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给设计以灵魂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给设计以灵魂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9-02 04:58: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给设计以灵魂经典读后感10篇

  《给设计灵魂》是一本由喜多俊之著作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184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012-9,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给设计以灵魂》读后感(一):传统工艺回春术

  “与欧美那些高大帅气设计师比较起来,他显得矮小。49年生人的他,坦承是战后营养不良所致。平凡外表一遇到感动事物,便迅速自燃,那难抑的兴奋激情与童贞告诉旁人,他是个不平凡的人。”

  日本的设计师在本人看来大抵分为荤素两派,与Castiglioni,混在一起的他显然受到意大利激情的深刻影响关注生活关注情感。从他的宣言“没有比生活重要事情。”以及对设计师的忠告真诚的按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生活,并贡献自己作品”可以看出他设计的来源目的均是生活本身。没有太多玄妙理念,只有对人们美好情绪的关注。减免人们失落电视机,给人温暖椅子,与老人悲喜机器人。这看似普通的理念经意与不经意之间是东方最高智慧体现——对于内心感受的关注。

  值得探讨题目是人的内心也有诸多层次,有欲望,有五感,有情感如喜怒哀乐,还有那神秘的第八识。所有人类宗教学派都告诉我们,安静平和归宿,如果做不到“中”,至少能做到“和”吧。如同这个肤浅时代一样,我们的设计极为肤浅的抽象为了“功能”和“形式”二字,到底谁追谁,西方争论了两百年。这种争论是否真的有意义,在东方思维模式下是极为可疑的。值得反省的是现代大多数设计,连最基本的用户好用都做不到,只是空泛的套上一个自以为美的形式,并不去想形式的功能本身。高超感官刺激的形式设计下,用户自然看不出来这皮囊下掩盖的陷阱厂商生产生意中心丑陋初衷

  他最显赫功绩是复活日本地方产业,从传统中汲取养分的人大有人在,就像一受欺负就回家找妈妈孩子,但有野心发扬光大,切实躬行如喜多的人绝对凤毛麟角。我很担忧这个现象只能闪现在日本。他与大多数设计师担忧的一样,传统的那些工艺消亡怎么办,可是只有他敢开刀医治,有能力医治,有知识分子的担当,一开始他应该只是以日本传统为素材吧。后来取得成绩后,饮水思源痛心于传统产业的消亡,才发此上等愿吧,幸哉,他去的是意大利而不是美国,只有那里饱含情感的手工艺是发达的。

  他开出的药方如下

  1. 一物入魂的匠心才是真正要保留的,是未来与大批量生产斗争的关键,一个是将物做到极致,一个是满足功能需求用完即弃。而大批量时代甚至单品时代的到来,这对人类创造力 虔敬也是不可以改变的。

  2. 高品质的背面都是高价格。这是困局,突破困局才是事物进步的关键。 高品质的手工艺注定了高的价格,用料考究,形制独特人工成本工匠的培育都需要大量的金钱成本。而大批量生产基于大量的共性需求。使昂贵的精密模具的投入,批量采购都成为了可能巨大的量降低了一整个链条的成本。机器的模具观念,同样节约了时间成本,甚至改变了人的造物观念。可是如今新的问题出现了,当物品填满了人的生活后,大批量成为了恐龙一般的庞然大物,同样面临这过剩,千人一面的危局。存亡在于人们在价格与品质之间的抉择

  3. 传统与当代的结合

  高价格,高品质昂贵材料造了并不是这个时代适用的假古董,同样是一种浪费。一些环保人只看到了塑料罪过,但是如果采用那些并不多的珍惜资源制造消费,想必早就殆尽了吧。前期的喜多俊之很受60S-70S 意大利孟菲斯等风潮的影响,而后期明显回归日本传统。但只是偶尔穿越式的回归,立足于当代生活方式,将传统的材料,工艺,匠心,用来提升下人们的生活品质。而对于复古,当中国记者问及相关的话题时,他对此有自己独到见解,与其创造风格生硬附加,不如翻译成现代语言应用于现代生活来的好。确实,生活是元气十足的向前的。如同奔腾的流泻的时光,一切过去的都无法挽回。当这些记忆中的东西有真的好的地方,我们才有必要去传承应用,那些累赘,只能请进博物馆等待

