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天堂主题公园》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天堂主题公园》读后感100字

2021-11-28 00:24: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天堂主题公园》读后感100字

  《天堂主题公园》是一本由[美]乔治·桑德斯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元,页数:22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堂主题公园》读后感(一):从天堂直线坠落

  想象一下,你和另一个人生活在一个洞里,时不时还有人伸进头来参观你的生活,是什么感受?不过要是这只是一份工作,你只是在假装远古人类的生活,每天早上有人给你送来食物,你只需要像古人那样简单地烹饪,这时候如果有游客把头从洞里伸进来,是不是感觉会好很多?

  读过这本小说之后,已经不需要再去赘言乔治·桑德斯在小说中对于资本世界与现代生活的批评。然而现实的问题是,我们都知道自己在一个洞里生活,而且某种意义上来说,在我们这样不得不扮演原始人的失败者真正的生活中,我们难道不正是某种原始人吗?社会的各阶层尽管是同时存在,并且同时生活着,然而对生活的样式进行比较,那些不得不扮演原始人的,却是现代原始人。

  即使在洞穴里的人知道这个真实世界与表演世界的真相,你还是必须要妥协。你的孩子患上了重病,你的孩子进了监狱,家人正在等死,信用卡欠款等着你用努力表演去填满。你只好接受这个令人感到愤怒的世界的安排。只是在洞穴中的你,看不见安排这个世界的机构。你只能一片一片地数屋顶瓦片。

  在这本小说里,世界的秩序是遥远的背景,人物在演出着破碎的生活。要说这些小说是碎片式的,那是因为它来自真实的生活。真实的生活正被无数种现实的刀锋割裂着。或许我们可以努力拼装这些碎片,试图寻找或者说假装寻找一些什么。

  按照人们对成功的功利定义,无疑这些这本书中的人物都是失败者、或者正走在失败的路上。他们的生活就像是没有向上抛起过,从出场就开始在往下跌落,就像是坐在一艘失控的船上顺着湍急的水流随着桑德斯直接且残酷的叙述一闪而过。读者仿佛河岸上想着自身处境的人,对于另一个自己的影子无能为力。

  读者更像是首篇里的游客观览远古人类的生活那样看着书中的人如何挣扎、吵闹、痛苦、愤怒、沉默以至于生活。远古的人类于我们而言就像是神话。神话留给我们的是光辉,同样的模式在临近的地域会以不同的名字重现。现代生活给我们的是什么呢?珍妮特在自己的独立区里反复地捶打带来厄运而不是任何希望的通讯工具!这就是现代生活的神话,不只是区域性的,我们都能体验到同样的濒临发疯的生活模式。

  尽管有着雷同的模式,也会导致类似的情感,与相似的概括,但生活的碎片并不相同,人们所经历的不同,人们幻想也不尽相同。世界尽管将我们丢进了原始洞穴里,但并未给我们相同的脚本。正是在这里,扮演着相同神话的人们,拓宽了自己的生活体验。生活尽管如此,尽管你永远也无法回答为什么“有些人要什么有什么,而我一无所有”,但在死前,还是有人说,上帝希望你能活下去。

  《天堂主题公园》读后感(二):平凡人的故事

  光看这个书名的时候我以为是借写天堂里的事来写人间的事,结果是一个收录了6个中短篇的合集。

  第一篇《天堂主题公园》的主人公——因孩子生病背负卡债的“我”实际上是个烂好人,一直包容工作敷衍却爱骂脏话的珍妮特,但实际上当面临大面积裁员的谣言和需要支付孩子生病的费用时,最终“我”还是选择了如实填写“同伴每日评价表现表”,当然这不是说“我”为人虚伪,这也许才符合人性,自私是人类的本质。当我以为珍妮特被裁员是因为工作态度差,结果这章节末尾出现了新搭档,一丝不苟的琳达,被聘用的原因居然是身材好,好讽刺,不过这才贴合现实。其实在这一篇里还有很多作者添加的过多的要素,如其中有一幕借游客谈到烧死女巫这一话题,这让我想到了《猎巫》这本书;还有就是借游客谈到了皮鞋和虐杀动物的关系;另外还包含了校园暴力、财富和善良、瘾君子等话题。

