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婚姻生活》经典观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婚姻生活》经典观后感1000字

2021-10-18 10:42:2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婚姻生活》经典观后感1000字

  《婚姻生活》是一部由海加·李维执导,杰西卡·查斯坦 / 奥斯卡·伊萨克 / 苏妮特·玛尼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婚姻生活》观后感(一):简单真实的对婚姻诸多内容的探讨

  看起来是个不错的探讨婚姻的电视剧,第一集中就已经讨论到了男女双方财政平衡、养育投入、开放式婚姻及二胎等诸多话题,适合中年已婚人士不过对年轻人也很适合,至少可以提前看一下婚姻意味着什么。

  其实婚姻里很多决定都是十分个人化的,也就是婚姻与养孩子一样,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秘方和程式,而是要自己去摸索,制定自己的规则。很多事看起来是约定俗成,但其实并不适用于每段婚姻。

  剧中没有太多大起大落的戏剧化内容,就是简单的人物对话,像是在家里夫妻二人的对谈,但内容很现实。

  无论是一夫一妻或开放式婚姻,还是二胎,都是需要两个人同意的。假设没有人被逼迫,但一段时间内讨论的结果,也不代表以后不会反悔,不代表两者中没有一方觉得妥协。婚姻其实就是反复的协商、合作的结果。

  杰西卡·查斯坦与奥斯卡·伊萨克出演一对模范夫妻,他们之间任何事都是“有事好商量”,客气温和的很,甚至可以感觉出奥斯卡·伊萨克出演的丈夫 是真的相当克制、隐忍又温和的人,是好丈夫典范,但不代表两个人没有任何矛盾。其实大部分能坚持很久的婚姻,都不是因为没有矛盾,而是两个人都是好人,道德准则很高,懂得忍让,把作一个好人、好家长放在一切问题之上。

  关于开放式婚姻的讨论,我个人是很保守的观点,完全没办法接受,觉得如果不想一夫一妻就根本没必要结婚。我更喜欢片中关于二胎的讨论。这对夫妻原本都打算留下孩子了,但最终还是去做了流产。有很多时候,双方说的话不一定代表内心的真正想法,决定反反复复是十分正常的,只能说最终还可以手拉手走到最后并面对结果就真的是好夫妻了。

  里面印象深刻的一段对话是,一个研究生问他们婚姻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们说:“才结婚十年算成功了吗?门槛儿有点低?”那个学生说:“美国的婚姻平均只维持8年。”

  我在婚礼上面听到老年夫妇分享婚姻秘诀就只有一个:Happy wife, happy life

  《婚姻生活》观后感(二):HBO这出爱情悲剧,真实得想报警

  钱钟书曾经用一纸围城,精妙地比喻过进入婚姻前后的状态。

  当下,人们很难再去相信爱情,它的到来总是伴随更多的利益得失,加上个人主义觉醒得流行和现实压力,让婚姻不再成为一部分人的必选项。

  现实的悲观足够惨淡,写实的婚恋影视题材也不忘在其中“煽风点火”。

  《革命之路》让人看到理想和现实间的差异,《中国式离婚》让人看到中式家庭的一地鸡毛,《婚姻故事》则让人见识到濒临破裂的关系带来的语言暴力和情感伤害。

  向来以敢说敢干的HBO当然也不会闲着,近期推出的5集迷你剧,就让观众领略婚姻生活的弊端和隐患。

  豆瓣8.8,烂番茄专业评审团新鲜度86%,让新版《婚姻生活》成为近期炽手可热的话题作之一。

  刻意强调新版,听剧名你可能已经能猜到,它改编自伯格曼的同名影片。有意思的是,伯格曼当年在拍摄这个题材时,曾先后推出过影院和电视剧两版。

  相较电影版,电视剧的长线优势能让它更细致呈现夫妻间的相处细节。HBO除了继承原作精髓,还结合时下议题进行了适当改变,让其更符合带带观众的审美。

  剧集主人公Mira和Jona是一对中产夫妻,两个人的婚姻关系在首集就已出现裂痕。

  HBO的版本中,导演直接将原作堕胎的部分拿来作为主要矛盾,但看过原版的观众会发现,在细节打磨上,伯格曼其实花了更多时间进行雕琢(可能也跟HBO少制作一集有关)。

  比如,老版《婚姻生活》中,刚刚提到的堕胎分歧只是一方面,还有别的因素在为观众揭露Jona夫妻之间的矛盾。新作规避的掉的房事,恰好是原作引发二人分手的关键——因为女方人到中年的“性”致过低,丈夫决定另寻新欢。