  4. 走出去推广 好的工艺

  传承的匠人,优选的材料,在加上当代设计师的巧思,注定了是质价齐飞的作品,比如马克纽森那卖一百多万人民币的日本刀。这种产品在日本市场尚且不被人接受,何况在市场和消费者的观念并未升级的中国。一切都被廉价标榜现代的商品淹没。没有市场,没有量,就走不远。于是喜多创造性发现,或者是自己本身就很熟悉西方设计师的套路。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就如同在山村里无人问津蔬菜,到了城市就成为了无公害被抢购,从而有量,又有利润。于是他带领手工艺者,去参加国外的展览,在展览中,他如鱼得水,将高超的策划推广才能加以施展,成功的举办了多次产品的发布会。想必肯定要有很多当地设计师的帮忙。甚至有些产品在欧洲发布后,两年后才在日本销售。日本人也是很崇洋,欧美人喜欢,他们觉得一定好。

  无论如何,这些优质的艺术品都已应该受到这些礼遇。

  这是喜多俊之的路。仅供中国原创品牌参考

  对于传统的保护与传承,我个人觉得重要一环在于设计学院或者美术学院,如果将这些手艺人请到高校开课,给予教师待遇,有那么多艺术学生传承,还怕断代吗?

  另外对于文化的传承,不必整天呜呼哀哉,死亡了,一定有死亡的道理,可能并不是很适用于当今的环境。真正要传承是文化的内核,那些表现形式,总是会随着时代进行变化,一切皆是自然生长结果

  《给设计以灵魂》读后感(二):从传统工艺的再造,到创意文化产业的一些思考

  这本书内容不多,从设计师到工匠的角度叙述,将喜多俊之“复兴”日本传统工艺的几个项目过程展现世人作为一个一直在创意文化产业打酱油的人,这本书真的给我很多启发。在这里也将我的读书笔记,及心得记录下来吧。

  一、“创意”与“文化”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概念

  这个概念很基本,但很多时候我们所熟知的“创意文化产业”,其实某种程度上都把它们二者混为一谈。正如序二中王志仁先生所说:“文化是过去生活经验风俗的结合,创意重视的更多的时当下和未来,去做出还不存在的东西”。那么正如“过去”与“未来”这样的时间概念,“创意”与“文化”两者之间就存在着天然的分裂,又有着一定的关联,这样一种矛盾统一关系

  从这个定义出发,那么“文化”代表着过去,正如同纯手工制品,它们富有历史一代代工匠所积淀下来的文化的美,我们喜爱过去的老物件、旧式的生活物品,很大程度上是对记忆中,过往时代的美好追溯,一种对田园牧歌式精神家园向往。但很多时候记忆是有欺骗性的,我们在美化过去的同时,却忘了旧事物、旧时代所代表的低效率、高成本,它们的存在是适用于当时的生活环境,而不是当下。所以即便我们多么怀念过去,那些传统的工艺品很大程度上已经不再适用于我们现在的生活了。当工艺变成了彻底的“文化”而保留,那就真的变成了博物馆里的陈设,供人们欣赏研究,却也远离了现代人的生活,成为了真正的“过去”,与“现在”甚至“未来”完全割裂开来。

  而关于“创意”,真正从事创意工作的人一定都明白,真正的创新是多么的脆弱不易。而很多时候,创新不是凭空而起的空中楼阁,很多都是在过去的基础上进融合改进。犹记得在studio老师放的纪录片展示了早期的电报系统,一张张电报如何在楼层之间传递,如何进行信息分拣等等,再联系到现在的电脑硬件信号的传递流程,不得不说有着非常相似的地方。从这个角度出发,“创意”是为当下甚至未来的生活所服务的,但它却源于“过去”,有种青出于蓝胜于蓝的味道

  那么如何以文化之名成就创意?那么就需要找寻过去与未来之间的联系,要对传统的文化工艺进行去芜存青,留下那些让人感动的美,而在功能、造型甚至营销上要进行改造,使之能融入当下人们的日常生活,这才能真正称之为“文化创意”,也是能让传统工艺延续下去的方式吧。

