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这才是高情商养育》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这才是高情商养育》的读后感大全

2021-11-24 00:39:2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这才是高情商养育》的读后感大全

  《这才是高情商养育》是一本由叶壮著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才是高情商养育》读后感(一):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

  情商这个东西在最近几年火起来,其实并不意外,因为现在不光成年人的生存压力大,孩子也有很大的竞争压力,在现在这样的社会如果孩子小时候没有得到好的培养,很可能就意味着在起跑线上已经输给了其他的孩子,将来在社会上可能面临比别人更多的挫折,过着不如意的生活。

  就像书中作者说到的,以前老一辈的人没有所谓的这种情商教育,所以看现在社会上的工作者大多都充满了焦虑、紧张,心理压力巨大,而情商教育就是用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的。说白了,情商就是指在人际关系、情感、认知、情绪控制这些方面能有一个可以任由自己自由调控的能力,只要有了这种能力,这些方面的问题自然而然地就解决了。

  我们这一代人的情商教育的确比不上现在的教育,印象很深的一个事情是我家娃在上一年级的时候,有次我在卫生间洗衣服,他在客厅做作业,突然跑过来对我说,妈妈,你累不累,休息一下吃个苹果吧。我转身看着他手上递过来的削好的苹果,顿时感动得差点老泪流出来。那天晚上跟娃爸爸在床上说这个事情,就感叹,现在学校的教育的确跟我们那时候不一样了,老师对孩子的影响真的很大,有时候感觉孩子调皮不听话打也不是骂也不是,到学校老师给治治就跟变了个人一样。

  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学校的老师应该都有学习这方面的专业育儿知识。教育孩子是有很多方法的,以前可能都没怎么注意到。比如作者说,要照顾并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其实换句话说,就是要把孩子当成个大人来对待。孩子不应该是父母的所有物,而是有自尊、有各种情绪和弱点的人,父母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在这个基础上去引导孩子往正确的方向走。

  书中举的例子非常好,比如做父母的常常会面临几个典型的问题,一是当着别家孩子批评自己孩子,二是动不动让孩子在别人面前表演,三是当孩子总是说“不”拒绝吃饭洗澡睡觉时大人会采取武力等等。从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式上,就能看出父母到底是不是一种把孩子当做自己私有物的心理,是否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孩子的感受。作者给出的方案是,用另一种同理心的视角去体会孩子的内心,在这类事情中就能学会变通,因而采取最适合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所以,在教育孩子方面,父母其实是要从自己身上去找问题,而不是一味地觉得都是孩子的问题,从而去打骂孩子。这种方法是得不偿失的,甚至会给孩子身体上和心理上造成严重的问题。

  所以,如果要教育孩子,作为家长,我觉得多看看这类书自我教育一下,不只是对孩子的成长,对自己的成长也是有用的。

  《这才是高情商养育》读后感(二):高情商:孩子的高情商,源于父母恰到好处的指引,这本书让我不焦虑了

  不知道有多少父母拿起这本书的初衷就像我一样,因为每天面对不听话的娃心理崩溃1000次,抱着病急乱投医的心态,希望从书中找到些许育儿思路,让娃“听话”一点。

  合上书觉得很幸运,自己投的“医”并不乱,非但不是“乱投医”,作者的“医术”还相当不错,诊断-下药-解释药理一气呵成,读的过程中常引发共鸣能够立马对号入座,并且找到正确的沟通方式,还能明白为什么之前看似合理的处理方式不合理,顿觉原来不该纠结孩子听不听话,而该反思自己的做法是否让孩子愿意“听话”。

  你也许会困惑,这本书不是教人怎么培养孩子“高情商”的么,关听话什么事?对的,书的题目是“高情商”,但这一概念过于抽象,乍一听甚至不知道要怎样下手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不过不用担心,身为资深专业心理学者,作者的解释非常清晰明确。他打破了传统对于“情商”的误解,认为高情商既不是天生心态好或者自信,也不是单靠后天努力就能孵化,实际上,作者甚至重新定义了“高情商”,在前言中他解释道:“所谓的“高情商”,不仅是自信、勇敢以及会说漂亮话这么简单,还涉及到抗挫折的能力、在同伴关系中处理矛盾的能力、对别人主动施加影响的能力”,所以在读的过程中你会发现,所谓的“高情商”就体现在孩子自我认知、与家长以及同伴相处的所有日常细节中,情商培养高了,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变得“听话”,归根结底,这是一本非常务实具体的实践手册,旨在处理孩子在交际中最常出现的问题。可以说,作者分析出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底层逻辑,在定义与重新解释“高情商”的过程中,让读者重塑了自己教育方式的理念。

