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渊冲译桃花扇》经典读后感有感
《许渊冲译桃花扇》是一本由(清)孔尚任著作,中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202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许渊冲译桃花扇》读后感(一):《许渊冲译桃花扇》——一把扇子写活了一段历史,一部译文传递了东方的情思
以前很不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戏曲,听起来节奏拖沓,看起来舞台简陋不堪,很难让人提起兴趣。
年龄渐长,见多了世面,看多了事情,熟悉了历史,突然对繁华盛世的治理和乱世战局都有了浓厚的兴趣,描述性的书面文字在了解了一段历史的整体和细枝末节信息之后,突然也读起来少了一些趣味,恰恰在这个时候,开始对戏剧话本中诗一般的语言、爽滑流利的韵味产生了浓厚兴趣,也是在这个时候接触到将中国传统文化孜孜不倦地翻译给全世界的许渊冲教授的中英对照本《桃花扇》,能让人在一本书里接受古文话本的语言风格和对照版本的另外一种世界语言阐释的双重信息流量冲击,这样的阅读体验估计对于大多数爱书人、读书人都是比较稀缺的,所以也格外的让人难以抗拒。
阅读是一种信息输入的方式,相比于动态的视频和看不见的音频,在同一单位时间内信息量上或许大多数时候,静态的纸面阅读都是处于相对劣势的位置,但是,所谓的劣势和优势,在不同的条件下,其实是可以出现反转的。
在中英双语对照版的《许渊冲译桃花扇》中,许老以其渊博的学识将中文积淀的厚重博大与英文表述直白易懂的特点融会贯通,把中西两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体系的认知隔阂通过英文词汇语句的精简选用降低了读者理解的难度门槛,使远在千万里之外、从来没有接触过中国文化的英语语言阅读者得以在侯方域与李香君凄美的爱情故事中体验到异国他乡的民众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知道他们在家国破碎的乱世是怎么生活、怎么对待敌对者、怎么面对遗憾、怎么表达情感,感受另一个民族人民身上的傲骨和气节,感受纵使被情势所迫而永久无法相聚的有情人彼此悱恻缠绵、难以断绝的情丝给人内心长久的震撼。
我相信,在异国他乡的街头、公园绿地上、书桌旁,会有人在自在翻阅的时候,为这两个素未蒙面的年轻人身上的悲剧故事而动容落泪,他们会以全人类天生的认同感了解另外一种文化体系中的人们的认知思维,这种故事的魅力更远在戏剧话本语言魅力之外,并将长久地影响着每一位读者。
这就是故事的魅力,这种魅力当然由中文母语表达得更为贴切,但是,在中国融入全球社会的时代大势下,我们不必要抱着上国的迷梦睥睨天下,应当把早已融入到我们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的文化体系中的经典让那些对我们抱着怀疑态度、希望了解东方文化的英语读者看到另一种文明的魅力。
尽管翻译后直白的英文不够母语传神,但是我们也不必强求完美,毕竟对于没有基础的外国人来说,看得懂才能入门,才可能进一步登堂入室,才可能吸引他们去阅读更多的中文经典。
《许渊冲译桃花扇》读后感(二):历尽悲欢离合,也爱千里寄扇,最终双双出家
四大古典戏剧,也称“四大古典戏曲”,分别是王实甫的《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孔尚任的《桃花扇》;洪升的《长生殿》,其中《长生殿》和《桃花扇》是清代戏曲发展上的两个高峰,在中国戏曲中同样也具有很高的地位。
在“许渊冲译经典戏剧”系列中,《许渊冲译桃花扇》收录清代剧作家孔尚任的《桃花扇》的舞台本做翻译,全书以中英双语呈现,通过双语阅读模式,让我们感受不一样的《桃花扇》。
《桃花扇》的故事是发生在明代末年的南京,与其他三部不一样的是,《桃花扇》并不只纠缠于儿女情长,而是以侯方域和李香君爱情的悲欢离合为主线,引出了南明王朝的飘摇,展现了明末南京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揭露了弘光政权衰亡的原因,所以《桃花扇》是一部接近历史真实的历史剧,该剧问世三百余年来一直被人们所喜爱,被改变黄梅戏、京剧、话剧多个剧种。
