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静静欣赏》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静静欣赏》的读后感大全

2021-10-31 00:33:2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静静欣赏》的读后感大全

  《静静欣赏》是一本由朱光潜著作,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80元,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静静欣赏》读后感(一):静静欣赏

  美是什么? 听起来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似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根本不会去考虑,但细想之下,仿佛又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美太主观了,我眼中的美在你眼中或许根本算不上美,甚至你会觉得是丑的,反之亦然。然而,在很多时候美似乎是有统一的标准的,不然为何有时候我们都会觉得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件物品是美的呢? 之前和许多朋友一起去黄山爬山,一起去看日出日落,然后异口同声地感慨道,“这风景真是太美了!”正如《静静欣赏》中作者朱光潜所说,美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极平常的知觉都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 这本书中既有理论的阐述,也不乏有趣的举例,读来让人兴趣盎然,毫不枯燥。 科学家见到一个美人,不说“我要去向她求婚,她可以替我生儿子”,他只说“我看她这人很有趣味,我要来研究她的生理构造,分析她的心理组织”。科学家见到一堆粪,不说“它的气味太坏,我要掩鼻走开”,他只说“这堆粪是一个病人排泄的,我要分析它的化学成分,看看有没有病菌在里面”。 这是在谈关于美的三种态度——实用的态度,科学的态度与美感的态度。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 这样一点点分门别类,抽丝剥茧地去分析,自然显得清晰通透。 在聊到美的创造性,聊到天才与灵感时,作者认为所谓“灵感”就是杜工部所说的“神”,“读书破万卷”是功夫,“下笔如有神”是灵感,灵感是从功夫出来的。 任何人的成功都不仅仅是依赖于运气,往往是需要厚积薄发的过程。 拓展看来,在很多问题上,质量问题其实就是数量问题。比如,有人哀叹世态炎凉,遇人不淑,其实本质上还是接触人太少了,因此没得选。再比如,有人说某某行业不好做,其实本质上就是下的功夫太少了。 在数量不够多,底子不够厚的时候,很多事就是做不到啊。具体到美的创造上,必须得有很多关于美的体验,美的思考,以及关于美的创造的尝试,那些灵感才会出现呀。 我们当然也不必觉得所谓的美都是不切实际的,生活本身就是一场充满艺术美的航行,关键是作为舵手的我们不要忽视了美的存在。我们可以去感受美,创造美,甚至成为美。 正如作者希冀的那样—— 悠悠的过去只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们所以还能认识出来这漆黑的天空者,全赖思想家和艺术家所散布的几点星光。朋友,让我们珍重这几点星光!让我们也努力散布几点星光去照耀那和过去一般漆黑的未来。

  《静静欣赏》读后感(二):“情人眼里出西施”,在美学里原来是这个含义

  文/吴呱呱

  嗨,你好啊,我是吴呱呱。

  朱光潜先生曾经评价中国文学道:

  “目前在全世界得到公认的中国新文学家,也只有从文和老舍,我相信公是公非,因此有把握地预言从文的文学成就,历史将会重新评价。”

  而他的文字,也历经无数大作家的点赞,被无数读者所喜爱。

  蒋勋先生是这样评价朱光潜先生,“朱光潜是我敬佩的美学家。”

  余光中先生也评价道:“现在的年轻一代可能不会去找朱光潜的书去看,我建议他们读一读。”

  在朱光潜先生笔下的这本《静静欣赏》里,便向读者阐述美为何物。

  教会读者如何辨别生活中的美,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这本书一共分为2个部分,分别是“晚晴雨烟浣溪沙”与“逾美逾和谐”。

  “晚晴雨烟浣溪沙”这一部分主要向读者解释什么是和谐美,如何在和谐美里找到人生的激情。

  “逾美逾和谐”这一部分朱光潜先生意在告诉读者生活中的最为平凡的美,物有真、善、美;心有知、情、意。

  朱光潜先生是安微桐城人,他是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他此生都在为文学、心理学与哲学的做研究。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有的人明明长得很好看,很帅气,但是,站在一旁的配偶,却平平无奇。

