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癌症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癌症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2-03-12 00:22:2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癌症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癌症传》是一本由[美国] 悉达多·穆克吉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8,页数:6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癌症传》读后感(一):癌症……人类命运共同体

  自己感觉是很有必要读的一本书,尤其是现在越来越能感受到癌症对于我们的威胁,经常能听到身边的朋友得癌症,读完这本书能帮助我们了解什么是癌症,为什么会得癌症,如何正确看待癌症有了全方面的认识,研究和治疗癌症的医学道路可能永远没有尽头,但是相信的力量和坚定地信念始终是我们区别于其他物种的生命基石。

  《癌症传》读后感(二):书以时间为主线,记录了人们对于癌症的治疗历史。

  书以时间为主线,记录了人们对于癌症的治疗历史。 大约公元2000年前发现了癌症。 一直到17世纪,基本都是靠跳大绳来治疗的(无法对抗感染,想做切割却无能为力)。 后来有了麻醉剂,再后来有了手术消炎药,然后病人的恶梦就开始了。 陆续有以下治疗思路为主导的方法登场: 1.坏了就割掉。结果:割完好了,没多久又复发了,仍然没法存活。 2.割掉更多的。结果:最严重的案例是乳腺癌被割掉了3根肋骨,割掉了锁骨(半个身子都没有了),这么差的体验下,还是复发了,仍然没法存活。 3.放射性治疗。结果:放射多了,会新获得其它癌症,放射少了,不管用。 4.化学治疗。结果:大剂量治疗,多种化学药品一起大剂量治疗。在一堆剧毒化学药品下,只有少部分人存活了,大部分仍然死掉了(可能是 被毒死了)。 5.放疗、化疗、手术一起来。结果:只有少部分存活了,大部分仍然活不过两年。 6.骨髓移植。化疗的加强版。结果:成活率仍然很低。 7.基因药物。结果:少部分癌症,已经可以有效治疗了,但存在变异问题,需要不停研究新药(新药的研究和上市的速度通常过慢,病人等不到药就死了)。 目前最新的治疗思想: 1.注重早期检查,虽然大部分癌症仍然没法治疗,但有一部分癌症在早期是可以完全治愈或者被控制住的。 2.注重治疗体验,会更合理的运用各种治疗方案(化疗、放疗、手术、移植、基因药物)。 总结:癌症很难治,但近100年已经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未来有可能被完全攻克。 书推荐阅读。

  《癌症传》读后感(三):坚强求生的患者,不放弃患者的医生,共同谱写了一曲曲与众病之君王斗争的史诗。

  没有看这本书之前,我对癌症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绝症"上,不知道癌症患者要经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他们不仅要忍受身体的病变,还要承担化疗的风险,与人隔离的孤独,渺茫的生存希望。他们只能在绝望中挣扎求生。

  癌症是细胞失控的繁殖,是膨胀扭曲的生命力,为它的宿主带去腐败和死亡。治疗癌症的过程也是九死一生,每一次治疗都是一次冒险。癌症患者们就这样默默承受生与死的博弈,仿佛身处海啸和喷发的火山之中。

  现在还好一些,以前的癌症患者,基本上就是等待处决的囚犯。从野蛮的放血到彻底的切除术--在那个时代,有时夺走他们生命的并不是癌症,而是术后感染,从致癌的射线到有毒的化学药剂,癌症治疗方法的探索之路,如同在沙漠中寻求泉源,毫无希望的患者只能沦为医生们的实验品和解剖对象。医生们虽然一次又一次找出各种方法清除病灶,但癌细胞总会又一次蔓延。幸而有一个个博爱的心灵和天才的头脑,发现了一些还算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就算是化疗,也要经过很长时间的重复,而且还是会有复发的可能。

  感谢那些始终没有放弃癌症患者的医生们,是他们的坚持才让现在的癌症患者有痊愈的可能。看到本书中法伯和斯科特筹划的募捐活动的时候,我开始热泪盈眶。他们用自己的努力,让癌症走进公众的视线,使得大家开始关注深陷痛苦的患者们,患者们不再处于被人遗忘的边缘。

  "带我去看棒球比赛,

  带我跟大伙儿在一起。

  给我买点花生和爆米花,

  我不在乎是否回得了家。"

  这是身患癌症的吉米,在那场募捐活动里,和棒球队队员们一起唱的歌。吉米终于有机会和他喜爱的明星见面。这大概是他被困在病房里,忍受癌症的酷刑以来,最快乐的一天吧。他是多么渴望外面的广阔世界!