在在“许渊冲译经典戏剧”系列中,每一本的主题都不同,但是每一本都值得我们认真去翻阅,每一本都吸取了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表现出中国文化的美感,《许渊冲译桃花扇》也是如此,而英文翻译部分是许渊冲先生与儿子许明一起完成,说起许渊冲先生,我了解他是第一次是因为在《朗读者》,第二次就是他逝世,后来没多久就有人告诉我他翻译的书籍“许渊冲英译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问世了,每一本译作都是许渊冲先生用心浇灌、字勘句酌的果实,许渊冲先生也说“科学无法解决文学的优美。不能只翻译表面形式,要提取中心思想。只有坚持中国文化的美感,才能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许渊冲先生提出的“三美论”:意美、音美、形美,在他翻译的这套“许渊冲英译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作品中随处可见,《许渊冲译桃花扇》也是如此,在第一出“访翠”中,有一句“金粉未消亡,稳得六朝香,满天涯烟草断人肠。怕催花信紧,风风雨雨,误了春光”许渊冲先生这样翻译“The powdered face in golden dress not passed away,reminds me of the splendor of the bygone days.seeing the misty grassland would break my heart,for it announces spring in bloom will soon depart.How could I not complain,of spring gone unenjoyed in wind and rain?”其中“风风雨雨,误了春光”,可能按照我们直译就会翻译成“Ups and downs, missed the spring”“风风雨雨,春光丢了”而许渊冲先生的“How could I not complain,of spring gone unenjoyed in wind and rain?”我怎能不抱怨,春天在风雨中失去了快乐,这里是有指代的。
而文中还有很多类似的诗词翻译,都能看出许老用了很多心思,《许渊冲译桃花扇》最少读三遍,中文一遍,英文一遍,再对照一遍,除了内容,古风设计,32小开本,汉英对照,便携易读,值得你我精读细读。
《许渊冲译桃花扇》读后感(三):青溪尽是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
青溪尽是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
——读《许渊冲译桃花扇》
文/苇眉儿
我国清代最著名的戏剧是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长生殿》写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死别,《桃花扇》写的则是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生离,两者都令人叹惋嘘唏。《桃花扇》最大的写作特色,是以男女情事来写国家兴亡,紧扣侯方域、李香君二人的悲欢离合,描绘了明末时期南京的社会现实。
这部戏剧中叙写的重大历史事件,均接近于现实,堪称一部历史剧也不为过。剧中人物,一个是书剑飘零归家无日的侯方域,明末爱国名士;一个是妙龄绝色平康第一的李香君,金陵八艳之一。二人可谓是郎才女貌一见钟情,遂互赠信物共定婚约。黄梅戏《桃花扇》中有唱词为证:
“(男)黄莺树上声声唱
(女)才觉楼前好春光
(男)儿女相恋如花酿
(女)河边杨柳更芬芳
(男)恩深义重嫌夜短
(女)浓情似蜜才从梦里尝
(女)桃花含苞迎春芳
为郎对镜巧梳妆
帘动城摇花枝俏
贺我今朝遇才郎
(男)我为你珠花戴两朵
我为你披上霓罗衫
人说孔雀最艳丽
你赛过那孔雀与凤凰
(女)官人休要多夸奖
香君怎能比凤凰
衣着雄姿添俊秀
山花借得玉兰香。”
只可惜,奸臣当道,侯方域被捕入狱,阮大铖逼迫李香君改嫁,香君不从以头撞地血溅二人信物饰有扇坠的扇子上,画成桃花,自此桃花扇成为忠贞爱情的象征。这对有情人之间的悲欢离合,淋漓尽致地凸显了明朝末年的每况愈下,君王昏庸整天沉溺于酒色,无怪乎小人狗仗人势迫害异己,终国将不国,家将不家,个中滋味更与何人说!
能读到这样一部名剧的中英文对照版,着实感受了一番中西方文化的大同和不同。把中国传统的国粹级别的历史文化用外语来诠释和展现,唯美凄婉的爱情教人断肠断肠复断肠。
血溅信物扇子的场景惊心动魄:“你看疏疏密密,浓浓淡淡,鲜血乱蘸,不是杜鹃抛,是脸上桃花做红雨飞落,一点点溅上冰绡。”这样的一个场景,这样的一个侧面,我们将其放大放大再放大,本质实质写的还是国家大事朝代更迭,一把爱情的扇子,也是一把国家兴亡的扇子,正所谓是“白骨青灰长艾萧,桃花扇底送南朝”,无言惆怅上西楼。
书中言:
【取扇看介】
溅血点作桃花扇,
比着枝头分外鲜。
许渊冲老先生译作:
Taking out the fan and looking about )
Bloodstains turned to peach flowers as you see ,
Look fresher than those on the tree .