  这就是有句俗语所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

  因为对方陷入对方的爱河里,所以尽管对方不完美,不好看,可在情人眼里,就是完满的。

  其实,在美学里也一样。

  在很多人眼里,美或者不美,就在那里,从它诞生那一刻就注定了。

  但其实,在美学并不是如此。

  在书中,朱光潜先生是这样认为的:“依我们看,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它是心物婚㚩后所产生的婴儿。美感起源于形象的直觉,形象属物而却不完全属于物,因为无我即无由见出形相;直觉属于我,而又不完全属于我,因为无物则直觉无从活动。”

  美的欣赏就是你心里觉得美,它便很美,你怎么对待事物,就拥有怎么样的感觉。

  作家黄佟佟说:“真正的好生活是需要付出心力的,是要有爱的,也是有硬标准的。”

  生活里的美,是要靠自己去发现的,要靠自去营造的,而不是盲目跟风。

  并且,每个人对待美的看法都不尽相同。

  如果,你对美学很感兴趣,或者你身边有朋友很向往美学,想要提升自己的美感,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提升自己的眼界。

  那么,这本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笔下的这本《静静欣赏》,很适合你。

  就像,书封所说的,“愿你学会欣赏,遇见更懂你的美的那个人。”

  原创首发,侵权必究。

  我是吴呱呱,自由撰稿人,十点读书签约作者,多平台原创作者,我在为了遇到更好的自己而努力着。

  如果你喜欢我,可以关注我,和我一起为遇到更好的自己。

  《静静欣赏》读后感(三):“美”的哲学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发现艺术美!

  有句话一直流传于民间:“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起初,对于这句话没有太多的理解,即使在各种各样的生活场景中遇到这句话,我也会觉得这是一种巧合,一种能将现实生活被赋予了艺术特色的巧合,仅认为生活中偶遇到“艺术”不能被称之为艺术,不是一种特有的美。

  但后来又有一种想法:现实生活与艺术,何尝不是一种互相牵连的关系呢?但这关系要如何去明辨?如何去将这种“艺术美”提取出来?看似一个关于“艺术美”问题思考,却关联一个关于丰富的想象力和发现生活美感的灵感激发。

  这句话原是出自于俄国哲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中提出的关于艺术创作的观点。即他认为,艺术的创作,出发点该是基于生活的本质,在这本质上用敏锐的洞察力去发现生活、体会生活、继而创作艺术,也就是说,洞察越深刻创作出来的作品越具有艺术。

  这一点朱光潜先生也是具有他自己独到的见解,他那篇<“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便是他对于艺术、人生之间关系的讲解,一种能让普通人去发现美、理解美的途径,也是能够为我解惑的答案。这篇关于艺术和人生的解读,我是在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的《静静欣赏》这本书中读到。本书收录了朱光潜先生的包括“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在内的二十多个关于美的探究篇章,从“美感与联想”、“美感与欣赏”、“美与自然”等等多个角度去阐述他的观点,可以让读者更进一步清晰明确的了解何为艺术、何为生活。

  一、“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美是什么?朱光潜先生在书中写到:他住所后头的小河,每当他在东岸散步,他就觉得西岸比起东岸来得更美,当他走到西岸时再看东岸,却又觉得东岸比西岸美。这是为何呢?这原是所处的地点不同,看到的景色就不用,,明确一些也就是:观点和态度的差别。苏轼的七言绝句《题西林壁》中写到:“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是这个意思。当你身处于某处,反而觉得不美,见识不到原本美的一面,也唯有“跳出来”,才能看到美。

  什么是“跳出来”?其实就是“离开”事物一些,站在远一点的距离去看。那些原本很是辛酸的经历,最后都成了甜美回忆,就如同朱老先生说的那般,小时候我的生活也在泥强灰瓦中住着,放眼望去是无尽的稻田和青山,春夏秋冬都是在那田埂间奔跑着,小时候羡慕别人家的砖墙青瓦,现在想来那荒草萋萋的模样,对它都有些许的留恋,甚至是怀念再次回到那里去生活。而这就是这就朱先生所说的“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这也是为什么各类艺术家能从生活中提取各种的美,而我们却被禁锢在这个圈套中,无法凝视那些在他人看来是极美的东西,他们知道如何寻找到一个在美的事物与实际生活中的距离,并却发散创造力,想象力,发现美,光靠眼睛可不能够,还要凝神聚精、用心走出一段距离,在无味中感悟生活的有味。

