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樱,九月萩经典读后感有感
《四月樱,九月萩》是一本由[日] 栗田勇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四月樱,九月萩》读后感(一):花样日本
最近突然想在院子里种一些花花草草,刚好在关注日本吊钟和马醉木,但是研究了好久也没弄明白为什么国内不能种植,日本的好多品种都是当地特有的外地很少能见到。听我一个做花园的朋友说公司刚从日本进了几颗黑松,据说花了一百多万,而且日本已经停止再往境外销售这个品种了。买这本书主要还是因为我对日本植物的好奇,作者是土生土长的日本人,尤其对艺术也有很深的造诣。从美学的角度去了解日本花文化是很符合我的阅读标准的,毕竟我是个美术生。
这本书第一章是从四月的樱写起,一共是12个月,每个月作者都选出了一个最具代表性的“花”来写,以最后一章三月的山茶作结尾。为什么从樱开始写,作者只是说从樱开始最为恰当,我认为樱花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花,所以这点很合理。本来我以为这是一本图片非常丰富的书,结果里面几乎没有图片,只是每一章所讲的花会有一张简笔画作为背景,这就显得这本书稍微学术化了一点。
说到这里要提一下这本书的翻译很舒服,虽说书中引用了非常多古代的文献,但是无论解释还是出处都讲的很明白,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完全不会有晦涩难懂的感觉。随书还附赠一个书签,很实用也很好看,排版也算清晰明了。作者在讲述每一种花的历史与背景的时候还会提到自己与之接触的经历,有些像游记很有代入感,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如何看待花的方面也有详细讲述,可以说是非常全面了。
跟着作者的脚步,那些想要去日本旅行的朋友可以按照书中提到的这些地方去找对应季节的花,同样是一个品种,但是在不同的区域都会有微妙的差异,想要观赏到最佳的景色还是要找专业人士指引。作者提到五月份是日本花最多的一个月份,也就是说想要去日本却又没有充裕时间的人就可以选择在这个月份去旅行,无论是气候还是景色这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书中引用了非常多的典故和历史文化,有小巧精致的文章,还有闻名全日本的民谣歌词,有些地方甚至连日文原文和翻译对照都印刷出来了,这些都和作者想要讲的东西相得益彰。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是带着丰富内涵的意境,对花与文化的感受远大于学习到的知识,旅行从这本书开始,最后再去亲身体会四月樱,九月萩。
《四月樱,九月萩》读后感(二):以花为媒 不胜感激
自小在农村长大,对于花的认识十分肤浅,并不是家乡的小山田野之间花的品种少,而是自己对花的兴趣与其他玩物比起来太过于淡薄,甚至可以说没有。再加上心中的大男子气概,我怎么可以对花感兴趣,太丢人了。如今,叫的上名字的花,大概不超过十种:映山红、牡丹、牵牛花、太阳花、鸡冠花、美人蕉,还有各种蔬菜的花朵,除此之外,便不知道了。 看了这本《四月樱,九月萩》,像是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茶花,我是认识的,也只是知道名字而已,它有什么典故,什么来由,什么属性,全然不知。本书作者就带着我们从日本的古往今来的故事中,找寻茶花的前世今生,甚为惊叹。 这本书,作者从一月份到十二月份,根据每一个月份的代表时令花卉,向我们一一介绍。 一月的松,二月的梅花,三月的山茶,四月的樱花,五月的紫藤,六月的鸢尾,七月的百合,八月的荷花,九月的萩,十月的菊花,十一月的红叶。最后,十二月因为是年终,于是向我们介绍了最为隆重的花祭! 作者通过从古诗词中找到古人对每个月份的花卉的赏析,如果不是这份精力和耐心,我们是不会看到这么精彩的一本关于花的介绍的好书。 每一种花,都有着各自的性格,当然,都是人们把他们拟人化了。比如四月份的樱花,作者经常用《源氏物语》里面的情节做个侧面烘托樱花的撩人娇艳却又俗耐不可自拔的性格。看的过程中,以至于我恨不得丢下这本书赶紧捧起《源氏物语》好好读一遍。再比如八月份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贞洁形象,早在日本远古时代,就有了人们对荷花的形容。看来,荷花的高洁圣廉的光环,一直照耀着我们,我们从它身上学到的东西不知道有没有百分之一。拿到本书,翻开目录,如果当时让我选择喜欢哪种花,我也是毫不犹豫的选择荷花。这倒不是因为它有着世人敬仰学习的高尚品德,而是,荷叶表面的不漏水的属性和香芋叶子一样,可以把小水珠摇来摇去特别好玩。