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碳中和时代》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碳中和时代》的读后感大全

2021-12-23 00:30:3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碳中和时代》的读后感大全

  《碳中和时代》是一本由汪军著作,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8,页数:31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碳中和时代》读后感(一):整本书

  书从购买到拿到经历了大概8天的时间,可能是新手印的有点慢。当时问了老汪说自己买的也还没到心里顿时平衡多了,本书在内容上是很完整的非常适合我们阅读,可以让我们对碳中和有一个充分的概念。即使自己早有了解也一直看老汪的文章,还是能在书上学到很多的东西。本书和比尔盖茨的那本各有侧重两本可以结合起来看,如果说非要选择一本的话我会推荐老汪的。因为在细节方面老汪的书专业性更强一点也比较适合国人阅读。对于没有了解过碳中和的人是非常友好的,可读性很强。

  《碳中和时代》读后感(二):十分值得读,学习的一本书

  刚看完这本书,老实说,我读了这么多书,看过这么多有关碳中和的资料,自己也是碳中和领域比较关注和感兴趣的人,说实在的,这本书是我看过关于碳中和说的最直接,清晰和准确的书之一,希望更多的人都可以去学习,了解,把握住未来供给侧改革后,最重要的行业变革

  碳中和是2020年,领袖对世界提出的重要承诺,其背后我认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个关于中国整体提出碳排放达峰,减排到中和,这个变革可以说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于我国强化能源安全,改善人居环境,应对国际重要挑战都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我国两高行业整体的升级改造有很强的推动作用。未来,两高行业的碳排放指标和对于行业动态成本的提升都会对行业产生深远影响,对于碳排放指标价格和产业升级改造是怎样由上游传导到下游都需要密切跟踪观察,而理论知识和深入研究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所以有必要从深层次,强化理论知识和行业整体背景,把最复杂的东西简单化。这也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简单通读,通俗易懂将很多问题直白的阐述出来。希望这本书可以让更多人看到,理解未来高碳排放行业的变局,把握挑战的同时发掘变革所带来的机遇!

  再次向汪老师及背后团队的辛苦研究致敬,向所有在技术行业努力攻关,为国出力的行业潜行者致敬!

  《碳中和时代》读后感(三):一本专业性很强,却不乏趣味性的碳中和书籍,已经准备二刷了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接触碳中和,而所从事的工作也与碳中和渐渐产生了交集。虽然到处搜集资料自主学习,也买了一些相关书籍给自己充电,但直到手握这本书,才真正把自己半年来学习,接触,涉及到的各种零碎知识,如抽丝剥茧般串起来,让自己对碳中和领域,对现在,对未来都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视野和判断。

  当然,最重要的是,它对于自己从事工作的巨大帮助。

  汪军老师说,截至目前,中国真正了解碳中和,并且从事与碳有关工作的不过一万人,而能够在这个工作领域立刻发挥作用的不过一千人。最恐怖的是,中国目前能够给一个有志于碳中和的企业,带领团队独自做一个碳规划和管理,不超过一百人。

  我听到这个结论,如电颤累击,差点从椅子里摔下来了。

  这是个未来无比巨大,无比重要的市场。而人才之缺乏,大到让你想象不到。这也确实让我深有体会。就我个人而言,我仅仅了解了碳中和的只鳞片羽,尽然已经是一个两万人大企业里唯一一个稍微懂点碳中和的“人才”了。

  汪老师无疑是中国从事碳相关行业的最早一批专业人士。在那个连地方政府都是一知半见的年代,汪老师已经远远跑在了众人前面,为中国碳中和事业摇旗呐喊,建树颇多。

  回到这本书,它的知识点结构或许还不是它最亮眼的地方,当然我已经打算对这些全面知识点进行二刷了。汪老师提出了一个最重要的判断,预测未来三十年,全世界将发生一次前所未有的财富乾坤大挪移,因为低碳经济的必然发展和选择,已经是浩荡不可阻挡的世界大势。

  财富,才能真正撬动世界大势。为了国家前途,自己钱途,我们必须提前认识碳中和,为未来最好准备。

  《碳中和时代》读后感(四):未来财富转移的密码--碳圈

  读书《碳中和时代》,作者汪军,副标题是未来四十年财富大转移。

  最近几个月随着国家紧锣密鼓出台双碳指导意见,出现了多本跟双碳相关的专题书目,有咨询公司的行业分析,也有解读国家十四五行业政策的,但是汪军的这本书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不仅科普了与碳相关的历史渊源,还剖析了为什么中国要大力推行双碳战略。而且书中还以业内人的角度分析了目前国家、企业、个人如何抓住机遇,投身到这一历史中去,正如副标题所说,未来四十年,在中国,所有行业都将会跟双碳政策发生关系,并融入这一趋势中去,企业和个人是否能抓住这次机遇,就跟改开当初是否能抓住买断工龄下海干一票一样,共同富裕的财富重新分配密码就在双碳之下的巨大洪流中若隐若现。