  二、“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不仅仅是生活中需要拥有能够发现美的潜质,而在感情中,更是如此。朱先生说“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感情的艺术,同样需要拥有可以让你去发现美的距离。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私奔,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卓文君是秽行丑迹,可是而今我们读这个故事,确实是在歌颂着卓文君能够在封建社会去冲破思想禁锢、世俗禁锢是一种为爱付出的勇敢与伟大。宋代司马光在《西江月》中也写到:“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这是一样的道理。一个时间距离,让原是被唾弃的感情,成了被歌颂的故事;一个空间的距离,让原本曼妙的想念,因距离的缩短变得不如不见。

  朱先生说距离前,总是要冠上“适当的”三个字,我觉得真真是如此。而今年轻人的感情生活中,占有欲占满了心房,没有一定的距离并束缚着另一半无法呼吸,橡皮筋蹦得太紧也会断裂,何况是被束缚太紧的感情呢?三毛也曾说过:“朋友再亲密,分寸不可差失,自以为熟,结果反生隔离。”不仅仅爱情,友情亦是如此,多了一份越界,就少了一份距离的朦胧美。

  感情,也不再是一地鸡毛,不再是只有柴米油盐,更是可以跳出生活的禁锢,基于生活的本质,去发现感情所带来的美妙。为什么艺术家写的爱情总是让人深刻?让人觉子甜蜜或是唯美?因为他们和普通人最大的区别是他们懂得在感情中,必须要抛弃主观思想,用客观态度站在看客位置上去做一个观赏者,而这,也是他们在生活中的生存法则:去维持一个“适当的距离”。就如同朱光潜先生说的那样,跳出禁锢去反省自己。

  很难从单方面去点评这本书如何,它是一本美学哲思,更是一本生活指导书,因为你会发现,在你细读朱先生对于美学的解读时,你会被其影响,继而深觉如此。文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展现关于生活美学的方方面面,笔触流畅、思维清晰。于生活美学而言,想在现实生活中,发现艺术美,你改读读这本书,学学如何去发现美。

  《静静欣赏》读后感(四):《静静欣赏》:朱光潜伴你认知美,感受美,助你成为更美的自己

  蒋勋说:朱光潜是我敬佩的美学家。

  朱自清说:他散布希望在每一个心里,让你相信你所能做的比你想你所能做的多。

  余光中说:现在的年轻一代可能不会去找朱光潜的书去看,我建议他们读一读。

  一、何为美,美与艺术的联系是分不开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却也高于我们普通的生活。

  友阿珊让我给她推荐一本:要有底蕴的~要关于美的~要能速成的~美学书。我知道她是标准的理科生,素来对文科的书籍不是太过感兴趣,照她的话说,我的时间用来养小白鼠都不够用,哪有功夫看闲书。但是,最近,她好像突然转变了实验的主攻方向。

  原来,她未来婆家的整体文学素质不是一般的高(一家三口么,都是中文系的高材生出身,情形自行脑补),闲来家人对坐,简简单单的说文论道,她别说插嘴了就是听明白都有些许的费劲。于是乎,学业上一向不服输的她,韧劲上来立誓要恶补一下这方面的欠缺。

  我听了虽然觉得很好笑,但对于学霸的思路,我向来只有仰望的份儿。于是,毫不犹豫给她推荐了朱光潜的《静静欣赏》。

  先不说,朱光潜关于美的各种深入浅出的钻研和解读,单就《静静欣赏》一书收录的67幅中外传世名画,就很够让人心生愉悦。如果有心再百度一下名画前世今生的古今脉络,那么开通艺术创作、艺术品鉴赏的思路是肯定的,毕竟艺术与文化的理念一贯是相通的。

