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疫情期间,八个情绪平复法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疫情期间,八个情绪平复法

2022-04-20 11:46:13 作者:海蓝 来源:海蓝幸福家 阅读:载入中…

  当突如其来的灾难来临时,除了保护自己和家人安好,也许你也感受到了害怕,请先抱抱自己,告诉自己、允许自己感受到了害怕。

  许多人一直不知道,恐惧给人带来的伤害,后果及持续的时间,远远超过其他任何外在的因素。

疫情期间,八个情绪平复法

  所以,真正对自己、对他人的最有效的支持,就是对自己和他人的淡定和关怀

  愿我们播撒温暖和爱。

  如果每个人把自己照顾好,成为平静、温暖、淡定、相信、感恩的传播者,而不是担忧、害怕、焦虑、指责、抱怨、怀疑的传播者,就是对世界的有爱贡献。

  因此,海蓝幸福家开设《八个情绪平复的方法》音频栏目,陪伴和支持大家及时有效的调整情绪。

  《特殊时期的八个情绪平复法》

  针对现阶段人们比较常见的情绪,如担忧、焦虑、害怕、紧张、无力、内疚、悲伤、愤怒等,我们推荐了以下八个易学易用的情绪平复方法,并配有录音引导词,便于大家根据自己的状态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跟随练:

  【1】即时自我关怀

  弹性灵活的平复和调整情绪的践行,时间可长可短(2分钟到15分钟)

  【2】脚底静观

  迅速恢复到平静的践行

  【3】与困难情绪相处

  感到焦虑、担忧、悲伤时适合做的践行

  【4】放松触摸

  直接快速感受到爱和温暖的践行

  【5】身体扫描

  有助于放松身体、促进睡眠的践行

  【6】 呼吸静观

  经典的静观练习,让大脑清晰、身体放松、内心宁静

  【7】日常生活中的静观和自我关怀

  占用时间少,随时随地创建资源、补充能量

  【8】淡定的自我关怀

  适合照顾者,包括专业照顾者(如医护人员、救援人员、老师)和家庭照顾者(如家长、成年子女)等。

  为什么推荐这几个练习?

  本栏目推荐的几个录音,都选自《静观自我关怀》课程。

  静观自我关怀(Mindful Self-Compassion) 是在2009年由美国哈佛大学临床心理学家 Christopher K. Germer 博士和德克萨斯大学心理学家 Kristin Neff 教授联合创建的。

  现已成为全球最有效和最受好评的静观类课程之一,目前在世界六大洲的40多个国家用20多种语言进行教授,除了普通公众,也在医院、学校教授,帮助了许多人调节情绪、改善关系、提高健康,提升幸福感。

  2009年至今,全球已有1500多项科学研究表明,自我关怀对人的健康和幸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比如有利于心理和身体健康、改善关系、更多的关心他人、提高自我意识、抗挫力和整体生活满意度。自我关怀也有助于降低焦虑、抑郁,以及压力和创伤带来的影响。

  2014年美国《卫生保健杂志》发表文章,说明静观与自我关怀联合应用可以有效的改善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并提供富有关怀的病人护理。

  2015年英国学术期刊《应用心理学:健康与幸福》刊登了一篇论文摘要,说明自我关怀和幸福度显著相关。

  你适合从哪个开始?

  这些练习适用于想要调整情绪状态、减少焦虑、抑郁,回归内心宁静和与人和谐的人。

  ★ 弹性灵活的平复和调整情绪

  —— 即时自我关怀。

  即时自我关怀是所有自我关怀训练中,应用最广、使用最灵活的。

  这个训练有两种做法:

  一种是在事情进行当中,用1-2分钟的时间, 迅速调整自己,比如和人对话感到不舒服时、排队着急时、看到海量信息烦躁和无所适从时,遇到不顺心、不顺眼的事情时,感到担心、着急、内疚、失望、害怕、生气、后悔等各种情绪时,都可以快速做一下即时自我关怀,

  只要说三句话:

  1)此刻,我感到…… (识别自己此刻的情绪是什么);

  2)提醒自己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情绪,其他人若处在你的位置,也会有这样的感受;