  01. 理论的概括与拆解,高情商分为四部分

  作者定义下的情商,是自我认同、人际交流、同伴关系与影响力四层式的金字塔结构,全书的第一章作者拆解了情商四个层级的具体内容,提出每爬一层会遇到的具体问题,并根据四层递进关系给出原因,比如当孩子自我意识出现的时候会说“不”,这是为了凸显自己的自主性。当理论建立后,作者在后面的章节中分别就每一层节点会遇到什么问题,为什么遇到问题,怎样解决问题展开讨论。

  02.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高情商培养的操作指南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很紧密,前一部分作者还在抽象的概括培养孩子的自我认知注意三个核心要素———自信,自律,追求进步,后一秒立马切换到很具体的问题应对了,比如夸奖孩子要怎么夸?怎样的夸是走心的,夸奖为什么不能和物质奖励挂钩,夸奖为什么不能加“但是”。当然在读的过程中类似的育儿误区作者罗列了更多,比如怎么家长让孩子跟陌生打招呼时会常说快打招呼啊,怎么这么不懂礼貌,不懂得给孩子留余地的直升机父母会给孩子造成怎样的影响等等。

  03. 育儿也是育己,和孩子真诚的交流吧

  在读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作者在分析每一次孩子让家长感到棘手的行为背后,都必然会分析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孩子的表现其实就像是父母的镜子,正是因为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而非先天性格,导致了孩子做出反应。若想培养一个“高情商”的孩子,最重要的是父母对“度”的把握,既要让孩子在每件事上有主动参与感,又要对可能出现的行为偏差加以修正,引导的方向是让孩子们找到他们值得守护的东西,实际上,这种趋向力是相通的,不止对孩子,对父母也是,只有当一个人在自己认为自己在做值得努力的事时,才会有干劲,愿交流,积极乐观的去做。父母能做的就是帮助孩子一起找到未来的路,而非告诉他们走你想让她走的路,也不是单纯的撒手不管任其探索。

  彩蛋:

  全书的最后作者还提供了一些提高孩子情商的小游戏,简单好玩可操作性强,读完我没有那么焦虑了,我以为和孩子相处要做很多,操心很多,但真的按照书中的操作进行时,我发现自己不是做得不够,而是想得太多而忘记了交流本身。当面对孩子的时候,不再把她当做一个麻烦想怎么快速解决的时候,就发现你们就是在交流,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双方情商的相互提高。

  《这才是高情商养育》读后感(三):培养孩子高情商,到底有没有必要?

  1.你真的懂情商吗?培养孩子高情商,到底有没有必要?

  以前我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只是天然地认为,情商高不管对于大人还是小孩,不都是一件好事吗?

  但是,在我多认识了一些人之后,才慢慢发现,原来有很多人不这么认为。

  也有一些这样的声音:孩子就应该保持天性啊;孩子就应该想生气就生气想高兴就高兴啊;孩子就应该自由发展啊;放过孩子吧……

  所谓情商高,就等于受约束?受禁锢?受压制?

  所谓情商高就等于大人那种虚伪,等于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看来,情商早已经被误解了,离被妖魔化也不远了。

  知乎大V,著名心理学家叶壮说:

  情商是一种泛化适用的能力,如果一个孩子具备了高情商,他可以应用于学业、社交、兴趣等等方面,独立存在的情商本身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它是人们心灵中的盐,能给每一个与之结合的菜品提升口味,增加营养。

  现在的很多人,往往把情商当作一种“无害的虚伪”,即“只要夸人就对了”。其实远远不是,会说话只是情商的外在表现之一,而会说话,也不仅仅等于说好话。

  叶壮老师又给出了答案——你可以把儿童的情商表现看作一个四层金字塔。它的构成是这样的:

  第一层叫作自我认同,最基础。指的是一个孩子如何认识自己,怎么管理自己,以及这个孩子知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到底应该怎样努力追求进步等一系列问题。它们都属于一个人跟自我之间的关系,而在这一层里,讲究三件事:自信、自律与追求进步。自信意味着孩子对于自身能力和潜质的认可,自律则意味着具有发挥能力与挖掘潜质的可能,至于追求进步,则是一个人能够“精进”的内在前提。

  第二层叫作人际交互。情商在这里,已经上升到了最为人民群众所理解接纳的层面,也就是孩子与其他的个体之间的交流。在人际交互水平,也有三件事,第一个是礼节,就是咱们理解的要懂礼貌;第二个是友善,指的是能不能带着积极的心态去跟其他人打交道;第三个是高效互动,能不能有活力、高效地跟其他人互动。

