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艺术是怎样创造的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艺术是怎样创造的读后感100字

2022-01-25 00:0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艺术是怎样创造的读后感100字

  《艺术是怎样创造的》是一本由[捷克] 奥德里奇·鲁奇卡 著 / [捷克] 亚历山德拉·哈米罗著作,后浪丨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72.00元,页数: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艺术是怎样创造的》读后感(一):艺术是怎样创造的?来吧,一起揭秘艺术背后的故事

  曾几何时,“艺术”两个字无论在学习时还是工作后都像是一种“副业”,可有可无,无伤大雅。了解艺术常识、学习艺术知识固然有助于提升个人气质、增加一种特长、技能,但是即便不懂艺术,似乎也并没有什么损失。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艺术启蒙和教育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网络上很多从事绘画、设计、声乐、舞蹈等各种各样的独立工作室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并且从“小众”变成了“独特”,然后逐渐被接受、被喜爱。

  艺术不再仅仅是茶余饭后的谈资,也并非只是考试用来加分的一项特长,而是一种可以提升人们幸福感、个人素养和审美能力的体验。艺术美化了世界,而懂得艺术则使我们更能感受世界之美。

  康德曾说:“艺术是神圣的,它比科学更高深、更深刻。它揭示的真理超越了科学的范畴。”

  现如今,家长和学校也越来越重视对孩子们艺术素养的培育,然而很多时候,艺术对于孩子来说,就像一个“只闻其名不见其身”的大宝库,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激发着孩子们去探索、去尝试的好奇之心,但正如康德所言,艺术的高深和深刻,使得那把打开艺术宝库之门的神奇钥匙很难被找到。

  对于正处于求知欲旺盛时期的孩子们而言,正确引导其兴趣,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探索力,可以更好地指引他们在这条寻找艺术宝库钥匙的路上,找到正确的方向。

  有捷克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奥德里奇·鲁奇卡创作、插画家亚历山德拉·哈米罗瓦绘制的艺术科普书《艺术是怎样创造的》就是一本非常不过的艺术启蒙书,书中设置了6大主题、6张全景导览图,以及20多本翻翻小册子,让孩子们在边翻边看边学的过程中,了解到戏剧、电影、交响乐、动画片、演唱会、视觉艺术这六大艺术的“台前与幕后”。

  相信我,没有任何一个孩子能够抗拒“翻翻书”的诱惑!他们永远都想知道,被遮起来那些内容是什么。孩子们在这些惊喜的小细节当中开启艺术探寻之旅,走到艺术的“创造过程”当中去,身临其境地进行观摩。

  与此同时,艺术常识融于趣味故事之中,将深奥的艺术知识用还能够听懂的语言描述出来,拍摄电影的摄影棚、人声鼎沸的大剧院、让孩子欲罢不能的动画片制作室……艺术创作从时间上的流程到空间上的转换,孩子们就跟随着“艺术导游”的小旗子游走于一个又一个的艺术创作现场。

  电影的创作过程是怎样的呢?

  不用说孩子了,很多大人都很难清楚准确地回答出来,那不如就通过《艺术是怎样创造的》跟着孩子一起来补补课吧!

  书中从第一段影像的出现开始讲起,语言生动幽默,一边“调侃”第一部电影内容的“无聊”,一边感叹火车进站的镜头带给当时人们的震撼。电影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同时也会受到科技发展的影响,第一部科幻电影《月球旅行记》就是这样诞生的。

  普及了电影的发展概括、历史中重要的电影人、创作电影的设备、奖项的小知识,那么现在请翻开下面的全景大折页,开启沉浸式电影创作的细节学习吧。

  在这张大地图中,我们会偶遇正在筹备拍摄一部新电影的制作人,会邂逅正要去跟剧组开会的电影导演,会与群众演员们攀谈、闲聊,也会观摩后期制作人员们的剪辑和特效处理……他们会用有趣的对话告诉你关于电影创作的各种小细节,至于还有什么更多的惊喜,就等待你来打开它啦!

