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状态的科学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状态的科学的读后感大全

2021-12-21 00:03:2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状态的科学的读后感大全

  《状态科学》是一本由[美] 布拉德·斯图尔伯格 / [美] 史蒂夫·马格内斯著作,后浪丨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状态的科学》读后感(一):培养好状态,才能持续成功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有两个人,一个是18岁男孩,他正在参加田径界含金量最高的赛事,并与世界上最优秀的赛跑运动员一起比赛,4分01秒后,他成了全美历史上跑得第6快的高中生。他是世界上有记录的18岁青少年中跑得最快的人之一。鉴于他的优异表现,他收到了全美几乎所有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另一个年轻人,他在学校学习非常刻苦。他的语言水平非常出众,他在学术上的成功吸引了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的招聘人员。在麦肯锡,他很快就拥有了顶级员工的声誉。他在麦肯锡的业绩一路飙升。不久,他就开始为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公司首席执行官们提供咨询服务。现在你可能会想:这些人是谁呢?我如何才能复制他们的成功?但其后的事情可能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美好。

  哪位高中田径天才再也没有跑得比那个夏天田径大赛上快1秒钟。那位年轻的咨询师,没有继续竞选公职,也没有成为某家备受尊敬的公司的合伙人。这名运动员和这名咨询师都曾光芒四射,后来却发现自己的表现停滞不前,健康状况恶化。这些情况是特例吗?如何避免这些情况发生呢?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本书《状态的科学》,它的作者就是故事中的运动员史蒂夫·马格内斯和咨询师布拉德·斯图尔伯格。这两位作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与无数不同能力或处于不同领域的杰出人士深入交谈后,最后找到了答案,写出了这本书。这本书里讲到了如何解决作者曾经面临的问题。巅峰状态可以持续保持吗?如果能保持,具体要怎么做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一起阅读本书。

  一.什么是状态的科学?

  作者在本书里指出所谓的状态的科学,就是在适当的压力休息之间取得平衡,作者给出一个成长等式:压力+休息=成长

  作者指出压力和休息是可持续成功的两个要素。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我们常听这句话。压力如何影响我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压力,培养一种成长型思维模式和对压力的挑战反应是非常有益的。在比赛之前,优秀和普通游泳运动员都体验到了同样的认知和身体压力,而优秀运动员把压力和随之而来的感觉解释为对自己表现的一种帮助,换句话说精英们对压力表现出的是一种挑战反应。将表演前的焦虑当成兴奋的做法往往是有益的,试图让自己平静下来,反而不是明智的选择。压力的影响几乎完全取决于剂量。当剂量合适时,压力不仅能促进生理适应过程,还可以刺激心理适应过程。

  休息是书里谈到的第二个重要的话题。如何能科学地、高效地休息?现在很多人都被工作加班压得喘不过气来,为了赶进度会抓紧一切时间工作,但是,本书提到要懂得休息,以退为进的休息方式是更为科学的,好主意一般是在休息的时候产生的。关于休息作者给出了几点小建议:

  ①工作或者学习一小时后,离开座位,休息几分钟;②短途散步。③正念冥想。(以舒适的姿势坐下,闭上眼睛,深呼吸10次,用鼻子吸气和呼气,只关心你呼吸时的感受。)研究表明,7-10分钟的冥想训练就可以帮助你恢复体力,并激发你的创造力。④好好睡觉。看到这里,很多朋友都会说,我也知道睡觉的重要性,但是我做不到,那么作者给出了具体的方法,比如说睡前不要查看智能手机;白天提高工作效率,不要熬夜,晚上尽力睡够7-9小时。

  二.持续成长进步的办法

  平时工作中会接触很多孩子,我发现很多学习好的孩子,并不是最最聪明的,但他们一定有着很好的学习习惯。本书作者也提到了,我们想要获得持续的好状态就必须优化习惯,用习惯调节表现,也可以通过热身进入最佳状态,这个热身不仅仅是我们平时运动前所做的身体热身,也包括精神热身。书中提到了一位“快乐好人”陈一鸣,他在进入会议室后,会迅速扫视一圈,在心里对每一个人进行评价,找到每个人的优点。这个小动作使他进入了一种积极、合作的状态。事实证明。积极的情绪有利于解决问题和提高创造力。