  坚强求生的患者,不放弃患者的医生,共同谱写了一曲曲与众病之君王斗争的史诗。患者的治愈之路,是由因研究而死的科学家们,以及那些在当时的条件下无药可救的逝者们铺就的。整本书最让我感动的,大概就是这种苦难中的相互扶持了。

  《癌症传》读后感(四):隐形的太阳

  作为一名与癌症打交道多年的外科医生,我从未想过会用文字来诠释另一位同行的作品。2013年深秋的某天,当时在中信出版社任职的董老师提到一本名为《癌症传》的作品刚刚上市。我笑着对董老师说:“我的研究方向恰好就是这个领域。”董老师得知后非常高兴,他答应要送给我一本书。我满怀好奇留下了联系方式,没想到从此却踏上了漫漫征途。由于我接触过的教科书通常都是些精装的大部头,因此当我初次看到其貌不扬的《癌症传》时完全没有感觉。作为医学领域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象征,螃蟹成为癌症的代名词源自希波克拉底时代。我从作者注记中了解到,穆克吉博士是一位肿瘤内科医生,他用六年时间完成了这部著作。看着字里行间描写的那些史海钩沉,我的思绪仿佛早已穿越了时空界限。

  我花了两周时间如饥似渴地读完了这部作品,深深地被拉斯克与法伯等前辈的事迹所感动。与此同时,我也将勘误在书中的空白处做了注释,并且重新翻译了一页发给董老师参考。董老师非常重视我反馈的意见,前后帮我联系了出版社多个部门,让我对这个领域有了初步了解。可惜这些努力最后都悄无声息,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反馈。为了保护好这本《癌症传》,我用牛皮纸给它包了书皮,然后放在字台旁的书柜里,默默地等待它浴火重生。2015年夏季,中信出版社的覃老师联系到我,希望我能够翻译弗朗西斯医生的作品《认识身体》。尽管这不是我所期待的《癌症传》,但是我考虑再三还是接受了邀约。2016年5月,在《认识身体》即将杀青之际,覃老师告诉我,穆克吉医生的新作《基因传》6月份即将上市。听闻这个消息后,我隐约感到《癌症传》可能会迎来转机,于是便抖擞精神签下了这部作品。

  我在研究生期间的课题本来就与癌基因有关,如今长期积累的临床与基础知识终于派上了用场。之所以我在阅读此类作品的时候能够感同身受,是因为我也经历了同样忙碌充实的青葱岁月。原版《基因传》的厚度堪比一部词典,捧在手中有一种高大上的感觉。2016年6月下旬,我第二次来到西藏出差。白天处理完公务之后,高原反应令人头疼欲裂。我随身带着两种止疼药,一片可以坚持两个小时。在美丽的雪域高原上,《基因传》反而成为缓解缺氧症状的良方。对于我来说,阅读适合在夜深人静中迸发灵感,文字需要在心无旁骛时慷慨激扬。其实真正痛苦的不是旅途劳顿,而是长时间的严重睡眠不足。

  《基因传》不负众望得到了市场认可,我则忙于关注社交媒体上的读者留言,逐个回复他们提出的意见与建议,然后再将问题汇总反馈给出版社。相比之下,姗姗来迟的《认识身体》显得非常低调。我非常欣赏《认识身体》的作者弗朗西斯医生的才华,他将我带入了一座散发着文学与艺术气息的殿堂。虽然与穆克吉医生的风格不同,但是都彰显了医学人文的真谛。在广大读者的厚爱下,《认识身体》很快便位居分类排名的榜首,我和弗朗西斯医生也成了惺惺相惜的笔友。彼时,距离我与《癌症传》初次邂逅已经是第五个年头。2018年春节前,副总编辑王老师联系我,希望能够重新翻译这部作品。其实我对上述结果并不感到意外,仿佛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安排。如果不是常年与癌症患者生死相依,旁人恐怕很难理解我锲而不舍的执着。我始终记得他们的音容笑貌,以及共同度过的快乐时光。

  《癌症传》不仅是我心中祈望的白色巨塔,它也是我从医二十余年的人生感悟。读者可以从中系统地了解此类顽疾的前世今生。当这部历经磨难的作品终于尘埃落定后,我埋藏在心底的使命感也得到了充分释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与《癌症传》相伴的过程更像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影视剧。我的眼前时常会浮现出某个章节的动态画面,自己则在潜移默化中跟随穆克吉医生融入了历史长河。即便我从未到访过宏伟的古埃及金字塔去瞻仰前人的伟绩,不过依然可以凝视世界上最早记载癌症的史密斯纸草书。

  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癌症治疗早已不局限于传统的手术、化疗和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与基因治疗正在显著改善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如今人们似乎又开始吹响了新一轮的冲锋号。其实人类早已是主宰世间万物的精灵,征服癌症则是追求生命至上的永恒信念。我望着书架上那本完好如初的《癌症传》,八年来经历的艰难曲折不禁涌上心头。做书又何尝不是一种人生历练呢。自两年前《癌症传》完成之后,我就开始了自己的探索,目前已经完成了将近二十万字,内容涵盖了我的求学与行医生涯。与此同时,我还在社交媒体上设立了Page One专栏,与各位读者一起鉴赏优秀的外版作品。

  《癌症传》能够最终再版经过了许多曲折之路,但这些往事回头看起来就像过眼云烟,它们都凝练为一个个记忆中的片段,作为人生阅历静静地定格在那里。我给许多曾经救治过的患者家属赠送了这部作品,其中的D奶奶已经去世将近二十一年。或许某些章节会让你们感同身受,或许逝去的亲情让你们不堪回首,而我还是那个身着白衣的外科医生。虽然我放下了一把刀,但是却拿起了一支笔。我希望《癌症传》能够成为医患之间的精神纽带,它赋予这部作品人性的光芒。尽管大家天各一方,然而我从未离去。愿这部作品能够为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带来一丝抚慰,愿我们心中隐形的太阳能够继续发出璀璨的生命之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