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水浒传的诞生》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水浒传的诞生》读后感摘抄

2022-02-16 00:30:1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水浒传的诞生》读后感摘抄

  《水浒传的诞生》是一本由孙述宇著作,后浪丨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2.00元,页数:38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水浒传的诞生》读后感(一):碰巧读了《何草不黄》

  读了鲁西奇老师的《何草不黄》,对于其中的《记忆、回忆、追忆以及谎言》印象深刻,十分佩服,再读此书,本书论断个人觉得还是武断。

  文本的演变,一代代传承,一代代再创作,原先的背景渐渐模糊,甚至消失被别的意境替代。

  有没有一种可能是强人的故事已经流传了,可能部分故事和忠义人相关,后面在逐步汇总的过程中文本化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和演化中又借了部分忠义人地故事,而不是以忠义人为基本收纳了别的故事。

  如果不能覆盖九成的故事,一个论点是否成立就存疑,索隐类的往往也是在挑支持自己的论点的故事,其余故事就被放弃了,属于无关紧要的了。

  说是强人这一点解了我年少时很多疑惑。

  《水浒传的诞生》读后感(二):少不读水浒

  少时读水浒,读到七十一回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就不愿意往下看了,后面无非就是全伙受招安,平田虎平方腊,好汉们战死个七七八八,最后蓼儿洼神聚,那时候觉得前面多好看啊,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上秤分金银,还不痛快,后面这些都是些什么样的忠君糟粕。

  待到年纪渐长,水浒当然没再仔细读过了,但是每有其他的一些著作提到它或者看一些影视作品,又觉得前面也糟粕的一塌糊涂,这都些什么人,动不动就是杀人全家,不分良贱,看那个人好就要挤兑人家上山入伙,手段也不外杀人全家或者污人造反,总之是逼上梁山。浓墨重彩的那些人物,宋江腹黑的一塌糊涂,林冲那叫啥窝囊性格,武松杀人也不问对错只问和自己关系亲疏,李逵这个黑厮就知道抡着板斧一路杀将过去,这水浒传就是强盗传,强盗,并不杀富济贫,且动辄杀人全家,无谓良贱再有,对于女人的态度真的是差到极点,有点姿色的就要有奸夫就要谋害自己老公,弄得好像要上山入伙第一步就是要杀了自己媳妇儿一样……反正我是不会让我儿子看这本四大名著之一的。

  这本《水浒传的诞生》算是用一家之言解释了下这本书为什么要写成这样,算是给大家一个观点。手法是索隐,类似红学里面找书里面一些隐藏的内容,比如说宋江,那就是大宋江山,他不受诏安谁受招安,比如曾(音近金)头市那是金人的市镇,不屠他全城那能行?比如只说奸臣坏的要死,但是徽宗那是英明的不行的,这是寄托明君情怀等等吧。这个其实是很难证伪的,毕竟不能把作者挖出来问问。

  《水浒传的诞生》读后感(三):水浒传里的真英雄教大家如何搞事业

  文/徐谌辉

  一直都说少不看水浒,所以对于《水浒传》本身,大体从小到大,多当做武侠小说看待,并不喜欢。而且对我来说,更多地还有其本身对于女性的那种毫不掩饰的赤裸裸蔑视,令我深感不快,对其更是嗤之以鼻。

  如今看来,水浒传更像是男人的搞事业之书。就像金瓶梅写进了生活琐碎,水浒传则是男性关于社会的认知。同时,水浒也不像三国充满了将相王权,描述的是底层,是普通老百姓,是那些出身贫寒的男孩子怎么一步步走向男人之路。

  因为要想在社会上出人头地,男人需要事业,需要社会认可,需要吃肉喝酒,有千金散尽还复来的银子,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女……

  而怎么才能这样呢?一条路是走仕途,然而,这条路了很窄也很难,同时在宋代并不适合那些英勇的男人。

  所以本书虽然叫《水浒传》的诞生,实际上我觉得更是一种关于这种男性社会生存的分析。

  作者认为这些都是强盗,想想也是,正统功名路走不通的,必然要走歪路。而在宋代,战争频发,却文人当权,贬低武官,有志之士,越自然而然的做了所谓的“强盗”。

  本书对此,宋江引申为岳飞。正是因为岳飞的无奈,在民间更为激起了一些收复失地的激情,这种强盗思维更是盛行。

  文人创作么,总离不开老百姓的喜乐,越是什么不行越爱造就英雄的故事,鼓舞士气,在思想领域里打造出故事。否则就变成了非虚构了……

  所以,这本书还真的挺好看的,不仅讲了水浒传的来龙去脉,也有里面人物故事的分析,隐喻。更多地,我觉得最精彩的则是关于宋代文化社会情况下的搞事业。

  当然本书也挺有价值的,作者引经据典非常清晰,尤其对于正史的引述,不仅仅有摘录来源使用,更是有一些作者对于当时记录的可信度分析。比如对于岳飞的记录,就有非常逻辑合理的推断,早年历史被秦桧消灭,后来记录又是其孙辈,因为对其充满仰视,有些重要信息难免有失偏颇。

