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亲情降温但别降质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元宵节过完,新年算是划上了句号。学生开学,务工者纷纷踏上远行的列车,而那些城市白领们也早已回到那个寄托未来和希望的城市。亲人相聚时热气腾腾,而这次离别又将带走刚刚被我们捂热的亲情。随着离别状态的持续,节后亲情势必降温,世上没有永远的热烈,这是人之常情。但亲情虽然降温,并不意味着必然降质。
离别后考验亲情的事物有两种,一是距离,二是时间。都说距离产生美,但距离也会产生生疏感。远离后,我们要接触新事物,融入新生活,组建新的人情圈子,这或多或少都会分散我们的时间和精力。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故乡的亲友情也会逐渐模糊,浓烈炙热的感情会慢慢消减。看不见青丝变白发,听不见嘘寒又问暖,而且城市的繁华和喧闹,工作的压力和烦恼都将让我们身心俱疲。在这种情况下,维系千里之外的亲情将变得更加困难。
亲情可以适当降温,但有必要保持在临界点。这个所谓的“临界点”就是维系亲情的底线。我们常说,亲情永远不会褪色不会降温,但又有多少人能够在逃得过时间和距离的摧残呢?笔者并不怀疑你对亲情的眷恋,也不怀疑你可以忍受时间和距离的煎熬,但在故乡守望的父母们能否受得了这种离别之痛,能否熬得过岁月无情的变迁,我们都不得而知。我们要做的就是时不时给亲情加把温暖的火,让故乡感受得到我们的体温,让我们也能从中不断汲取前进的力量。
亲情保持在一定的度才有质。很多人给父母打电话的时间都有刻意的安排,我们喜欢将很多问题攒在一起,凑个周末的时间一并问掉,而平时很少打电话沟通日常生活。这样做必然没问题,但我们是否可以和父母保持日常对话呢,而这样做的效果是否会更好一些呢?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每天都打电话问候,而是说如果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一些有趣的事情,可以和父母分享的话,这种隔三差五的生活交谈远比严肃认真的列表式周末沟通来得更有生活气息。亲情就是在这种不经意间联系中被温存,这无疑是维系高质量亲情的有效方法。
纵然远隔千重山万倾水,纵然诸事缠身日里万机,故乡是我们远行的依靠,亲情是我们前进的力量,它不该随着节日热情的消退而远离我们的生活。慰藉思乡情,保持赤子心,都需要我们为亲情保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