  第三层叫同伴关系。人是群居的动物,这一点上,我们的孩子跟我们没啥不同。第四层是影响力。作为情商表现的最高层,它越来越受重视了。影响力,指的是孩子能够对他人施加影响的能力,比如说我们的孩子在未来能不能具有领导才能,或在演讲的时候,能不能做到不怯场,而且有干货。

  这四个层级囊括了人跟人打交道的方方面面。我一直说,人一辈子做的所有的事情,无非就是两样,一样是跟自己打交道,一样是跟别人打交道,而这两样事所依托的,都是情商。

  很多人认为,孩子就应该做身为孩子时期该做的事,成为孩子时期该成为的样子。

  那么,孩子会不会与其他孩子交往,比如上幼儿园?孩子要不要与自己的父母互动?孩子会不会表达情绪——无论是用语言还是肢体?孩子的表达方式有可能伤害自己的话父母要不要管?父母要管的话算不算干涉孩子的“成长自由”?……

  人是社会性动物,从一出生就注定了。人是注定要融入群体,也注定一定程度上离不开群体的,尤其是小时候最需要受到照顾和保护的时候。

  如何更好地让孩子融入群体?叶壮老师的答案是:三个关键词:处理矛盾,亲社会行为,遵守规则。

  美国沃顿商学院的管理学教授亚当·格兰特(Adam Grant)认为,现在的相当一部分年轻人,正在经历着“善良弱化”的危机。亲社会行为在教育中的地位在逐年走低,而这可能会给孩子们的未来发展起到不好的影响。

  任何人的一生,都是社会性的一生。而高情商其实就是“优质的社会性”,它会放大你的“社会性”所带来的好处,规避因“反社会性”带来的危险和伤害。

  人的所谓天性,其实就是动物性。不是所有的天性都应该无限放任的,比如愤怒之后的攻击行为。情商培养其实就是把孩子培养成“社会人”,而不是“动物人”。

  有人说,那这也太早了。

  早吗?孩子模仿你说话,模仿你的行为,模仿其他人的行为,对某些行为做出不“安全”的反应的时候,你都觉得早吗?

  还是因为很多人都把情商妖魔化了,因为对情商的认知不正确,所以,对情商培养就不认可。

  所以,叶壮在这本书里的最后写下这样一段话:

  当你教导孩子要“情商高”,你其实就是在教他认识自己,并对自己及世界所形成的理论感到好奇。你教他对自己的世界及塑造自己的生活采取积极的态度,而不是消极地等待、接受发生在他身上的事。

  有想要的东西,有想守护的人,有想追逐的偶像——你总要先见过他们吧。孩子追求这些事物,是他们自己的事,让他们尽早地发现这种激情所在,却是我们家长的责任。

  愿每个父母都能教出高情商的孩子,既能自己快乐,又能与父母,与其他孩子,与社会和谐相处,共享幸福美好的生活。

  《这才是高情商养育》读后感(四):高情商编辑手记

  2020年的夏天,我从一个熟悉的“伪编辑岗”转到了一个不熟悉的编辑岗,我要开始真正的做书了。

  朋友推荐了一个选题,基于我朴素的判断逻辑——作者有知名度,内容很专业,市场很刚需——我认定,这是一个可以做的选题。

  众所周知,在出版圈,“可以做”不代表“可以过”!

  选题会就像九九八十一难,只不过是八十一难合成一难,妖魔鬼怪——哦不,满天神佛——齐聚一堂来帮你“判断”你这选题到底能不能过。

  然而,唐僧至少有猴子、猪、黑脸三个帮手,而我只能面对一群未知的质疑,以及一群同样无能为力只能充当观众的同事。

  幸亏虽然我的逻辑朴素,但是作者和内容本身的素质过硬,在经历了短暂的多轮次提问之后,选题终究有惊无险地通过了——之所以说有惊,是因为作者以前出过书,但是销量也算不上畅销——但最终是无险的,毕竟通过了。

  但是,如果想做一个有良心的编辑,终究要上对得起作者,中对得起公司,下对得起读者,最后多少对得起自己的,也就是说,必须把好的内容转化成好书,再把好书推给更多的读者,最后变成好的销量。

  这是一个难题,否则,人人都可以当畅销书编辑了。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荒芜里,我们也生活在巨大的荒谬里。

  我们期待躺平,却又为了各自的目的而努力。

  最大的问题在于书名——我们到底是起一个“金句型”书名,还是起一个“实用型”书名?

  畅销榜上的同类书,一个个地看,网络上的关键词,没完没了地搜。最终的结果是——两种都有特别成功的畅销书,两种都有可以操作的理由。

  于是,问题回来了:怎么定书名呢?

