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仅三天可见 第二季》经典观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仅三天可见 第二季》经典观后感1000字

2021-10-03 08:00:5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仅三天可见 第二季》经典观后感1000字

  《仅三天可见 第二季》是一部由陈飞宇 / 毛不易 / 白敬亭执导,真人秀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仅三天可见 第二季》观后感(一):《仅三天可见》|本期内容价值这一块上去了

  等了两周,终于等到更新日,第一时间刷完写下这篇感受,总结下来就是,我第一次真正感觉到了一个流量明星的无奈和思考。 我也有挺多想法的,这段时间娱乐圈大震荡,许多阴暗腐朽被连根拔起,而这个时间里上线的这一期内容就让我更加想要聊聊关于偶像,在内娱偶像快销的大环境下,爱豆就像雨后春笋一茬又一茬,来得快去的也快,很少有人再去静下心来,认认真真的思考偶像的意义,思考自我价值,这个圈开始变成了浮躁、公式化输出、还有随口说说的正能量,但是小白和导演长达20多分钟的聊天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流量艺人应该有的样子,让我们知道什么叫做正能量艺人,有这样的爱豆,粉丝的素质也不会太差吧。我真诚的希望,多一些走踏实路的偶像去传递榜样的力量。 讲真,这期的内容毫无疑问将小白的思想表达的淋漓尽致,但我认为这也离不开吕行导演的引导,作为已经合作过两部戏的伙伴,他们俩一定是心有灵犀的,导演一定知道小白心里在想什么,才会毫无顾忌的问出来,我觉得在吕行导演的心里,他一定也是希望小白可以真的掌握自己的主动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吧。 第二期已经开启二刷了,因为真的很有深度,很有思考,非常推荐啊uu们,并且本人已经开始期待下一期了,but想到还要等两周,拳头硬了啊。

  《仅三天可见 第二季》观后感(二):陈飞宇和毛不易彼此互补

  [cp]我想了想大概人永远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缺失的东西上,对于已拥有的淡然、默认及无视。以及成年生活大家一直在找寻童年缺失的东西。 毛不易问陈飞宇你什么时候觉得你帅的,陈飞宇说我没觉得我帅,后来补充一句,你知道么我听别人说我帅就像你听别人说你高一样。 他们两个真互补,相比起对方一个从小更帅富但没那么有才华,一个有才却从小不帅富。所以彼此走到某个点相遇,特别是有类似的处境,彼此还带着真诚,就特别互相羡慕尊重。 我甚至能从毛毛身上看到自己,在农村成绩好不漂亮看到亲戚小孩漂亮但成绩不好。所以第一次见面我们这种都不属于主动热情一方,主要是隐隐担心对方瞧不上我们这不时尚的穷孩子。但一旦得到对方的深刻认可,觉得对方不高傲还心底里尊重你,我们会特别快接受别人。 我想到我和一位超过十年的好朋友价值观差异,她特别重视人际环境,就是我周围人眼睛里我是不是特别的那个。 而我从来没有这个困扰,我的生命中重要性排序第一名来自于别处。 我想了想之所以我不重视她重视的这点在于,她重视的这点在我从小生长环境里不缺甚至过剩,就好像空气和水一样自然,所以我没有那么在乎这个东西。我更在乎/把关注力放在 小时候我觉得我缺的那个东西。 #仅三天可见第二季#[/cp]

  《仅三天可见 第二季》观后感(三):很久没有看过这样真实走心的节目了,佩服节目组的勇气

  这期的主题是朋友圈里的陌生人,我看到这个主题的时候就想,这名字起的挺好的,朋友圈里确实有挺多陌生人的,停留在点赞和评论的交情里,又或者只是浏览时的匆匆一瞥。

  讲真,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陈飞宇毛不易的见面好尴尬,两个人都不太会聊天但是又必须凑在一起完成这个节目,但很奇怪的是看到他们尴尬的样子我还觉得挺有趣的,有一种莫名的和谐感。

  原本觉得随便看看就得了,没报什么太大的希望,毕竟在这样一个快销综艺泛滥的时代会有什么很好的作品呢,但是看着看着真的沉浸了下去,我开始思考,节目中反应出来的那些问题。