  三.学会开发你的目标

  1. 设目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目标的人,只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作者也提到创造目标的过程是建立在理性思考基础上的。他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方向,供我们参考。写下你的目标,考虑一下你在哪些地方需要收到激励,把它贴在那些地方。比如,我们每天都要读书积累,但是有时候生活琐事多,就忙得没有时间坚持做,那我们就可以把读书目标贴在书桌前,提醒自己,也可以做成表格勾画打卡,看到每天的打卡,心里满满的成就感。

  2. 夜间反思。这也就是我们的每日复盘,总结哪里做得好,哪里有待提升。

  《状态的科学》这本书的作者告诉我们如何正确利用与调节自己的身体和大脑,从而获得最优异的表现,让你保持健康、获得幸福感。

  《状态的科学》读后感(二):做到以下几点,你也可以保持巅峰状态

  记得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时候,刘翔的退赛使得舆论一片哗然。由于他在06年田联大奖赛上已经打破了世界记录,所以人们都对他抱有极高的期待。当期待落空时,迎来的便是一片谩骂之声。大家都觉得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仿佛还没挂上天空,就已经陨落了。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退赛呢?其实自从打破世界记录之后,刘翔就更加刻苦地安排练习,以致于刚进入奥运会预赛,右脚的跟腱伤就复发了。也就是这样,失去了原本可以攀登更高顶峰的机会。

  运动员的机会往往都是这样稍纵即逝的,那如何才能看准时机,把握住机会呢。看了这本布拉德·斯图尔伯格和史蒂夫·马格内斯写的《状态的科学》,我逐渐明白了,要到达巅峰并且保持住,光靠一味的埋头苦练是不够的,除了给自己最够的压力,还需要配合一定的休息。

  其实不光是运动员会碰到类似的问题,像科学家,艺术家,公司高管等等。只要你在某个领域里出类拔萃,你都会面临巅峰期是否会过早衰退的问题。

  记得之前均瑶的前董事长,仅仅三十出头就带领集团实现了多元化的发展,事业刚刚起步,渐入佳境。怎么知道后来才38岁,就因为过度劳累,英年早逝。如果他能早点看到这本《状态的科学》,说不定可能会改变他的结局。

  这本书最实际的就是告诉了我们如何才能稳扎稳打地实现进步:

  01压力+休息=成长

  作者通过拜访不同的人发现,无论是从事体力工作的运动员,还是脑力工作的科学家,成功的要素都是需要压力和休息的配合,而只有两者配合,才能促使他们取得成长。

  1934年,一名叫汉斯·赛利的内分泌教授,在做大鼠实验的时候发现。只要有任何使大鼠受到冲击、疼痛或不适的行为,都会发生先天性应激反应。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压力。但是这种压力在一段时间后,就会被适应,并且促进成长。

  平时经常健身的人可能都会有这种感觉,刚练习一个部位肌肉的时候,我们会因为筋疲力尽而产生应激反应。这时身体就会开始意识到,它目前不够强壮,无法承受压力。而健身过后,肌肉就会通过“合成代谢”,开始为下一次的锻炼做准备。只要我们施加合适剂量的压力,不仅能促进生理适应过程,还可以刺激心理适应过程。

  但是如果持续的加压,没有配合休息,那可能到达某个阶段后,你就会停滞不前了。所以比起不断的往上攀登,适时的告诉自己停下,才是继续成长的关键。

  我之前拜访客户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国企的老总。他每天至少要开4-5个会议,和各个部门讨论公司的问题,每周还会不定期地出差。但是五十七岁的他仍然保持着良好的状态,我就很好奇他是怎么做到的。原来,不管他再忙,他都保持每周三次,每次一小时的健身锻炼。如果时间允许,就去健身房,实在没空,也会去步行代替。

  他告诉我,每次运动过后,都会觉得思路特别清楚,有些之前没想通的问题,也会突然想到了办法。所以这个习惯他保持了十年。

  作者在书中也提供了好几个休息的方法给我们,大家不妨去看一看,哪种更适合自己。

  02 优化习惯,规划行程

  不管是艺术家还是运动员,他们都会选择在出场前通过热身进入最佳状态。之前郎平执教女排的时候,都会通过交叉跑和急速S弯变向跑来做热身,这两个动作可以帮助队员们在短时间内提高注意力,活动开身体。

  同样的,如果你平时需要参加一些重要的会议,或者做一些需要注意力集中的事情,不妨找一下属于自己的热身习惯。就像我平时如果一天邮件比较多的时候,我会选择先买一杯咖啡,然后再开始一天的工作。每当桌子旁放着咖啡的时候,我都会觉得仪式感满满,要开始进入工作的状态了。

  那进入工作状态后,怎么样才能更有效地开展工作呢。我们知道很多销售团队都有末尾淘汰制,以前我总是不太理解,为什么一定要把最差的淘汰了,就不能多给他一些时间吗?