而且,荷叶不会把人身上弄得起疹子,香芋叶子会,这便是我喜欢荷花最初的原因。当年学校附近有荷塘,我也下去学大人们采莲,捞起来的莲藕,啃起来泥土味鲜嫩味夹在一起,那般乐趣已经好多年没有了。 九月的萩,作者引经据典,居然找到了男人都是大猪蹄子的根据。当然这是开玩笑的,不过也从另一面展现出,人们对于花的研究已经十分深刻。色形味用各方面,都有了八九成的研究成果,我们有现成的跟着学就已经十分难得了。 看完本书,种草不少其他好书。《源氏物语》肯定跑不了,巧了,书中注解说明的那本《源氏物语》我正好有,而且出版社和版次居然全对上,这就是赏花的好处呀。还有种草《万叶集》,它在本书中出现的次数我没做统计,只能用太多太多次来形容,所以,没理由不种草这本书。还有《古今和歌集》《枕草子》《古事记》等等,都想拿来一读,学着前辈们也来赏一赏花。
《四月樱,九月萩》读后感(三):游走花花世界,探寻真实己心
花,作为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一直都受到人们的青睐。但若论对花的喜爱及执着,则恐怕没有几个国家能够比的上日本。不管在现实生活还是在文化作品中,花都无处不在。比如“菊花”,是日本皇室的象征,在美国作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创作的经典著作《菊与刀》中就曾被用来代表日本。还有日本的国花“樱花”以及让日本国民和外国游客都趋之若鸿的“枫叶”。日本人的心中,花不仅仅供以欣赏的植物,它还是的人们情感、文化以及历史的承载之物。如果想要深入了解日本,那日本的“花”文化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四月樱,九月萩》就是一本专门介绍日本“花”文化的书,作者是日本著名学者栗田勇,全书分为12章,选取一年12个月中最具代表性的“花”,讲述这些花的故事。开篇始于四月的樱花,结尾终于三月的山茶。以作者的旅行线路和赏花的感受为主线,讲解花的知识、花与国民、花与文学、花与历史联结的故事。让读者在与花跨越时空的相遇中,感受日本人寄托在花中的精神内涵。
阅读首篇的四月樱花,便让我收获良多。
樱花与国民
樱花作为日本的国花,早已融入人们的生活,不仅可以欣赏,还被拿来做成各种美食,其形象也被用在各类物品上进行装饰。虽说樱花如此普遍,但人们想要见到真正盛放的樱花却也并非易事。有一句俗语叫做“不见方三日,世上满樱花”,足以见得花期之短。据有关数据统计,赏樱的最佳时期也就在开花后的五天至一周内。即便急着去赏樱也不一定能与之相遇,更别提赶上盛开之时。作者本人寻花的二十年间,与盛开之樱的相遇,也仅就两三次。所以日本有专门的赏花季之说,如樱花季、红叶季等。每当季节临近,电视、报纸等媒体都会有专门的前线报道,提前预告各个地区的最佳观赏日期及观赏地推荐。喜爱樱花的日本人每逢花季必会约上家人或好友,相聚围坐樱树下,共赏美食美景。同时日本还有独特的夜樱观赏文化,专门选择夜间,在灯光的照射下观赏樱花,别有一番趣味。
樱花与历史
追溯历史,在《万叶集》内出现的花等同于樱花大致是不错的。在奈良时代,梅花从中国传入日本,相较于其他花高洁美丽,因此成为贵族文化的主流。宫中紫宸殿前的庭院正中央曾以“左近梅,右近橘”的格局种植树木。直到平安时代后期,宫廷之中樱花胜过梅花,且开始出现在各种仪式当中。天历元年,殿前庭院左侧的梅树被替换成了樱树,《新古今和歌集》中,樱花成为主流,于是乎日本人喜樱一事就此确定。
樱花与情感
与我国的文化中只喜花开不同,日本文化中还有对落樱的偏爱。在经典的日本动画电影《秒速5厘米》中,落樱漫天飞舞的场景被多次运用,也成为影迷们对该片的重要记忆点。任何花都会凋零,为何日本人独爱落樱?在日本有一句俗语“让死亡开出花朵”。日本人把樱花的兴衰和自己的人生重叠,樱花并非默默凋零,而是化为樱花雨飘散而去。通过樱花的凋零,人们感受到了生机勃勃的能量。与其他花衰败后渐次凋零不同,樱花是在某一瞬间一同凋零,这一时刻的震撼,也只有亲临过此情此景的人才能够体会。
阅读这本书就像跟随作者亲历了一场花的四季旅行,花的形、色、味透由文字传递到读者的心头,在获取知识的同时,着实也享受了一番。花对于我的理解,也不再局限于它表面的美,未来我会带着这本书去旅行,亲身感受花带给世界的美好。
《四月樱,九月萩》读后感(四):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这些花的背后有那么多日本文化
最近东京奥运会开始了,很多人也对日本文化产生了兴趣。刚好最近读了一本《四月樱,九月萩》,忍不住想要分享给你。读这本书太舒服了,抬头看窗外的鸟语花香,更惬意了。
我们都知道,日本人爱花,不管是电影还是文学作品,都少不了对花的描述。如果你想了解日本文化,那从花这个角度去切入,不失为一种聪明之举!
