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生育制度》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生育制度》的读后感大全

2021-09-06 21:59:5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生育制度》的读后感大全

  《生育制度》是一本由费孝通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80元,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育制度》读后感(一):《生育制度》:人类延续的前因后果

  人类的社会的不断演化前行,一代代人类传承社会的文明,生生不息。

  很少有人探究其中的为什么,而社会学家必须完成研究这个问题的使命。

  作为中国的社会学泰斗费孝通,也一直思考这个问题,试图总结研究出中 国乃至世界领域的人类绵续的规律。

  至今来看,在生育学这个人类社会学的分支上,《生育制度》一书,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几乎无人出其右。作者根据抗 日战 争时期自己在大学授课时的讲义整理、编写而成。书中主要论述了家庭所担负的有关生育子女的若干理论问题。但本书所论述的不止是生育,凡是与种族延续有关的一套活动体系都讨论到了。其中包括:配偶的选择、婚姻关系、家庭组织、双系抚育、父母的权力、世代的隔膜、社会继替、亲属的扩展等等。

  应该说本书有很强的前瞻性,作者在书中对这些问题的剖析的提出的一些理论观点,对我们今天如何处理家庭婚姻问题、子女教育问题等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确实,就在中 国社会学界中,过去的20年内,虽然不断的有新书问世,但这一本书内容的丰富,渐渐的深刻,很少有几本书可以与他站在同一水准之上。

  作为学术类文章,没有任何地修饰,直面问题本身,不像今日很多文章为了凑足字数拐弯抹角。从这一点上来讲,本书的学术风格非常让人称赞。

  书中的很多观点,我比较认同,比如抚育作用是本能的,是出于生物机能;性 的需要和种族绵续的需要是两回事,虽则相连,但是可以分得开;人在生理上虽然好像不完全,其实不然,每一位男性的心理和生理上都有女性,每一位女性在心理生理上都有男性;中 国传统社会很严格的把夫 妇关系弄得上床夫妻下床客,但是对男子的感情生活却很少,加以严格的约束。

  两性的分化,使个人成了一个不完全不自足的部分,确实是人生种种矛盾的起源。

  其实,若是种族绵续是人类个体生存所必需的条件,必得另外设法保障种族的绵续了,于是我们看见有不少文化手段在这边发生出来,从总称之为生育制度,生育制度是人类种族延续的人为保障。

  本书语言有其鲜明的时代特色,但是没有一点影响我们理解的地方,实属大家风范.

  随着时代的变迁,本书的价值闪光反而更加大放异彩。研究社科类学问的人士,都值得看看此书。

  虽然七十多年都过去了,书中很多论点和逻辑都未过时,在当代,这本书仍旧有非常大的意义,尤其是目前全面放开三 胎的那个大背景下,依然有很多参考价值和研究意义。

  《生育制度》读后感(二):婚姻与生育的那些事儿

  三胎政策一出台,一石激起千层浪,各种讨论不绝于耳,关于生育的话题迅速跃居热门话题榜首。婚姻制度为什么存在?我们为什么要生育?

  作为国内社会学泰斗的费孝通,于1947年出版了《生育制度》一书,从文化背景的角度阐释了婚姻制度和生育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1.

  费孝通认为,“人类总必有一天,不必用自然方法去怀孕和抚育胎儿,这终究是一种痛苦的事,人类有责任去为妇女免除这种痛苦,以人工的方法使生殖细胞结合,在机器里把胎儿养大。”

  费孝通的预言,很有前瞻性,对未来生育制度的发展做出了合理的预测,同时也指出了这一制度落实的主体应该是整个全人类,而非某个女性个体本身。正是这种具备前瞻性的思维,使其注意到抚育作用已经逐渐由家庭责任转变到社会责任。

  同样的道理,近期国家生育政策作出放开三胎的调整,但是具有二胎、三胎生育意愿的女性却并没有显著增加,婴儿潮依然没有如想象中那样出现?问题出在哪里?

  就在这里!生儿育女不仅仅是女性自身的责任,也不仅仅是家庭的责任,而应该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女性由于多次生育导致的在职场上的劣势,企业所承担的风险和成本,让女性在生育选择面前却步。为满足社会完整的需要而出现的生育需求,其产生的成本和责任,不应当由女性、家庭或企业一力承担。政府和社会也应当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出台相关配套措施,保护女性权益、支持家庭生育、补偿企业损失,只有这样,生育这件事才能由“要我生”转变为“我要生”。

  2.