  二、传统工艺不叫做艺术

  当传统工艺逐渐被工业化商品所替代,成为稀有物品时,这种稀缺性及手工的个人性质就会被凸显。这种特性容易让人们把它跟艺术品联系在一起。而这种想法我认为其实是非常有伤害性的,因为艺术虽然跟创意有着天然的联系,但它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表现,带有一定的批判反思精神,很多时候与商业及日常生活有着很大的背离性质。

  艺术当然很重要,它给人类的精神世界提供了一片自由天地。但如果把传统工艺也奉为“艺术”,那无异于将其捧上高高在上的神坛,供人膜拜,成为一种抽象的文化符号。而恰恰忘记了,工艺的本质是“为了顺应时代潮流应运而生的生活用品或产品”,如同作者所言“如果只是一味怀疑,或是制作一厢情愿认为很美的器物,将不会持久”。

  认识到这个观点,才能让传统工艺更加接地气脚踏实地地思考如何在激烈的工业化商品市场中得以生存。“不仅是设计,还必须重视将成品通过宣传、流通渠道与销售,确实传递到使用者手上的组织,否则将无法进步”。

  三、高附加价值的商品需要具备原创性

  大众工业商品,以其统一的标准化设计制造满足了大规模工业制造的要求,低廉的价格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需求。无论从效率还是价格,传统工艺都是无法与工业消费品进行抗衡。还好,人的欲望是复杂且不容易满足的。随着经济富裕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日常用品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能用”的纯实用主义功能性之上,对美对品质更高的期待,使得具有原创性质的、独一无二的商品有了市场。而传统工艺恰恰具备了这种原创性。

  原创性所体现的高附加值,和大众商品的差异化,正是传统工艺能够在商业竞争中得以生存的方式。当然这还是要基于以上所述,满足现代生活的功能需求,并且必须重视商业宣传、流通、销售环节为基础。

  就像本书的名称“给设计以灵魂”,文化传承下来的工艺,再加上工匠的亲手制作的过程,人在其中的参与对比机械复制商品,就多了那么一些不同。而工艺所蕴含的文化背景,通过物品、宣传、销售,将理念传达给使用者,才使得传统工艺商品有了让人感动的力量,这也许就是所谓的“灵魂”之所在吧。

  四、设计是一种平衡的艺术

  如何通过现代设计让传统工艺得以重放光彩?设计师在其中如何发挥作用

  首先,设计师要认识到设计不仅仅是视觉艺术的表现。最近看了一些设计方面的内容,也结合自己的浅薄的经验,真正认识到设计的根本是提供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既然要解决问题,那么设计师就需要有大局观,不能仅仅停留在表达个人的视觉偏好。正如书中所言:“设计就是要先求平衡。功能性、安全性、保养、清洗与形状这些各式各样课题,都以取得平衡为原则一一解决,做出原创性高的作品”。不仅如此,商品的定位、定价、成本、功能等等都是需要综合考虑的内容。

  所以传统工艺的复兴,不仅仅是设计师在之上加一些现代元素这么简单。就好比我们常常看到的中国创意,很多时候都是只是把一些文化符号简单地跟物品结合,仿佛加了条龙的元素就可以代表中式创意,这样简单粗暴的结合,真的是对文化符号的滥用。

  其次,设计师需要深入了解工艺流程尊重工匠的经验与创意,在合作中保持弹性

  书中很有趣的一点是不仅仅是喜多俊之在讲述传统工艺项目的故事,与之合作的手艺人,也从他们的角度描述了合作的过程。从两个视角,去展现“现代”与“传统”,“文化”与“创意”如何碰撞火花

  喜多俊之在进行设计的时候,都会亲自去拜访工坊,了解工艺的流程及文化背景。比如在设计封面所示的“HANA”系列瓷器时,这种三朵花瓣盘子其实是源于九州陶瓷文化馆中一个17世纪近似三叶草形状的餐碟。而当时也正是有田地区成为中国的陶瓷生产替代产地,大规模出口欧洲的繁盛时期。所以这种设计不是凭空而来,某种程度上保留了“有田焼”的特色

