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支配与抵抗艺术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支配与抵抗艺术的读后感大全

2022-01-05 00:3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支配与抵抗艺术的读后感大全

  《支配抵抗艺术》是一本由詹姆斯·斯科特 (James C. Scott)著作,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5.00元,页数:38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支配与抵抗艺术》读后感(一):愿我们能活得越来越真实

  《支配与抵抗艺术》讲了个什么呢,讲了权力关系中,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两幅面孔。一个是符合公序良俗的公开剧本:地主乐善好施、农民谦卑勤劳,一切看起来秩序井然;一个是阴影重压下的潜隐剧本:从属者演技高超,他们向统治者支付着尊崇和恭敬,然后低头暗语,闷声抱怨,积蓄着不满和嘲讽。

  两个剧本轮番上演,于是底层政治就有了一个不断挤压、试探和寻找容忍度的动态边界,一个矛盾又紧张的灰色地带,如水流不断冲击着堤坝。从属群体潜隐政治的亚文化像免疫力一样一轮又一轮地影响着统治群体的主流文化,推动其更新迭代。

  斯科特对从属群体潜隐政治的分析框架很好理解,在今天的社会中也有很强的解释力,权力关系无处不在,各种支配关系同时也是各种抵抗关系,他们博弈的过程展现了某种等级秩序,也注定改变着某种等级秩序。

  什么是好的政治制度?讲清楚了“潜隐剧本”其实也就提出了一套标准:如果心口不一的两幅面孔对人的创造力是一种无谓消耗的话,那么好的制度就应该是能让人更真诚、真实的生活,而更少带着虚伪假面的制度。

  《支配与抵抗艺术》读后感(二):The stage is up to you,潜隐剧本

  荣获2020年阿尔伯特·赫希曼奖(美国社会科学研究委员会的最高荣誉)的耶鲁大学政治学和人类学斯特林讲座教授詹姆斯.C. 斯科特(James C. Scott)是美国人类学界研究农民问题的领军人物,其《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一书出版以后,在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其《弱者的武器》和《国家的视角》更是对学术研究和政策制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在其近作《支配与抵抗艺术:潜隐剧本》中,斯科特将农民的行为选择,特别是这些弱者的表达作为研究对象,将最重要的或核心问题以公开剧本与潜隐剧本的形式加以区分,在从属者于支配者的抵抗,即公开剧本之外还存在大量潜隐剧本,从属者可能以各种方式表现抵抗意识和举动。

  在对公开剧本这一社会产品的讨论部分,斯科特强调支配关系不仅要求弱势一方的从属者表现出顺从,往往也要求支配者在从属者面前表现出强壮、勇武。但是支配关系对双方的表演要求是不同的,从属者迫于要付出惨重代价的威胁需要在支配者面前表现出顺从,而支配者则未必需要一直表现出强力,也可以展示自己的慈爱等多种面向,这种不平等关系存在的前提是只要支配关系不存在被颠覆的危险。

  潜隐剧本作为从属者迫于无奈、不得不经常使用的一种表达方式,斯科特认为从属者在幕后创造的潜隐剧本蕴含着明确的抵抗意识,对于这种抵抗意识的解释,某种程度上又带有马克思阶级理论的特点,是一种自发而又盲目,缺乏阶级意识和联合意识的个体自利。正如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对于悲哀的法国小农的论述:“他们无法表述自己,他们必须被别人表述”。

  在从属者为什么不抵抗这个问题上,葛兰西的解答是支配者创造并施加给从属者的意识形态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即霸权效果。从属者错误地认可了将他们自身的真正利益排除在外的统治意识形态,他们的这种意识形态即为虚假意识。对于斯科特来说,从属者从未完全认同过统治意识形态(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完全认同者的存在),因此对“虚假意识”的批判是之后他对的详细讨论的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从属者的潜隐剧本必须在互动中产生,需要有相对安全的不被监视的空间和自由的时间,也依赖于创造和传播这些文本的积极行动者。为了避免这些潜隐剧本的产生,支配者往往会施加严格的社会控制和监控,通过不同语言和不同族群的混合,为其互相交往制造障碍,为保卫这些剧本,从属者也会自下而上地施加控制和监控,比如创造自己的语言系统躲避审查,以同辈压力保持团结。

  本书作者詹姆斯.C. 斯科特

  斯科特认为从属者的潜隐剧本是对支配者有意识的抵抗,他们抵抗的的支配关系有三种:物质支配、地位支配和意识形态支配,相应的他们分别创造了不同的或公开或潜隐的抵抗形式,其意义在于指出从属者大部分的政治生活都位于公开的集体抵抗和绝对的对霸权的服从两个极端之间,从属者一直在以隐秘的形式抵抗,不断地试探抵抗的边界,一旦有机会就可能会爆发大规模的公开的集体抵抗。显而易见的是,它使从属者的政治拥有了连续性。