  3)对自己心怀善意,给自己美好的祝愿

  另一种方法,是找一个专门的、不被打扰的时间,跟随音频,做一个10分钟左右的即时自我关怀,让自己在感受中多停留一会儿,充分地看到自己、理解自己,给自己善意和关怀。

  ★ 迅速从恐慌恢复到平静

  —— 脚底静观

  脚底静观是当我们情绪剧烈时,迅速让内心平静下来的一种方式。

  它的核心是把注意力聚焦在脚底的感觉上,注意力的焦点离大脑和心脏越远,人越容易平静下来。

  站立或行走困难的人可以坐在椅子上进行“脚底”静观,并忽略引导词当中关于行走的部分。坐轮椅或是卧床的伙伴,可以把注意力放在手上,感受双手推动轮椅、或是抚摸床沿的感觉。

  ★ 感到焦虑、担忧、悲伤时适合做

  —— 与困难情绪相处

  困难情绪指的是令我们感到痛苦的情绪,比如恐惧、焦虑、悲伤、愤怒等等。

  “与困难情绪相处”的目标不是消灭困难情绪,而是与之和平共处,因为情绪不是我们的敌人,而是信使、是护卫、是朋友。每个情绪的存在,本质上都是为了我们的生存与安好。

  这个练习中,介绍了三个与困难情绪相处的方法:

  o 给情绪命名,也就是识别和标注情绪。

  这有助于我们与情绪剥离,并拉开距离,从而为自己如何应对留出一些空间。从神经科学来讲,给困难情绪命名后,大脑中负责判断危险的结构——杏仁核,就会变得不那么活跃,从而降低我们的应激反应。

  o 找到情绪在身体里承载的位置。

  每个情绪的表达都有两个层面——想法和身体感觉。情绪可以激发一系列肌肉、生理、荷尔蒙和神经反应。研究表明,情绪和身体各个部位有着直接的对应关系。想法很多,变化很快,难以应对。而身体变化相对缓慢。当我们找到情绪在身体的定位,从身体着手,这个情绪就开始发生变化了。

  o 用关怀回应自己。

  当我们知道了自己的情绪和身体感受,就可以尝试用关怀回应自己,而不是对抗或逃避。

  具体可以分三步来做:软化身体、安抚情绪、允许不舒服的感觉存在,从而让生理、情绪、心理层面都得到舒缓和关怀。

  ★ 直接快速感受到爱和温暖

  ——放松触摸

  当一个小婴儿因为不舒服而哭泣的时候,疼爱ta的父母会怎么做?抱起来,关切地看着,温柔地哄着,轻轻地拍着。成年人感受爱的方式其实和婴儿是一样的。

  2014年的一项科学研究表明,人们感受爱和温暖的渠道有三个:放松触摸、柔声细语、和颜悦色。这里要介绍给大家“放松触摸”练习,就是通过几个简单的动作,迅速打开我们感受爱和温暖的渠道。

  ★ 有助于放松身体、促进睡眠

  —— 身体扫描

  身体扫描是一个关注身体和身体建立连接。很多时候,我们忙于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只把身体当做实现目标的工具,经常忽略了身体发出的信号,直到疼痛、难受、生病的时候,才感受到身体的存在。

  睡眠是身体的另外一种工作状态,也是免疫力恢复的重要方式。在非常时期,保证优质睡眠尤为重要。

  很多人之所以失眠,是因为焦虑、紧张、压力太大,不是身体不需要睡觉,而是大脑不肯停歇。身体扫描就是让自己的注意力轮流集中在身体的各个部位,从脚趾到头顶,像扫描一样。

  当注意力聚焦在一个点上,大脑不再胡思乱想,身体自然就会放松。现代人普遍睡眠不足,当身体放松了,自然就进入睡眠状态。

  很多自我关怀课程的学员表示,身体扫描练习做了两年了,从来没有从头到尾完整的做过,因为经常扫到一半就睡着了。

  你既可以在夜晚入睡前练习身体扫描,也可以在白天想放松身体、休息片刻的时候进行。

  ★ 经典的静观,让大脑清晰、身体放松、内心宁静

  —— 呼吸静观

  为什么要关注呼吸呢?有两个原因:

