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鼠族》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鼠族》的读后感大全

2021-11-08 00:57:3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鼠族》的读后感大全

  《鼠族》是一本由亞特.史畢格曼著作,臉譜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0NT$,页数:2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鼠族》读后感(一):无题

  因此 好像更能敏锐察觉书本里的感动 在危机触发的动物性消退后 人常性里的某种感官会延伸出新的突触来补足所失

  困惑的是许多人都明白苦难从何而来 但是本源离得太远 怎么能做到不恨眼前直接传导的载体 这样做看似有效率 整体人被周遭日渐发生的分有逐渐拆到分崩离析 这常有发生 离远多一阶就多一阶侥幸和自洽 不让受众受到视听刺激 把它们污名化 带走它们在不被曝光的阴沟里处刑 这就变得自然而然好接受

  一向很贪心我想要全方位的 但是生时短暂催人决断的同时明明有些离得我太远 现况又矛盾的逼我在去往感官世界的途中周折反复 也许是人对信仰的需要在作祟 诡秘曼妙的幻梦遥遥相望 我还没找到自己的语言的前提下每多嘴一句就像贝克特说的“每个文字犹如多此一滴的污渍,污染了宁静与虚无。”我一边毫不动摇的执着一边又喜欢凑热闹

  但是即便是自己说的话也掺有不自知的谎言

  《鼠族》读后感(二):拥抱今朝吧,这么好的人生就别自弃了

  《鼠族》终于读完了,

  二月末购入的书籍,终于在七月初看完了。

  说实话,看完很难受。

  当年异国的战争、奥斯维辛集中营,

  想到,都是令人恐惧的存在。

  更不用说,在那样的环境中,仍要一刻不停地劳工,若是身体不合格,死亡便会很快拥抱你—人肉烤箱与毒气室,从烟囱飘出,那便是唯一能从集中营出去的方式。

  我没能一口气连续读完,因为时刻感到战栗。战争给人的伤痛,幸存后的人生,其实也没那么好受。

  我想,符拉迪克应该无法适应闲着的人生了,找一件事做,便是找到活命的希望。外人很难理解,自己独撑希望

  只愿,这世间,再无战争。

  我同情人性的真实,

  我期盼拥抱的当下,

  一切,尽在不言中。

  真的,太想哭了。

  《鼠族》读后感(三):《五月九号,鼠族读后胡思乱想》

  看了别人推荐读书的视频,觉得很有意思,不过今年我并没有读很多书其实。   一方面是都用来读了漫画,这样说起来还是有一些很优秀的漫画的。最近看完了《鼠族》,这本漫画画风和它描述的历史一样,残酷的直白,甚至获得了普利策奖。   普利策奖,被誉为新闻业的诺贝尔奖,一本漫画得以获得这样的奖项,想来足以说明漫画本身有多客观了,说道这里不免让我想到雨果奖,起初我刚知道这个奖项的时候,满以为是为了纪念维克多雨果的,心里还时常好奇:“维克多在科幻还有很深的造诣吗?”,后来才知晓其实是为了纪念雨果·根斯巴克,科幻杂志之父。自然,雨果奖被称作是科幻作品的诺贝尔奖,不过依我看来这两个不同行业的“诺贝尔奖”含金量是截然不同的,普利策在我这个浅薄的人看来是要更厉害些的。   漫画讲述了作者阿特·斯皮格曼父亲的经历以及自己的一些经历,漫画分为两册,上册叫《我父亲的血泪史》,下册叫《我自己的受难史》。漫画十分客观的讲述了阿特父母从纳粹大屠杀中幸存下来的真实经历。作者以一种冷静的旁观者身份画出了真实发生过的事情。我是很迷恋这样的叙述手法的,不带有一丝情绪参杂在里面,只是叙述着真实发生过的事情,便也足以让人沉重的喘不过气。我一直觉得历史的模样就是这样沉重,不容分说的不声不响压了过来,留下的都是血泪伤痕。   漫画中把犹太人画成了鼠族,四处奔波只为了求取一丝丝生存的机会。把波兰人画成了猪,把纳粹画成了猫。漫画中有两个情节我印象最深,一是幸存下来的犹太人回到家乡,却又被占领了他家产的波兰人吊死。或许看到这里,我才真的明白马丁·尼莫拉那句著名的话:“他们屠杀犹太人,我不是犹太人,所以没有说话......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为我说话了。”   另一个情节是描述纳粹如何屠杀犹太人,就那样活活的烧死,甚至于最后一丝痛苦还要加剧——舀起烧化的脂肪,把油泼在人身上。不得不说的是,请不要觉得恶心,这是无数人真实遭受的痛楚,在我看来,历史值得被认真对待。看完漫画之后我去看了看资料,最初这本漫画的画风要比现在细腻很多,可画家觉得这样会让读者关注不到重点,于是最终采取了这种木板画的刀刻斧痕的画风,倒是很像历史碾过的疤痕一般。   有意思的是,由于德国法律规定除了严肃历史作品,是不允许随意使用万字符卐的,但这本漫画最终被允许出版,甚至一个新纳粹的信仰者将这本漫画的海报挂在家中,因为这是他唯一能找到卐的东西。   这几天看到一个人讲,解放中国的那些斗士,是要远比我们所能想象的伟大还要伟大。站在今天的角度,我们知道抗日战争胜利了,全国解放战争也胜利了。我们知道祖国富强起来了,再也不惧和美国佬掰掰腕子了。可那些人不知道,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死到底有没有意义,不知道未来的中国还能不能存在,不知道冲锋号下的每一次冲锋,到底能改变什么。   我后来其实很少看这些东西了,总是流泪,难过的紧。对于漫长的历史来说,它是必然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都是必然的,旧制度必然被新制度消灭,奴隶制就是会被封建主义消灭,封建主义就是会被它之后的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消灭,这一切都是必然的。可不要忘了,对于一个人来说,他所经历的,将要经历的,都是偶然的。尘埃落定前,没有人知道自己的努力究竟有没有意义。那些先辈们,就这样凭着一腔热血,凭着信仰,保卫了中国。   在战争中,没有人是赢家。看了《鼠族》这部漫画后,除了震惊于那段沉重的历史,也难以忘却作者自己的感受。他并没有掩饰自己对父亲的情感,那是一种没有经历过战争,却从老一辈身上感受到的复杂情感。小的时候不懂为什么那么多的作品都要宣传反战,好像除了这便再也没什么好写了,如今约莫明白,战争,本就应当全人类都反对。