  我倒是很喜欢这本书,读起来甚是有趣,了解了很多文化常识历史背景,同时更可贵的则是我觉得对“搞事业”,有了更多的思考。

  人生在世,走不通鱼跃龙门之路其实并不要紧,还有很多路可以选择。作者虽然认为这是强人写给强人的“强盗宝典”,但我认为,这更像是一本搞事业的教科书。毕竟,书里并没有直接教人去偷去抢,那并非大丈夫的行为。而是告诉大家怎么才算是个真男人,在那个儒家文官极大的打压武官丧失国土的时代里,男人愈发赢弱,这本书在民间流传,更多地是为了激发男人的斗志。

  或许换句话说,《水浒传》是一本真的男子汉之书吧。

  《水浒传的诞生》读后感(四):回到文本看水浒

  看这本书之前看了120回的水浒。从一开始的抱着胸、作防御姿态读到“若是清明世界,谁愿当强盗”再到“故事是要这样子发展的”,我真切地感到水浒正如孙述宇先生所说是一本“温和的强盗书”。

  水浒传的人物比较扁平,性格比较单一,不像后来脱胎于它的金瓶中的人物那样拥有复杂的性格。

  作者说石秀“精细”,那么石秀就清醒仔细,他说宋江仁德,那么宋江就人前人后自始至终都仁德,他借宋江的口说李逵“真” ,那么李逵就“真”到了最后。 比如他写宋江,一出场便说他“时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周人之急,周人之困”,是“天上下的及时雨一般,能救万物”,他叫“孝义黑三郎”,那么得知父亲死后便嚎啕大哭、星夜独自赶归,即使功成名就后也“惜军爱民,百姓敬之如父母,军校仰之若神明”。

  宋江仁德,人前人后、自始至终,其实都没有变过。

  孙述宇先生又将水浒与宋金战争联系在一起,特别将宋江与岳飞联系在一起,宋江与岳飞都仗义疏财、名满江湖、为国效力、被诬毒死、身后封侯立庙……,巧合得不像巧合,这对我原有理解是一个延伸。

  对于孙述宇先生说的招安是天命所示,众好汉顺势而为的一个观点,我是认同的。

  其实全书第一次提招安是在三十一回。作者用好几回大写特写武松杀了十几口人后遇到宋江,并对他说“天可怜见,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寻访哥哥未迟”。第一个有心招安的偏偏是当时罪犯深重的武松 。第二次提到招安是在四十三回,戴宗对石秀说:“小可一个薄识,因一口气,去投了梁山泊宋公明入伙。如今论称分金银,换套穿衣服。只等朝廷招安了,早晚都做个官人。”甚至宋公明在劝说其中一位好汉入伙的时候,都说“等以后受了招安……”。

  如果按照孙述宇所说,水浒是由曾经抗金的忠义人参与创作,那么众好汉(可能除了李逵)只反奸臣,不反皇帝也是不难理解的。

  而对比后来的同是强盗的王庆、田虎、方腊等的描写,就知道作者对108好汉多仁慈。 田虎、王庆、方腊有的甚至从父辈起就是恶霸,侵占族人土地,从小奸诈,好色,没有义气,他们贪求富贵,自立朝廷,要当皇帝,广纳后宫,欺压百姓。 详写的王庆更是“从小恶逆”“积赌惯家”“狡猾奸诈”“捵主作弊”,归附他的是“那些游手无赖及恶逆犯罪的人”,他会贿赂蔡童杨高,他的手下“脸横紫肉”“掳掠惯了”,并动不动就要斩败阵的将领…… 梁山好汉中虽然也有人好赌嗜杀,但义字最大,会被宋江那样忠义仁德的人吸引,会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也不愿欺压弱者。他们大部分是被逼上梁山,并不是真的想反皇帝或朝廷。 孙述宇说水浒传的潘金莲写得多好,容音俱佳,对话、细节生动。

  我在阅读水浒的过程中也注意到水浒虽节奏快速,但也不乏细致的描写。比如鲁智深在听到和尚已经饿了好几天后就停住了吃食(这和尚虽莽但还是善),比如《水浒传的诞生》中提到“武松拿的银酒器真实得很,硬邦邦地占据着空间,好不方便,须踏扁了才好携带;在鸳鸯楼上,他是揣在怀中,跳城墙逃走时,是装在缠袋内,拴在腰间。后来他找到老朋友张青、孙二娘时,这些银器还在,张青为了方便他旅行,拿些零碎银子与他换了”,比如宋江和吴用秉烛谈兵,圣旨说不赦宋江时吴用目示花荣的那一眼——有了这种细节,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吴用最后会缢死在宋江坟前。 这样的细节肯定被兰陵笑笑生注意到了,并在《金瓶梅》中发挥到了极致。 读完《水浒传的诞生》,我感到不同年代、不同地域故事的糅合使得关于水浒的诞生的研究十分不易。而孙述宇先生结合历史,站在创作者和当时听众的角度看这部小说,分析创造过程和创作目的。可能结果并不至于全盘接受,但能从中学得一二我已经很满足。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