  基调而言,美版做得更生活化,原作的舞台腔较浓,加上北欧人对这类话题一贯的冷静态度,理性到让人绝望。

  口说无凭,瑞典版当年播出引发国内的离婚潮,在今天看来依旧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但也从侧面说明老版对一代人产生的影响。

  拍这部戏的时候,导演伯格曼和女主丽芙·乌曼刚分手不久,作者正陷入对两性关系的极度不确定之中。恰巧,电视剧赶上第二次女权运动,所以伯格曼尝试针对此现象,点破女人努力对外谋求社会平等之余,在家庭中面临的尴尬境遇。

  伯格曼似乎并不相信女性在两性关系中能获得实质意义上的对等,生理构造差异和权力的固有姿态,已然决定了女性进入婚姻后的地位,只不过剧集把当时大部分女性遭受的困惑进行了忠实还原。

  进入到2021年,世界对女性地位的呼吁与改善仍在继续,但HBO并没刻意去迎合这一点,而使用更冷静客观的笔触,书写了一段令人心碎的婚姻悲歌。

  人设逆转是新版做出的一个比较大的改动,原先出轨的丈夫被替换为Mira,且为了突出丈夫Jona的老实人形象,编剧还特意给他加上犹太人身份,以强调这一族群的男性对待婚姻的忠诚。

  不过从新版故事的整体表现来看,这次身份对调依旧不影响其继承原作核心,探讨的依旧是喜新厌旧对两性关系带来的永久性创伤。

  Mira作为引发这场矛盾的核心,离婚前有一个爱自己的丈夫,且对方是一个好爸爸,但日常的寡淡和千篇一律,令渴望激情的Mira忍无可忍,只能用出轨宣告她对婚姻的反叛。

  天真的代价是惨痛的,待到激情冷却,她发现之前和Jona的矛盾如今在她和情人身上重演,她渴望重新回归家庭,却发现原配早已对她心灰意冷。百般纠结过后,夫妻之间最终签下了离婚协议,但协议只是法律层面的形式,依旧无法阻碍二人此后各奔东西却依旧彼此偷情的事实。

  这是一个令人如鲠在喉的结局,因为很显然,Mira不切实际的折腾除了粉碎原本的夫妻关系,也彻底改变了Jona的为人。在背着现任和Mira一番云雨过后,Jona曾说:我也爱我的妻子,但那和对你的爱不同,胶带撕下再粘回去也许仍能复原,但无法再像原本那么牢,我永远不会再像爱你一样去爱别的女人。

  这样的生活观将Jona塑造为周慕云的翻版。真心无法得到回应和理解,令他成为得过且过的情场老手,而不再贪恋所谓的道德和忠诚。

  再婚后的Jona开始变得寡情薄意,并尝试从其他女人身上获得现任无法给到的“补偿”,且丝毫不为此感到惭愧。选择Mira看起来更像是对过去的执拗,这份执拗中,曾包含Jona对婚姻所有的美好想象。

  当然,Jona有他的问题,在Mira的出轨中他虽占有道德优势,但婚姻中的模棱两可和不够打开才是触发Mira出走的开关。这个意义上而言,与其说Mira是风暴核心,倒毋宁说Jona是这场悲剧的始作俑者。

  而导致这场悲剧的根由,原版给出的解释是因为丈夫不甘于自己碌碌无为,所以找小姑娘出手,新版则改为犹太文化中对父权的绝对崇拜,导致Jona从小活在一个压抑的氛围中,没办法按照自由意志独自成长。这让他自幼形成内向的性格,从而给将来的婚姻埋下隐患。

  有意思的是,在处理两代人有关婚姻的看法时,新版同样做了区别于老版的调整。Jona认为母亲的一生是不幸的,他试图勾起母亲对父亲的负面回忆,转而否认自己的婚姻,母亲反驳了他。这个处理弱化了婚姻中的矛盾,回到了美国“家庭第一”的主流语境。而瑞典版则处理得更耐人寻味——妻子不否认和丈夫之间存在的隔阂,但也坦言“他的离开带走了我一部分生命”。

  前者强调家庭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后者则展现了婚姻中更隐秘也更真实的矛盾处境。老一辈人面对此中困难的解决办法是选择与对方死磕,而年轻一代则选择了放彼此自由,一刀两断。很难说哪一种更对,因为这不是简单的对与错,而是牵扯家庭和自由孰先孰后。

  时隔多年再来重看这部翻拍自上世纪的经典,我不再将其当作一种劝诫,而是把它看作一面镜子。这部剧将婚姻可能面对的挑战和问题抛给世人看,人人都将从中得到自己的答案。

  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准备,又或者抱着过多幻想进入其中,多半会失望。但如果放平心态,本着“平淡唯真”的理念运营婚姻,兴许会换来一个不错的结果。毕竟,大部分婚姻不是定量(白头到老),是变量(没有不散的宴席)。

  用小概率才会发生的定量思维揣测变量,最后多半悻悻而归。只是,在这样计较得失的时代,又有多少人能放下戒备,在婚姻中做到完全敞开,这着实得打上一个问号。

  《婚姻生活》观后感(三):只对出轨有“性趣”,刺激!