《四月樱,九月萩》分为12个章节,作者栗田勇曾写过很多日本文化书籍,这本书讲述了每个月最具代表性的花,以及花背后的神话,传说,文学典故,以及艺术故事。
在日本,樱花成为了一种标识,而不同于我们对于盛开的花朵的喜爱,日本人更喜欢樱花凋零时的美。
这让我想到了我最喜欢的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物衰之美流淌在日本人的血液中,他们在花朵的凋零中,感受到美,而不是悲伤。
我很喜欢【物衰】这个词,因为它让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到了世界的无常。再美的花,总有凋零的一天,就像人生,终究会走向终结,这是必然的,也是我们无法左右的无常。
物衰不是悲观,而是看到万物轮回的变化瞬间,安心地去接受,平静地去欣赏。
这个我之前是不了解的,看了书我才知道,日本人也爱萩,而且萩在著有日本诗经之称的《万叶集》中,提到了140多次。
不同于樱花凋零的物衰之美,萩则体现了生机勃勃以及希望。万物都是在结束后又重生,萩预示着生命消亡后,重新长出的新芽。在日本,还有一种日式小吃叫萩饼,不知道你吃过没有。
书中除了介绍樱花和萩,还有很多其他代表日本的花,比如菊花,比如红叶。
很多日本文学我个人是很喜欢的,比如《菊与刀》,比如《金阁寺》。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这些花的背后有那么多日本文化,还有文学故事。
花不仅是作为观赏的植物,它还被赋予了一个国家的文化。不管是樱花还是萩,这些带着日本物衰之美的解读下,被寄予了与众不同的解读。不同于黛玉葬花的痛楚,日本人看到了凋零瞬间的美丽。
特别想夸一下作者,这个角度切入就非常新颖独特了!如果你想在看奥运会的同时,了解下日本的文化,不妨翻开这本《四月樱,九月萩》,感受下花朵下的日本文化吧!
我是已经坚持4年,每周读3本书的San蝶,欢迎关注。
《四月樱,九月萩》读后感(五):奥运会开幕式被吐槽太阴间,可能是还没表现出这些吧!