  《鼠族》读后感(四):转载 管他的轉型正義,經典漫畫《鼠族》:受害者後代,用自己的方式發出慍怒

  作者 伍碧雯

  台湾脸谱文化《鼠族》

  把猶太人畫成老鼠面孔,但不是機靈逗趣的米老鼠;用貓臉來象徵納粹,當然不會是慵懶的加菲貓;之後出現了波蘭人,卻個個都是豬頭,沒有粉紅豬的天真可愛;偶爾出現的美軍是狗頭,法國人則是青蛙面孔……可以這樣嗎?這算哪門子的漫畫?

  這部名為《鼠族》的「漫畫」(comics),嚴格來說應該稱為「圖像小說」(graphic novel),於一九九○在德國艾爾朗根國際漫畫沙龍(International Comic Salon Erlangen)上獲得特別獎項。漫畫家亞特‧史畢格曼(Art Spiegelman)得獎時說:「對我而言,這實在是很奇怪的事情,身為猶太人來到德國獲頒一個獎項,原因是我描繪了你們的父母和你們的祖父母,是殺害我的祖父母與我家人的共犯」。這段直白的致詞,標題是「寧可是特別獎,也不要是特別部隊」[1]。藉此史畢格曼耍弄了德語的押韻,以呈現苦澀、磨人、難解的個人家庭厄運。兩年後《鼠族》獲得普利茲獎,而備受國際矚目迄今。

  書中有兩條不同時空的主軸交互纏繞:一是「現在」──二戰後才出生的鼠子(史畢格曼),與集中營浩劫餘生,卻吝嗇刻薄又疑神疑鬼的鼠爸(史畢格曼的父親符拉迪克﹝Vladek﹞)之間的緊張關係。這對父子日常的鬥嘴爭執,夾雜了親情相繫與世代衝突。面對母親自殺的震撼與質疑:明明是集中營的倖存者、戰後幸運與鼠爸團圓、又生了鼠子、移居紐約,生活無虞……為何還自殺?將母親推向死神懷裡的強大幽暗力量是什麼?是長期甩不掉的集中營驚恐陰影?個人憂鬱症?或是難以承受鼠爸嘮叨不停的精神虐待?誰都想找答案,但是誰都說不清楚,講不明白。

  就在不時抓狂的鼠爸與頂嘴不耐煩的鼠子他們的對話之間,第二條主軸斷斷續續出現——在納粹貓掌控的波蘭「過去」,貓捉老鼠,鼠入貓口,在劫難逃。集中營就是鼠籠,猶太鼠的下場就是在累死、餓死、病死、打死、燒死……與僥倖不死之間打轉。生或死是納粹貓玩抽獎遊戲,一切都不確定,一切都是隨機發生。鼠爸口述回憶,鼠子錄音與圖繪,《鼠族》最終出版了!但是母親的死因未解、老邁的父親逝去,史畢格曼的嘆息未停,迷惘依舊,這就是家庭的真相!