  不得不说《静静欣赏》各幅古画古色古香,韵味十足,质量、编排更是十足精美。很多时候,文是画的映衬,画是文的视现,朱光潜的文字媒介,让古今大师们跨越时空的心灵,交流与融合呈现在一幅幅经典名画,相得益彰。

  朱光潜的文笔,清新流畅,留学海外的经历,让他的眼光和眼界,并不只是局限于时代和中国这个世界的一隅,而是跨越山川海洋,跨越2000年的美学生活传承,将艺术美与生活美结合:将美学态度落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提升审美和生活,从而完美人生态度。

  二、“美”是有灵魂的,欣赏“美”时,如同是在与一个生命体交流,能感受到超越时代、种族、语言,使人身临其境的艺术魅力,观者会因为这种“美”而喜欢上周围的一切,包括自己。

  《静静欣赏》中,朱光潜用和朋友闲谈的随心惬意的语境,娓娓道来如何欣赏美?“风行水上,自然成纹”这就是美的极致,其远超时代的审美观,在秾丽点缀的质朴中闪耀着瑰丽的思想火花。

  “和谐之美与我是生命的激情与生活的温馨,它无时无刻不在,只是没有人留意,而我却在无意中有所发现。美的问题,难点就在于它一方面是主观的价值,一方面也有几分是客观的事实。”

  朱光潜在《我们对一颗古松的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一文中,认为有审美的眼睛才能看到“美”,而纯粹的美来自“直觉”, 美感经验就是形象的直觉,美就是事物呈现形象于直觉时的特质。

  真善美都是人所定的价值,不是事物所本有的特质。离开人的观点而言,事物都泯然无别,善恶、真伪、美丑就漫无意义。真善美都含有若干主观的成分。真善美,三者具备才可以算是完全的人。人所以易于其他动物的就是于饮食男女之外,还有更高尚的企求,美就是其中之一。

  法国画家德拉库瓦说:“自然只是一部字典而不是一部书。”人人尽管都有一部字典在手边,可是用这部字典中的字来作出诗文,则全凭各人的情趣和才学。

  我尤其喜欢他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时间人生的距离》:新奇的地方都比熟悉的地方美。人常是不满意自己的境遇,而羡慕他人的境遇。所以俗话说“家花不比野花香”,人对于现在和过去的态度也有同样的分别,本来是很酸辛的遭遇,到后来往往变成很甜蜜的回忆。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需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我们读李长吉的“长卿怀茂陵,绿草垂石井。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几句诗,觉得它是多么优美的一幅画,但是在当时人看来,卓文君失节是一件秽行丑迹。……不能把这些人物的行为从极繁复的社会信仰和利害观念的圈套中划来,当做美丽的意象来欣赏。我们在时过境迁之后,不受当时的实际问题的牵绊,所以能把他们当做有趣的故事来谈。它在当时和实际人生的距离太近,到现在则和实际人生距离较远了,好比经过一些年代的老酒,失去它原来的辣性,只剩下纯淡的滋味。

  艺术一方面要能使人从实际生活牵绊中解放出来,一方面也要使人能了解、欣赏,“距离”不及,容易使人回到使用实用世界,距离太远,又容易使人无法了解欣赏艺术

  但是,艺术如果真正做到妙肖人生和自然的境界,总不免把观者引回到实际人生,使他的注意力旁迁于种种无关美感的问题,不能专心致志的欣赏形象本身的美

  《静静欣赏》朱光潜用文字构筑的美学,很少有写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仿佛站在高处俯视着周围无垠的时空,然后,静静的用精彩又精炼的睿智文字,采用记录片式的风格,客观地描述他眼中客观世界的各种“美”之景象。

  其余的,留给读者自己去体验和感悟。

  看《静静欣赏》,不能求快,而是需要慢下来,心和眼同时沉寂,才能真正领略文字背后字字珠玑的广博深旷。

  “悠悠的过去只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们所以还能认识出来这漆黑的天空者,全赖思想家和艺术家所散布的几点星光。朋友,让我们珍重这几点星光!让我们也努力散发几点星光,去照耀那和过去一般漆黑的未来。”

  美无处不在。懂,比爱,更重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