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独居老人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独居老人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2-01-17 00:3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独居老人经典读后感有感

  《独居老人》是一本由[日]都筑响一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28.00,页数:3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独居老人》读后感(一):To be old, to be alone,并不可怕

  To be old, to be alone,并不可怕 虽然不得不说,变老自己现在还在害怕,但是自己并不是很害怕了,不过肯定有很多人还在害怕,而且这很正常,而且,想一想,如果变老和独身一人,这两个元素叠加在一起呢,害怕更加正常,所以为了避免陷入这样的境地,在年轻时候成家生子甚至是甘愿燃烧自己养育下一代或者下几代,以求得到了那个时候可以不是孤独一人,这样的想法,并不是那么难以理解,但是这是不是必须得,是不是每个人注定都需要进行的一段路程… 应该不是吧,我们可以接受人与人的差别很大,我们也可以接受,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道路,我们可以接受彼之蜜糖汝之砒霜,那么,我们有的时候也许看一看更多的事例,更多的可能,其实挺好的,对吧… 这本书中作者选取了自己可以获取到的老年独自生活的鲜活的例子,给读者更多种可能,当然你可以说,这些是少数,这里面的老年人都是那么的个性十足,那么的特立独行,那么的"酷",当然啦,这样才可能成功的快乐的坚强的独自面对衰老,面对未来… 但是既然是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而且本身独自孤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所以性格中的某些特质十分重要吧… 总的来说,一本书的内容不会对读者起到多么重要的作用,如果可以的话,世界一定不是这个样子,但是,一本书可能是一个通道,一个平台,一个镜子,让读者在某一个时刻忽然顿悟某些存在,这样的话,这本书希望可以给那些有一定自己的计划但是却又没有勇气的人一丝丝启发和勇气,一种映照,一种对比,这样来说,这本书的作用又举足轻重,你可以说这样的老人的例子很少,这是实话,因为这样的事情本来就不多,但是确实,这样的可能,这样的存在,是,事实,知道这一点,就够了,个人评分9.1分,推荐指数五颗星。

  《独居老人》读后感(二):《独居老人》:同辈的人都很无趣,所以我一个同辈的朋友也没有

  78岁的水原和美对采访者都筑响一说:“同辈的人都很无趣,所以我一个同辈的朋友也没有。”

  水原和美出生于1934年,开了一家销售雷鬼系、民族风情的舶来杂货店“PASTA”,被誉为“鸟取前卫文化界的拉斯塔法里女王。平日里,喜欢来店里的都是些年轻人,他们大多二十出头,受PASTA的风格吸引时常光顾杂货店,并深受水原和美的影响。水原和美的女儿在介绍母亲的时候说:

  我是通过都筑响一的纪实作品《独居老人》“认识”这位特立独行的女士的,在这部作品中的十六位独居老人,水原和美无疑是极富个人魅力的。另外,虽然水原和美居住的鸟取县我是第一次听说,它在日本的什么位置我更是无从得知,不过水原和美极具个性的人生经历让我一下子对水原和美本人以及她居住的这个地方有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独居老人》是一部取材独特的纪实作品,都筑响一在“后记”中说:“如何生”这个问题,虽然我一次也没有考虑过,但“如何死”我有时倒是会思考。

  “独居老人”几乎已经成为世上最可怜族群的代名词。提到独居老人,人们首先想到的多是孤冷、困窘,无人问津。但是我手中的这本书中收录的十六位独自居住的老人所展现出的老年生活状态,会让人不由自主心生敬佩、发出赞叹。

  那卡西艺人平塚新太郎幼年时与母亲走散,后被黑帮成员收留,机缘下成为了那卡西艺人。那卡西是一种早年间流行的卖唱模式,现在已经鲜少有人加入那卡西行列。平塚新太郎自嘲说“有别的本事的人都不干这行了,我没有别的本事只能继续干。”

  身为那卡西艺人,除了掌握不少于3000首的拿手曲目,还要有相当的酒量。因为行业的特殊性,献艺喝酒似乎早已融为一体。这样的生活方式虽然辛苦,但是也能够感受到平塚新太郎对自己多年那卡西生活生出的自豪感——十五岁出道,拥有超过五十五年的那卡西职业生涯。

  接受采访的时候,平塚新太郎刚刚收了新弟子——漫画家千爱小姐。

  行为艺术家“上吊男”栲象的故事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栲象高中毕业后以出演戏剧为目标来到东京,却在几年后、二十岁上下开启了只属于栲象自己的艺术表达——“上吊”表演。