  两个主流的观点再次打架,然而,问题不能永远打下去,在和营销、发行沟通之后,我们觉得内容含金量低的适合用“金句型”或“煽情型”,而我们这种专业性、实用性强的,就该用“实用型”书名,就要做到内容+作者+定位的三位一体。

  所以,最终定下的书名就是——这才是高情商养育:儿童心理学帮你养育高情商孩子。

  书名有点长,也看起来有点普通。

  主要是基于这几点考虑:

  1.书的核心就是讲儿童情商,原来的选题名就叫《儿童情商》,所以,情商这个词是无法回避的,书名中必须要体现情商。而家长对孩子情商的诉求总不能是低情商吧,所以,高情商的“高”字也要体现。这就确定了书名中的3个字。

  2.因为是一本家教育儿类的书,所以,书名要有针对性,要明确对应目标读者,明确满足需求的话,那“儿童”“孩子”“养育”“教育”这类的关键词也要有一个。所以,最后我们选择了“养育”,因为教育更指向教师,养育更指向父母。

  3.但已经有了5个字的书名,所以,不得不加上“这才是”。

  4.因为作者是儿童心理学专家,而且是极为权威,极为专业的心理学专家,不仅是知乎2014年度荣誉答主,还在很多机构、平台担任特约讲师、特约嘉宾、专栏作家等。所以,这个专业性必须要利用,必须要凸显,于是,副书名中“儿童心理学”就登场了。

  5.副书名的专业性有了,但是目的性也就是对家长有什么好处,还是要更为明显一点才好,于是,完整的副书名就是——儿童心理学帮你养育高情商孩子。

  书名很长的问题我们也考虑了很久,在反复权衡之下,还是定下了这个书名。逻辑很简单,就是把卖点和好处明明白白地体现出来,让家长们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不是自己要买的书。

  书名定了,选题才能往下继续。

  众所周知,民营公司都是要跟出版社合作才能出书的。在找出版社的过程中,又犯了难了。有的合作的出版社不做这类型书,在申报一次选题然后时隔很久之后才回复不做,继续申报继续被告知不做,重复重复再重复,就这么着大半年时间就进去了。

  现在出书有多难,非出版行业的人是无法想象的。

  先不说销量越来越低,成本越来越高吧,光是过程中的很多不可控因素,都够让你天天忍不住萌生退意了。

  就当是好事多磨吧。

  申报选题的过程中,自然不能闲着。校对要做,市场调研要做,等到出版社定了之后,好把相关材料提交。

  当然,更为关键的是封面。

  封面也面临跟书名一样的两难问题:到底是用照片呢,还是用插画?

  按以往的经验和规律来看,照片的稳定性更强,出的畅销书更多。但是,万一现在的年轻父母群体变了呢,变得更喜欢插画风格了呢?

  每一次选择,都像一次“薛定谔的猫”的实验。

  有时候,过于规律就等于过于无趣。所以,这一次,我们最终选择了插画——色彩非常明丽的橙加黄加白的组合。整个封面传达的是一种快乐、和睦、温馨、向上的感觉。

  这可能未必能证明它等于“情商”,但是,它可以体现“高情商养育”的结果,我们最终的目的,就是养育出快乐健康的孩子,整个家庭其乐融融。

  书总归是要卖的,所以,纵然豆瓣总有人讨厌腰封,但是,作为这本书上唯一能打广告的位置,我们不替自己吆喝几句,又还能怎么办呢?书印出来总不是自己烧火取暖的吧?

  腰封的目的就是做广告,而广告效果的体现,一方面基于叶壮老师本身的专业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基于“情商之父”、超级畅销书《情商》作者丹尼尔·戈尔曼的对儿童情商的重要性的定位:通过帮助儿童增强自我意识和自信心,调节困扰情绪和冲动,培养同理心,不仅能改善儿童的行为,还可以明显提高学习成绩。

  我们相信,有这两个方面的证明,就够了。我们并没有无限吹嘘,我们只是摆上一些证明。如果这不够吸引人,如果这没有说服力,我们会表示难过,但不后悔,我们不会为了吸引眼球而夸大其词——因为我们相信内容本身的力量。

  然而,越是好事,越是多磨。

  预计10月能上市,结果因为一些“不可说”的原因,被迫到11月才能上市。不仅不能完全参与双十一的活动,甚至还影响了在合作方心目中的形象。对此,我们除了无奈,也只能无奈。

  在终于上市之后,我写下这篇编辑手记,不是为了吐槽,更不是为了诉苦。只是想记录一下自己的工作过程,只是不想让一本真正的好书埋没。

  我希望各方都能尽力去推动这本书,让它能造福更多的家庭,更多的孩子,但是万一达不到预期,我也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宣传它。

  为一本好书,为传播它的好的内容,做再多,我心甘情愿,问心无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