  书中作者提到了美国空军学院的一个研究。在一个中队里,如果体能最弱的人也得到了提高,那所有人的成绩都会获得提高。原来消极态度是有传染性的。如果你想要自己变得更强,那多接触那些比你强的人,才有助于自己的提高

  03 目标的力量

  如果你有了确定的目标,才能促进动力。而适当的动力能帮我们承受加倍努力带来的痛苦,而这通常会带来更好的表现。

  目标的数量,时间的长短都可以因人而异。越是具体的目标就越容易帮助你按部就班地得到提升。

  所以不妨也指定一个你自己的目标,通过这样一个压力加上休息的方法,来达到自己的巅峰状态。

  《状态的科学》读后感(三):遇到瓶颈这样做,才能持续产出进步,守住成果。

  左拉说:“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的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持续的增加更多的知识。”

  南北朝的时候,有一位名叫江淹的人,他是当时非常有名气的文学家。江淹年轻的时候非常有文采,能写难画,可是当他老的时候,总是拿着笔思考半天,也写不出任何东西,因此,当时人们谣传一个故事:有一天江淹在凉亭睡着了,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个叫郭璞的人对他说:“我有一支笔放在你那里已经很多年了,现在是不是应该还给我了?于是将烟从口袋里果真掏出一支五色笔来,他把这支笔还给了郭璞,从此以后江淹就再也写不出优美的文章。

  这个故事说明了,当我们走到人生的高光时刻时,却发现自己没有能力继续产出进步,渐渐地,我们的人生就会走下坡路。

  为什么有的天才会早早地陨落?巅峰的状态可以延续吗?优秀的背后到底隐藏什么样的法则?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如何才能坚持这样的法则呢?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本书,美国作家布拉德·斯图尔伯格和史蒂夫·马格内斯共同写的《状态的科学》。这本书告诉我们当处在上升瓶颈期时,如何正确利用与调节自己的身体和大脑,从而获得最优异的成绩。

  这本书的作者,一位是运动历史上跑得最快的高中生之一,而另一位是做出辉煌成绩的咨询师。在他俩风光无限的顶峰陨落数年后,他们二人开始了全新的人生阶段。

  这两位作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与无数不同能力或处于不同领域的杰出人士一一交谈,最后找到了答案,写出了这本书。

  01什么是状态的科学?

  作者在这本书指出所谓状态的科学,就是指在适当的压力和休息之间取得平衡。作者给出一个公式:压力+休息=成长

  很多时候,我们在学习了三,四个小时以后,都会起身在房间里走一走或者出门逛一圈,做一些简单的动作,比如,跳绳、开合跳等等。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我们精神焕然一新,从学习的压力当中恢复过来。这归功于压力和休息达到一种平衡。

  不论我们从事什么样的事情,我们都需要把压力和休息循环开来。就好像当你做出一道很难的数学题时,你的大脑此时已经非常疲惫,如果不去进行休息的话,接下来的工作质量就会一落千丈。因此大脑是可以通过压力和修复的交替而变得更加强壮。

  02持续成长进步的方法

  现在,很多企业家、名人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很好的底层能力,而这个底层能力则决定着他们是否可以成功。而这个底层能力就是他们的习惯。同样作为运动员,在进入比赛之前,优秀的运动员都会通过热身进入最佳状态。

  举个例子,一位演员,被要求演一场和自己爱人生死离别的戏。如果这位演员直接开始演,能演出这种悲痛欲绝的感觉吗?答案是不能。如果是一位真正杰出的演员,在演戏之前都会进行感情的酝酿,等达到状态的时候才开始真正演戏。所以养成提前热身的习惯才能进入最佳状态。

  除了,需要身体上的热身,精神上的热身同样重要。书里讲了一个小故事:陈一鸣。在进入会议室时有一种特别的习惯,当他第一次走进会议室时,他会先环视一下四周,然后默默地对房间里的每一个人作出评价,他会找到每个人的优点。比如,和丽莎一起工作太好了,吉姆是一位厉害的营销经理,那位女士充满了正能量等等。他这样做。其实是克服了把每个人都视为潜在威胁或障碍的本能反应,从而使他自己进入一种积极合作的状态。

  事实证明,积极的情绪有利于解决问题和提高创造力。

  03借助目标的力量

  作者在书中说:“目标促进动力,动力会让我们有能力承受加倍努力带来的痛苦,而这通常会带来更好的表现。”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适应从赛场到职场的每一个领域。怎么才能借助目标的力量呢?

