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疫情文化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疫情文化

2022-04-02 09:19:21 作者:迁徙 来源:传统文化 阅读:载入中…

疫情文化

  我有一个关系亲密的小姨住在同城,她去年生了一场比较严重的病,我一直想着要前去探望,可是考虑他家里有老人还有小孙子,所以总觉得等疫情过了再去,这一等就算是三年,至今也没有过去探望,只能在电话里慰问一下。

  疫情转眼到了第三年,病毒并没有像人们期待的那样确诊清零。一轮又一轮的疫情反复,已经让人心态麻木。

  生活虽然慢慢恢复秩序,但也渐渐习惯这样的生活:

  出入小区查看健康码,去往别的城市要核酸;

  一不小心密接被隔离,发烧感冒就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新冠。

  最近,疫情形势又变得严峻,青岛、吉林、上海的每日增长数字令人担忧。

  张文宏在微博写道:“新冠没有那么吓人,但是仗很难打。”

  距离彻底清零,我们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疫情这三年,十点君顿悟这6个人生真相,分享给你。

  01

  无常,是生活的常态。

  疫情之下,也有不少意外发生。

  3月20日,河北邯郸。

  下午16时40分左右,正是下班时分,路上行人匆忙,大家赶着回家。

  突然,一辆白色福特牌小轿车冲进道旁的非机动车道,瞬间人仰马翻,地上一片狼藉。

  最后车头撞向栏杆,终于停了下来,车头已经完全报废。

  事故最终造成了现场14人受伤,其中4人抢救无效死亡。

  这起事故中的受害者何其无辜,他们不过是像往常一样走在回家的路上,却不料迎来无妄之灾。

  有的人早上说了再见,便再也没法回家。

  经历无常,我们才会明白生命的可贵。

  曾经我们以为,普普通通地活着是一种常态,但其实一生无病无灾地活着,已经是最大的奇迹。

  世事无常,我们永远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

  唯有珍惜拥有,过好当下的每个瞬间,才是对生命的不辜负。

  02

  不要来日方长

  疫情几年,你跟朋友见了几面?

  北京的李女士,原本在疫情之前跟大学同学约好去香港旅行,但突然爆发的疫情打乱了原有的计划。

  不仅旅行一拖再拖,而且见面更是实属不易。

  你到我的城市要核酸,我到你的城市要隔离,实在有些麻烦。

  最后,她们还是决定视频通话,这样比较省事。

  生命来来往往,来日并不方长。

  我们总以为还有机会,总有时间,所以把希望寄托在下一次。

  不曾想,有的人说了再见,就没有再见面;有的人说联系,分开之后就再也没有交集。

  所谓来日方长,实际上再也没有了以后。

  趁有机会,不要来日方长,不要下次见面,不要改天再约。

  想见的人立刻去见,想说的话及时去说。

  别把遗憾留在昨天,让所有的明天只剩感叹。

  03

  珍惜和家人相处的时间

  看过一个街头采访,主要让人们谈谈居家隔离的感受。

  被采访的女孩坦言:

  “钱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家人的陪伴。”

  “居家隔离,让我们两个人沟通的时间更多,做事也更规律了。”

  疫情之前,我们忙于工作,忙于交际,忙于娱乐,就是抽不出时间陪家人好好吃一顿饭,好好看一次电视,好好坐下来聊聊天。

  疫情中,被迫居家的时间,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彼此相处。

  我们也有机会自我审视,在以往的生活里,原来我们忽略了多么重要的东西。

  你会明白:无论你将来走多远,无论你在别人眼里多么强大,家人永远都是你的软肋,是你所有力量和勇气的来源。

  人越长大,越要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

  家里的饭,吃一碗少一碗,家里的人,见一面少一面。

  趁有时间,多夸夸妈妈做的饭,趁有机会,多跟家人聊聊天。

  04

  身体是根基,健康是本钱

  跟病毒的作战,免疫力是一道重要的防线。

  疫情爆发以来,我们也看到这样的现象,刚开始感染的是老人,后来感染的是孩子,原来病毒最先攻击的是免疫力脆弱的易感人群。

  60岁的李治,是武汉那场疫情的亲历者。

  疫情中,他80岁的母亲,以及自己的妻子纷纷感染新冠。

  但因老人抵抗力弱,终究没有挨过病毒的侵袭,而妻子在隔离期通过吃药、打针,核酸检测的结果渐渐由阳转阴,恢复健康。

  专家说,新冠没有特效药,用药之后,还是要看免疫力的表现。

  那些身体健康状况较好的人,免疫力强大,病毒不容易攻克,即使感染,也极大几率恢复好转。

  疫情以来,我们没有哪个时刻比现在更关注健康。

  没事的时候,不要熬夜,吃新鲜的食物,多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给身体打好健康的地基。

  病毒面前,你的免疫力有多强大,你的身体就有多健康。

  05

  保持自律

  疫情肆虐,很多人不得不居家办公。

  没有通勤的需要,没有早出晚归的约束,生活开始进入无序。

  有人居家十几天,晚上熬夜到凌晨,白天睡到中午才起,生物钟被严重打乱。

  不能出门的日子,也不用社交,也不想花时间打理自己,蓬头垢面,形容萎靡,整个人将生活过得一团糟。

  结束隔离之后,有人像充满电一样回归工作,有人却像经历一场大病一样气力虚弱。

  无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中,人都应该保持自己的生活的节奏。

  该吃饭时吃饭,该睡觉时睡觉,该运动时运动。

  将自己的生活打理得清爽,是每个成年人该有的生存能力。

  有人说,无节制的生活,是一种自由的生活方式。

  但事实上,没有自控力地活着,并不是自由,自律者才会有更多自由。

  06

  保持学习,会很重要

  疫情之中,有人隔离,有人居家办公,人生突然多出大把的空余时间。

  面对丰裕的时间,有人显得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于是选择游戏对线,在娱乐中消耗掉这段时光。

  有人如获至宝,在空余的时间里,学了不少新东西。

  豆瓣上有一个生活小组,叫做“抗疫时期的生活智慧”。

  疫情的时间,有人拿起了考证的资料,每天打卡学习;有人坚持运动,在卧室里铺起瑜伽垫,雕刻身材,练出腹肌;有人自学了钢琴、绘画,重拾了当初没有时间学习的爱好……

  就像汪曾祺说的一段话:

  活着,就还得做一点事。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还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

  无论日子多么贫瘠,学习新东西,保持一种爱好,就是点燃生活里的光亮。

  外部的世界再荒乱,自己的生活有希望,就不会难熬。

  07

  网上有人调侃:青春才几年,疫情占3年。

  不知不觉,疫情已经持续这么长时间,等我们无法左右外面的环境,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日子再难,总有人能够从贫瘠里开垦出宝藏,从荒芜里走到春暖花开。

  疫情总会退散,愿你在时间的洪流里收获一个更丰盛的自己。

  不辜负年华,不辜负岁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疫情文化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