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味的“双十一”,还有没有存在的意义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来临,今年的双十一比起往日显得格外不同。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双十一是平台组织活动,商家通过打折优惠等各种方式吸引顾客进行消费,优惠力度大,消费氛围良好是双十一的特点之一,然而今年的双十一却已经变味,价格没有比平时低,反而更贵,平台推出的活动花里胡哨,真正的优惠却令人失望,双十一到底还有没有存在的意义。
类似双十一的节日琳琅满目,几个月前的六一八,还有一个月后的双十二,各种各样的购物节造成了消费者的审美疲劳,透支了消费力,试想双十一购物狂潮刚刚过去,马上就要来一个什么双十二,消费者的积极性损伤严重。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双十一购物节性质的错位,原本是商家在年底的时候清理库存,让利给消费者,两者互助互利的好事,如今的双十一变成了平台和商家变着法子吸引消费,失去了双十一的原本性质,从双方共赢变成了一方独大。
双十一吸引力降低的一部分原因是直播带货和平时促销活动的影响。价格优惠是双十一的核心吸引力,在今年的双十一里有消费者发现一部分商品的价格不仅没有优惠,反而比平时还要高,双十一优惠成了一个笑话。另外大量类似于李佳琦的主播带货,在直播间内的促销活动价格优势明显比双十一便宜,而且能更加了解购买的商品,这些“李佳琦们”带走了属于双十一的消费力,价格优惠而且互动性强,怎么不比双十一更吸引人呢?
平台吃相难看,类似于绑架营销的手段令人深恶痛绝。平台与商家之间的关系绝不是相互合作,目前就展露出来的各类新闻,剥削商家,垄断经验的事例屡见不鲜,最终刀子还是割向了消费者,商家被盘剥,只能无奈从消费者一方弥补损失,造成恶性循环。还有关于双十一优惠方案的营销手段,采用了捆绑销售,恶意绑架的方式,让消费者被迫购买并不需要的东西,长久下来,在国内消费者消费趋势趋于理性的情况下,双十一的前途未来不容乐观。
实体经济的回暖和新冠疫情的影响也是影响今年双十一的部分因素,双十一今年的成交额可能还有所上涨,但如果平台和商家没有合理解决存在的隐患,双十一消费上升的势头可能不会像之前那般,哪怕借助国民经济的增长也不会出现消费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