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阎婆惜为什么不喜欢宋江?
这是一个有趣有味儿的公号,很多读者都置顶了(点上边蓝字关注)
经典京剧《坐楼杀惜》
宋江的三观
文 | 丁小村
一
90年代版的电视剧《水浒传》中,第一个被黑的人物就是宋江——扮演宋江的李雪健把宋江完全演成了一个虚伪、奸猾、玩弄权术的伪君子。
大哥宋江,成为水浒现代版的第一背锅侠。
当然这也不是没有来历的,金圣叹也十分不喜欢宋江,认为宋江平庸而虚伪,只知道玩权谋——连军师吴用也受牵连,成了宋江弄权耍奸的搭档。
电视剧是现代的大众艺术,被改编了的《水浒传》把这么一个形象赋予宋江,从此以后,几乎就没有人喜欢宋江了。
带头大哥在后世被黑得如此惨,实在是当年创作《大宋宣和遗事》的说书人所没想到的,也是后来根据这些说书创作《水浒传》的施耐庵先生所没想到的。
宋江如此令人讨厌,这可不是施耐庵先生的本意。
被电视剧歪曲的宋江,还原到《水浒传》里,才是给宋江的公道。
读名著跟看电视剧是两码子事——读者们和观众们也该给自己一个公道。
二
在《水浒传》中,宋江出场是这样的——
那人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氏。为他面黑身矮,人都唤他做黑宋江,又且驰名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孝义黑三郎”。
上有父亲在堂,母亲早丧,下有一个兄弟,唤作“铁扇子”宋清,自和他父亲宋太公在村中务农,守些田园过活。
这宋江自在郓城县做押司。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陪伴,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金似土。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脱,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时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困、周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却把他比做天上下的及时雨一般,能救万物。
《水浒传》一部大书,以108人上梁山为故事,108人却以宋江为首:因此看来,宋江在这部书中十分重要。施耐庵先生愿意浪费笔墨,在第十七回让宋江闪亮登场,并且交代得全面细致——溢美之词,先声夺人。
毫无疑问,施耐庵先生是喜欢宋江的。
宋江一个形象领带了所有梁山好汉的形象,在他身上也就承载了所有江湖义气。《水浒传》中宋江是领带全书的人物,也代表了全书的“正能量”。水浒故事从宋元话本发展为明清讲书,最后在施耐庵手中变成中国古典小说的经典代表——它宣扬的不是造反,而是正义;它不是为了破坏社会常规,而是为了折射世道崩溃;当然它崇尚的也并非暴力,而是侠义。
三
宋江在《水浒传》中可能不是人见人爱的人物形象,他既比不上武松也比不上鲁智深,甚至林冲他也比不上——林冲善良隐忍,令人怜惜;武松英武豪壮,叫人喜欢;鲁智深粗莽侠义,让人敬爱。
宋江实在是太普通了。
宋江的颜值太低,四个字儿就给了品相:面黑身矮。他这样一幅外貌,当大哥实在不般配,更何况还是绿林呢。
宋江的地位也低下。是个乡村地主的儿子,担任郓城县衙的押司——职位不显赫,身份不高贵,很难想象,他后来能够领导林冲这样的高级官员、柴进这样的贵族后裔,甚至李逵这样的粗莽农夫。
宋江身上承载了最重要的价值观:“孝义”二字可谓大矣——孝和忠相连,义和仁相融,承担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全部正面价值。
读者诸君不要忘了,《水浒传》一部大书一开头,就是教头王进受到高俅报复,背着母亲逃亡——王进的故事是水浒故事的开启:不甘受侮辱,是义;不愿意母亲受牵连,是孝;不对高俅俯首,是义;背着母亲逃亡,是孝。梁山好汉固然是草莽英雄,他们却传达着作者想要的忠孝仁义。
宋江者,孝义黑三郎也。
他相貌外表不如武松,文才智谋不如吴用,武功力气不如鲁智深,地位出身不如柴进,他成了梁山的头儿,你要说金圣叹讨厌他,那也有情可原——实在让人不服啊。
但偏偏兄弟们都喜欢他。比如武松,因为喝酒使性,在柴进庄上住了一年,连柴进也冷淡他,宋江却不厌弃。比如孔明孔亮,张顺张横,这都是些江湖上的猛人,都服他。李逵是个粗人,有时候甚至让别人讨厌,但宋江像不懂事的小弟弟般待他,他对宋江近乎崇拜……
四
宋江让兄弟服气,却不讨女人喜欢。
女性读者不喜欢读《水浒传》,因为这是一部给男人读的书,据说有个外国译本,直接就把书名改成《105个男人和3个女人的故事》:男女比例失调,难怪女性读者不喜欢。
男女有别,男人喜欢宋江,是宋江身上有友爱、有侠气、有大度、有包容。女人讨厌宋江,不单单是因为他颜值低下,不解风情,还因为他和刘备一样,有兄弟情义而缺少儿女情长——
刘备说过一句话,妻子如衣服,兄弟似手足。这句话算是把天下的女人都给得罪了。阿斗和他妈都不重要,但关张赵那是不能缺的。
在这一点上,宋江堪比刘备,如何能讨女人喜欢?