  “你分手了?”

  “对,彻底分了。”

  色调昏暗的房间,

  你正在进行一场闺蜜夜谈。

  失恋的朋友伤心欲绝,

  你上前一步,想要提供安慰。

  她充耳不闻,诉说着对男友的不舍:

  “我不能没有他,因为.......

  当我跟他约会时,

  我想跟丈夫上床的欲望高涨。”

  她在开玩笑?

  不,相当认真。

  “跟新男友在一起,

  让我重燃激情,跟丈夫的性生活,更和谐”

  “对丈夫有性趣的感觉,超赞”

  “我把他搞到疲软”

  闺蜜忘情地描述,充满诱惑。

  你,有没有心动呢——

  《婚姻生活》(2021)

  蜜拉和强纳森是一对模范夫妇。

  妻子蜜拉,企业高管,在外打拼。

  丈夫强纳森,大学老师,兼顾家庭。

  强纳森顾家,但不以此居功自傲,

  “我没做出多伟大的牺牲”

  蜜拉忙于工作,但挂念家庭。

  只要在家,会时时刻刻关注女儿的状况。

  “我再去看她一下”

  两人相伴走过十年。

  家庭分工明确,夫妻关系和谐。

  在平均婚期只有8年的美国,

  是不可多得的“成功婚姻”案例。

  《婚姻生活》,聚焦这对模范夫妻的日常。

  当然,重点不是他们的婚姻是如何成功的。

  而是这场成功的婚姻,是如何破碎的。

  率先打破平静的,不是两位主角。

  而是他们共同的好友——

  彼得和凯特。

  一对奉行 “开放婚姻”的新式夫妻。

  丈夫彼得认为,情欲是人类无法克服的天性。

  专一只是出于理性的选择。

  妻子凯特也觉得,跟不同的人上床。

  有助于维持婚姻的新鲜感。

  两个追求自由的人,

  在“开放式婚姻”的保护下浪得飞起。

  终于有一天,翻车了。

  四个人的聚会上,

  凯特跟新男朋友分手,伤心欲绝。

  她细数自己帮彼得处理感情的“盛况”。

  “你的每一个女朋友,我都接受”

  到头来,彼得不愿意面对自己的新男朋友?

  这是不公。

  对此,彼得有自己的逻辑:

  “我从没爱上过其他人

  这点我们不同”

  凯特觉得荒谬至极,

  都随便上床了,还谈什么爱情。

  “爱上其他人又如何?

  这是开放式婚姻必然要承担的风险”

  他们自以为达成一致,

  实际上对“开放式婚姻”的理解千差万别。

  肉欲和爱情能否分开?

  开放式婚姻是否成立?

  影片探讨的现实问题之一,浮出水面。

  但这些,不是闺蜜夜谈关注的焦点。

  蜜拉与凯特的谈心,是两种观念的碰撞。

  “激情很重要,但我们又不是16岁......”

  “年纪大了就要放弃激情吗?”

  面对凯特的质疑,蜜拉只有沉默。

  这个问题抛进蜜拉沉寂如死水的十年婚姻生活,

  确实翻起了一丝涟漪。

  但真正引起风浪的,是一个孩子。

  蜜拉怀孕了,

  在将近40岁的时候,二胎。

  留下,负担会很重。

  流掉,舍不得。

  强纳森充分尊重蜜拉的决定。

  他知道关于生育,蜜拉享有“一票否决权”

  在短暂的不知所措后。

  他们开始讨论孩子的未来。

  从孩子的性别,

  说到孩子长大以后房间该如何改建。

  “所以我们决定生了吗”

  “是啊”

  两人深情拥抱,互相依偎。

  一切看起来发展良好。

  下一个镜头,

  两人一起出现在医院。

  准备人工流产。

  作为即将流产的女人,

  蜜拉在安慰丈夫:

  “你还好吗?

  你生气了吗?”

  吃下流产的药物后,

  她拒绝了丈夫的陪伴:

  “我想独处,可以吗?”