  私生的问题一直存在,也一直被讨论,似乎每个明星都被ss困扰过,但是敢把ss真真实实的放到节目中露出的这是我见过的第一个,我知道这个问题永远不会被解决,但我真心的佩服这个敢于为先的节目组。

  关于社交,本人也不是社交型人格,或多或少还存在一些社恐行为,比如能打电话绝不见面,能打字绝不打电话这类的,看到毛不易挤在人群中的反应,我很能get,陌生的环境加上太多的人,这种感觉很窒息,很尴尬。

  总得来说,我愿意用文字阐述我看完仅三天可见这个明星社交实验季第一期的感受,主要还是因为虽然主人公是明星,但我感同身受,后面的更新也会继续跟进,希望不会失望哦。

  《仅三天可见 第二季》观后感(四):【一半火焰 一半海水】有谁是被这个标题吸引的?

  我是被这个标题吸引才决定去看看第二期,当然了,本身我也是挺喜欢白敬亭的,是个资深路人粉,就是看过很多他的电视剧综艺这类的。看完这期的节目,我发现小白好像和我想的不太一样,或者说和大众看到的他不太一样,他好像还有挺多想法的。

  刚开始的镜头,人山人海的,不禁感叹小白真的好红啊,但是那个画面也看的人很窒息,是一种很压迫的感觉,还有后面小白活动拍出发照,舞台,那个小白很闪耀很帅,但总感觉话很少距离很远。到后面小白带吕行导演去他从小长大的地方北京怀柔,那里的小白给人感觉好像放下了什么很重的担子,整个人都很轻松,也愿意和大家说说心里话。果然人还是在自己熟悉的地方会更有安全感,也更愿意打开自己。

  我还是想说说自己对这个标题的理解,一半火焰一半海水,我觉得是两种含义。第一种是说白白和导演,白白就像火焰一般炙热活在人声鼎沸中,而导演就像海水一般宽广包容,了解白白的内心并且可以引导他找自己。另一种就是说白白自己,一面如火焰一般明亮耀眼,一面如海水一般沉稳平静。不得不说,节目组这个名字起的真的是太好了,忍不住再次鼓掌。从标题到剪辑手法,从色调到整体格局都是我喜欢的风格,不加多余赘述,简简单单也足够有力量。

  我其实也是第一季的粉丝,看到了很多的负面评价,一开始也没打算继续追,但其实看看发现也挺好的,所以,要不要放下心中的偏见,我们真的去看看再评价好坏呢?

  《仅三天可见 第二季》观后感(五):对话有点意思哈哈:你很帅。你和人对视能看多久

  毛毛平时也不这么腼腆啊,怎么总觉得陈飞宇眼神不自觉有点侵略性。

  其实挺羡慕帅而自知的人,自然而然的自信。

  就是看他在验证自己的魅力,同时调戏老哥哥。感觉很微妙哈哈……

  还有的感触就是,像毛毛说的,家庭背景让人的价值观和态度差异很大。

  像龚俊29岁其实比陈飞宇大8岁,但是心智并不很成熟。他经常会对自己帅沾沾自喜、庆幸自己能靠脸吃饭,会在不熟悉的场合畏畏缩缩、不知所措、依赖朋友。也会急于证明自己,强调要吃苦努力,感恩,打鸡血,其实侧面表明他还是很在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憨憨和乐呵呵的外表是他真实内心的保护色。

  他可能从大学开始就是比很多人赚得多,是被羡慕的那种人。但是,他的人生选择似乎也是被生活推着走,像我们朝九晚五普通的大多数。

  而转过头看陈飞宇,他的淡定从容、稳操胜券那种感觉很少见。他现在21岁,9岁先演过戏,16岁想当演员,说以后想当导演拍第一部电影是爱情片。陈说这些的时候不是在谈梦想,而是唾手可得的未来,因为他有底气。不论当演员、做潮牌、当导演,一切从自己喜欢出发,没想过生计问题。优越家庭背景长大的人,真的很不一样。

  不是想要说谁比谁优越,招黑招粉,只是说,突然发现即使长大成人后,家庭背景对我们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真的很大。