从人性的角度,《水浒传》是一部有缺陷的书:毕竟世间芸芸众生,有男有女,缺少半边天,就写不成人间故事。
女性读者不喜欢宋江,也就代表了女性读者不喜欢108条好汉——不管是汉子还是女汉子。因为他们性别气质以男性为标准。
《水浒传》可以和《红楼梦》对照着阅读——前者是男人的书,后者是女人的书。
《水浒传》中不会有贾宝玉,《红楼梦》中也不可能出现孙二娘——这两本书的气质,透露出它们的三观。《水浒传》讲的是江湖侠义,《红楼梦》渲染的是儿女情长;《水浒传》传达的忠孝仁义的大道,《红楼梦》字面下掩藏的是人生无常的个人感觉;《水浒传》是戏剧化的,《红楼梦》则是诗性的……
看到这两部书气质上差异,就会懂得,为什么女性读者更喜欢《红楼梦》,男性读者爱读《水浒传》。
女性读者不爱水浒英雄,当然首先就是不喜欢大哥宋江。再加上电视剧对宋江的歪曲改写,宋江就更加不讨人喜欢了,连许多男性读者也不喜欢。
五
读《水浒传》,必给宋江一个公道。
宋江体现了水浒的气质。
比如侠义当先,情义为重,江湖儿女快意恩仇,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他和晁盖的兄弟情义,让他违背了一个公职人员的职业道德,走漏消息通风报信。甚至被阎婆惜要挟,也宁愿杀人犯案,而不愿意出卖朋友。救晁盖时他蛮有心机,被阎婆子母女要挟时他一点儿办法都没有……水浒中许多好汉的遭遇,大概和宋江相似。
他救阎婆惜母女,并非为女色;答应了阎婆子送女报恩,也不是因为喜欢阎婆惜,纯粹是为了情面;他虽然不爱阎婆惜,但书中写道——
在县西巷内讨了一所楼房,置办了家伙什物,安顿了阎婆惜娘儿两个在那里居住。没半月时间,打扮得阎婆惜满头珠翠,遍体绫罗。又过了几日,连那婆子也有若干头面、衣服,端的养的婆惜丰衣足食。
宋江是真善良,真仁义,真宽厚。
就算阎婆惜厌弃他,别恋他人,他也不甚在意,因为他本来就不是为了男女情或者女色而救这母女。但这份宽厚仁义恰恰成了他的弱点,最后必为此付出代价。
六
讲忠孝,是宋江的原则。阎婆惜母女异乡丧亲,宋江出手相救,并不为贪图女色;宋江经常周济人买棺材药饵;父亲宋太公不允许他落草,他坚决不上山,最后还是因为回去探望父亲,而落入法网,成了流放犯。
扶弱济困,排忧解难,对于宋江来说,是家常事。他救阎婆惜母女,并非为女色;答应了阎婆子送女报恩,也完全不是因为喜欢阎婆惜,纯粹是为了情面;他虽然不爱阎婆惜,但书中写道这一点侠义精神,几乎成为中国武侠的传统,也是仁义二字的具体体现。
大哥宋江的伦理价值,包容了中国传统侠义道的全部价值观——几百年来,三国和水浒故事被老百姓口口相传,两部经典作品受到代代读者喜欢,是因为这两部书用文学的方式,构建了中国传统价值体系——明清两朝无数次民变、暴乱和起义,甚至中国近代的江湖黑道门派,都把这些当做自己的宗旨。
宋江的影响可谓深远。
宋江真乃是江湖第一大哥。
七
大宋朝是经济发达、商业繁荣的时代。城市崛起,代表着新型的人际关系和价值体系——传统价值理念,让位于现代商业伦理。比如重情重义,会变成重利轻义;比如宽厚仁爱会让位于利益计较;比如朴素人情,会被唯利是图所代替……
宋江是一个跟不上时代的人。
从书中讲述可见:他不贪财,重义气轻利益,凡是来求他来投奔他的,他从来不弃不拒。设若宋江不是宋江,而是西门庆。那宋江的故事可能就改写了——宋江可以把钱拿去投资,开酒店开当铺开银号,他可以用赚来的钱去走门子,可以当更大的官,享受更多的财富。至于阎婆惜这样的主儿,要多少有多少。
宋江还不适应商业社会里边的人际关系。比如阎婆惜母女,就不同,她们是从东京来的,本来卖唱为生,深谙市井与人际关系。正是因为如此,阎婆惜母女一把就拿住了他的弱点:阎婆知道他仗义疏财不计得失,阎婆惜则知道他为人疏放不拘小节——阎婆惜并不爱英雄,而爱美男,所以看不上宋江,而看上了宋江的助手张三。宋江不重女色,但好面子,还憨厚耿直——跟阎婆惜母女俩斗心眼,宋江只有吃亏的份儿。
男人宋江,在商业社会的人际关系中,完败于阎婆惜母女。
宋江的优秀品质,在阎婆惜那儿,一钱不值。宋江的优点,成了自己的弱点——这是宋江的悲剧,也是水浒传作者的叹息: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并不是说这种价值观优于那种价值观,而是说一个时代品格被另一个时代品格所代替,实在令人惋惜。
阎婆惜不会爱宋江,不是因为宋江年龄太老,而是宋江的价值体系过时了。
这一点就很有意思。《水浒传》乃是为宋江们唱的一曲挽歌,为传统的忠孝仁义唱的一曲挽歌。
-The End-
(阅后请点赞!最好的支持就是将我的文章分享给其他朋友,谢谢!)
◆你只是一个被宠坏了的孩子!
丁小村言(微信号—dxcn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