触目惊心点点红,一树桃花结下了死生冤。不由想起爱情来临时两人的蜜甜甜情蜜蜜:
夹道朱楼一径斜,
王孙初御富平车。
青溪尽是辛夷树,
不及东风桃李花。
辛夷树者,冬去春来无一叶却满树花绽放,枯木逢春也,也曾鲜花着雨来。桃花红兮李花白,重到红楼意惘然,闲评诗画晚春天;美人公子飘零尽,一树桃花似经年,似经年!
《许渊冲译桃花扇》读后感(四):青溪尽是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
青溪尽是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
——读《许渊冲译桃花扇》
文/苇眉儿
我国清代最著名的戏剧是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长生殿》写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死别,《桃花扇》写的则是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生离,两者都令人叹惋嘘唏。《桃花扇》最大的写作特色,是以男女情事来写国家兴亡,紧扣侯方域、李香君二人的悲欢离合,描绘了明末时期南京的社会现实。
这部戏剧中叙写的重大历史事件,均接近于现实,堪称一部历史剧也不为过。剧中人物,一个是书剑飘零归家无日的侯方域,明末爱国名士;一个是妙龄绝色平康第一的李香君,金陵八艳之一。二人可谓是郎才女貌一见钟情,遂互赠信物共定婚约。黄梅戏《桃花扇》中有唱词为证:
“(男)黄莺树上声声唱
(女)才觉楼前好春光
(男)儿女相恋如花酿
(女)河边杨柳更芬芳
(男)恩深义重嫌夜短
(女)浓情似蜜才从梦里尝
(女)桃花含苞迎春芳
为郎对镜巧梳妆
帘动城摇花枝俏
贺我今朝遇才郎
(男)我为你珠花戴两朵
我为你披上霓罗衫
人说孔雀最艳丽
你赛过那孔雀与凤凰
(女)官人休要多夸奖
香君怎能比凤凰
衣着雄姿添俊秀
山花借得玉兰香。”
只可惜,奸臣当道,侯方域被捕入狱,阮大铖逼迫李香君改嫁,香君不从以头撞地血溅二人信物饰有扇坠的扇子上,画成桃花,自此桃花扇成为忠贞爱情的象征。这对有情人之间的悲欢离合,淋漓尽致地凸显了明朝末年的每况愈下,君王昏庸整天沉溺于酒色,无怪乎小人狗仗人势迫害异己,终国将不国,家将不家,个中滋味更与何人说!
能读到这样一部名剧的中英文对照版,着实感受了一番中西方文化的大同和不同。把中国传统的国粹级别的历史文化用外语来诠释和展现,唯美凄婉的爱情教人断肠断肠复断肠。
血溅信物扇子的场景惊心动魄:“你看疏疏密密,浓浓淡淡,鲜血乱蘸,不是杜鹃抛,是脸上桃花做红雨飞落,一点点溅上冰绡。”这样的一个场景,这样的一个侧面,我们将其放大放大再放大,本质实质写的还是国家大事朝代更迭,一把爱情的扇子,也是一把国家兴亡的扇子,正所谓是“白骨青灰长艾萧,桃花扇底送南朝”,无言惆怅上西楼。
书中言:
【取扇看介】
溅血点作桃花扇,
比着枝头分外鲜。
许渊冲老先生译作:
Taking out the fan and looking about )
Bloodstains turned to peach flowers as you see ,
Look fresher than those on the tree .
触目惊心点点红,一树桃花结下了死生冤。不由想起爱情来临时两人的蜜甜甜情蜜蜜:
夹道朱楼一径斜,
王孙初御富平车。
青溪尽是辛夷树,
不及东风桃李花。
辛夷树者,冬去春来无一叶却满树花绽放,枯木逢春也,也曾鲜花着雨来。桃花红兮李花白,重到红楼意惘然,闲评诗画晚春天;美人公子飘零尽,一树桃花似经年,似经年!