  在强有力的美国国家体系下,公开的抵抗实在太过危险,大量存在的“底层政治的”日常反抗实际上诉说了从属者对于国家话语的不认可,所以大家不约而同的采用了这种潜隐剧本的形式,实际上是行使了自行主张而又不曾正式、公开声明的权利。这种抵抗的筹码,即是斯科特所强调的《支配与抵抗的艺术》。

  对此,美国著名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有一句名言:“暴动就是不被倾听者的语言”,如果将其和斯科特理论结合起来,那么就应该改为“暴动就是不被倾听者的最终语言”,因为在日常抵抗中不被倾听者已经表达了“语言”,只是在历史上失语罢了!

  美国著名黑人运动领袖 马丁.路德.金

  《支配与抵抗艺术》读后感(三):你方唱罢我登场,谁的剧本在公开与潜藏中轮转

  1982年,福柯在多伦多大学维多利亚学院演讲时谈到“说真话”的要义,时至今日,我们必须承认,“说真话”依然是一个极其困难的决定,正如在现代民主社会中,“向权力说出真理”这一表达仍然具有某种乌托邦的味道一样。

  虚伪,其表现形式即“表演”,这一点并不难理解,并且它不妨碍我们在施展演技的时候同时存在美好的自我,即使我们总是苛责地批判别人不应该拥有善美品性的同时又拥有着对权力的奉承的虚伪。

  既然是表演,自然有对手协助完成这一过程。詹姆斯·斯科特 (James C. Scott)在其著作《支配与抵抗艺术潜隐剧本》(Domination and the Arts of Resistance: Hidden Transcripts)中表示,人与人之间一旦参与涉及利益的表演,即从属者对权力,权力支配者公开表现有期望的迎合,这其中实际是一场合作共谋。而这种从属者与支配者之间的关系,被斯科特称之为“公开剧本”(public transcript)。公开则不必多作说明,而剧本则指权力者会对一切公开行为进行完整的记录,这种记录还包含肢体语言。

  为何会存在公开剧本并且公开剧本有何特点?除上述言之,公开剧本往往是从属者的一种生存策略,只要符合支配者的要求与期望,就能获取某种利益,这是不错的交易。另外,支配者并不完全信任或依赖公开剧本,他们知道,公开的互动只是一场表演,在其中不过是对从属者发出无关紧要的指导,并且这样的表演也会遭到观众或者从属者的质疑。不管如何,公开剧本始终朝着支配者一方倾斜,并为其提供强有力的证据支持,更使所有人都以为,从属者发至内心以及满怀激情地接受这种从属关系,接受支配者的“赏赐”。

  与公开剧本相对应的是“潜藏剧本”(hidden transcript)。它发生在权力支配者视野范围以外,同样拥有言语、姿势与行为等等。它需要一个安全的环境,才会被暴露出来。当然某些时候它也会变成挑战公开剧本,挑战权力的“表演”。

  潜藏剧本的温床是来自地位不平等产生的人身攻击与反抗。它不只是一个人的参与,而是众人反应的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转变成爆发性冲突性的公开剧本,而这种剧本往往是权力支配者最不想见的。因而权力者总会想方设法阻止潜藏剧本的生成与发展。潜藏剧本的关键词便是“秘密从事”,它往往发生在某个特定空间,同时参与同一事件的群体(群体可能并非一个),其包含所有不可视的实践,且必然与公开剧本相矛盾。当然,潜藏剧本也有其让人放松的一面,这是与严肃的,正式的,官方的公开剧本相对应的情境。所以,实际上潜藏剧本拥有非单独的一个,它会随着权力支配的严厉程度而变化出丰富多彩的版本。

  要知道,公开剧本代表权力支配者认可和制定的制度,从属者必须服从其中。比如等级礼仪,语言,甚至是文字。但是如果把制度运用/遵行得好,则容易将此转换成自己的政治资源,为自己争取更多利益。这视乎从属者如何表演,如何把演技发挥得好,那便是“艺术”,不过这其中也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为从属者的表演,最终还是由支配者打分,从属者制造何种印象,最终视乎支配者在上层如何看待他们的表演。