  走出摄影棚,一路经过座无虚席的大剧院、路过辉煌典雅的交响乐团、感受一场大型演唱会的震撼、揭秘动画片的创造过程、在视觉艺术长廊参观一场画展,最后就在雕塑家乔治的石雕工作室看他如何铿铿锵锵地对一块巨大的石头施下魔法,变出一座优美的雕塑吧。

  《艺术是怎样创造的》的艺术体验之旅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孩子的艺术探索之路才刚刚开始。艺术大师罗丹说,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不要忽视任何一个孩子的艺术潜能,当它被以一种温柔而浪漫的方式唤醒之后,也许会收获到出乎意料的惊喜。

  艺术创造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每一寸细节,揭秘“艺术背后的故事”,正是感知生活之美的过程,或许找寻艺术宝库钥匙之路依然道阻且长,但有了正确的引导和浓厚的兴趣,会带给孩子们一个正确的方向,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当中播撒下艺术的种子,在收获艺术职业启蒙体验的同时,对未来充满着更加美好的憧憬。

  《艺术是怎样创造的》读后感(二):人类是如何创造艺术的?这部绘本是这样描述的!

  在人类逐渐解决温饱问题以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创造性的事物、发明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这些能够给人们的精神、感观带来一定刺激和享受的行为方式统称为艺术,艺术是一种人生多方面、多维度的总结,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

  人们现在越来越重视对于孩子的艺术品位培养,当然,在学习的过程中都应该从最简单的开始,逐步深入,但最关键的就在于入手的节点如何开展,让孩子们有兴趣但不觉得枯燥,有吸引但不觉得乏味,艺术的启蒙需要妙趣横生。

  由捷克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奥德里奇·鲁奇卡著作,捷克著名插画师亚历山德拉·哈米罗瓦绘制的《艺术是怎样创造的》是一本介绍艺术形式的科普绘本,主要讲述了戏剧、电影、交响乐、动画片、演唱会、视觉艺术等六种艺术类型的起源、发展,揭秘艺术创造的整个过程,带领小读者们了解众多艺术常识!

  不得不说,艺术来源于生活真的是至理名言。人类的发展历史,人生漫漫,给艺术创作带来了天然的素材,人们都在想象把自己的过往通过某种手段保存下来,于是有了电影这种艺术形式。

  从黑白无声的荧幕,从人们看到荧幕上第一列火车轰轰而来被吓坏的时刻开始,电影的发展每经历一个阶段都有长足的进步。从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第一台放映机,到喜剧大师卓别林的出现,从第一部科幻电影,到美国洛杉矶的电影胜地好莱坞,电影的诞生要经历好多个工序,好多工作人员和演员的精彩演绎,再经过后期制作,最终成为我们在电影院线中看到的样子。

  绘本对于每一种艺术形式都从一个问题开始,带领小读者们回味艺术源起的时候,那些精彩但又苦涩的发明故事,那些刻意但又洒脱的人生坚持,无论是史前时代,还是古代、中世纪、以及近现代和现代,作者用言简意赅的文字概括出了艺术在各个时期的发展特点。

  需要重点关注的是绘本对于孩子们的表现形式,除了文字之外,精美的插图和画面完美的契合了文字的表达,充满动感的画面富含张力,不拘一格的画风完全脱离了条条框框的限制,跟洒脱的文字一起组成了赏心悦目的“艺术形式”。

  另外,绘本还有一个非常独特的设计,那就是在表达艺术的六张全景导览图中,设计了二十多处翻翻小册子,每一处小册子都由三到六个页面组成,每一个内页当然都是图文并茂的啦!

  《艺术是怎样创造的》采用了沉浸式的表现形式,装帧则采用了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双重大跨页式的设计,并且还充满各种花样,配图充满了整个页面,给小读者们带来了极大的视觉冲击。

  孩子们通过绘本的阅读,从浅入深,在获得相关艺术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孩子的求知欲和探索力,在艺术氛围中学习的整个过程,可以让孩子们更加了解艺术,喜欢艺术。

  《艺术是怎样创造的》读后感(三):从《天书奇谭》到《千与千寻》,那些经典动画片是怎么拍出来的?

  1983年,由上海美影厂出品的《天书奇谭》,即便放在现在,也是国产动画电影里的一座高峰。近日,4K重制版《天书奇谭》上映仅23天时间,票房便突破了2500万,这个成绩令很多人惊呼:中国动画片的黄金时代要复苏了。

  可以说,《天书奇谭》虽然是一部老片,但无论是艺术性还是思想性,都毫不亚于《千与千寻》《千年女优》《萤火虫之森》等日系经典之作,绝对能让小朋友大呼过瘾。

  在电影院里,我就亲耳听到旁边的小男孩问妈妈:“妈妈,动画片是怎么拍的呀,我长大也要拍好多动画片,和这部动画片一样好看,给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们看。”

  是啊,像《天书奇谭》《千与千寻》这样好看的动画片,究竟是怎么拍出来的呢?

