载不同的情绪,而最后的一句“我来了”,虽然迟到了几十年,却依然来得及,只要你来,就不算晚。
也是在这一刻,她终于冲破牢笼,迎来她生命中真正的彩色和自由。
《黑睡莲》不仅仅是在重述米歇尔塑造的悬疑故事,也是在打造另一种艺术的尝试,米歇尔笔下充满艺术色彩的死亡现场,以及像阿拉贡的诗歌一般浪漫的爱情故事,在这里被真实地诠释出来,那种感觉是非常震撼的,无论是这个故事还是这本漫画中所呈现的画面,都值得去反复地翻阅。
《黑睡莲》读后感(五):不可能完成的漫画改编,悬疑、想象与浪漫的完美具化
这本《黑睡莲》是法国大师级作家米歇尔·普西的《黑色睡莲》的漫画版本。
在看过《黑色睡莲》之后,我马上就成为了米歇尔·普西的死忠粉,还因为看完心情激荡为这本书写过一篇书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移步《黑色睡莲》。
在看到这本《黑睡莲》漫画以前,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因为《黑色睡莲》这本书采用的诡计只能从文字层面来实施,用图像来实施的话,我觉得是很容易剧透的。结果看到这本漫画之后,我发现改编得真的非常精彩,不仅抓住了原文的精髓,而且整个氛围和画面同我看原著的时候脑补的画面简直一模一样。
原文是以第一视角和第三视角的穿插作为文章结构的。在漫画改编中,虽然还是用老婆婆“我”这个角色来进行第一人称的阐述。但在读者看来,显然我们还是从第三视角,或者说上帝视角来看待整篇故事的。因为编剧高超的改编,纵然视角发生了一些微妙的改变,漫画并没有脱离原著的精髓。读者的视线依然能够跟随着每一个人。
《黑色睡莲》是以莫奈花园为背景的悬疑小说。我在看原著的时候就觉得整本书的背景描写地非常的美,具有典型的法式浪漫与暗黑。
表面上的莫奈花园充满艺术气息,处处花团锦簇,而实际上这里囚禁着三个女人的梦想、情感和整个人生。在原著中你可以用文字来感觉夺目的景色,知悉人性之间的矛盾。而在漫画中,漫画家迪迪埃•卡塞格兰不仅从人物的表情跟对话上来描写这种矛盾,而且很明显,他从色彩上也做了一些渲染和区分。
你能看到老画家被谋杀的时候,画家用了非常明亮的黄色,昭示了这场谋杀本身就是一种明晃晃的阳光下的罪恶。
卧床已久的老人临死之前的忏悔,则用了具有压抑感的暗色,显出了老婆婆当时的震惊和对整个被埋葬人生的绝望。
警探与史蒂芬妮的互相吸引,用了黄昏落日的赭石黄色。既充满了暧昧,却又无比接近日落的黑暗。
整本书的色彩非常多变,符合情节推进和人物的情感变化。可以说,色彩就是这个绘本的亮点之一。
再从作品的分镜上来看。漫画家迪迪埃•卡塞格兰采用了比较传统的分镜方式。基本上都是整整齐齐的分镜。冲击性虽然不强,但是读者阅读起来比较流畅,在每一个人物情节的转换衔接上面非常自然。
迪迪埃•卡塞格兰的画风是比较典型的欧美画风。但和美式风格不一样,没有用动感线条来塑造那么强的动感。倒是有一点法系的悠闲意味在其中。
人物造型上方面也很漂亮,尤其是法奈特,史蒂芬妮和老婆婆,三个主要人物造型上面区分非常明显。回过头仔细看又留下了读者可以查询的蛛丝马迹。
在其他的人物形象设定上也丝毫没有偷懒,完成度非常的高。大部分角色都和我想象中的角色造型无比接近,是非常贴合我想象的一本漫画改编作品。
_
这句出现在死者口袋中的诗句,不仅是一个破案的线索,也是整本书的点睛之句。
伤害一个人,不止是取走他的生命。以爱和守护的名义对梦想实施囚禁,更是一种对心灵的犯罪。
我在原著的读后感中曾经说,这本书表面上是讲了谋杀的故事,实际上探讨的是人性的可怕。对世界怀揣爱与梦想的人,是如何被囚禁以至心如死灰。
这本绘本乍看是非常明亮浪漫的,底下却暗流涌动,处处都布满悬疑。最后的结果揭开,让人十分意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在原著中,我曾经为他们的遭遇遗憾过一次。在这次看完《黑睡莲》漫画之后,又为了这些被窒息的梦想而感慨。
如果你也喜欢米歇尔·普西,这本《黑睡莲》漫画真的是必须收藏的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