  有趣的是,实际上不管公开剧本还是潜藏剧本,参与者都知道正在进行的是一场骗局,欺骗对方或者假装自己被欺骗,正如上述所言,服从与配合能使自身获得政治资源与利益。倘若不服从呢?违抗会被权力者污名化,因而多数人选择服从或沉默,然而总有人会在沉默中爆发,把潜藏剧本转向公开剧本,甚至此刻才是最高潮。此刻的爆发,将潜藏的真相——“说真话”暴露无遗。但要注意,打破沉默的代表也有其政治意味的表演,一种属于个人的复杂的满足感与释放感,甚至带有兴奋感,随后为之沉迷。另一方面,当代表打破潜藏剧本与公开剧本之间的界线,潜藏剧本中的元素便会像决堤的洪水般冲向公开剧本,成为公开剧本的一部分,此为其影响之一,而另一影响,则是权力支配者从挫败中获得的权力威胁感与羞辱,其解决办法可能是转移发泄愤怒的对象。

  总的来说,公开剧本与潜藏剧本虽不相同,实则相通,它们之间界线并非完全明确而不可逾越,而公开剧本占主导位置,它让潜藏剧本参与者感知到的危险程度,决定了潜藏剧本是否变成攻击公开剧本并且生成另一种公开剧本的走向。而潜藏剧本中也有其自身的危险系数,过度个人的表演,某种程度上,可能会转变成权力支配者的公开剧本中的主角。

  来,说人话。到底何为“公开剧本”,如电视上看见的官方发言,官方报道——我们向来就会想到虚伪的政客——官方亲切接见(可见《纸牌屋》),官方之间的冲突和协作等等,都属于“公开剧本”范畴。拉近地说,网络传播过的关于公司领导,学校某些学生干部对他人关乎上下级礼节的要求,都属于“公开剧本”范畴。何为“潜藏剧本”,官方秘密会议,秘密电话,“私下议论纷纷”“敢怒不敢言”,民间流传,都属于“潜藏剧本”的范畴。拉近地说,父母在孩子看不见的时候吵架,也属于“潜藏剧本”的范畴。

  如何辨别两种剧本以及如何识别它们是否在“表演”?观察参与者们的行为与事件结果。

  《支配与抵抗艺术》读后感(四):心照不宣

  《支配与抵抗艺术:潜隐剧本》一书,意在解构现实中的支配与抵抗的关系,分析在既定关系下各方表现的表演性质与内在真实含义。以此为线索,回顾统治与从属关系的演变。正如书名所言,本书所要讨论的是剧本性质或者更直接是带有表演性质的行为。这种表演分为台前——公开剧本和幕后——潜隐剧本。公开剧本是“从属者和其支配者间的公开互动”;而潜隐剧本则是“不同观众和在不同权力限制下生产出来的”。因此相较于公开剧本所想要传递内容的单一性,潜隐剧本的含义在不同环境下意义不同。处于从属地位的阶级,在相似的公开剧本下(即对支配阶级的服从)可以藉由潜隐剧本表达出不同的真实想法,这就是支配与抵抗的艺术。而这种艺术,在公开剧本与潜隐剧本之间展现出支配与抵抗力量的对抗,最终两股力量交替进行构成了社会变革的重要动力。

  本书所讨论的主题是潜隐剧本,是抵抗的艺术。但是我们仍然免不了要关心甚至是花大量篇幅去讨论公开剧本。因为潜隐剧本是对公开剧本的回应,潜隐剧本所表达的是公开剧本表演之余的真实想法。公开剧本和潜隐剧本组成的并不是对抗性世界,相反这是一个共存的世界。与公开剧本相对应的潜隐剧本的形态并不由从属者决定,它是作为公开剧本的影子存在,因此潜隐剧本所反映的不仅仅是从属者本身,而是从属支配关系中的平衡。因此,我们在解读支配与抵抗关系时,会注意到出于支配或从属地位,人们都同时清楚这两类剧本的存在。从属者清楚自己在公开剧本中的顺从角色也明确自己潜隐剧本的表达,统治者清楚从属者的表现具有表演性质,甚至自己的表现也是表演性质的。这样双公开的性质,让人不禁想问,潜隐剧本是否还具有弱者的武器之性质。

  实际上,将当权者和从属者双方视为博弈行为的双方,在由剧本构造的框架下基于有限信息进行多回合的重复博弈。这样的背景下,双方在公开剧本中的表演、在潜隐剧本中讲表达的真实情感都可以看做博弈双方的策略性行为;双重剧本的存在则是博弈中的公开信息;从属者经由潜隐剧本掌握更多真实信息。在这样的框架下,带来更多信息的潜隐剧本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也因此值得被称为弱者的武器。

