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民间故事:黄大仙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民间故事:黄大仙

2021-08-05 09:28:17 作者: 妖娆的王皮皮 来源: 皮皮客栈 阅读:载入中…

民间故事:黄大仙

  九华山方东讲述,皮皮撰文。民间故事栏目专门搜集民间奇闻逸事,真假未做核实,做故事看即可。为阅读方便,全文用第一人称撰文。

  ——王皮皮

  01

  今天这个故事是谷老小讲给我的。

  谷老小是谁呢?要从很久之前说起。

  02

  小时候我是在外婆家长大的,我外婆家在天后宫附近。

  外婆家斜对面是一个石库门的小弄堂,弄堂的门很窄,只能将将走过一个成年人,后面却曲径通幽,另有天地。据说小弄堂以前是万家春谷家的私宅——万家春是我们当地老有名的老店,东家姓谷。谷老小便是这谷家三代单传的男丁,因为上头还有一个姐姐,所以家里人都叫他老小,久而久之,他的大名倒无人提起。

  谷家私宅五进五出,还有假山池塘,也算“园林豪宅”了。不过公私合营后,百年老字号的万家春变成了食品公司下辖的一家饭店兼茶楼,而谷家的园林豪宅也被分给了很多普通人居住。

  谷老小倒是挺乐呵的,他总是摇头晃脑道:“你看里面现在住的啥人?古家人,都姓谷。谷古不分家,也算是住的都是一家人啊,也罢!”

  谷老小从小在家里做小开做惯了的,不会营生,只会吃喝玩乐。

  万家春归了国家后,他也进了食品公司,当了门房兼传达员,照样每天清早起来,带上自己的好茶叶,走到他家曾经的买卖——万家春二楼的茶楼,叫来服务员,滚水冲茶,点上一笼小笼包,二两锅贴,优哉游哉开始一天。每个月几十元的工资到他手上没半个月就花光了,然后就是四处借告,不过谷家三代都是好人、善人,别说在我外婆家附近,就是在安庆城中也是积善积德之家了。所以,无论是谁,看到谷老小都要伸手帮一把。

  谷老小也做了一桩豪举。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他把家里的袁大头、古董字画、贵重老家具收了好多。后来收藏市场兴起,他卖了一部分袁大头,一次性把那些年借的钱,挨家挨户都还了,甚至每家都多给了一点,算是利息。

  收到钱的人家也不禁纳罕,背地里都感叹:谷家还是那个谷家,永不欠账,仗义疏财的家风,就是到了小老板这里,哪怕混得再落魄,这家风硬是没有变过。

  ——不过,最爱谷老小的还是我们这帮孩子。为什么呢?因为他喜欢谈古,说三国、水浒、西游记,说的比广播里说书的讲的都精彩。所以,一到夏天的夜晚,他一出来乘凉,很快呼呼拉就会被一群孩子围上,央求他说一段故事。

  回想起来,我那些快乐无忧的童年时光,有好大一块就是在谷老小的故事中度过的。

  03

  谷老小的开场都有一套固定的台词的。

  “你们真想听?”

  “想听!”

  “那就说一个,真人真事哈!这事就发生在我谷家的万家春里。”

  作为安庆城里数得上的老字号酒楼茶楼,万家春的生意是火了去了。在后厨帮工的人也很多,其中有一个小伙计叫二胡,专门负责后厨的打杂。

  这天,他正在后厨忙着择菜,厨上二厨大老胡走进来,把他的头拍了拍:“二胡,水芹菜只要掐嫩尖,这是大厨关照的。”

  “诶,好嘞。”

  大老胡说着蹲下来,在他对面翻看着刚刚择好的菜。突然,凑到他耳边问:“二胡,昨天晚上,你是不是偷吃了昨天剩的徽州圆子?”

  二胡一双小眼睛瞪大了:“没有啊!”

  “你小子可别糊弄我,有赶紧跟我说,好帮你圆谎。”

  “大表爷,真没有。您还不知道我是什么人吗,怎么敢干这样的事!”