  由来自捷克的儿童文学作家奥德里奇·鲁奇卡,以及插画家亚历山德拉·哈米罗瓦合作推出的《艺术是怎样创造的》,就为我们解答了这个有趣的问题。

  书中告诉我们,动画片的原理就是利用了人眼的视觉暂留现象,让快速播放的图像序列看起来更加流畅。中国古代的“走马灯”,就是一种简单的“动画装置”,当走马灯快速旋转的时候,我们盯着灯面上的彩绘,就会产生图案在动的错觉。

  另外,翻看书中的超大全景折页,孩子们还会发现,折页里面隐藏着很多有趣的小细节,等着孩子们去发现、去揭秘。例如,“3D计算机工作室”是怎样运行的?它与“传统动画工作室”有哪些区别?动画片的后期制作,又是怎么回事?

  这本书采用了独特的“全景展开图+趣味翻翻册”形式,可以很好地培养孩子的求知欲和探索力,让他们边找边看,边玩边学。而且,除了动画片的制作过程之外,书中还有很多有趣的艺术知识,等待着小读者们去发现和探索。

  这套妙趣横生的艺术科普书,从“电影”“戏剧”“交响乐”“演唱会”“动画”“视觉艺术”这6个日常生活中广泛接触的艺术形式入手,以其历史演变和典型事例为起点,带着孩子们探寻艺术“幕后”的精彩故事,通过展示各个艺术创作环节的工作流程,引导孩子们发现身边无处不在的艺术之美。

  电影、动画片、音乐会……艺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电影是怎样拍摄出来的?演唱会开始前都需要做哪些准备?从孩子们熟悉的主题入手,通过探索不同形式的艺术创造过程,让孩子更加了解艺术,爱上艺术!

  6张超大全景大折页、20多本翻翻小册子,为孩子构建一个沉浸式的阅读环境,把阅读书本的过程,变成一步一步揭开艺术创造秘密的体验,寓教于乐,体验绝佳。

  另外,书中既有轻松幽默的趣味故事,又有简单易懂的艺术常识。从流行音乐的类型,到不同时代交响乐的风格,乃至各个国家戏剧的分类和区别,书中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述,艺术发展史+典型事迹,让知识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引导孩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进而扩充他们的艺术认知。

  要知道,虽然现在的家庭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但很多家长往往会忽略对孩子进行艺术教育。而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假如艺术教育缺位,孩子们从小得不到艺术的熏陶,自然也谈不上培养审美力,那他们就注定与精英主义无关,与独立思想无缘,最终只会变成庸俗文化的追随者。

  正如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所说的那样:幼儿时期出现的审美意识,不仅影响会孩子一生的气质和审美能力,也是帮助孩子形成道德体系的过程。如果在这一时期,破坏了孩子对审美的要求,那他长大后便不懂得尊重生活,也不懂得遵守规矩和社会公德,还会失去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因为他们不懂得什么是美,他们没有基本的审美能力!

  生活中处处是艺术,但要欣赏这些艺术,需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而这本书将赋予孩子们一双慧眼,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艺术“彩蛋”!

  《艺术是怎样创造的》读后感(四):六大主题艺术的创造流程,或许你也需要了解下

  文|楚汐

  毕加索曾说过,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

  对孩子的艺术启蒙,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还有助于强化大脑的注意力,锻炼孩子们的认知能力。

  诚然,时下的家长们也越来越注重对孩子的艺术培养,或是和他们一起阅读绘本及艺术相关的书籍,或是结合孩子的兴趣报名绘画、舞蹈、声乐等各种培训班,更或是带他们去电影院、去博物馆、去音乐会,实地感受艺术的各种形式……

  无可否认,家长们为了孩子的艺术美学教育也是费劲了心思,但我们也常常忽略了一个问题:当我们忙于为孩子们普及各类艺术知识时,我们是否都忘了追问一下,这些艺术都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呢?