  《仅三天可见 第二季》观后感(六):朋友圈的陌生人|| 毛不易&陈飞宇 三天的特别实验 出乎意料的投缘

  在看节目之前很难想象他们两个人会有什么联系,毕竟一个是演员,一个是歌手。甚至两人在节目中的“初见面”也异常尴尬,也会产生“他们是加了好友的人吗”这样的想法。随着进度条的推进,了解到,他们真的就是人们常说的“朋友圈的陌生人”——虽然加了好友但是没有聊过天,也不常发朋友圈。

  陈飞宇在回答”为什么想跟毛不易相处三天“时说道,他认为毛不易是个很神秘的人,并且对毛老师充满好奇心,很想知道他生活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活中又有什么样的经历。于是便有了这样一场与众不同的社交实验。对陈飞宇的印象最深的是他的父母,但看了这期节目不仅get了他的颜值,也对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因为曾经被他人恶意解读过,所以讲话时都格外小心,甚至说自己不愿意表达了。心疼~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也曾遭遇过,到现在还有后遗症,所以看这段时,特别能够感同身受。

  毛不易在节目里表现出来更多的是害羞、不自在。但最后对陈飞宇提的几个问题,都非常犀利,一度让我忘记了印象里那个腼腆的毛毛。三天的相处,让毛毛在最后肆无忌惮地展示自己的另一面,淡化了他一开始处于陌生环境下的不安,至少说明这个实验是成功的。

  时间的长短,不能够衡量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认知。虽然只有短暂的三天,但是也充分地展示了他们的另一面,也让我看到了荧幕下作为陈飞宇、毛不易专属于他们的社交方式和状态。也理解了这个节目存在的意义,并非只有我们和陌生人交往的时候这么尴尬,明星也是。

  最后想说的是,从陈飞宇的拍摄现场到火锅店,从毛不易录音室到KTV,再到郊外露营,每次场景的变换,也让彼此之间的关系、了解度更进一步。节目组用心良苦,开始期待之后的几组实验了。

  《仅三天可见 第二季》观后感(七):嗨!演员白敬亭!

  离开学校,我已经很多年不写小作文了,除了工作需要。看完节目,内心感慨,突然想写一写,大概是因为…话痨吧。

  演员

  不可否认,我是看《明侦》喜欢白敬亭的。聪明、干净、少年感、注孤生…这些他后来不太喜欢的标签,确实是我们相遇的契机。

  《天盛长歌》里的顾南衣,是我第一次看白敬亭饰演的角色。人设、造型都很讨喜,很难不喜欢吧。只不过当时不是为他追这剧,而且…剧情一言难尽,所以后来弃剧了,连结局都不知道。

  作为普通观众,认可演员白敬亭,是《平凡的荣耀》里的孙弈秋这个形象。第一次看的时候,孙弈秋那窝窝囊囊的样子真挺让人着急,弹幕里好多人骂他。孙弈秋和《明侦》里精明的白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但我觉得,白敬亭作为演员,可塑性挺强的。

  今年要参加一次重要的考试,整整半年,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没有任何娱乐,休息日都在听课和刷题。这中间仅有的放松时间我二刷了《平凡的荣耀》,每次觉得很难很难,怀疑自己,熬不下去的时候,就想起秋总说:“未到终局,焉知生死”。终于坚持到笔试考完,得到了不错的成绩。

  等待成绩的一个月里终于有时间看了《荣耀乒乓》、《城池营垒》和《8090》。邢克垒当然很帅,但我果然还是更喜欢坦坦。大概是因为……我们都是平凡人吧,不是一出生就在终点,获得一切都必须全力以赴,努力争取,而且有时候并不是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当然,坦坦是有天赋的,还有主角光环

  《仅三天可见 第二季》观后感(八):“社交实验”特别在哪?真实永远可贵

  想从纪实方面来说下为什么喜欢《仅三天可见》这个节目,两个艺人凑到一起,没有中间人(主持人)的引导,要呈现出有内容的东西本来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相信节目组在执行过程中没少碰壁。这也与第一季差别很大,少了个人色彩,但是更加多元~

