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万幸我还活着》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万幸我还活着》读后感摘抄

2022-04-20 00:12:2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万幸我还活着》读后感摘抄

  《万幸我还活着》是一本由[韩] 金叡智著作,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万幸我还活着》读后感(一):万幸啊

  多美好 啊

  ☆一位重度社交焦虑障碍患者的真实自白,一段治愈自我、重启人生的成长故事

  作者金叡智曾饱受社交焦虑障碍的困扰,作为过来人,她用第一人称视角与读者分享了自己如何疗愈心灵伤痕、打破心理困境的“莫比乌斯环”、重返社会的经验。

  ☆你所经历的,别人也有过,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无论是谁都会经历不安和忧郁,我们中有一部分人需要医学的帮助,金叡智的故事让我们对“病耻感”说不,引导我们走出疾病带来的负性情绪体验。来和作者一起聊聊吧!

  ☆一本干货满满、阅读零负担自救指南,给你勇气,也会给你方法论

  打破心理困境既需要勇气,也需要科学的方法。金叡智用形象的漫画、浅显易懂的说明,与我们分享自己了解疾病、求医的全过程,并在其中穿插了对医学术语的讲解和可参考的自救方案。

  ☆让我们坦坦荡荡,义无反顾地拥抱幸福吧!

  《万幸我还活着》读后感(二):如果你有焦虑症,请看看这本书

  这本书以漫画的形式讲述了绘者与焦虑症抗争的全部过程,如果你也被焦虑症所困扰,希望你可以从这本书得到安慰,这也是绘者出版这本书的初衷。

  我提炼了绘者治疗期间的几个关键点,供小伙伴参考:

  1⃣️知道自己有社交焦虑时直面这一问题,可以通过书籍了解自己的bing症

  2⃣️必要时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正规地治疗

  3⃣️搞清楚自己得社交焦虑症的原因,对症解决

  4⃣️不要害羞于咨询心理医生,把自己的不开心全都讲给他听

  5⃣️不要害怕病情会反复,也不要对看过的医生进行对比,只要他给你开的药是正确的即可

  6⃣️吃药之前要弄清楚自己吃的是什么药,有什么功效和副作用

  7⃣️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坚持做下去

  8⃣️尝试去交朋友,以前不敢做的事情都尽量克服心理障碍,大胆做

  《万幸我还活着》读后感(三):别放弃,找寻生命的光

  陌陌有一句广告语:世间所有的内向,都是聊错了对象。内向与外向是性格的一个维度,没有好坏优劣之分。但在当今社会,内向者遭受了太多的误解和不公。

  内向性格尚且如此,作为心理疾病的社交焦虑更是遭受到了自身和他人的双重折磨。

  在《万幸我还活着》这本书中,主人公金叡智——也是本书作者——遭受了社交焦虑的困扰,在希望和失望中沉浮,最终战胜焦虑症的故事。

  这是一本自传式的漫画,亲身经历过的情节更能打动人心。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也在经历一场救赎。

  金叡智初入大学时的紧张——第一次经历精神科的失望——无法正常工作的自我怀疑——看过心理医生之后获得恢复时的欣喜——再次复发时的绝望——看过社交恐惧症纪录片之后重新激发治疗的决心——痊愈之后的幸福,我们想象自己是一个溺水的人,跟随作者在水中沉浮,最终获救。

  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医生、纪录片、妈妈,画漫画,都成为她生命里的光,给了她活下去的希望和力量。

  心理疾病遭受了太多的误解,以至于心理疾病患者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和治疗,这既是无知的表现,也是对生命的漠视。

  很喜欢《万幸我还活着》的开头和结尾设计。开头是作者站在楼顶,浑身发抖,下着雨,是对生活的绝望;结尾是作者同样站在楼顶,端一杯热茶,月亮高悬空中,明天又是阳光明媚。

  万幸还活着!

