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花瓶的颜色
故事一:
在夜市里,有两个卖蚵仔面线的摊位,两个摊位相邻,每个摊位都有八个座位。两家的生意都十分红火,常常座无虚席。一年下来,甲靠蚵仔面线的利润挣了一栋房子,可是乙仍无力购屋。原因何在?答案很简单。
乙摊的生意固然不错,但刚煮的蚵仔面线很烫,顾客往往是一边吃一边吹气。所以平均一个顾客吃下来,大概需要15分钟。以此类推,8个座位每小时的客容量最多是32人。而甲摊位,为了提高顾客周转率,在每一碗热气腾腾的蚵仔面线端给顾客之前,先在冰水里浸泡三十秒,顾客吃起来温度刚刚合适,既可口又容易下咽,所以,甲摊位每小时的客容量可达到48人,周转率自然比乙摊位高。
启发:
一样的经营条件和环境,得到的回报却不一样。
故事二:
人捉了两只猴子,他打算把他们训练成会表演的、能够给他赚钱的猴子。
他准备了许多桃子。先是训练它们翻跟头,翻一个就给一个桃子吃,再翻一个就再给一个桃子吃。其中一只猴子翻得特别起劲,因此吃到了不少桃子。另一只则不然,既不翻跟头,也不吃桃子,用鞭子抽它,它也不翻。如此这般训练了许多天,翻得好的那只猴子,由于桃子吃多,就膘肥体壮,皮毛放光。那只宁可饿着也不翻跟头的猴子,却皮包骨头,无精打采。主人看着来气,就把它赶走了。
那只猴子在野外就精神起来,活蹦乱跳的爬树摘桃子和其他野果吃。而那只会翻跟头的猴子,则让主人牵着走街串巷翻跟头。
启发:
只顾眼前利益,就会失掉大好前程。
故事三:
一个贵妇人的家中有一只祖传的珍稀古花瓶。
她非常钟爱这只古花瓶,以至于有一天她突然决定照花瓶的颜色重新油漆自己的卧室。贵妇人一连找了好几个油漆匠,可全都因为无法调出与花瓶相似的颜色而没有拿到一分钱。
贵妇人对此感到非常气馁。
最后,又来了一名油漆匠,他把卧室刷得和花瓶的颜色丝毫不差。
贵妇人非常满意,付给他一大笔工钱。
不久,这名油漆匠就远近闻名了。
几年后,这个油漆匠退休了,他决定把手艺传给儿子。
“爸爸,有一件事我想知道,你是怎样把贵妇人的卧室刷得和花瓶的颜色完全一致的呢?”
“孩子,这非常简单,”父亲说,“我只是稍稍改变了花瓶的颜色。”
启发:
没有不变的事物,只有改变才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