  整个片子的风格,说是纪录片吧,但是底色又没有那么沉闷,基调也不会太枯燥,甚至有一些综艺性的搞笑时刻;说是真人秀吧,但又有部分真实的呈现,不会完全以娱乐性为导向,剪辑以及后期呈现的手法带有很大程度的记录性色彩。介于纪录片与真人秀之间的这种纪实模式的节目很少,也算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与冒险。

  节目主打的是“社交实验”,实验从何而来?看完第一期我有些get到了。两个可以说是只能算听过对方名字的人,在性格、人际关系上都有很大的差别,作为实验对象被放置在“实验室”中,两个人做的事成为实验变量,其实不到结束的那一刻没有人会知道实验结果是什么。这三天中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恰恰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毛不易和陈飞宇,说实话我完全想象不到这两个人能有什么交集,或者没有详细预设的剧本的情况下两人如何谈出不浮于表面的有深度的内容来。两个人第一天的相处,就像是两个陌生人初见面,社恐和尴尬溢出屏幕。看上去没什么起伏的情节,就是两个人寒暄一下,一起吃个饭,直到这里都是非常能有代入感的。两人见面互夸对方“瘦了”,“最近挺好啊”这种话听起来分外亲切啊。接下来互相围观工作,到最后的走心对谈。看上去平常又普通的三天,两个人关系一直在发生着细微的变化,好像全部都在情理之中。最后的大对谈,两人聊媒体采访那段给我印象很深,由于各方都有安全区,导致最后媒体方、艺人方、观众方都没有得到自己最想要的内容。这个节目中,能够尽可能呈现出一些有深度的问题,也算是为各方的讨论空间开辟了一点新天地吧。看了下期预告,有讲到艺人物化和消费的话题,也是蛮感兴趣的。

  陈飞宇在节目结束的时候留下一个问题,“这个社交实验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呀?”我觉得每个人对这个问题的标准不一样,或者说没有成功还是失败一说,实验结果不是唯一的。经过这三天的相处,也许会发现和对方相识恨晚,也许会觉得以后当个熟人也不错,无论哪一种,有勇气把真实的自己展露给对方就足够了,能够在与别人相处过程中审视自我,也应该是这个节目的初衷。

  《仅三天可见 第二季》观后感(九):失去了姜思达,《仅三天可见》还成立吗?

  还记得第一次看到《仅三天可见》是在2019年,姜思达的灵气和辨识度让我立刻成为这个节目的忠实观众。

  你能感受到那些充满主观的观察和解读,很少有敢在镜头前如此直白评价另一位艺人的艺人,让人觉得非常真实。他很花心思在采访这件事上,也能感受到他对某些嘉宾的兴趣其实并没有那么大,但还是扮演好了提问者这个角色,也有某些瞬间共情了,但似乎并不够。

  那时候的节目,更多的是姜思达对于另一个嘉宾的剖析,通过他的视角的确让我们更多了解到了那个人,比如当时反差极大的于正,看完节目甚至对他黑转路。但姜思达喜不喜欢更重要,节目充斥着他的喜好和味道,唯独缺了另一方的视角。那是一个很好的访谈节目,但好像跟社交实验没什么关系,节目组打出「国内首档明星社交实验」的这个概念,更像一个用来包装千篇一律“访谈”节目的噱头。

  不知道为什么这一季没有姜思达了,当时看到宣传片也挺失落,真的还期待了挺久第二季的。

  直到第二季上线了,看完第一期,竟然有点想要记录些什么的冲动。

  我甚至猜测节目组打出特别实验季的概念,可能是觉得也找不到能替代姜思达这个独特辨识度的人选吧,索性完全改成另一种形式。

  不得不说,失去姜思达的《仅三天可见》,气质腔调变了,不再有那种电影一样的艺术感了,但是,节目内容也不再是访谈了,它好像变成了真正的社交实验,真实记录了两个人的三天相处。

  其实第一期整体挺平淡的,没有多少“犀利”的输出。但是回味起来,社交这件事就是我们每天都会做的啊,无论你是否喜欢,你都得与人相处,它就是日常的,平淡的,温吞的(不过现实也是有很多人的社交生活很狗血啦…

