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代代孤儿寡母,魔咒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代代孤儿寡母,魔咒吗?

2022-03-20 10:44:59 作者:迁徙 来源:迁徙推荐 阅读:载入中…

代代孤儿寡母,魔咒吗?

  慎终追远是中国读书人抹不掉的一种情怀,而且,也无可厚非。我的根来自哪里?我也很想知道。在父亲临终前,我们兄妹问过父亲这个问题。父亲回答,老家墓地里有碑文,记录着家族起源和族谱,其他的他也说不清。父亲的长相酷似邓小平爷爷,包括眉眼,说话的腔调都非常的相似,又同是四川人,同是行伍出生。只不过我们是眉山人,邓爷爷是广安人,父亲是一名普通工人,邓爷爷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领导人。因此我心中生出一份侥幸来,追溯起来,我们家会不会和邓爷爷有着一丝一缕的瓜葛?能不能沾沾伟人的光环?​

  我有一个特别敬重的上司,那天他把他们家族豪华版的溯源记带给我看了,那是一个大厚本,有图有文字,有理有据,他们家起源追溯到了元朝,他们的祖先是成吉思汗。看完之后,我跑到领导跟前,认真地观察过他,觉得他的长像真有成吉思汗的影子,从此我对他的敬重就更加深了一步。这件事也加深了我想追溯我家的根源的愿望。

  慎终追远是中国读书人抹不掉的一种情怀,而且,也无可厚非。我的根来自哪里?我也很想知道。在父亲临终前,我们兄妹问过父亲这个问题。父亲回答,老家墓地里有碑文,记录着家族起源和族谱,其他的他也说不清。父亲的长相酷似邓小平爷爷,包括眉眼,说话的腔调都非常的相似,又同是四川人,同是行伍出生。只不过我们是眉山人,邓爷爷是广安人,父亲是一名普通工人,邓爷爷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领导人。因此我心中生出一份侥幸来,追溯起来,我们家会不会和邓爷爷有着一丝一缕的瓜葛?能不能沾沾伟人的光环?​

  我站在白梗的老宅基地上,这里是祖父,父亲生活过的地方。虽然,我的父亲二十来岁就离开了这里,但在字典里,祖籍指的就是爷爷辈生活的地方,那么这里就是我的祖籍所在地,也就是我的根所在地吧。只是父亲所说的家族墓地在城市扩建中被深埋了,别说碑文,连碑都已淹没在时代发展的滚滚红尘中了。即便如此,也挡不住我慎终追远的心思。

  曾经听我外公讲我父亲祖上是书香门第。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不嫌弃父亲的个子小,把高挑的母亲嫁给父亲。母亲也因此并未嫌弃嫁过来一大家子住的三间茅草房。

  “白”是白埂的第一大姓,白埂只有几家不姓白,那几家基本上是因招了上门女婿才改了姓。

  我父亲的曾祖父是举人,有一妻一妾,困妻妾不和所以分院别住,分为两房,妻为大房妾为二房,大房住在村东头,二房在西头.老剧情——宠妾灭妻,大房不得宠但名正言顺,族长都由大房中人担当。

  但这一辈人究竟如何我和无处可查,无处可问了。全埂三四十户人家应该都是一个祖先。白家大略可归属于传统意义上的耕读人家。这曾是存在于旧中国的一个庞大的社会阶层——乡绅阶层。他们自幼进私塾,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以田地为生息之根,以读书为经世之用,科举给他们提供一个向上走的路径,于是,学而优则仕,学而不优则散落于广大的民间社会,成为传播教化,稳定乡野的力量。

  我的曾祖父是什么样的,父亲说他并没有见过自己的祖父。只是听说曾祖父抽鸦片,有一次夜里抽鸦片点着了蚊帐,引起了火灾,一份家私烧了个干净,家族也彻底走向末落,接着分了家,大家变成了小家。不久曾祖父就在自责中辞世了,曾祖母大病不起,没多久也辞世了,留下三个孩子,老大女儿14岁,老二儿子12岁,老三儿子8岁。

  按理,在那个年代,14岁的女孩该找婆家了,但看着幼弟,14岁姑婆只能挑起照顾一家的担子。姑婆是一个吃苦耐劳女子,养猪喂蚕盖房,自己含辛茹苦教育幼弟,从此断了出嫁的念想,在家做姐做娘拉扯两个幼弟,8岁的幼弟就是我的祖父。虽然家道艰难,曾姑婆也想恢复举人爷爷时的风采,自己吃再多苦也要送我祖父上私塾。然而祸不单行。我祖父的哥哥十八岁娶妻,十九岁生子,二十岁生女,二十一岁病逝,留下孤儿寡母3口,姑婆只能养育完弟弟接着养育侄儿侄女,是八乡十里出了名的孝悌老闺女。值得欣慰的是我的祖父没有辜负曾姑婆的期望,十八岁中了秀才,十九岁成家,二十三岁中了拔贡,“抜贡”是略高于秀才的功名。

  姑婆是个长寿之人,活了103岁,她的晚年是跟自己的侄女过的,侄女嫁到牟山,她就跟到了牟山,就是所说的侄儿男女当亲生吧。

  世事难料,祖父中“抜贡”的那年是最未一次的科考,从此中国就废科举改学堂了,祖父功名路断,只有转入他途,以田地为生息之根了。然祖父多年苦读不善耕种,日子很是拮据,谣传祖父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让他薅草他薅麦苗。

  祖父育了两子两女,因抑郁不得志又是英年早逝,不一样的是祖母皮实经造,拉扯四个孩子成年。祖父去世的时候父亲18岁,大姑16岁,小叔11岁,小姑6岁。

  仿佛魔咒一般,我的大姑为了帮衬祖母拉扯弟弟妺妹,在娘家又呆成了老姑娘,不过跟姑婆相比,她还是要幸运些,到底还是存在有娘没娘的差别。在父亲大婚之前,祖母将已是24岁大龄剩女嫁了出去,大姑终究还是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往上追溯三代,我们家族基本都是孤儿寡母的模式,真是令人嘘唏,难怪我们家族的女子在嫁人之时对配偶的要求都非常简单。至于我们祖上是否和邓爷爷家有着旁支别系的瓜葛四辈以内是没有一丝侥幸了,四辈以上是无法考证了。虽然如此我还是觉得自己是邓小平爷爷的后人,邓爷爷的睿智是国人的骄傲。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