  首先,我们可以写下我们自己的目标,考虑一下我们在哪些方面需要受到激励,然后把它贴在明显的地方。这个方法我经常使用,我是一个特别不爱运动的人,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健康对我来说越来越重要,所以我决定作出计划,开始每天锻炼自己的身体。于是我拿出便签纸,在上面写每天跳绳200个,坚持做完的话,给自己一个小奖励,然后把它贴在我家的冰箱上。这样做可以每天激励我完成跳绳200个的计划。

  其次,自我对话。所谓自我对话,就是把你的目标和计划念出来,像咒语一样,给我们力量。当我们的身体和思想告诉我们要放弃的时候,但我们又想继续前进,那自我对话此时就非常有效。因此,自我对话可以在艰难的环境中克服勇气去,增加前进的动力。

  第三,夜间反思。简单点说,就是我们的每日复盘。夜间反思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今日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哪些有待提升,或者我们是否需要改变计划。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就可以让我们提升效率,帮助我们做出改变,让我们生活更符合我们的目标。这个方法作者认为在脑子里进行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把它写下来不仅可以印象深刻,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表现。

  所以,一旦我们有了目标,我们就需要尽快去建立一个能让我们实现它的生活模式。

  总结

  《状态的科学》这本书的作者告诉我们通过压力和休息的交替循环,使我们的思想和身体焕然一新。在身体预热和思想预热的结合下,促进我们持续成长,并且借助目标的力量,最终走向成功。

  《状态的科学》读后感(四):78岁,0薪水上任,424天让日航起死回生,强者的秘诀在这里~

  2019年11月27日,知名艺人高以翔在录制节目时突然昏厥,后经抢救无效死亡,年仅35岁。

  这一消息令人悲痛也让人震惊,高以翔平时很注重健康,从十几岁开始他就坚持每天跑步锻炼身体,应该说身体素质很强,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强壮的年经人竟以这样的方式离开了我们,实在令人难以接受。

  然而事实上,年轻人猝死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2019年7月10日,辽宁省沈阳市某三甲医院的一位皮肤科女医生猝死,终年31岁。

  2021年1月8日,一位网名叫“@雅鲁藏布江女人”拥有百万粉丝的博主在飞机上猝然离世,当时只有27岁。

  2020年12月29日,一名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女员工在下班途中猝死,年仅23岁。

  ……

  这些令人沉痛的数据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无论年轻还是年长,都请珍爱生命,活在当下!

  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如何在保持健康的前提下取得长足的进步?是我们绕不开的话题。最近看了美国作家布拉德·斯图尔伯格与史蒂夫·马格内斯合著的《状态的科学》一书,我有了很大的收获。

  布拉德·斯图尔伯格是《纽约》杂志和《户外》杂志的专栏作家,史蒂夫·马格内斯是世界顶级长跑运动员教练,著有《跑步的科学》。二人合作写就的《状态的科学》一书告诉了我们如何科学会利用身体和调节大脑,使我们在保持健康、获得幸福的同时实现巅峰状态。

  01劳逸结合,告别倦怠期

  神医华佗说:“动静相济,劳逸适度。”意思很明白:坐久了就要起来活动活动,工作累了就休息一下。道理虽浅显,真正做到的人却不多。

  面对一个失败的人,我们往往会说:“你不够努力。”于是为了成功,我们都在拼命,你能加班到凌晨一点,我就加班到凌晨两点,他能熬一个通宵,我就能熬两个通宵……

  这种“拼命三郎”的精神的确令人钦佩,然而实际情况却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的身体和大脑需要通过休息来获取养料。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去透支,后果必定是惨痛的。