今晚7点,东京奥运会就要开幕!开屏就迎来不少吐槽(懂都懂),可能是没表现出这些吧。
记得几年前看到一个新闻,为了迎接奥运,日本发起了和服计划,制作代表世界196个国家不同特色的和服,通过日本传统文化来传达“同一个世界”理念,历时7年终于全部完成。
我大概看了看这一百多套和服,发现几乎每一款上都用了具有该国特色的花卉图案。比如中国款和服就以黑色为底色,裙摆上装饰有祥云纹和盛开的牡丹。
东道主日本款和服点缀着47个都道县府的县花,内涵丰富,颜色艳丽。
法国款和服黑色的底色上,映衬着法国国花百合花。不过你可能不知道,虽然百合和波旁家族渊源颇深,但据说在全世界八十种百合原种中,有六分之一源自日本,而欧洲全境仅有极少量的原生种类。
花在日本,不仅是一种观赏对象或环境装饰,更承载着日本的历史、传统、对生命和世界的认知。
日本人赏花的方式有什么特别之处?各种花在日本文化中又代表着什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日本文化中,小小的花朵中蕴含的整个世界。
通过这些在和服上表现的花,日本人对花的热爱可见一斑。
说起日本的花,必然会想到樱花。樱花是日本的国民象征。在日本人心中,樱花与自己的人生之间存在一种宿命般的联结,所以承载着特别的感情。
每当春天来临,我们也会到公园里看樱花。但日本人赏花与我们有很大不同。
中国人赏樱花,常与三两好友在樱花树下拍照、野餐,悠闲而惬意。但对于日本人来说,樱树是非常神圣的,在树下聚集时可以敞开心扉,甚至感觉自己的话语间都充满了灵力。
这是因为,在日本传统神话中,春天女神木花开耶姬往往以樱树的形态降临世间,为大地带来丰收。人们为了表达对春天的迎接和对新生命茁壮成长的祝福,自发地在樱树下举办各类庆典和宴会。这样的传统自平安时代(8-11世纪)一直延续至今。
中国人赏樱,最爱欣赏樱花盛放时的美丽,每年花开得最盛的那几天,樱花景点都是人满为患。而日本人爱樱,尤爱落樱。
追溯到最早明确描写樱花故事的文学作品《伊势物语》中,就已经有“樱落楚楚方为美,世间万物终虚无”这样的诗句出现。
可见在日本人心中,樱花之所以美丽就是因为它会凋零。诗句中蕴含了日本人独有的无常观,即一种随着季节变迁感受到世事无常的佛教观念。
然而,任何花都会凋零,为何日本人独爱樱花?
如果你曾见过樱花雨的景象,便会明白这一种偏爱。
与其他花衰败后渐次凋零不同,樱花凋零绝非默默无闻。一树樱花全部盛放后,在某一个平常的日子,突然间盛开的樱花花瓣就随着微风缓缓飘落。仿佛时辰一到,便翻天覆地一般,樱花幻化作一场盛大的樱花雨飘散而去,漫天飞舞。
在这样的盛景中,日本人领悟到了生机勃勃的能量。樱花凋零就如同生命交替,旧生命在不断地消亡,同时也会有新生命诞生。这是大自然的造化,而我们也终将进入这生命的循环中。
所以,我们不必为此感到孤寂。借用“俳句之圣”松尾芭蕉的一句话,“顺随造化,以四时为友”。樱花凋落蕴含着人生的真意,塑造了日本人对樱花独到的偏爱。
在有“日本诗经”之称的《万叶集》中,有一种植物被提及了一百四十余次之多,是所有花中最多的。这种植物就是“萩”。这是为什么?萩在日本人的生活中有怎样的意义?
可能很多人都不认识萩这种植物。首先,你知道这个字读什么吗?这可不是“枫叶荻花秋瑟瑟”的“荻”,而应该读qiū,又名胡枝子,是一种蒿类植物,开花时从嫩绿的叶片间开出一簇簇红紫色的小花,非常可爱。
《万叶集》中咏萩的诗歌最多,或许是因为诗人们多爱咏秋,而萩又是秋日最具代表性的植物之一。
一进入秋天,落叶凋零,我们往往会感到悲伤与寂寞。然而,若你细细品味《万叶集》中咏萩的和歌,却能感受到一种日本人对世间万物的浓烈热爱。
日本人爱萩,因为从它身上感受到了顽强的生命力。
相传古时的日本人曾将萩写作“生芽”,即发芽之意。而这“生芽”指的是老枝间生长出的新芽,即便人们将其从根部折断,它依旧会生长出新芽,可见其生命力之强。
秋深露重,萩因无法承受露水的重量,便俯下了躯干,花瓣也凌乱散落。但即便如此,萩那柔韧的特性却突然化为一股力量,令其再次昂起了头颅。这样一看,看似平平无奇的“萩”的名字中暗藏着一首赞颂生死轮回之力的赞歌。
萩在日本诗歌和绘画中经常和雄鹿一起出现,所以萩还有一个别名,叫“鹿鸣草”。这些艺术作品描绘出动物与植物亲密的往来与感情。万事万物皆有灵,体现了日本人独有的“物哀之情”。
△ 伊达政宗收藏的《萩鹿屏风图》