  其实,我原本也没留意到这个问题,只是最近一次带家里小侄女看电影时,被她接二连三的几个问题给问住了,才恍然意识到,也许是时候要给他们补上这一课,让他们能「知其然,而后知其所以然」。

  捷克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奥德里奇·鲁奇卡和插画家亚历山德拉·哈米罗瓦共同创作的这本艺术科普书《艺术是怎样创造的》,简直就是为这个问题而量身定制的答案。

  书里从最常见的六种艺术主题——电影、动画、戏剧、交响乐、演唱会、视觉艺术入手,由浅入深,分别介绍了这些艺术形式的历史进程、艺术创作的工作流程,以及艺术背后的有趣故事,尤其是以全景展开大图,配合趣味翻翻册的设计,给足了孩子们自我探索的小乐趣,不夸张的说,真的就是寓教于乐的完美呈现。

  六大主题以我们最熟悉的电影为开篇,先是双开页介绍了电影的历史,精心选取了电影史上的重要事件,比如最先发明电影放映机的法国卢米埃尔兄弟,以现在眼光来看会觉得无聊的第一段影像,还有第一部有故事情节的科幻电影《月球旅行记》……当然,少不得还有最经典的卓别林!

  如果说这一页是以妙趣横生、图文并茂的轻阅读形式,来引入对电影基本知识和名词的普及,那么右下角的指示「创造电影的细节,请翻开这一页」则是将我们带入了一个惊叹连连的沉浸式大场景体验:

  画面上不难看出,这是一个外景拍摄场地,正在拍摄一场「攻城戏」,以此为中心,带出片场的工作人员和拍摄流程。

  光是片场的大画面里就有很多小细节,可以让孩子们尽享发现的小乐趣。当他们想要了解更多时,那么相应位置的小册子又会是最贴心的的辅助,比如当他们对导演工作内容感兴趣时,不妨就让孩子们自己动手翻翻看右上角的小册子吧~

  此外,整个大画面用路径来引导,串联出电影的创作流程,从「制片人办公室」可以了解到电影开拍前都需要做些什么,然后顺着路线到「电影剧组」,看看导演和剧组工作人员的角色分工和具体内容,接下来的「23号摄影棚」是外景拍摄,沿路过来的「24号摄影棚」则是内景拍摄,当然,还有电影的「后期制作」……

  整个电影制作流程以路径形式来呈现,贴合孩子们心性的同时,亦不失逻辑性,又是一次完美的寓教于乐的呈现!

  值得一提的是,最后右下角的剧组车驶离「影视园」的画面也很有场景感。

  艺术领域里,电影被列为第七艺术,而动画则有「第七艺术双号」的称谓,我曾一度担心这两部分内容的呈现会不会有重复之嫌,没想到仔细看完,还是有被惊喜到。

  不同于电影部分的历史介绍,在动画片的双开页里,着重于动画的原理和不同类型,想来这也是小朋友们会很愿意了解到的知识点。

  比如说动画的原理,是利用人眼的视觉暂留现象,让快速播放的图像序列看起来更流畅。与此相对,画面上是给出了一个小棕人的系列动作分解,每一个动作都是一帧画面,合起来就形成了动图。

  同样,从右下角翻开,依然是全景大折页图。不同于前面电影的从上往下,这里的动画片制作流程则是从下往上,配合门口的大标牌,俨然有种放手让小朋友随心进园,自行探索的感觉~

  画风是如前一致的简笔涂鸦风,但更多了几分可爱——小人物们的动作和神情更加活泼生动,动物的表情也更丰富,就连树木都拟人化了!尤其是右上角拍照的那一群兔子,也是越看越欢乐!

  不知为何,明明画的是动画片的制作流程图,但给人的感觉却像是在游乐园里探险,想来这也是本书的用心之处吧,充分站在了小朋友的角度,以他们的心性和喜好来量度这本书~

  受限于篇幅,其他四个主题——戏剧、交响乐、大型演唱会和视觉艺术,就不详细介绍了。

  不过,可以剧透下,这四个主题的全景展开图,除了视觉艺术部分也是采用了路径串联的大画面外,其他三个主题又是全然不同的呈现方式,或是大剧院的现场感,或是演唱会的人山人海,更或是交响乐的舞台感。

  而每一个主题里因应的小细节更是让人目不暇接,光是交响乐团里的各种乐器就足以让人眼花缭乱,沉迷其中了;更何况在视觉艺术部分,还巧妙嵌入了艺术家的名画,比如马蒂斯的《舞蹈》,蒙克的《呐喊》,甚至还有比萨斜塔的建筑模型……

  我始终相信,对艺术的欣赏是潜移默化的,功在平时的点滴。像这样,借一本艺术绘本,和孩子们探讨艺术是怎样创造的,并在此过程里,引导他们去探索艺术背后更多的故事,边玩边学,才是打开艺术最有趣的方式。

  -END-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