  博弈框架下,公开剧本的意义在于提出可置信的威胁,这类威胁包括惩罚和奖励。值得说明的是,公开剧本虽然是由统治阶层划定的框架,但是因为其本身所设定的规则包含统治的合法性(如仁政、爱民、顺应天意等),因此该框架对统治阶层也有约束性。违背公开剧本设定的一方,往往会遇到反噬。例如古代皇权之下的罪己诏。

  公开剧本的一个重要框架是对统治合法性的界定,即构造所谓的统治神话,以解释为当权者和从属者间差异,对统治的合法性给出理由。自古以来的“君权神授”就是这一点的集大成者。可以说公开剧本中大量活动都是围绕着统治合法性进行的。相对应的,这种合法性要求从属阶级接受阶层差异、相信共同历史,稳定统治与从属的关系。这一系列展示活动包含对质疑统治合理性的展示和顺从统治获得奖励的展示,在“金钱加大棒”的组合中完成了公开剧本的构造,同时与写就了潜隐剧本。

  潜隐剧本作为公开剧本的对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补全从属阶层作为独立个体的属性。公开剧本对从属阶级的一大伤害是剥夺了个体特征,抹杀了个体独立性。以统一的姿态(顺应)参与公开剧本,是从属阶级选择的博弈策略。在传统奴隶制社会中,从属阶级被剥夺了人的属性,变成了主人的财产。在殖民地社会中,整片土地都丧失了独立性沦为附庸,更遑论个体。而在集中营、战俘营中同样存在绝对服从。这些不同的公开剧本都具有统一的特征,即对个体的抹杀,这经由“惩罚--公开忏悔--请求宽恕” 组成。这些构成了公开剧本最具力量的实体,对这种实体的回应则是潜隐剧本的核心内容。

  在潜隐剧本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以掐头(掩饰身份)去尾(无可指摘的春秋作风)进行抵抗,也可以看到在安全环境下直抒胸臆的个体表现。这些抵抗的艺术在最开始的时候往往难以被发现,直到抵抗行为公开化了才被重视。这一特征反倒提醒我们,抵抗是时刻存在的,他只是未被注意到。更重要的是,日常的抵抗往往具有艺术性,因此能够超越时空的限制流传,形成从属阶级的图腾。这类图腾往往被公开剧本所排斥,视为违禁品,这反倒进一步加深了图腾的力量,最终成为抵抗公开化的重要引导。

  潜隐剧本作为弱者的武器,与公开剧本同时存在。但是社会结构并非时刻在发生变化,现存的公开剧本和潜隐剧本往往可以“和平”共存很长一段时间,直到某个导火索下潜隐剧本的公开化。因为二者长期共存,我们往往无法解释两者究竟如何形成,也无从回答支配和从属地位的确定。但是我们可以继续以博弈和策略性行为解释这两个剧本为何可以长期共存。试想最极端的情况:个体孤立和阶级完全固化。这类情况往往发生在最为恶劣的集中营。这时公开剧本将取代潜隐剧本成为所有人的唯一剧本。一旦上述条件无法满足潜隐剧本就将伴生于公开剧本并威胁公开剧本。大多数情况下,个体孤立性较弱同时具有一定的阶层流动空间,两类剧本都同时向灰色地带移动,可以形成较为稳定的效果,即表现出我们所看到的以潜隐剧本策略性回应公开剧本。如果个体不孤立但是缺乏阶级流动可能性,潜隐剧本对公开剧本的反抗更为激烈,将潜隐剧本公开化的行为更常见。抵抗将由艺术转化为暴力,潜隐剧本公开化,社会出现动荡。

  最后,再次回归基于两重剧本螺旋交替式的社会变迁。我们不难发现,潜隐剧本的公开化往往是权利与从属关系对抗最激烈最具破坏性的表现,但是并不是唯一表现。事实上正如前文分析,灰色地带时刻在进行着策略性行为,双方的对抗时刻进行着。当社会保持正常流动且各方承担应有义务时,从属和统治关系弱化,公开剧本和潜隐剧本滑向灰色地带。此时双方以策略性行为进行重复博弈。一旦现有公开剧本制定规则被破坏,特别是原有基于公开剧本的支付无法兑现、威胁不再可置信的情况下,潜隐剧本将会的公开化。这种公开化是致命的,因为它破坏了原有的、无论公开还是潜隐的剧本,使得社会关系出现了大幅度动荡。正如熊彼特所说,破坏性创新意义最大,这种破坏式的对抗也同样如此。他们是推动社会螺旋式变迁的核心力量,此前未被重视的潜隐剧本则是这一核心力量的重要来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