  在进行最初的设计概念时,设计师也不是独立进行设计,然后让工坊进行制造的流水线形式。喜多俊之跟工匠进行了讨论,听取工匠的一些意见,最后逐渐磨合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概念。这也是他的经验之谈,早期的漆器工艺项目中,他就曾用工业设计的流程去操作,画好精确的制图,然后工匠们努力配合。事后他也进行了反思,觉得详细的工业设计图不如画草图来的好,可以让匠师更好地发挥他们的老到经验。毕竟传统工艺需要在设计中体现,那么工匠的设计智慧也应当作为参考。

  在合作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有弹性。工艺的实现毕竟不是设计师的强项,而传统工艺很多以作坊形式存在,在规模和技术上无法完全实现设计的某些要求。与其勉强要求技术,硬是去完成设计,不如在实验中进行调整,用工匠最有把握的技术去完成最棒的作品。

  在合作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喜多俊之对工匠的沟通,工匠师也感受到这种尊重,合作才会更顺利的开展。他合作的方式是循序渐进的,越来越严格,在初期互相尊重的合作方式,让工匠与设计师有了更好的信任,也让后期对细节的反复调整,给工艺上进一步压力有了很好的铺垫,不至于让合作崩坏。喜多俊之也是在工艺方面需要妥协的,就根据实际情况,听取工匠的建议进行修改,而他认为重要的细节则完全不会妥协,比如瓷器的白色,为了更适应国外用户的喜好,进行反复多次的调整,其中暗含的对极致的追求,也是成就一流产品的精神。

  总而言之,设计是平衡的艺术,这种平衡存在于设计的细节,商业环节的考量,也存在于与传统工艺及匠师的合作中。让人不得不感慨,成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真的是需要完成很多功课与修行啊。

  五、坚持的力量

  很多时候我们会听到媒体和政府所言的“振兴文化产业”,但操作起来,无非是找一个当地的文化符号,把死人从坟墓里挖出来,粉刷一新,树立一个牌坊,把它称之为“创意文化”。或者是把已有的自然形成的文化聚集区,用行政的方式圈养起来,加以所谓的“保护开发”,最后的结果往往都是死得更快。

  振兴一个地区性的文化产业真的是一个持久战,书中举了新泻县的例子,那么当地用了多少时间?20年!但这20年还远远不够,培育一个产业真的非常的不容易,可以看到地方机构在这其中进行一点点的努力。书中提出的四个方向:1、“强化生活设计力”,需要了解使用者的需求;2、“强化商品设计力”,需要通过商业手段去实现营销与传播;3、“强化渠道设计力”,开拓经销商及渠道;4、“推动设计力”实现渠道的联动与产业发展。另外就是行政的局限,在日本也同样有着地方官员任期短暂的官僚体制问题。建立地方文化品牌,不是举办一次两次的展览会这么简单,也需要行政上的支持,才能联动当地企业,让这样的活动与尝试长久的坚持下去。这个话题太宏观,暂且不表。

  回到传统工坊本身,良好的商业运作,建立自己的品牌才是传统工艺的未来。小而美的企业需要培育,需要坚持,在市场定位上也可以不局限于本土,将原创产品放在全球市场中去寻找机会。我想借助互联网的优势,这样的机会应该比过去更多更广。

  传统工艺之美,包含着人与物之间美好的融合,背后所蕴含的某种时代和文化的精神,让人们在工业机械复制商品中,得以寻找到一种非机械性存在之美,在快速更迭的消费文化中,寻找到一丝失落的精神家园,或许这就是我们应该去努力珍惜、保护、让传统工艺恢复活力,提倡所谓的创意文化的动力之一吧。

  .S 吐槽一下,本书的编排实在是有点乱,翻译引进的书籍可不可以做得再细致一点啊。

  《给设计以灵魂》读后感(三):“灵魂”守望者

  几个关键词 --- 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 全球化与地方化 未来与传承 文化与创意 流通渠道和营销市场 环境与生态文化。

  作者叫喜多俊之,是日本一位环境与工业设计师,在日本及欧洲的制造商设计了众多杰出的热销产品,同时他也致力于将为之倾注毕生精力的日本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扬,为地方产业的振兴不懈努力。

  通过了解作者的背景,不难发现这本书的用意---将传统手工艺发扬与传承。而这里书名《给设计以灵魂》中的“灵魂”自然便是指的造物者的信念,这便是当除去材料技巧和各种点子和长年累积之后这个器物所剩下的东西,这应该也是该器物的价值之所在吧。