  能让我看下去的,是节目里放大了很多相处的细节,在平淡下的暗流涌动,让人真的很有代入感(当然的确也因为陈飞宇实在太帅了)。他俩初见时的尴尬,那种social的场面话像极了我们第一次见陌生人;毛不易在观察陈飞宇工作时的迷茫感,我们第一次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场合,还是别人的主场,真的连手都不知道该往哪摆吧!两个人在一块还总有种不知道要干嘛去的感觉,估计也是真的不熟,我们平时也就吃饭喝酒唱歌玩密室剧本杀什么的,好像也很难跟一个第一次见面的陌生人去做什么特别的事。

  所以社交就是日常感啊,我觉得这期最好看的反而也是日常感,明星吃火锅看到一大坨牛油也会拍照,看到对方嘴上脏了立刻提醒擦擦嘴(上头),去露营一个想划船一个不想动,实在没话聊了竟然对视了一分钟(再次上头)。陈飞宇说自己最喜欢去三里屯溜达,原来明星就在我身边,怎么没偶遇到过呢;毛不易提到自己喝了酒写歌词的事儿,朋友看完跟我说,想起了自己熬夜边喝酒边写策划案的时刻,简直一模一样。

  毛不易和陈飞宇这对组合选择的也挺妙,也不知道毛不易呈现出来那种尴尴尬尬的社恐感,到底是怎么愿意来这种社交节目的。但是节目改成了双向视角之后,一个别别扭扭的小傲娇毛不易,一个漫画现世的大帅哥陈飞宇,这种双向奔赴的感觉,就是让人最上头的事情啊!!打着社交实验的旗号,实验出了恋综的感觉,这种情况估计节目组也没想到吧……

  但也有一些缺憾,他俩实在是太“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感觉了,就是这种场面话可能延续到了最后。不知道他们这三天相处是否真的都是愉快的,陈飞宇最后还一脸坏笑问节目组实验成功了没,有种看好戏的感觉,也许他自己心底觉得不成功?但很可惜的是,节目里没能呈现出这些更真实的内容,他们对彼此最真实的看法不得而知。我当时在想,如果是姜思达,也许还是愿意把对那个人的真实评价赤裸裸的展现在镜头前吧。

  无论如何,我觉得这一次社交实验的概念,的确更突出更鲜明了。这次改变也是一把双刃剑吧,失去了第一季的锐利,但是增添了很多温暖。特别是最近网络语言暴力泛滥的情况下,键盘侠遍地都是,你很难在网络上平心静气跟别人交流,看一看这种现实生活里温暖的社交,也挺治愈的。它会让我怀念以前没有手机,信息没有那么发达的时代,你想见一个人,就要去找他,面对面的聊天,所有的交流都是直接的,有温度的,也不会出现微信朋友圈里的陌生人。

  看到下期预告有白敬亭,宣传片里还有刘擎和陶虹,后面每期的风格变化感觉还挺大的,不知道会呈现出来什么效果,等节目上线看吧。想给还没看的集美们提示一下,这一季正确的观看姿势,就是不带任何预设。

  (至少刘教授那组应该不会像恋综吧。。。这也不好磕啊哈哈哈哈

  第一次写repo,挺特别的,谢谢《仅三天可见》给了我这个勇气和冲动,遗憾的是喜欢第一季那么久,也没鼓起勇气记录点什么。也许,这也是一次我和节目的社交实验吧。

  《仅三天可见 第二季》观后感(十):围观阿雅和杨迪的「三天」朋友圈

  作者:眠去

  公众号:麦子熟了(ID: maizi8090)

  初秋时节,回望一整个夏天,还能清楚记得在上海一条梧桐老街上同时见到阿雅和杨迪的奇妙感受。

  踏着蝉鸣,两人结伴而来,带来的却是两厢完全不同的气场:阿雅周身沉稳,杨迪兴味盎然。

  这种一静一动的冲撞感又意外谐顺,在某一瞬间,阿雅说,看到杨迪,就像看见曾经的自己。

  杨迪其实也一样。

  他说,希望在未来的有一天,可以成为像阿雅一样拥有群策力的内容创作者。

  似是「八杆子打不着」的两个人,从北京到上海,花三天时间走进彼此的真实生活,竟发现对方身上有着自己的「过去」和「未来」。

  杨迪今年35岁了。

  处于事业的上升期,每天几乎除了工作就是工作。

  阿雅在北京集合朋友们线下分享一场琵琶演奏会《雅集》,整整40多分钟,大家一齐丢开手机,沉浸在美妙音律中——这对杨迪来说是极其陌生的。

  杨迪鲜少有过闲暇时刻。他的日常更多是这样:

