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2014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有感
母爱和父爱,向来是人们赞颂的话题,的确,母爱似水,父爱如山。观看《2014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后,我感受也更深。
颁奖晚会中最令我感动的是陶艳波母子和朱晓晖父女:陶艳波为让耳聋的儿子正常上学,与儿子同桌16年,一直到大学,她已有十几箱的课堂笔记,这是多少努力和希望!16年的陪读,陶艳波一直做着儿子的耳朵,为了儿子,她不顾自己的身体,她给儿子的,是一份“无声”却胜过千言万语的爱。朱晓晖本是一个写诗的娇小女孩,却为照顾父亲放弃事业,承担家庭所有责任。岁月在她的头发上留下雪白的印痕,但她只是一切为了父亲,十几年相守,无数道沟坎,她却只是用她的爱默默诠释着“仁孝”二字。
社会中还有许多为子女付出一切的人:单亲妈妈邓亚波,为给自闭症的儿子开发智力,十多年坚持学钢琴教儿子。这份执着与坚持,是常人所不能及的,为了让儿子学会弹钢琴,她的努力是常人的无数倍,“伟大”一词在她身上得到了体现。让脑瘫患儿学会弹钢琴,学会与人沟通,在常人看来,似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但邓亚波始终都未放弃,用她的爱创造了奇迹。她的那份坚守,是感天动地的。
20世纪60年代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得知老母病重,常尿湿裤子,毫不犹豫地为母亲洗尿裤。他对母亲的关心令人感动,在母亲面前,她没有摆官架子,俗话说:百善孝为先,陈毅为母亲洗脏衣物,其间蕴含的,正是孝。中国自古以来就注重“孝”,古人孝敬父母的事例更是数不胜数:黄香怕父亲受寒,总先将父亲的被窝睡暖了再睡;王祥为给继母抓活鲤鱼,卧在冰上让冰融化然后抓鱼;吴猛担心父亲被蚊虫叮咬,自己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
于是,生活中一个又一个画面在我的脑海回放:早晨,每当洗簌完毕,整理书包,妈妈总会从被窝探出头来,叮咛数遍;晚上放学回家,妈妈总会嘘寒问暖,告诉我要加衣减衣;深夜,冒着热气的牛奶总会悄然间出现在桌边……这些温暖的画面都是爱的体现,我庆幸起哦记住了这些画面,体会到妈妈的爱,但我回报的却很少,给予和回报应是相互的,我应该珍惜父母的爱,并回报她们。
米尔有言“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孟轲也有言“孝敬父母常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可见孝敬父母的重要性。父母给予我们的是生命和无私的爱,我们应回报他们的关怀。我们的成长伴随的是父母的衰老,他们将爱都给了我们,自己却只剩下了寂寞,父母虽无私,但他们也需要关怀,哪怕是一丝关怀,也会令他们感动。父母对我们的爱,无法用时间来衡量,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我们也应该回报他们爱,让这份爱永远传递!
呵护是父母给予我们的爱,感恩应是我们回报父母的爱,莫让时光白白毁坏了父母的容颜,莫辜负了父母的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