  “也是。”大老胡想想,又拍了他一下:“以后精神着点。”说着起身走出去。

  二胡择着菜,心里还生着闷气:“这是谁做了偷鸡摸狗的事,赖到自己头上。给我抓住了一定要他好看。”

  这话说着又过去两天。

  这天万家春刚刚开门,大厨检视昨天准备的配菜,就发现头一晚做好的刀板香又少了一长溜。

  “靠,是哪个促寿鬼又偷嘴了。这要让我抓到了,不打掉他门牙!”大厨汪虎着脸,瞪大眼睛在后厨每个人脸上扫过,最后特意在二胡脸上扫了又扫,仿佛有意落定在他的脸上似的。

  被大厨汪咄咄逼人的目光注视着,二胡不禁有点慌:“不……不是我……”

  大老胡忙上前,从怀里掏出香烟,抽出一根递到大厨汪面前,又擦了一根火柴给他点上,看着大厨汪痛快地从鼻子里冒出两股白色烟柱,这才开口:“汪大厨,您还不知道二胡吗。这小子就是有那个贼心也没那个贼胆啊!”

  大厨汪的目光又落在二胡脸上:“以后可得小心注意,就算你没偷,这后厨丢了东西,你打杂的也是有责任的。”

  “听到没有!还不快谢谢汪大厨!”

  二胡委屈得都快要哭了,只是还得忍着说:“谢谢大厨栽培。”

  04

  二胡没精打采地择着菜,突然听到有人叫他的名字:“二胡——”

  他抬头一看,忙站起身,恭恭敬敬地迎了上去:“诶,少东家,您找我?”

  万家春的小少爷提着一只鸟笼,走了进来。他把鸟笼放在案板上说:“去帮我去找一点上好的黄小米,我要喂我的画眉。”

  “是,少东家。”

  二胡找来黄小米,却看见少东家在案板上四处翻着,翻出几样菜肴来,顺手拣了一片牛肉脯,放进嘴里大嚼起来,还把嚼烂的肉脯吐出一点,逗着喂鸟。

  “少东家,黄小米。”

  “搁着吧。”

  少东家正逗着鸟,后厨门口又传来叫声:“谷老小,谷老小——”

  “这儿呢。”

  走进来一个穿着长袍的小青年,看起来跟少东家年纪相仿。

  “老小,你听说没有,今晚庆和班要在皖江大舞台开锣唱戏了。”

  “真的!”少东家立刻兴奋得连喂鸟都忘了,“走——还等什么,去搞票子啊。”

  少东家兴冲冲地拉着同伴走到门口,突然又想起了什么,折回头对二胡说:“二胡,帮我把画眉喂好了。记住了,用上好的黄小米。”说着,他又伸手在盘中拣了一块牛肉脯丢进嘴里大嚼着出去了。

  二胡叹口气,拿起筷子把弄乱的摆盘整理了一下。就在这时候,大老胡走进来了,一叠声吩咐,“你赶紧把鸟笼挂到外面走廊上去。这要是让大厨汪看到了,不骂死你。”

  二胡赶紧把鸟笼捧到外面,挂在走廊的花顶下。

  到了上座的点了,二胡忙得脚后跟打后脑勺,竟然把喂鸟的事给忘得干干净净。

  等到第二天一早,少东家哼着哩个咚哩咚来找他要鸟时,他才想起来,忙慌里慌张地跑到后面的走廊里。

  只见鸟笼门半开着,画眉早没影了。

  看到这情景,少东家的脸都变色了:“哎呀,我的画眉,这可是我十块大洋买来的白玉兰啊!”说着,他看着笼子,发现笼底有一根鸟羽,又看看地下,竟然还有好几根,其中还有大翎子,旁边还有几滴干涸的血滴。不禁嚎出声来,“哎呀,我的白玉兰啊。”说着,就举手要打二胡。

  二胡早被吓傻了,怔怔地望着鸟笼发呆。

  哪知道少东家的手还未落到他脸上,已经被人抓住了:“干什么?你还反了天了,敢打人!”