  现如今现代化建设发展迅猛的今天,商品的现代化和批量生产也是目前产品发展的趋势,然而除了这些低成本的商品之外,还需要有高度感性和高附加价值的商品。而且,高附加价值的商品需要具备原创性,日本的传统工艺便是极好的典范。并且,这也是符合生态文化理念的,比起“用完就丢的方便性”,经久耐用的传统工艺品更具有未来性。

  而本书便是讲作者通过传统工艺的接触并围绕着这些传统工艺做出符合现代产品商业价值的设计的六个故事。这六个故事分别讲的是传统工艺抄纸和他所设计的“TAKO”照明器,漆器制品和珍藏TIKA漆器系列以及“AQUOS CUSTOM”漆器外框电视,福井县眼镜和“tow points watch”手表,新泻县燕市的不锈钢制品和“XELA”餐刀具组设计,神奈川县小田原的拼木工艺和拼木托盘设计,佐贺县有田的瓷器和“HANA”系列花盘设计。(之所以列出来是因为这样我自己也有一遍记忆。。)

  故事的讲述都是从传统工艺的特色和优点着手,到讲设计师怎样将传统工艺设计成能够走向市场的设计作品,同时也会穿插着从传统工艺人的角度来讲述喜多俊之大师的设计特点和他的与众不同之类的心声,到最后这个产品最后是怎样走向市场这么一个过程。看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故事千遍一律,看两个就够了,但实际上每一个的灵感都有不同的来源,并且能够了解这些传统的工艺品的制作工艺也是一件十分雅致的事情。

  这本书无关技法,无关思维,讲的完全是一个日本设计师如同麦田的守望者般守护着日本的传统工艺,并为之奉献一身的情怀和理想。

  《给设计以灵魂》读后感(四):《给设计以灵魂》书评

  这本书描述了作者喜多俊之对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结合的感悟。主要讲述了他在活化地方产业的重要经历,从时代宏观上来看,它对我们这一代人有莫大的借鉴意义。作者主张,当今的工业设计品,除了需要“技术”之外,还要能为设计注入灵魂;此时,需要的是源于百姓生活与传统工艺的“感性”。

  作者亲身实践“思考全球化、行动在地化”的设计概念,在西方的现代设计中加入日本传统工艺的元素,巧妙融合东西方的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有感于“了解未来,才开始思索传统的美好”,因此,他以“未来设计源于传统工艺”为概念写成《给设计以灵魂:当现代设计遇见传统工艺》,公开他与日本各地传统工艺师傅跨界合作近四十年的纪录与心得。

  作者叫喜多俊之,是日本一位环境与工业设计师,在日本及欧洲的制造商设计了众多杰出的热销产品,同时他也致力于将为之倾注毕生精力的日本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扬,为地方产业的振兴不懈努力。通过了解作者的背景,不难发现这本书的用意---将传统手工艺发扬与传承。而这里书名《给设计以灵魂》中的“灵魂”自然便是指的造物者的信念,这便是当除去材料技巧和各种点子和长年累积之后这个器物所剩下的东西,这应该也是该器物的价值之所在吧。

  现如今现代化建设发展迅猛的今天,商品的现代化和批量生产也是目前产品发展的趋势,然而除了这些低成本的商品之外,还需要有高度感性和高附加价值的商品。而且,高附加价值的商品需要具备原创性,日本的传统工艺便是极好的典范。并且,这也是符合生态文化理念的,比起“用完就丢的方便性”,经久耐用的传统工艺品更具有未来性。

  故事的讲述都是从传统工艺的特色和优点着手,到讲设计师怎样将传统工艺设计成能够走向市场的设计作品,同时也会穿插着从传统工艺人的角度来讲述喜多俊之大师的设计特点和他的与众不同之类的心声,到最后这个产品最后是怎样走向市场这么一个过程。看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故事千遍一律,看两个就够了,但实际上每一个的灵感都有不同的来源,并且能够了解这些传统的工艺品的制作工艺也是一件十分雅致的事情。。记录工业设计与传统工艺合作,让地方产业结合现代设计,逐步发展原创商品或自有的品牌。这本书可做为我国科技业、设计业与地方产业,从“made in china”转型为“design in chian”的有效参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