  舍不得睡觉,习惯熬夜;喜欢话剧,却永远找不到时间去看;

  习惯各地出差,却因为恐高无法乘坐飞机,于是赶各种早班高铁,像这一次从北京到上海一样,在车站匆匆解决掉早餐;

  上了高铁却仿佛回到自己的「舒适区」:变戏法儿般拿出整套睡觉装备,毛毯、眼罩、静噪耳塞,一连串操作熟练到身边的阿雅目瞪口呆……

  落地上海之后,杨迪直接进入工作状态,在租来的公寓中连拍几个小时短视频,自编自导自演。始终保持情绪饱满,自己喊cut,自己一人分饰数角,包括在情景喜剧里扮演一只巨型「蟑螂」。

  「2021年了,(想不到)还有人在演蟑螂?」杨迪自嘲着对阿雅说。

  但阿雅并不觉得讶异。

  做主持人逗观众笑,在台上唱歌表演、故意扮丑……这些她都做过;

  杨迪陀螺一般的「高能输出」状态,她同样经历过,甚至有过之无不及。

  许多年前,那个火遍大街小巷、在电视里夸张唱着「红豆、大红豆」的女孩,每天也是除了工作就是工作,活得像一只拉满了弦的弓。最忙的时候,一周录三四个节目,时间紧迫到自己边开车边打电话边化妆,命都不要,恨不得多生出两只手。以至于到后来,父亲过世的时候,也只是用了七天假期就返岗,眼泪都来不及掉。

  成年人了,谁都不比谁活得轻易。

  「可做什么都太用力了,那用力会成为一种内伤。」

  35岁仍旧扮演蟑螂并不代表什么,但阿雅反问杨迪:40岁呢,50岁呢?倘若仍旧如此,是否心酸大于幽默?

  许多人无法想象,阿雅和杨迪会有发生交集的这一天。

  杨迪也这样以为,「小时候看阿雅的节目非常开心,没想到可以成为朋友相处三天。」

  阿雅18岁就出道,且声名斐然,比她小七岁的杨迪的确可以说是看着阿雅的节目长大的,小小初中生曾看过阿雅的每一档综艺,听过她的每一支歌,甚至至今都能脱口哼唱出歌词。

  麦子熟了工作室阿雅和杨迪这一场为期三天的「明星社交实验」,充满了各种不期然的可能性。视频号

  多年前结下的机缘犹如一粒种子,如今生根发芽,命运的齿轮再次契合,杨迪走进阿雅北京的工作室,第一次作为朋友参与到阿雅的日常工作中,清晰地感受到她脱胎换骨般的变化:

  明确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并为此一直努力着;花十年时间沉淀,吃过很多亏也被人骗过,但终于拥有自己的创作团队和强大群策力……

  当年唱唱跳跳活力无限的女孩如今眉眼淡然,岁月在她身上已沉淀成一种修为,也让她拥有了一种仿佛能够抚慰人心、瞬间安静下来的力量。

  杨迪说,她再次成为我想要成为的方向。

  但对于阿雅而言,从主持人、歌手、演员,再到制作人,这种旁人欣羡的华丽转型,辛苦自知。

  26岁是阿雅人生中一道重要的转折点。这一年,父亲离世,她第一次痛苦地意识到,「原来爱我们的人不会永远陪在身边。」

  这一年,她来回辗转于医院与工作间,父亲过世七天就重新回到台上,心是空的,却依然要作为主持人竭力逗观众开心。

  这一年,她终于决定抛下一切出国游学。不是头脑发热,也完全权衡过利弊得失,但依然选择从「名利场」中抽离。

  她开始慢慢减少工作,停下许多节目,同时学习语言,提交各种申请,前前后后准备了大半年。对阿雅而言,游学这件事,无关对错,也遑论是否值得,更绝非外人想象中轻松。但既然是自己主动选择的,她必须全力以赴,读书期间无比认真、和成绩死磕,才算对得起自己。