  夫妇的结合有两方面的合作:其一是共同享受生活的乐趣,其二是共同经营一件极重要又极基本的社会事业,二者如果不能两全其美,就必然需要牺牲某一项。在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里,主张牺牲前者,保留后者。

  用这个观点来观察审视今天的婚恋现状,似乎就可以解释现在结婚率越来越低、离婚率越来越高的现象。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注重人权,把个人意志摆在比前人更为重要的位置之上,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让他牺牲享受生活乐趣的机会,来换取一份社会责任、家庭责任,恐怕是很难实现的。现代人恐怕更愿意选择享受生活的乐趣,在这个前提能得到保证的情况下,才会考虑选择完成生儿育女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

  3.

  费孝通在书中提到了一种评判夫妻关系好坏的标准“和睦等于不吵嘴,相爱等于不打老婆”,这种标准在今天看来,是让一些追求夫妻情感共鸣的人所无法理解和接受的,所谓的“相敬如宾”恐怕就是这样吧。亲密关系中的两人,犹如主人与客人一般恭敬,这样的相处未免太过生疏了,颇有两人搭伙过日子的感觉。两人相安无事,缺乏情感的交流,更谈不上共鸣,犹如一摊死水,掀不起任何波澜,这样的生活不会寡淡无趣、索然无味吗?

  然而,这样的生活状态便是几千年来大多数婚姻的常态!不得不让人感到悲哀与绝望,仿佛漫长的一辈子一眼便可看到头。长辈在催婚的时候,常常说:“结婚就是搭伙过日子”,“中国人的婚姻都是将就,哪有什么琴瑟和谐”,“找老公,差不多就得了”……每每听到这些言论,再反观周围人岌岌可危摇摇欲坠的婚姻,就失去了寻找真爱结婚的意愿。

  《生育制度》读后感(三):《生育制度》:费孝通从种族繁衍的角度来解析生育制度和社会结构

  费孝通是著名的社会学家,而作为中国人,他的研究也会致力于中国这块本土大陆,因此他写就了那本著名的《乡土中国》,在中国饱受屈辱的时候,他也给中国的发展开出了药方,也就有了《乡土重建》。但他同样也关注着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人,社会是由人构成,而人也是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他研究社会学的过程中,人类学就是不得不面对的一部分。 费孝通经过他的调查研究和系统思考,写就这一本《生育制度》,而在这书中,费孝通更多从功能性的观点来探讨人类的社会化过程以及由人构成的社会体系的发展规律。

  在这本《生育制度》中,费孝通从“种族绵延”这一生育制度最重要的功能,来探讨整个人类个体和社会在这其中扮演的作用以及社会以此为基础形成和发展的各种行为模式。当然这本书成书于上世纪四十年代,费孝通还处于他学术的初始阶段。在他人生的后期,在90年代之后,他的思考更加全面,他也认识到《生育制度》中的观点是有偏颇的地方,比如,作者忽略了人本身的能动性,忽略了人类情感的作用。社会制度并不仅仅是为了种族绵延而独立存在,而个人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就对生育制度有着影响。社会和人是相互作用的两面,单纯从人类种族的绵延来考虑生育制度一定是不全面的。

  既然费孝通的这本《生育制度》已经被证明是不全面的,我们还有必要来阅读这本著作吗?其实还是很有必要的。它毕竟从一个角度全面的解构了作为由人组成的社会,为了人类赖以生存、发展而做出的努力。这些观点虽然偏僻,但也是事实的一部分,我们在阅读时稍加注意就可以了。 在费孝通初始的观点中,生育制度是保证人类可以繁衍生存的基础,那么一切的论据都是以种族繁衍为目的了。而社会的最小单位——家庭,无疑是种族繁衍最重要的场所,父母也是首当其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父母的结合、家庭的形成都是为了后代可以生存并顺利融入这个社会的角度来检讨。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孩子才是最重要的,父亲、母亲反而沦为次要作用。这也就是在社会中会有各种制度保证家庭中必须有孩子,有继承人的原因所在。妻子不能生孩子,丈夫可以娶妾;夫妻都不能生孩子,需要过继、需要养子;在家庭外的私生子却不被认为是家庭的一份子,必须经过特殊仪式才能回到家庭之中来,而所有的这一切制度都是为了保证后代可以延续。