“哀”虽有哀伤之意,但此处的“物”指的是眼睛所看不见的精灵,“哀”指的是深深的感动。日本文艺评论家山本健吉认为,“物哀”之中包含着世间万物,是人们对于自然精灵炽热的爱所汇集形成的巨大主流意识。日本人爱萩咏萩,也是物哀之情的体现吧。
很多人可能都读过有关日本文化的著作《菊与刀》,标题中的菊代表日本皇室,因为菊花是日本天皇的家徽。
但是,其实日本的大部分菊花和传统五大节之一的重阳节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所以在早期的日本诗集《万叶集》中,找不到菊花的身影。
在中国,重阳节这一天有赏菊、登高的习俗。而在日本,皇宫之中会在这一天举办赏菊宴。后来还发展出了“菊人偶”等和菊花有关的习俗。
菊花到了日本之后,它所代表的文化内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我国,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赋予了菊花清俊淡然,不慕名利的雅士之姿。
但在日本和歌集《古今和歌集》中,诗人透过菊花更多地感受到了自然的无常,对生命更迭的淡然与忧愁。“秋菊吐芬芳,折得一枝插头上,花未落尽人无常。”诗人从未落的花中感叹生命的短暂,更添一番享受此刻尽情赏花的豁达之情。
日本人骨子里的那种淡淡的忧愁与慨叹,也体现在对菊花的感情之中。
东亚人向来喜爱红叶。我国有许多咏红叶的诗句,比如著名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日本的《万叶集》中,也有不少关于红叶的诗歌。
在西方很多国家,红叶只是普通的枯叶。比如枯叶在法语中是“Les Feuilles Mortes”,即死去的叶子。而在日本,红叶却是充满活力的,并泛着血液般的色泽。
每到深秋欣赏红叶时,漫山遍野的红叶仿佛正在燃烧着大地,虽是即将凋零之时,仍然释放了旺盛的生命力。红叶在大自然中,完美地展现了由生至死的过程和重生的力量。
红叶是自然凋零之物,体现着生命的脆弱。但令人惊奇的是,在《万叶集》中,红叶竟出现在了歌颂爱情的和歌之中。
“红叶终将去,翻多惜别情,乐游今夜永,但愿莫黎明。”诗人祈愿这满是爱恋的夜晚能永久持续下去。这一份爱意既猛烈又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这也正是万叶时代人们的所思所想。
一般人会用开花结果来形容爱情,但《万叶集》中的和歌却将感情寄托在即将凋落的红叶之上,歌颂着最为耀眼的凋落瞬间。
日本人对这凋落瞬间的偏爱,似与对樱花的喜爱不谋而合。
世上大多数国家的人都爱花。但日本人与其说是赏花,倒不如说是将自己的人生寄托于花之上。花在日本,并不仅仅是好看的装饰品,更像是人生的隐喻。
对日本人来说,“花”这种事物寄托着世间那些无法言说的真理与感受,人们也想要探寻花中暗藏的真意,将花的自然之美广泛投入人生的方方面面。
日语中有一词“花鸟风月”,以“花”开头,表示眼所见之物,其背后有不可见的全世界。
外在的表现与内在的意义,将二者融合起来便是不可言说的真理。而企图抓住这一真理的想法便是深奥的日本美学。
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花中,有什么令人深思的人生感悟?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日本文化中“花”的故事,更好地领悟日本文学影视中花背后的深意,推荐你日本著名学者,紫绶褒章获奖者栗田勇的这本《四月樱,九月萩:花的日本美学探源》。
紫藤、鸢尾、百合、莲……作者选取一年12个月中最具代表性的花,讲述这些花从古至今的文化内涵与艺术象征。
作者学贯东西,各类神话、诗歌信手拈来,从神话到俳句,你可以在文学典籍中感受日本人寄托在花中的情感。
这本书还是一本与众不同的日本导览手册。作者的私人珍藏赏花景点大公开,读书时,你可以跟随作者的脚步云游日本,来一场四季深度赏花游。
像日本民歌中唱的那样,“去看花,看花要趁早”。正值盛夏,为奥运健儿加油的同时,也别忘了去看花啊,不要辜负这阳光与花季,在与花的相遇中,感受生命的真正内涵。
人与花的缘分,就和人与人一样。聚散终有时,但总有一个瞬间会让你突然感受到生命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