  第二篇《温克》讲的是奈尔·雅尼克想要把姐姐温克赶出其平凡人生妄图取得成功的故事,故事的结尾当然是奈尔失败了,他无法放弃自己的姐姐,背弃自己的感情。但有一点我和作者观点不同的是,失败并不是取决于你有咋样失败的父母兄弟亲戚或伴侣,而是取决于自身。

  第三篇《海橡树》是我最喜欢的故事,有点赛博朋克,甚至稍加改动可以改编成有东方韵味的新聊斋,例如鬼魂归来,开个小玩笑。在海橡树这个破乱的充满了保障性公寓的小区里,一大家子人不求上进。姑妈死后回归家庭更像是来自死者的愤怒,愤怒活着的时候安于现状,压制自己想要过得更好的愿望,结果最后死了什么都没有得到。所以活着的时候要好好地生活。另外在一篇里借娱乐节目提到十岁小孩杀害不愿加入其帮派的五岁小孩,有点渗人。

  第四篇《浮颇的末日》很短,大概就是说一个被所有嫌弃的孩子感受不到爱,独自呆在自己的孤单星球,不被理解。

  第五篇《理发师的烦心事》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有着残疾的自卑的老男人关于性的臆想,文字可以说非常的直白,值得一说中间还穿插了一段关于超速驾驶的描写,很有冲击感。

  第六篇《瀑布》最喜欢的是开篇第一段自我剖析氏的描写,人物在数百字内瞬间立体起来。这篇篇幅也是很短,用小说里的话来说,主人公是个工薪奴,像所有人一样渴望成为金字塔尖的人一样,最终却都变得平凡,喜欢并厌倦着平凡的生活,但面对需要救人这件事,他犹豫,但最终还是勇敢地付出行动,结局是开放式结局,希望这样一个真实的人能活下去,继续接受生活的折磨。与之相对应的是文中另一人物卡明斯,典型好高骛远,自命不凡,这类人最不招人喜欢。

  这六篇中,最喜欢《海橡树》《浮颇的末日》《瀑布》,比较给人以冲击感,整本小说还是不错的,而且体量都不是特别大,基本上一个半天就可以看完。

  另外可能是因为小说里面描写了很多人物,故而可能是为了更贴合小说人物的形象,部分用语相对比较粗俗,或者说接地气,但老实说这到底是原文就是这样的还是翻译加工的,就不得而知了。如果是本来就是这样的语气,是不是说作者想要用这样愤怒、更接近于平民的话语来突显其对于这个社会底层的诸多不满,使小说充斥强烈的讽刺感,不过在我看来有些时候这样的文字读起来挺爽的。

  给人不适观感的就是文章里面很多主人公有些是用“我”“他”来代指的,但是不知道是原文的问题,还是翻译的问题,很多代名词,他、你、他们感觉指代得不适特别清晰,容易让人混淆,让人在阅读上有一定障碍,理解起来有点绕,一度想让人弃书。但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小说,由于是写平凡人的故事,很有代入性。