  直到有一天,她照常坐着公交车去上学,在路上眼泪忽然就止不住。

  阿雅笑着回想说,自己哭了三天三夜,难以想象,但是真的。

  那一刻迟至的眼泪,让她知道,有些事情,她终究是做对了。

  后来的阿雅越来越懂得如何与自己相处,她会为了输出优秀的创作内容而耐心蛰伏,酝酿十年,所以我们才会看到她带着新的节目和新的身份惊艳回归;

  她也会为了多陪伴女儿的成长而放弃一些绝佳工作机会,或许会有遗憾,但无须后悔。因为人生就是由这无数次的取舍选择决定的,你失去一些,也必定会得到一些。

  至于值不值得,听从你内心的答案。

  外人眼中的阿雅,温柔知性,优雅自持。

  但真正相处时就会发现,她身上经常流露出小女孩的天真可爱。譬如新近对言情小说很着迷,还不好意思讲;采访完她整个人放松下来,在电梯里对着镜子做鬼脸;收工时太高兴而情不自禁和杨迪胡乱跳舞,那个熟悉放肆的笑容还是多年前的元气少女啊。

  外人眼中的杨迪,擅长搞怪,欢乐喜剧人实锤了。

  但真正相处下来,如阿雅所言,会察觉到他的脆弱,和他内心真正柔软之处。当他提到外婆离世多年,但他牢牢记住自己见外婆最后一面的样子,语气平静,却让人忍不住鼻酸。

  他当然也有自己的伤痛,然而许多事情,他未必肯示人,也或许是觉得没有必要。他不立人设、不做任何媒体宣传、亲自打理微博……他活得勤勤恳恳的一面,其实就是当下的我们、无数「打工人」的最真实模样。

  麦子熟了工作室杨迪珍惜工作机会、活得勤勤恳恳的一面,其实就是当下的我们、无数「打工人」的最真实模样。视频号

  短视频时代,什么都很短暂。

  人与人的关系也很短暂,蜻蜓点水一样,来不及沉心欣赏一场音乐会,来不及等到和真正在乎的人说一声晚安,来不及见最亲近的人最后一面。

  阿雅说,在这个年代,肯花时间去认识一个人,已经是件很奢侈的事情了。

  更不要提如何花时间去关心一个人的心灵。

  这次阿雅与杨迪真实相处的三天,两人互为镜像,谈及过去和未来,也更加洞悉当下。面对杨迪的情感迷茫处,阿雅给出真挚的建议:

  她在杨迪身上看见过去的自己,感同身受,因为她太明白,全身心的燃烧给予未尝不好,但弦拉太满,最容易割伤的先是自己。懂得适时慢下来,如何好好地爱自己,继而好好爱人与被爱,或许是我们毕生要习得的功课。

  而面对自己,她更加朴素和诚实:

  这世界上有许多快乐,并不需要花很多的钱,它需要的是你的时间、你的付出。

  腾讯新闻播出的第二季《仅三天可见》,最新这一期即是「阿雅x杨迪」,收录了更多两人相处的细节。

  作为国内首档「明星社交」实验节目,录制过程其实充满了种种不期然的可能性,但总有一些不经意间泄露的真实打动到你。

  就像节目结尾,阿雅和杨迪互相公开彼此的三天朋友圈,两个自认「不好看」的人最后笑称:原来我们都对「好看」这件事有执念。

  有点好笑,有点心酸,但又已经是全然的释怀。

  在人人「社恐」的今天,我们是否还有必要去展露给别人最真实的一面,亲密社交关系如同盲盒,里面有什么,期待得到什么,又能带给彼此什么。

  朋友圈仅三天可见,但这三天带来的余震,即便作为旁观者我,也许会回味很久吧。

  采访/主编:眠去

  感谢 阿雅 接受 麦子熟了 专访

  出品:麦子熟了 x 阿雅 x《仅三天可见》

  本文所有素材均由 腾讯新闻授权使用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麦子熟了」(ID:maizi8090):聚焦国内新中产、新青年、新女性,坚持优质内容创新,分享传递美好生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