《许渊冲译桃花扇》读后感(五):落第才子,忠贞香妓,终成一代佳话
才子佳人,书生倩女,这一直以来也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素材,时至今日,很多言情小说依然脱不了“才子佳人”的题材,颠来倒去,依然是遇难才子,偶遇有情佳人,成为一段佳话。
《桃花扇》的故事情节也是才子佳人型的。讲的是在明思宗崇祯末年,“明末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参加科举考试,落第未归,寓居莫愁湖畔,经杨龙友介绍结识金陵八艳之一的李香君,两人郎才女貌,一见钟情,互赠信物,以定终身。因卷入党派争斗之中,成为牺牲品,最后分别去山中修道。
这样的结局,活人做生离,也确实让人叹息哀婉。也反映了中国古典现实主义的求真的要求,歌颂了坚贞的爱情,批评了以权谋私的小人,反映了道德上求善的原则。所以势必在翻译上,又一些困难。
许渊冲生于1921年4月18日,于2021年6月17日去世。江西南昌人。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外文系,1944年考 入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文学研究所,1983年起任北京大学教授。从事文学翻译长达六十余年,译作涵盖中、英、法等语种,翻译集中在中国古诗英译,形成韵体译诗的方法与理论,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
许渊冲先生凭借自己优秀的翻译功底,在这部作品中展现的淋漓尽致。我们可以在书中具体章节看到。
比如,经典的红楼唱段“眼见他起朱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实则出自《桃花扇》:
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
秦淮水榭花开早
谁知道容易冰消
眼见他起朱楼
眼见他宴宾客
眼见他楼塌了
在翻译中,其实也翻译地很有神韵:
i have seen in the ancient capital
or in the palace of jade at least
at daybreak sing golden orioles all
and open early flowers
by the riverside bowers
who knows as early as ice they melt away
i have seen the red mansion rise
and guess cme to the feast
but now in ruins the mansion lies .
虽然是按照诗意直白去翻译的,但是读起来,在汉语语境中确实,能体会到他该有的神韵。
比如,在《拒媒》中fan ying的唱词:
现有个秦楼上吹箫旧人
何处去觅封侯柳老三春
留着他燕子楼中昼闭门
怎教学改嫁的卓文君
译成了:
she is a flutist in her bower
who has her lord, though far away
she shuts herself up in the swallow's tower
why with another lover will she stay?
原文中提到卓文君,但是译文很巧妙地避开生搬硬套,这也可以反映出许渊冲先生造诣颇深吧!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各自的魅力,翻译的魅力是什么呢?网上有一个段子:
蒙古社韩长清:男人用低沉而缓慢的声音说:“静静地站好,美丽的小姐。” ——这是对情人在说话。
化工社陈羡:男人用低沉而缓慢的声音说:“站着不许动,美人儿。” ——这是对敌人在说话。
这就是翻译的魅力!同样一段话,同样一段文字,不同的翻译,能表达出不同的意境。
许渊冲先生在翻译功底,亦可在这比较经典的几部作品中可见一斑。
《许渊冲译桃花扇》读后感(六):《许渊冲译桃花扇》:带你领略英文意境里的 “青溪尽是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
我国清代最著名的戏剧是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长生殿》是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陈寅格认为那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桃花扇》是写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反映的却是明末清初的历史。这两部戏剧传唱百年经久而不衰,是戏剧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可以和莎士比亚的悲喜剧相媲美。
寻找到经典戏剧作品的当代英文解读,是经典戏剧作品得以在世界范围内不断传承的内在生命力。
对于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戏剧,别说是外国人,就是我们自己,大多数人也很难说,就真的了解《桃花扇》的底蕴和内涵。也因此,《许渊冲译桃花扇》能做到让孔尚任笔下的优美唱腔,在特定的英语文化背景下依然璀璨夺目,真的是让人不由的钦佩,不由的仰视。
许渊冲曾经说过“我不是用西方的翻译,字对字翻译。我翻译三美,意美、音美、形美。”,隔着上百年的文化沧桑巨变,让当代外国人理解并接受《桃花扇》这部作品,是《许渊冲译桃花扇》这本书的首要任务。
《桃花扇》讲述了一个时局动荡、人人自危的南明小王朝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候李两人,一位是名冠天下的倜傥才子;一位是风华绝代的传奇女子,不经意四目相视的瞬间,便注定了这一世的情意缠绵九曲回肠断,留下一把寄托了万千情丝和无尽悲恸的桃花扇百年传颂。
“你看疏疏密密,浓浓淡淡,鲜血乱蘸。不是杜鹃抛,是脸上桃花做红雨儿飞落,一点点溅上冰绡”《桃花扇》将两个有情人,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情感牵绊和国家大义的交互缠绵,婉转演绎到了极致。
秦淮无语话斜阳
家家临水应红妆
春风不知玉颜改
依旧欢歌绕画舫
谁来叹兴亡?