  我记得上次熬夜是一个月前的事了,那次我为了赶一篇稿子,埋头写作到凌晨两点钟,第二天当我顶着黑眼圈去上班时,我感到精神恍惚难以应对手头的工作。一次熬夜会让我们白天提不起精神,而长久的熬夜则会深度危害我们的健康,我身边有一位同事就是因为有熬夜的习惯被诊断患有严重的高血压。

  因此,通过一味地透支健康来获取事业上的进步很不明智,聪明的人擅于通过合理地为自己安排休息来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使自己能够持续不断地取得进步。

  伯纳德·拉加特是美国最优秀的跑步运动员之一,从1999年开始,他每年都给自己安排为期五周的休假。拉加特说,休假是一件好事,休假能够使自己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列宁说:“谁不会休息,谁就不会工作。”

  那么如何科学地休息呢?除了每年给自己安排休假之外,日常的散步、冥想、健康的社交、午睡、充足的睡眠等等都可以帮助我们缓解压力,补充精力,进而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挑战。

  02简化生活,把精力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充足的休息是高效率工作的前提,除此之外,简化生活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办法。

  鲁迅先生最讨厌那些平日喜欢不请自来、说长道短的人,若是有人来找他闲聊,他就会不客气地说:“唉,你又来了,你就没有别的事好做吗?”

  鲁迅拒绝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无意义的社交上,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选择才成就了他日后的影响力。

  迈克尔·乔伊纳说:“想获得最多,你必须从极简开始。”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若是被过多地用在了日常的琐事上,那么被分到工作上的精力自然就少了。

  我是一名宝妈,也是一名上班族,同时也在做副业写作。为了能够在不耽误带娃的情况下把工作做好,我总是想尽办法简化我的日常生活。

  早餐我永远只吃楼下早餐店的素包加鸡蛋;家务活能推给机器我决不自己动手;服装我总是购买同一品牌的……

  也许有人会说这样的生活太无趣,但我自己知道,只有这样我才能够把更多的精力用在照顾孩子和工作这两件我最在意的事情上。

  03 制定利他的目标

  “简化生活”与“劳逸结合”能够使我们更高效地投入工作,“制定利他的目标”则能够让我们超越自我,实现巅峰状态。

  日本商业实业家稻盛和夫最初创办京瓷的时候,目的是为了将自己的技术发扬光大,后来因为一场人事纠纷,稻盛和夫将京瓷的经营使命改为“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幸福”。从这以后,公司员工的工作热情被点燃了,京瓷也因此实现了急速成长。

  2010年1月13日,78岁的稻盛和夫接手了濒临破产的日本航空公司,接手之前他提出了“0薪水上任”的要求,之后稻盛和夫仅仅用了424天的时间使日航扭亏为盈。稻盛和夫创造的奇迹让所有人震撼,他说:“这是利他之心的回报。”

  亚当.斯密说:“人天生,并且永远是自私的动物。”也正是因为自私,我们总是被困在了自己为自己设置的障碍里,要想突破自我的限制,我们可以尝试制定利他的目标。

  前几年我的一帮朋友都学了驾照,除了闺蜜小薇,不过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因为她自小就很胆小。

  后来突然有一天我听说她会开车了。原来几天前小薇的同事开车带着小薇出门办事,半道同事突然腹痛难忍情况危急,因为担心同事的安危,情急之下小薇效法别人开车的样子,最后竟然顺利把同事送到了医院。

  后来再提及此事,小薇说:“我当时只想着一定要尽快把同事送到医院。”

  由此看来,正是因为利他的目标让小薇突破了自我的限制,做到了她之前不敢做的事。

  所以说,如果你想使自己达成更高的成就,不妨把目标设置得更宏大一些。例如曾经我的副业写作的目标是:为自己赚更多的稿费。自从我把写作目标改为“为人们传递更多专业而富有正能量的知识”之后我觉得自己对写作更有信心了。

  04 结语

  每个人都希望做自己领域里的佼佼者。然而现实却是我们不得不面对周围日益激烈的竞争,我们同机器竞争,与同行竞争。越来越多的人陷入焦虑,为了赢得眼前的利益,一些人们不惜服用含兴奋剂的药物……

  为了应对上述情况,作者通过多年的研究和总结,在《状态的科学》这本书中告诉了我们健康的、可持续的巅峰表现背后的关键原则:劳逸结合、制定最佳的日常习惯以及利用目标的力量。

  掌握了这些原则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实践中去,你也就握住了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