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你给孩子贴标签了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你给孩子贴标签了吗?

2021-12-29 20:02:05 作者:春水煎茶 来源:春水煎茶推荐 阅读:载入中…

你给孩子贴标签了吗?

  很幸运,我陪孩子一起看了这部动画电影《彼得兔2.逃跑计划》!这是一部适合亲子一起观看的电影,里面有很多熟悉的我们与孩子日常生活的情景,帮助家长站在第三方看清家庭教育中的常见现象——给孩子贴标签。我从影片中看到了家庭教育中常常出现的负面“标签效应”,从而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和孩子一同成长。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叫“标签效应”,也称为暗示效应。一个人一旦被贴上标签,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标签内容下相一致。

  今天按照预计我和9岁的两个孩子选择同时段的不同电影,我看喜欢的《革命者》,他们看动画片《彼得兔2.逃跑计划》。由于电影院档期原因,我想看的电影要晚一个小时,也就是说我们在电影结束后他们要等待我一个小时,很难想象一个小时脱离视线,调皮的大宝会做出什么样“出格”的事情,于是我决定跟着孩子们一起看动画片。

  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们随着诙谐幽默的情节哈哈大笑,却又时常因为彼得的被误解而感伤。彼得兔是一个男孩的典型代表,他常常被贴上顽皮、坏种的标签。凡是发生不好的事情,兔爸托马斯总是不听彼得的解释,固执地认为是彼得在故意做坏事:比如彼得看到邮递员来送快递,他第一时间跑出来帮忙,却因为不小心撞倒了柱子,柱子打碎了商店橱窗的玻璃。于是每次出门兔爸总是说:“不要调皮,尤其是——彼得。”尽管这样,彼得还是很努力的想把事情做好,得到兔爸的肯定。

  乡下农场里兔爸的西红柿不允许小动物们乱动,他要用实验的西红柿挣钱。彼得牢牢记在心里,当他看到獾在偷西红柿时,不仅赶走了小偷,还细心的想要把西红柿摆到原来的地方。兔爸看到正在摆放西红柿的彼得误以为他在偷吃西红柿,大发雷霆,彼得想解释却欲言又止,只得垂头丧气慢慢离去。慢慢地彼得好像接受了这个标签:“反正他们都认为我是坏小孩。”

  当兔子们跟着兔妈从乡下菜园来到城市,偌大的广告牌让大家激动不已,因为每只兔子都有了自己心爱的名字,而彼得却贴上了巨大的标签——“天生坏种”。他被标签压得喘不过气,无奈、彷徨、失落的他默默离家出走,在凄凉的大街上失去了方向。在市场里面彼得看到了小偷老兔正在偷桃子,他本能地想站在正义的一面直指老兔,但被老兔的花言巧语所迷惑:“我只是说出了你愿意相信的事情!”他认为遇到了懂他的人,因此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决定跟着老兔去实现自我,他的调皮捣蛋在小偷集团发挥到了很好的作用,帮助他们偷来了巨额的“财富”。因此同伴的认可让他感到无比荣耀,彼得带来了家里的小动物们谋划着干一番更大的事业。水果干得手的同时,小偷集团丢弃了彼得的家人,他们一个个被送到了宠物之家,被卖掉当宠物。此时兔爸为了救出小动物们放弃了自己的事业,一心一意地带着彼得去救家人。通过共同经历苦难的过程,他们之间推心置腹有了更深的理解。最后,他们一家人又回到了农场,一起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我给孩子贴标签了吗?

  是的,“你怎么这么磨蹭?”“你的作业总是这么马虎?”“你怎么不长记性?”……我常常把这些语言挂在嘴边,可是也不曾发现孩子有一点点的改变,反而是变本加厉地向着标签的样子发展。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这是人类有别于动物的地方。”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尤其是男孩,也经常会只有这样的遭遇,父母老师对孩子行为的不理解,为孩子贴标签:笨、懒、自私、拖拉、没出息等等,造成孩子失去自我。于是他们表现得叛逆、沉迷网络、早恋,甚至校园暴力等等。有的在坏人的教唆下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留下终身的遗憾。

  如何正确利用标签效应,帮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呢?我推荐大家了解心理学中的另一种效应“罗森塔尔效应”也被称为马格利翁效应,或称为期望心理中的共鸣现象。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一所普通中学随机抽取了一组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传递出“你很棒”,这些学生就觉得自己真的很棒,在最后的成绩考核中确实有非常大的提高。

  研究证明,对年龄越小的孩子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的进步更快发展的更好。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所以若想让孩子变成你期望的样子,不妨学会用正面的心理暗示,多给孩子尊重、期待和肯定。当你能够夸奖和欣赏认可孩子,使孩子更有可能朝你想要的样子发展。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