  《天堂主题公园》读后感(三):《天堂主体公园》又一位短篇小说创作艺术大家

  《天堂主题公园》又一位短篇小说创作艺术高手

  乔治 桑德斯一直以来便以短篇小说享誉世界。早在1994年桑德斯就开始陆续发表中、短篇小说并多次获得国家杂志奖。而使得他获得更大知名度的。那肯定应该就是他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林肯在中阴界》获得布克奖的时候。乔治桑德是在美国素有“天才的怪诞小说家”之称。乔治.桑德斯还获得过世界奇幻奖、欧.亨利短篇小说奖等诸多奖项。在2013年入选美国《时代》人物榜时,被评价为“一直都是最好的用英语写作的短篇小说家——对,就是最好的,没有‘之一’,也不是‘可能是’”。 《纽约时报》副主编乔尔.洛弗尔也认为“如果真有‘作家之中的作家’,这家伙就是桑德斯”。 《天堂主题公园》是乔治 桑德斯创作的一本短篇小说集。 乔治 桑德斯以自己敏锐的直觉和洞察力。对美国当代社会问题,有着深刻的思索和拷问。二乔治伤的是作品中那些看似荒诞的故事,其实他们的背景基本上主要来源于那些被放大的社会问题。即擅长于把现实社会中那些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矛盾用自己的文字放大到一种不合理的怪诞程度。从而来引发人们的警觉和深思。 《天堂主题公园》这篇就极具作者创作风格的代表性。故事主要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进行讲述,讲述的是“我”-(叙述者)的工作是在一个主题秀公园内,表演一个穴居的原始人的生活状况和场景。和我一起表演搭档的是一个年龄比较大的女性珍妮特。我是一个兢兢业业认认真真且心底善良的一个人物,而珍妮特却是一个满口粗话,爱发牢骚,工作上也并不太认真的人。两个人的生活应该说都比较的拮据,因为他们的家庭中都有一定的困难。我的儿子可能患有一种运动性的疾病,一直在治疗但是效果却并不理想。珍妮特也有一个走歪路的儿子和一个生病的母亲。可以说他们两个人是处在社会生活底层的小人物。

  然而他们在这里的工作却并不是十分的顺利。首先是因为公园的收益并不是太好。同时他们上面还有一个刻薄的上司。工作上除了每天的课本的要求。他们的上司竟然还要求员工们填写一份《同伴每日表现评价表》,明面上这是一份员工之间的相互督促和评价。实际上这未必不是一种监视和告密。并且他们的上司资本家们很以此作为解雇员工的凭证。在那些资本上司们看来,“谁是把钱塞到你手里给你饭吃的人,是我们,我们想要你做什么呢?我们想让你说实话就是这,这就行了”。这张同伴每日表现评价表看似荒诞,使者也深刻的反映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与员工之间不可调和的一种矛盾,甚至还有一种信任上的危机。 当然主人公“我”是一位忠厚善良的人,地址对自己的搭档的日常工作给予肯定的正面的答复。这就引起了上司的不满。上司其实一直想解雇掉珍妮特,但是我给出的调查表中,对珍妮特的评价一直是正常。这就给上司带来了不满。他就一直循循善诱,甚至有些威胁的要求,我要对他“忠诚”,必须如实的报告珍妮特的状况。目的就是为了裁员。书中把珍妮特日常的表现,以及我的人格表现,以及上市几次三番对我的督促。都刻画的特别生动形象。作者使用幽默的语言以及设置搞笑的场景,使读者读起来忍俊不禁,却也能往往陷入一种沉思,很好的起到了一种黑色幽默的表达效果。 书中的诸多桥段就不一一赘述。读乔治桑德斯的小说,会发现乔治 桑德斯作品中关注的人物和生活,和雷蒙德卡佛的小说有颇多类似的地方。他们同样的是关注那些社会的底层人物。只不过雷蒙德卡佛的小说,态度更加的冷峻,语言也显得更加简短而不带有任何的情感色彩。乔治桑德斯的小说中,王副融合了更多作家的风格和长处。他既有马克吐温的幽默和讽刺。也具有库尔特·冯内古特的超现实主义理念,还带有些 唐纳德·巴塞尔姆的超脱的荒诞的创作思想。和雷蒙德卡佛的短篇小说不同,卡佛只冷静冷淡地观察和反映着社会现实。而桑德斯的作品在揭露社会问题的同时也会隐约流露出他真挚的人文关怀。 在这部作品中反映出美国式的民主在被美国资本主义吞噬的时代里,依然存在着一些个人的弱小的善良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怀。

  《天堂主题公园》读后感(四):《天堂主题公园》:一个美国作家的同情和爱心

  作为第2位获得2017年英国布克奖的美国作家乔治·桑德斯,他的成熟的代表作自然是他的首篇长篇小说《林肯在中阴界》。乔治·桑德斯是一个作家行业的幸运儿,要不然他的长篇小说处女作是不会获奖的。但这种幸运儿的光环,乔治·桑德斯也是经过千锤百炼才冶炼出这么一部佳作。该部作品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可定,是因为他虚构的是林肯在面对丧子之痛所展现各种故事,可谓是植根于历史的,又是玩味历史的,它探讨了关于折射出当时美国内战中所展现的稀缺的同情的故事和意义。