  栲象在讲述自己每天的生活及表演时很是云淡风轻,我难以想象栲象是如何一日四次、日复一日地坚持“上吊”表演的,在“上吊”瞬间,栲象的脑海中闪现着什么,他又是如何平抚自己濒死后的“重生”的?栲象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堪称奇特,而栲象坚持这种独特表演四十余年,他的执着和坚守令人赞叹。

  书中年龄最大的一位是偶发艺术表演者达达贯。接受采访时,达达贯已年近九十二岁高龄,却依然毫不费心地在椅子上向都筑响一展示了头手倒立,并坚持了一分钟之久。

  衰老是每个人必然会经历,也必须要面对的人生过程。我周围已经有朋友开始提早规划自己的老年生活,有人想租一个小院过一过田园生活、有打算买辆房车圆一圆年轻时候的环游梦……都筑响一的纪实《独居老人》展现出的多样化老年生活,改变了独居老人在世人眼中的寂寥的印象。

  《独居老人》为我们展现了一种未来生活的可能性,传递给我们面对衰老的勇气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END--

  《独居老人》读后感(三):老人独居是否就意味着晚景凄凉?

  说起“独居老人”,总容易令人联想到我们常说的“空巢老人”这一社会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空巢老人占比很大。据悉,预计到2050年,我国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7900万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54%以上,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持续引发人们关注。似乎,在多数人看来,老年人独自居住就意味着晚景凄凉,意味着缺少关爱,也意味着在人生迟暮之年自己的身上逐渐失去光彩。

  而在人口老龄化更加严重的日本,独居老人的情况更为显著。在很多日本人眼中,独居老人是世上最可怜的人群,媒体对高龄老人特别是独居老人的报道经常是凄凉的,甚至可能会歪曲事情的整体情况。但是在都筑响一这位特立独行的编辑看来,比起独自生活的寂寞和艰辛,家庭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摩擦与纠葛,更让人心力交瘁。都筑响一在日本杂志界被称为一个“异类”,他经常打破常规,善于发现不同形式的美。

  在《独居老人》一书中,都筑响一就为我们讲述了他所遇到过的16个独自生活又活力十足的老人的故事,为我们揭开独居老人鲜为我们所熟知的一面。他试图在书中打破世人对独居老人普遍存在的误解与偏见。

  本书收录了这16位高龄独居老人的自述,以及都筑与部分老人的访谈。从言语中看到这些老人在不同阶段的生活,也看出他们每个人面对现状的人生观。这些老人都曾年轻,都经历了不一样的人生。这些人有的曾经被逮捕、拘留过;有的人生活习惯随性随意而又丰富多彩,有的人生活极其规律而又简单;有些人喜好饮酒,有些人又烟酒不沾……他们各自过着不同却又都随心所欲的生活,使我们感受到与自己印象中那些高龄老人不太一样的、充满活力的节奏感。

  当然,他们也有着许多在常人看起来不太好的习惯,比如77岁的艺术家秋山祐德太子认为制作对他而言是一种生产性的行为,收拾东西却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是要去除东西,是一种消极行为。因此他的家中都非常的凌乱,东西随处堆满了房间。或许是兴趣和观念与人不同,他们当中有部分人显得缺少甚至没有同辈朋友,也有一部分人受人喜爱,却未能受人尊敬,但他们都能找到适合他们正常生活的地方。

  这些人生活方式的好坏不能一概而论,这些人身上的有些行为也不易被常人所理解,但他们所呈现出来的精神状态远比我们想象中要饱满得多。或许在他们现有的境况之下,能有这样的生活状态已经实属不易。

  这些独居老人生活在不同的城市角落,内心却都充实而充满力量。他们并未觉得自己所做的事情有太多的与众不同,他们能在自己都人生中找到让自己觉得有干劲的事情。从这些人的身上我们也不难看出,他们大部分人所从事的事情都与艺术有着不小的关系,他们当中有行为艺术家、画家、电影剧场馆长、舞蹈家、行为艺术家和偶发艺术表演者。

  是否是因为拥有着某种的艺术细胞,使得他们更容易乐观地面对生活?又是否是因为他们的艺术思想不能轻易被众人所理解,才让世人有所偏见?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人的身上都透露着积极、乐观和洒脱,他们的生活看似悠闲自在但内心并未如世人所想般空虚,他们都在自己的晚年散发着自己独特的光彩。