  直到丈夫离开,

  她才用被单裹住自己,无声痛哭。

  之后的几个月,

  这对夫妻恢复了以往平静的生活。

  丈夫工作轻松,拿出大半时间照看孩子。

  妻子满世界出差,打拼事业。

  两个人一如既往地拥抱,接吻。

  直到某一天的深夜,蜜拉出差回来。

  她告诉强纳森:

  “我爱上别人了”

  以上就是《婚姻生活》前两集的剧情。

  有人评价这部剧:

  “一切都真实地让我不想看下去”

  但到目前为止,

  无论是奉行开放式婚姻,随便跟人上床,

  还是40岁高龄怀孕,流产时还安慰丈夫,

  或者是老婆出了趟差,回来就移情别恋。

  这些情节都称得上一句“狗血”

  为什么依然觉得真实?

  这得益于该剧对细节的把控。

  这段成功婚姻的易碎,贯穿始终。

  比如强纳森的设定是“完美丈夫”,

  充分尊重妻子的决定,为家庭付出无怨无悔。

  但影片最开头,夫妻二人接受访谈。

  采访者要求他们用一些词,定义自己。

  强纳森给出的回答是:

  男人,父亲,学者......甚至包括“患有气喘”,

  就是没有一句“丈夫”。

  当问及他们的家庭分工。

  蜜拉努力强调自己对家庭的付出,

  说周末的时候会多分担。

  强纳森脱口而出: “会尽量赶在孩子睡前到家”

  他真的没有半点责怪吗?

  蜜拉面对强纳森,

  随时随地,都处于安慰者的状态:

  “怎么了吗?”

  “没事,很有意思”

  “真的吗”

  “真的”

  而她自己,

  则是 压抑、顺从的。

  当听到采访者用“女主外”形容家庭关系,

  她下意识想要反驳,但当丈夫接过话茬。

  她就 微笑,点头,不再说话。

  听着丈夫对婚姻关系高谈阔论。

  没兴趣,不认同,

  但不反驳,不争辩。

  妻子的不舒适感,

  没有一句台词表达,却时时刻刻溢出屏幕。

  每集将近一小时,

  两个人的家,就是全部场景。

  由主角的行动和对话撑起整段剧情。

  用做减法的方式,还原这对夫妻的相处。

  把两人生活的细枝末节,撕开揉碎,任你审视。

  其中细微的情感,也一并传递,感同身受。

  《婚姻生活》将这对夫妻的 一举一动放大到极致。

  让人渴望从他们每一个细微的动作中,

  窥探这段婚姻的本来面目。

  当蜜拉告诉强纳森自己怀孕。

  她六神无主,想要得到丈夫的回应。

  但强纳森却把问题抛回去,让她一切自己做主。

  这究竟是尊重,还是一种逃避?

  “这场成功的婚姻,远没有看上去那样光鲜亮丽”

  一旦发现这句暗语,

  影片中的种种细节,布满了婚姻的裂缝。

  不是因为朋友的诱惑,也不是因为孩子流产。

  这场婚姻的分崩离析,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对比同类型题材,《婚姻故事》

  甚至连名字都差不多

  两位主角同样是结婚十年,同样是以离婚收场。

  但这个故事里,我们很容易发现这对夫妻之间的问题。

  十年婚姻,磨灭了曾经的美好。

  妻子为了家庭,失去自我。

  丈夫将妻子当做自己的附属品,

  不尊重她的喜怒哀乐。

  离婚,在所难免。

  但在《婚姻生活》里, 没有人犯错。

  我们可以逐帧拆解,逐句分析,

  那一字一句中似有若无的“不妥当”。

  但任何一处不妥,都不能构成错误。

  影片中蜜拉第一次崩溃,

  是她告诉强纳森,

  她选择堕胎是为了守住婚姻。

  她满心以为,

  只有靠堕胎,才能拯救自己的婚姻。

  此后他们的每一次对峙,

  最常出现的对话是:

  “你没犯错,我也没犯错

  为什么会这样

  我不知道”

  明明,在这次崩溃之前。

  所有的对话,

  都像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对话。

  所有的决定,

  也像是深思熟虑后的最佳选择。

  他们用尽全力经营、维护自己的婚姻。

  却依然走到如今这一步。

  为什么会这样?

  是《婚姻生活》借主角之口,向所有人提问。

  也是这部剧的意义所在。

  它像是一场婚前必修课,

  感慨万千地上完,留下一堆课后作业。

  婚姻是什么?

  进入婚姻将面对什么?

  没有答案,也没有固定模板。

  《婚姻生活》,留下的只能是思考。

  没有人能靠一部剧看透婚姻。

  你的答案永远在自己的生活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