  第一,是因为呼吸是唯一既可以无意识运作、也可以有意识调节的身体功能(想想看,其他身体功能比如心脏跳跃、肠胃蠕动等等,都是无意识进行的),因此调整呼吸对于让大脑清晰、身体放松和情绪平稳最为有效。

  第二,呼吸是最为“当下”的。我们的很多困扰,来自于后悔过去、或是担忧未来。把注意力聚焦在呼吸上,有助于我们回到当下、锚定在当下。

  我们并不是不知道、也不是没办法,而是被情绪裹挟,陷入在过去或未来。当我们回到当下,心静了,身体放松了,智慧和力量就出来了。

  很多人做呼吸静观容易走神,或者觉得无聊,这都很正常,如果走神了,再次把注意力拉回到呼吸就好。

  根据录音引导词练习的过程中,你也可以选择在任何时候停止练习,不要强迫自己跟随做完整个练习。

  愿意做几分钟就做几分钟,关键是每天坚持练习,哪怕一分钟也好。然后,根据自己的需求想什么时候做,做多长时间都可以。

  ★ 占用时间少,随时随地创建资源、补充能量

  —— 日常生活中的静观和自我关怀

  除了跟随录音做专门的练习,有没有更方便、更省时间、更有趣、更多样的练习?有。因为生活本身就是练习。

  我们在生活中的每个时刻都可以练习静观——只要你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不带评判地觉知自己正在做什么,就是在静观。

  比如刷牙、洗碗、扫地、淋浴、走路、吃饭、喝咖啡等等。选择某一个感官体验来充分探索,比如喝咖啡时的味觉,或是淋浴时水和皮肤接触的触觉。让自己完全融入这个体验,在体验中停留一会儿,便是很好的静观练习。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关怀,指的是从身体、想法、情绪、关系、心灵等各个方面照顾自己,是行为上的自我关怀,比如读书、适当运动、按摩、泡温水澡,找贴心的朋友聊天,读书、看电影、听音乐,欣赏花草、到户外散步、写日记尤其是感恩日记、帮助他人等等。

  回顾一下,以前当你难过时,做些什么会对你有帮助;以后可以有意识的这样对自己。

  自我关怀就是像对待最好的朋友那样对待自己。

  ★ 适合照顾者,包括专业照顾者(如医护人员、老师)和家庭照顾者(如家长、成年子女)等

  —— 淡定的自我关怀

  这里说的照顾者,既包括职业照顾者,如医生、救援人员、护士、教师、治疗师等,也包括其他照顾者,如照顾孩子、父母、朋友、爱人和社区工作者等。

  医护和救援人员的身心都承担了巨大的压力,身体极其疲惫,内心紧张、焦虑、悲伤、无助、压抑,面对患者死亡感到挫败或自责,担心家人、因无法照顾家人而感到内疚等等。

  对于普通大众,无法回家看望父母或孩子、无法照顾隔离中的亲人、无法帮到身边所爱的人,也容易感到担忧、自责、无力,或是逃避、烦躁等。

  照顾者出现这些情绪反应,不是因为软弱,而是因为照顾者也是一位有血有肉的正常人。当身心压力超过极限,就会引起应激反应,或者对抗、或者逃避、或者陷入其中,不得动弹。

  很多照顾者都认为自己只应该照顾别人,无论自己多么疲惫,依然认为自己做的不够多、不够好,也因为自己出现情绪而更加反感、自责。

  当照顾者身心交瘁,又无法停下用专门的时间放松和休息时,可以怎么做?这个练习介绍了两个资源:

  一个是自我关怀。自我关怀不是自私,而是满足了自己的情绪需求,才能真正有效地照顾别人。当我们安抚好自己的情绪,也会帮助身边的人平静下来。

  另一个就是淡定。淡定指的是面对人生起伏、荣辱成败、生老病死的各种变化时,依然保持心态的平衡。对于照顾者而言,淡定就是让自己和被照顾对象之间有一个空间,既有情感的连接,又有智慧的洞见;既有竭尽全力的投入,又了然自己的能力也有所局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