  书中关于这些老人的故事也许只是个例,作者在这本书中尽可能地给世人呈现出16位老人在独居时的不同生活状态,让人们感受到独居老人也有着不一样的精气神以及对生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从而启发更多人寻找更有让自己内心更充实而更意义的生活方式。

  《独居老人》读后感(四):既然人生本就是在走向死亡

  小时候的记忆中似乎有过这样一个人:老爷爷/老奶奶,独自住在附近,即使开了灯屋子里也是暗暗的,让人不敢靠近。后来,后来有一天似乎听说他/她去世了,又好像没有任何消息就消失在了所有人的视野中。

  “独居者”,在这个时代是再平常不过的存在。网络上的视频分享着一个人吃饭、养猫、健身的自在,roomtour里是自己喜欢的、可以宅一天的美好生活,但当我们说到的这位独居者变成老人时,似乎就要把视频暖黄色的滤镜撤下来,回归到一种冰冷的现实中——搜索“独居老人”出现的新闻、孤独死事件一件一件,像在警告我们:年老后独自生活,是一件太可怕的事。

  虽然客观来说,老龄化趋势加剧是整个社会需要面对的问题。但难道所有的独居老人,都像大部分新闻报道的那样,留下一屋子垃圾独自死去也不为人知吗?

  不不不,我们也见过活得有滋有味的老人,在越来越多人选择独自度过人生的社会,他们的存在也在告诉我们:变老不是人生的终结,独自迎来老年也并不一定就是可怖之事。

  在人口老龄化更加严重的日本,为了打破世人对独居老人普遍存在的误解和偏见,“圈外编辑”都筑响一开始了对十六位老爷爷老奶奶的采访。他们都住在不大的房子里,一直做着喜欢的事,没有工作的压力,没有人际关系的纷扰,也没有对未来的不安,既然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在走向死亡,能够在喜欢的地方按照喜欢的方式生活,不用顾虑任何人的眼光,已经是一种幸福。

  每个月公开表演四五天上吊的“上吊男”栲象,二十岁左右就开始了“上吊”表演,已经持续了四十多年。每天四点起床,在院子里练习,每练习完一次就喝咖啡、读书或者睡一觉,练习四次后,一天也就结束了。表演“剧场”就在他的庭院中,在这座五六个人就会塞满的“剧场”,栲象先生就这样演绎着“上吊”这种“小小的死亡”。

  上个世纪就被迫关闭的“本宫电影剧场”,从小在这儿长大、对电影有着无比热爱的田村先生为了让剧场保持随时可以放映电影的状态,一直独自一人维护着旧式放映机、坚持做馆内的打扫。终于在2008年,本宫电影剧场闭馆四十五年后首次打开大门放映了电影。过着规律的生活,独自一人拼接胶片的田村先生的身影,是如此了不起。

  和母亲在前往东京的路上走散,被黑帮成员带走的平塚新太郎十五岁就成为了一名那卡西艺人,在全国各个旅馆、餐厅之间流动为客人伴奏或卖唱。差点在电车上冻死,被人用竹帘卷起来投到水里,这一路走来,经历好比电影甚至胜过电影。

  经营着一家名为RASTA的,销售雷鬼系、民族风情等各类舶来杂货的水原和美,从小学开始就一直想“我要当一个自由人”。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婚姻、家庭生活之后,如今水原和美女士在年轻人的簇拥下,每天过着嬉笑怒骂的日子,没有同辈的朋友,因为他们嘴里聊的都是些家长里短或是疾病的话题,无聊至极。

  不同于任何潮流、任何流派,只身一人、默默无闻地坚持绘画超过半个世纪的画家;两次婚姻都只维持了三年,在精神病院度过了一年时光的偶发艺术表演者;制作工艺品为大家带来片刻温暖的早稻田松竹电影剧场神秘“教母”;每天在Facebook上更新路边的花、果子、云朵、猫咪的漫画家……他们是普通人,坦率地面对自己,在自己热爱之物的道路上奉上余生所有,过着无怨无悔的每一天。

  所谓人生的“赢家”和“输家”,到头来,不是看财产也不是看名声,而是看一个人在临死前的五秒,能否说出“啊,我这一生真有趣”。

  未来如何尚未可知,但至少,希望你在看到《独居老人》的这一刻,能够生出比我更多的勇气,去尝试、去热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