青楼名花恨偏长
感时忧国欲断肠
点点碧血洒白扇
芳心一片徒悲壮
空留桃花香!
孔尚任(1648—1718),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清初诗人、戏曲家。康熙三十九年(1700)写出传奇剧本《桃花扇》,一时誉满文坛,各地传演,“岁无虚日”。次年,孔尚任忽被罢职,据孔尚任自己诗中有曰:“命薄忍遭文字憎,缄口金人受诽谤”,隐约透露了自己经历了一次文字狱,后人认为最大可能即是《桃花扇》表演南明故事触犯了清王朝的禁忌。孔尚任罢官后,康熙五十七年(1718)于曲阜家中去世。
《桃花扇》中的故事虽是孔尚任的虚构。而侯方域和李香君在历史上却是真有其人,两人的交往也确有其事。侯方域是明户部尚书侯恂之子,祖父及父辈都是东林党人,均因反对宦官专权而被罢黜。侯方域文才斐然,与冒襄、陈贞慧、方以智合称明末“四公子”,是明末“复社”领袖之一。李香君则是南京有名的“秦淮八妓”之一。
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文化意象迥然不同,许渊冲是如何将两者完美无缺、严丝合缝地融合在一起
【临江仙】[小旦艳妆上]
短短春衫双卷袖,
调筝花里迷楼。
今朝全把绣帘钩,
不教金线柳,
遮断木兰舟。
妾身李贞丽,只因孩儿香君,年及破瓜,梳栊无人,日夜放心不下。幸亏杨龙友,替俺招了一位世家公子,就是前日饮酒的侯朝宗,家道才名,皆称第一。今乃上头吉日,大排筵席,广列笙歌,清客俱到,姊妹全来,好不费事。
译文:(Enter Mother Lee in rich attire.)
Mother(Singing to the tune of Riverside Daffodils):
In short spring coat with uprolled sleeves,
I play on the lute, bewildered amid flowers and leaves.
I draw up curtain new
Lest its golden threads keep orchid boat out of view.
I am Mother Lee.My daughter Fragrant has come of age and I am worried day and night to find for her a life companion. Fortunately our friend Yang Longyou has introduced to us Master Hou Chaozong(Fangyu) of a noble family, ace of the young scholars, who came to the box party the other day. Today is an auspicious day for their wedding, a sumptuous feast is provided and happy music will be played by the band, honorable guests are invited and beautiful sisters have gathered here. How much labor for such a happy day!
“临江仙”为词牌名,对应译文Riverside Daffodils,意为“江边的黄水仙”,在字面义上与原文出入不大,文化意象却迥然不同,若直接翻译为词牌名,却又失却了外国人心中的意境。
曾经有人讲“黛玉”直白翻译为:Black Jade(黑色的玉),读来总感觉怪异且没了丝毫的美感,因而,《桃花扇》中“香君”采取意译为Fragrant,意为“芬香的,馥郁的”,遵循了许渊冲先生提出的“三美”原则中的“意美”。
《许渊冲译桃花扇》将“桃花扇”译为 Peach Blooms Painted with Blood , 保留了桃花扇的直译,将李香君血染折扇后绘就桃花扇的情节暗含其中,浅显易懂地揭示了候李两人爱情故事的凄苦悲婉。
英文诗歌里没有五言绝句、七言律诗,也没有“对仗”的概念。许渊冲的翻译,却照搬中文格律诗要对仗的思路, 也尽量做到了把每个英文单词都“对仗”一下。让读者细腻感受原文的美,更好地理解中文的唱词的优美。
许渊冲的翻译有直译、有意译、有详译、有略译,无论是哪一种翻译手法,他都让其他语种的人们感受到了优美经典的戏剧唱词。
借用网上的一段话结尾:许渊冲经历的百年人生,曾有西化之辩、也有科玄之争。从文化角度看,是中西文化碰撞、激荡交流的一世纪,中国始终面对着古今相连、中西互鉴这一巨型文化命题,而许渊冲留下了文化互鉴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