  后代需要融入社会,教育又是必不可少的。社会是由男女构成,这也就是家庭必须由男女构成的原因所在。一个家庭父母双方构成了包括男女都最小社会,这保证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以接触到一个微型社会,接受社会化的过程,孩子长大之后也就可以顺利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份子。而如果不是为了孩子的抚育,家庭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这也是费孝通从调查中看到各种冷漠的夫妻关系而得到的观点。 为了保证人类种族繁衍,为了社会可以得到延续,在这本《生育制度》的内容还有很多,比如居住制度、比如继替制度、比如亲属制度,等等,费孝通都根据他的观点进行了相关的论述。 其实费孝通的这本《生育制度》,缺陷非常明显,他完全忽视了人的情感,读来把人陷入冷冰冰的生育机器之中。在讨论生育制度的书中,如果没有情感的存在,那生育制度肯定就是不全面的。人作为社会化最好的群体,人类生育最大的基础一定就是情感了。人类生一个孩子一定是会爱他的,而不是仅仅繁衍后代。

  《生育制度》读后感(四):从社会学角度谈生育

  自第七次人口普查后,三孩政策便日渐成为热议。今年5月31日,我国开放了三胎政策。上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修改后的人口计生法规定“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虽然该政策一经问世,便遭到无数人的吐槽。但为了缓解人口老龄化,改善人口年龄结构,这样的政策集结了无数人的智慧,无疑是正确的。我想日后我们受益于该政策之多寡,时间便会证明一切。

  想想那些存在极大人口问题的中东国家,我便唏嘘不已。伊斯兰教严禁堕胎,鼓励生育,任何类似计划生育的政策都会被认为是亵渎神灵。我想起电影《何以为家》中,小男孩的控诉:“我告我的父母,他们把我生下来。我希望无力抚养孩子的人,别生了。”父母本是给予我们生命,让我们拥有选择权利的人,但在电影中却变成了子女讨厌的人。

  我曾经和一个三十多岁的铁丁聊过天。他说,他感谢父母抚育他长大,却不感谢父母把他生下来。他一直认为,任何人来到这世上都是被动的,是无法自己选择的,如果一生有苦有甜,到头来还不是一场空,还不如不要存在过,没有苦,也没有甜。可我想的不一样,没有来到这世上之前,是无所谓选不选择的,撇开存在主义之后的荒诞不谈,唯有生而为人,才拥有了选择的权利。中国人有句老话叫做“来都来了”,不是得过且过,而是既然来了,就要好好生活,所以我一直很爱加缪第三种自杀的态度。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引出“生育”两字与费孝通先生关于家庭社会学的著作《生育制度》。这看似是一本纯理论干货的书籍,介绍双系抚育、婚姻制度、内婚和外婚、社会继替等概念,似乎只适合出现在课堂或学术研究上。但其中的理论却并不是束之高阁,毫无实效用处的,实则这些研究对于解决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家庭婚姻与子女抚育等现实问题具有很大的帮助。这样子的学术著作大多是从社会性等角度分析,不带什么感情色彩。说到婚姻制度,产生之初仅仅只是为了生下来的孩子有人养,自然是恐怖的。

  面对“为什么要生育”这个问题,不同人有不同的答案。费老站在了人类历史角度,他说,为了种族的绵延,为了团体的完整性。生育已经是一种文化惯性,变成大多数人必经的过程。我和表姐逛金饰店时,她看到宝宝的挂饰很可爱,对我说,以后我给你的宝宝买一个。我当时脱口而出的话便是,你怎么知道我会有宝宝?文化惯性自然是不需要思考的,很多人把生育当成人生任务,可要说是为了全体人类而生育,这显然不会是我们普通个人会说出的答案。

  我读到的初步观点便是,为了人类的绵延而生育,为了生育之后孩子的抚育而结婚。书中的观点我写不尽,如若潜心阅读,必然会有新的收获。

  感谢阅读,祝您今天也要开心嗷。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