  為何用漫畫表達?為何是將大屠殺做為時代背景?為何以鼠面象徵猶太人?

  這是《鼠族》得獎後,讀者不斷要求史畢格曼回答的問題。答案很簡單:這是一部家庭記憶的作品,身為漫畫家,以圖像手法表達是其專長;而納粹屠殺猶太人,就是自家成員的血淚經歷,已銘刻在家庭的記憶簿中,藏不住也抹不去。但是身為受害者的後代,卻又不敢、不願直接凝視這些慘痛事實。將猶太人畫成老鼠臉,得以讓自己間接面對,保持一些讓人喘息的適當距離……而且完全符合歷史真相!真相就是在納粹的生物性反猶太種族思想中,猶太人不僅是國家的劣質種族,更是人間害蟲,務必撲殺消滅。

  ㄧ九四○年在《永遠的猶太人》(Der ewige Jude)這部納粹反猶宣傳影片的第十六分鐘,全畫面塞滿滿蠕動著的老鼠,接著鼠群成堆從水溝中躍出,在穀倉中瘋狂奔跑,咬破糧袋。旁白順便告訴你:牠們到處搞破壞,傳播各種疾病!猶太人類似老鼠嗎?不,猶太人就是老鼠!至於波蘭人嘛!納粹認定斯拉夫種族像豬一般的愚蠢骯髒,也屬低劣之流。史畢格曼用豬頭描繪波蘭人,曾導致波蘭的憤怒人士到波蘭版本的出版社,擲物激烈抗議。

  《鼠族》開始在漫畫雜誌刊登的一九八○年代,漫畫仍被歸類為娛樂、消遣、輕鬆的軟性讀物,而且是路邊書報攤販售的廉價刊物,不登文學大雅之堂。但是《鼠族》主題涉及猶太人大屠殺,這可是莊嚴肅穆的大課題啊!用漫畫表現,會不會「不敬」,甚至「沒品味」呢?

  他在漫畫中甚至把「奥斯威辛」(Auschwitz)改稱「耗子威辛」(Mauschwitz)。這不是褻瀆,而是辛酸苦澀的諷刺,也因此全書圖繪風格採粗獷的筆觸與線條,且僅以黑白兩色呈現。在那生死不定的鼠臉時代,日子只有慘色而沒有彩色。在書中讀者會看到集中營死裏逃生的老者,晚年的嘮叨與情緒躁亂,也會看到受害者後代承受著隱性的心理創傷與壓力。年老世代的恐懼不安、年輕世代的不耐與抑鬱情緒,流竄在每一格、每一頁中。得獎的《鼠族》翻轉了漫畫的地位,購買地點從路邊攤轉至書店,成為知識分子閱讀的圖像小說。

  針對《鼠族》,終究必須提出一個嚴肅的基本問題:漫畫以圖像傳達,有其簡化之虞,用來處理猶太人大屠殺這麼複雜的歷史,適當嗎?學者認為:可以,而且有必要!尤其當我們希望年輕世代接觸歷史,正確的瞭解歷史,並從中接收到警示訊息,漫畫絕對適合做為歷史知識的傳達媒介,只是……千萬不要在漫畫中把任何一個人英雄化。

  身為漫畫家,史畢格曼沒思考那麼多衍生的問題,也不在乎得獎後稱他文學家或藝術家!他想藉由《鼠族》訴求轉型正義嗎?在現今台灣熱烈談論「轉型正義」之際,我們的讀者可能會好奇的提問。其實,管他的轉型正義!《鼠族》就是史畢格曼的家庭歷史記憶,實在很悲慘!也是他身為受害者後代,處理自己情緒的方式,實在很無奈!他可能會建議你:與其一直追問公平正義的大哉問,在當今這個時代,不如趁著劫後餘生的老者還活著時,耐心聆聽他們的述說,用各種媒材儲存這些記憶;因為老者真的很想講,也很愛講,但是年輕一代其實很不耐煩,也沒興趣,不是嗎?!對了,史畢格曼畫了這麼多又狠又悍的納粹貓,他討厭貓嗎?「不、不」,他說:「我喜歡貓,我也養了一隻貓!」。

  [1] 「寧可是特別獎,也不要是特別部隊」原文是:Better aSonderpreisthan aSonderkommando。德文「Sonderpreis」是「特別獎項」之意;德文「Sonderkommando是「特別部隊」之意。這是納粹在波蘭的奥斯威辛─比克瑙集中營(KZ Auschwitz-Birkenau)中,為了處理大量被毒氣毒死的屍體,而成立的專責團隊。「特別部隊」成員大多是集中營的猶太人,他們的工作就是焚燒屍體與掩埋骨灰,這些屍體絕大多數都是猶太人的屍體。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