  《万幸我还活着》读后感(四):如果觉得生活太难,就看一下《万幸我还活着》

  文:小艾

  图: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拿到《万幸我还活着》这本漫画书就顺手把它放到了床头。

  周末早上不想起床,就顺手拿过来打发无聊。

  没想到刚看了几页就开始泪流满面,一口气把它读完。

  这本书是韩国漫画家金叡智编绘的一本自传式漫画。

  金叡智,曾经是一名重度社交焦虑症患者,严重的时候甚至经常想要自杀。

  但是因为害怕死去,她克服重重困难,主动寻求治疗。

  在不停地治疗、放弃、复发、再治疗中,她慢慢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随着第一本书的出版,她的病情也慢慢治愈。

  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人生值得,如果觉得活得太难,一定要看一下这本漫画。

  社交焦虑症,就是社交恐惧症,也就是咱们平时说的社恐,是一种对任何社交或公开场合感到强烈恐惧或忧虑的精神疾病。

  有这种症状的人,一般都是抑郁症患者,严重之后会变成社交惊恐症。

  这种患者自己心情会非常难受,一方面想着在众人面前表现得恰当得体,但是一到了公共场合就会面红耳赤,直接表达不出来自己心里所想。

  慢慢发展到拒绝走进公众场合,拒绝社交,把自己封锁在自认为安全的空间里。最后产生自杀的想法。

  为了走出这种困境,作者不断地去做心理治疗加药物治疗,终于让自己的生活慢慢进入正轨,她从亲历者的角度告诉我们,在治疗的过程中,主要注意以下四点:

  社恐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经常因为太紧张或者是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导致说话的时候结结巴巴,说出来的意思也不是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

  这个时候导致身边的人,没有办法真正了解你想表达的感情,就无法对你的真实感受带入,更不会有感同身受的感觉。

  作为社恐人士,在人际交往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如果要参加一些聚会等等的时候,如果害怕自己到时候会难堪,可以提前写一些打招呼的逐字稿等等,在家对着镜子练习一下。

  另外,社交的时候尽量先从相对熟悉的人开始,跟熟悉的人在一起,更能摸清对方的脾气性格,这样会给自己减少一些压力。

  社恐的人在社交的过程中,因为自身的原因,经常会来不及表达自己的想法。

  有时候甚至是一些自己反对的想法,因为不能及时的表达,会让对方觉得自己也同意,在工作生活中造成一些误会。

  如果有一些不同的意见,或者是说反对的意见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表达,如果当时不能够坚定地说出来,事后一定要通过文字传达给对方,让对方知道你的真实想法。

  尤其是在一些需要表明态度的事情上,如果因为当时没有表示反对意见,不让亲人或同事造成误会,反而会增加社恐的负罪感,会更加抗拒社交。

  一般有这种症状的人,都会在原生家庭里面找到一部分原因。

  有的是小时候父母关系不好,为了躲避父母的争吵,把自己封闭起来。

  有的是在学校里遭到霸凌,不敢告诉家长和老师,只能偷偷一个人消化情绪。

  也有可能是家人给自己的压力过大,害怕自己做不好,便偷偷地把自己伪装成一只鸵鸟。

  不管什么原因,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心理有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跟咨询师说出自己最恐惧的有 原因。

  只有找到让我们恐惧的负面原因,我们才能真正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一步步的把它撕开,让它直面现在。

  一般社恐的人都会比较敏感。

  别人无心的一句回应,或者一个玩笑都会让她心里产生不安,甚至会觉得别人是针对自己。

  其实,任何人生活在社会中,都会有压力和情绪。

  因此,在社交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试着理解别人,从他们的角度,看待事情的本身。

  试着去对事不对人,这样就会发现,很多时候,她并不是针对你,而是那些让你听来刺耳和耿耿于怀的话语,只是他说话的方式和对这件事的态度。

  试着站在他人的角度上去理解别人,你会发现,每个人都有生活中的困难和不安。

  关于社恐,也是一样的,我们只要勇敢面对,试着去解决他,战胜他,就一定会成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