  首先,本书给出了一个判断,就是为什么中国要把双碳战略立为未来40年(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国策。因为在前几次工业革命,中国始终处在落后地位,而且从把我全球经济命脉角度来看,英国当时是以工业时代的先进设备,美国是以美元仅仅卡住了全球经济的脖子,现在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机制(SDM)渐成共识的态势下,中国凭借全球最全的新能源生产门类和全面技术领先,为中国带来大量的碳信用,这些碳信用将是国家未来的战略储备,它既可以用于实现国家自主贡献,又可以作为中国气候外交的输出工具,甚至可以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价值锚定,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扫清障碍。看清楚这一一箭双雕的战略,也就清楚为什么2020年双碳目标会成为我们未来40年的奋斗目标。

  还要提到一点,跟这一战略相关的新能源领域最主要的两大板块分别为新能源电力和新能源车,其中新能源电力主要包括光伏组件、风机和储能设施及相关产业链,新能源车主要包括整车制造、动力电池和智能系统及相关产业链。放眼全球,这六大领域的产业链没有一个国家能出中国之右,而且所有领域的核心技术全部由中国自主掌握。这些领域分别催生了隆基、远景、宁德时代等全球新能源龙头,这一趋势使得国外传统车企多年以来积累的发动机和变速器的技术优势已不复存在。未来全球汽车行业的产业版图也将彻底改写。

  其次,本书分别在国家和企业参与到SDM和碳中和项目中给出了详细的步骤建议。

  在参与国际SDM项目时,每个国家在报告温室气体排放情况时主要从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农业活动、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LULUCF)、废弃物处理几个领域报告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和六氟化硫的排放。总结起来就是五大领域和六大温室气体。

  企业的碳中和将是实现国家碳中和的重要推动力量。当然,根据企业性质的不同,在实现碳中和的路上,各自扮演的角色可能不尽相同。对于高排放企业,减少自身排放将成为其为国家实现碳中和的主要贡献;对于终端消费品生产行业,如何减少整个供应链的排放才是其实现碳中和的核心;生产企业如何操作可以参考《温室气体核算体系》(GHG Protocol),它主要是为了指导企业如何核算碳排放。这套标准创造性引入了运营边界这个概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范围一排放(直接排放)、范围二排放(电力间接排放)、范围三排放(其他间接排放),这个概念后来被温室气体核算国际标准ISO14064采用,该标准于2006年发布。再之后,运营边界的概念便被广泛接受,成为全球各地制定温室气体核算准则的一个基本概念。

  中国的远景公司作为国内首个单独发布碳中和报告的企业,以及全球第一个提出早于2030年实现全供应链碳中和的中国企业,其在碳中和方面的态度及行动,为中国的企业树立了榜样,在影响和促进中国企业推动碳中和进程方面意义重大,可以作为各大企业进行碳核查的榜样。总体上看,企业进行碳中和规划的步骤主要包括:第一步:摸清排放家底;第二步:建立碳管理体系;第三步:设定谈目标;第四步:制定碳中和实施方案;第五步:剩余排放的抵消 ;第六步:外部影响。

  对于金融领域的企业,比起自身的碳中和,如何从投资的角度,将资本引向更低碳的领域更为重要;而对于高科技行业,如何利用自身在科技领域的技术优势协助其他领域的减排才更能发挥其在实现国家碳中和中的作用。碳中和会形成未来四十年的财富大转移,而这个转移的媒介就是碳市场。在碳市场逐渐火起来的时候,相信对配额、CCER、履约、MRV这些专业术语,很快碳市场管理者也会如数家珍。出于这一考虑,本书还对碳市场如何设计运行规则、参与方以及激励方案进行了探讨,并结合方案分析了欧盟和韩国的碳市场,正是欧盟碳市场为中国带来了一笔不小的额外收入(因为中国离地面积增加实际是一种负碳),更重要的是,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专业从事碳管理和碳资产开发的人才,为今后中国双碳目标的实施及全国碳交易市场的运营奠定了人才基础。

  第三,面对如此大的历史机遇,也是每个人重新考虑自己未来之路之时。很显然,碳中和会通过碳市场让整个社会的财富从高排放企业向低排放企业转移,在转移过程中,个人可以顺着这个大趋势去实现自己的财富增值,在这场财富大转移中,需要大量碳管理行业人士提供专业的知识和分析作为财富转移的支撑。碳管理行业的业务分为碳排放核算、碳管理咨询、环境权益项目开发、碳金融、碳行业内服务、“碳中和+” 六大板块。

  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不少“碳中和+其他行业”的跨界项目,这些项目或开启千亿甚至万亿级的市场空间。 这些业务将打开以前碳管理行业的天花板,让这一行的从业人员有真正广阔的发展空间。如果你能力一般,年薪一二十万元养家糊口没问题,如果你能力强一点,年薪百万以上的工作也容易找到。如果你有创业和冒险精神,成为独角兽和上市公司创始人也不是不可能。这就是作者预测的未来碳圈的样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