  在作者的辉煌的背后,他的其他前作自然是很好的实验之作,但这些实验之作也散发出他独特的写作风格,那里有着荒诞、黑色幽默讽刺,丰富的糅合创作想象力。作者的作品是写尽了那个时代卑微者的苦涩人生,但依旧同时赋予了卑微者在阳光普照,晴朗未来环境下,催人前进的勇敢生存的底气。

  其中尤其值得阅读的当数这本《天堂主题公园》短篇小说集了。这部小说集一共有六个故事。其中第一篇故事就是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美国,一个印第安人屠宰工的故事。这篇是非常体现作者天马行空而黑色幽默的写作风格。作者所塑造的是一个在穴居环境中上班宰羊的男人,他日复一日地辛勤工作,同时也情商高,不容易戳穿女工友的不作为行为。他的爱好就是“嚼可可豆”他们工作餐是备用饼干。写法上,如“午饭我们吃的是备用饼干,晚饭吃的还是备用饼干”这样的句式是致敬鲁迅的吧,鲁迅笔下特出的是枣树是饱经沧桑的,而这里作者的特出表达的是被剥削群体吃得不好和单调的生存状态,揭露资本家的无情,而衬托作者对小说中卑微者的同情。

  作者是有意去关注的是讲述一个未开发的印第安人工人作为主角的故事,这是一种文明与野蛮的思想纠纷的再现。男主人公的环境是不可以说英语的,而且工作环境是穴居,作者还可以讲到男人公是用尖石头去宰羊,女工友要捕食小虫子等等这些都是原始的做法和体现。但另外一方面,作者将他们那种部落未开发的群体状态嫁接都当时作者身处的现代化美国环境,因此他们会用传真机与家人与工作做联系,他们还文明会收拾排泄物,他们被雇主要求写《同伴每日表现评价表》,天天吃饼干,上班不能玩填字游戏(与最近我们的国美通报员工摸鱼事件雷同),也受到《游客评价表》的约束和监督,也存在被裁员,如斯等等,作者就深刻地反映了资本主义运作下的无情剥削本质。

  最后尾声部分,提到女工友珍妮特被游客投诉而被解雇了,从《游客评价表》中就体现了作者黑色幽默讽刺的风格,表中明明说游客投诉珍妮特说英语脏话,这是违背游客想看到穴居环境的初衷的,于是游客就投诉了。读到这里是让人匪夷所思的,因为本来代表文明的游客,在怼珍妮特的无理投诉显得是野蛮行为,而珍妮特虽然说脏话但也是说了文明的语言英语,因此作者就用黑色幽默的风格说出了文明人有野蛮和冷漠的一面,还包括雇主不让工人说英语的做法,就显得文明人不讲文明,只是多么的黑色讽刺啊,而野蛮人也有同情和奋发图强的一面,如男主人公和妻子路易丝虽然都陷入次贷危机(这也无情反映的美国的社会现象),但男主人公都辛勤工作,为养家糊口,为还债,他就圆润地与新的工友相处融洽,改掉了做事急躁的办事风格,以免被举报而丢饭碗。这些卑微者的事迹,作者就拿出来歌颂,是为了揭露了美国资本主义不好的现象,同时也同情和歌颂了卑微者自力更生的积极人生态度。

  另外在这篇的致各部门的备忘录就谈到“真相是什么?真相就是让你希望发生的事情发生”说明了资本雇主的冷酷无情和奸诈。而小说取名为《天堂主题公园》也是有着它的隐喻的,我们知道美国纽约市曼哈顿中心有个中央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自然主题公园景观之一,造访人数在美国居首。而这小说虚构的一个穴居环境打工环境,却被称为天堂主题公园,是有着黑色讽刺意味的。