  “爹,二胡他把我的白玉兰给弄丢了。”

  “弄丢了才好,省得你整天提笼架鸟,不学无术。你看看人家二胡,比你大不了几个月,早早就出来学手艺,做营生。你呢,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早告诫过你,凡是这店里的人都是咱们谷家的自己人,要跟兄弟伙一样对待。你倒好,今天还竟然敢跟他们动手了,反了你了,看我不打断你的腿。”

  “东家,算了,算了。少东家还小,等再大点就好了。”

  在大厨汪和账房先生的拦阻下,少东家一溜烟地逃跑了。

  但这事还没完。

  当晚,二胡忙完后厨的事,刚想坐下歇息,门帘一挑,走进一个人来。

  他跳起来:“少东家——”

  “二胡,不好意思,早上差一点扇了你。我也是看鸟没了,心急火燎。”

  二胡的眼圈红了:“没事,少东家。您平日里怎么待我二胡,我心里有数的。”又道,“少爷,我帮你找。咱后厨常常掉荤腥菜肴,估计和这野猫耗子也有关。”

  说着,两人就在后厨,廊下四处翻找起来。

  二胡在廊下的杂物堆里翻了一阵,无意中打开一个废弃的汤包蒸笼,却发现里面有一群小东西,正吱吱地叫着。

  “少爷,看,黄鼠狼。”

  二胡卷起袖子,抡起棒子一顿猛砸,把一窝小黄鼠狼全给灭了。这才消了气,这群家伙,不仅吃了少东家的鸟,还常常偷嘴,害得自己被大厨汪怀疑好几回。就该灭了出出这口腌臜气。

  05

  就在这天晚上,万家春出事了。

  半夜时分,大火突起,把万家春烧成断壁残垣。一座百年老字号,三代人的心血就这么烟消云散了。

  后来,说起这场蹊跷的大火,有亲历者说,仿佛看到一只体型巨大的白头白尾的黄鼠狼,在万家春里甩尾巴,那尾巴一甩,就淬出一溜火星,点燃了烘茶叶的存储木炭。然后只见它四处甩尾,万家春四处火起,瞬间一发不可收拾,活生生把个三层楼面的万家春烧成白地,还连累了左近的商铺。

  事后,有人传出起火当天,少东家和二胡打死一窝小黄鼠狼崽子的事。于是,联想起来,有人就说了,这是成精的黄大仙,为了报杀子之仇,焚了万家春。

  万家春也从此一蹶不振,家道急剧中落。老东家忧愤生病,最终病重而死。只是,少东家还是那个样子,整天游手好闲,仿佛家里的巨变对他完全没有影响一般。只是日子过苦了,他也没有了往日的少东家的风光,但是富有富的派头,穷有穷的讲究。他万家春少东家的派头还保留着几分。

  老子云:福祸相依,否极泰来。真是至理名言。

  这世上的事就是这么说不清道不明。解放后,划分政治成分,穷下来的谷家被划为小业主,如果照着以前的家业看,妥妥的大资本家是没跑的。

  正所谓错有错着,谷老小——文中的少东家,也因此逃掉了后来的无数的运动、批斗等等诸多祸事,也算是否极泰来了。

  06

  后来,我问奶奶:“谷爹爹讲的黄鼠狼甩尾巴烧毁万家春的故事可是真的?”

  “他就是满嘴跑火车。不过,说起万家春当年的大火,确实是蹊跷,兴许真跟谷老小打死一窝小黄鼠狼有关嘞。谷家四代都是行善积德之人,照理说不该有这样的报应。算起来,只有谷老小做的这件事有点过分哦。不过,他却也因此逃过了后面的运动批斗,真正说起来,他这一辈子是活得滋润得很嘞。兴许,这场大火对万家春是祸,对他个人却是福吧。”

  祸福相依,谁知道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民间故事:黄大仙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