  第二篇《温克》就是先写了一些主人公温克美好的生活场景,如燕麦粥,就说到了简单、营养、便宜,这代表了卑微者低层者灵魂最纯净,快乐无比和美好善良的状态。然后故事尾声就写了温克是一个格格不入的人,故事也提到了奈尔他是失败者,后半辈子也将一直失败下去,未来无望。这里的气氛似乎是悲观的,但作者以奈尔包容温克的作为结束,自然也是用一种友善和同情的口吻表露了那种对失败者,对格格不入者的悲悯之情。

  第三篇《海橡树》是讲到在名为海橡树保障性公寓发生的故事。这里就讲到了“没有人是一个孤岛,没有人永远可爱”的关于伯尼姑妈的悲剧。小说情节中说到“我还记得她年轻时,穿着粉红色弹力裤用药房里的收据给我们做纸手铐,一边唱“青蛙青蛙娶媳妇儿。”这就侧面写出了伯尼姑姑一辈子勤勤恳恳,没有害人,与人为善,也是和事佬的角色,却落得找公寓里被吓死的惨剧。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卑微者的无限同情和富有爱心。另外作者也用一种黑色幽默和讽刺手法,如“没有人不是孤岛,为何不是可爱呢?”这就是体现作者为卑微者抱不平的悲悯之情。

  而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侧重描写的伯尼姑妈因为被保障房吓死后,灵魂与“我”及其姐姐一家展开的心灵对话,是很精彩的。是的,这种人鬼情未了的桥段,后来就被作者丰富地写出了《林肯在中阴界》,无可口非,《林肯在中阴界》这本小说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创新性、它独特的风格,它吊诡地召唤出了另一个世界里已死的灵魂的生命,鲜活而生动。它将丧失幼子的亚伯拉罕·林肯的私人之痛与美国内战的更广大的历史动乱并置。但同时,不要忘记在这部小说之前,这么的一短篇《海橡树》,自然是作者自己最初实验而推敲出来的,为《林肯在中阴界》准备了灵感源泉和储备的优秀而令人动容的短篇小说。

  第四篇《浮颇的末日》,让我们知道了“浮颇”是故事人物达里尔用来形容科迪做的各种坏事和蠢事的词。其中荒诞和幽默的地方是体现在主人公男孩科迪骑单车扫射大猩猩,在脑海里对大象问好,大象也会回应“你好!科迪。”第五篇《理发师的烦心事》,就是讲述的是理发师关于找对象的故事,字里行间也表达了对理发师等低层人们的关爱。其中黑色幽默就体现在埃德加叔叔的喊话了那是关于“孩子”的背景的喊话,引申出了孩子是未来的孩子,以此去挖苦了理发师“连爸爸都还没当上”的事实,以此展现了理发师的落魄。

  最后一篇《瀑布》,是讲述了事发地在瀑布位置,主人公莫尔斯奋不顾身跳水救人的事迹。故事也穿插了啃老族卡明斯的软弱,作者就此用对比的方法去展现了莫尔斯救人的光辉的富有爱心的人性的一面,尽管他是丑陋、不善言辞的老骚包,尽管他也自视为自鸣得意的中坚分子。其中如出色的作者的描写“莫尔斯又高又瘦,像一座即将被谴责的教堂一样灰暗阴沉。”就十分形象地展现有点颓废的主人公形象。而黑色幽默的说法就体现在“时间使得我们所有人都变成了废物,可不是吗,它憔悴的脸颊和它那墓穴中的回声,以及用皮包骨似的手指在眼里点拨”这是一种对时间和时钟最为黑色幽默的刻画了。

  这部小说集里的六个故事都是阴暗而有趣地探索了处在卑微阶层或非凡压力下的人类自我和求生状态:这些卑微者是与周围世界是格格不入的,他们也许丑陋、不善于社交,甚至微不足道,如同蚂蚁,他们或受困在争吵、贫穷、不快的现实生活中,或在落魄之中幻想着成功与伟大,但同时他们心中都是有怜悯与善意之心,以至于危急关头迸发出来的为他人奋不顾身的勇气又是如此巨大。桑德斯创造了一个黑色幻想里的怪异人物世界,他们共同挣扎在资本机器搅动的漩涡里,令人唏嘘。但贵乎,这样的资本社会下,幸而因为有同情和爱心在,所以乔治·桑德斯是一个同情和爱心的美国作家。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