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文学的日常 第二季》经典影评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文学的日常 第二季》经典影评1000字

2022-04-30 08:00:5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文学的日常 第二季》经典影评1000字

  《文学的日常 第二季》是一部由王圣志执导,刘亮程 / 洪启 / 于坚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文学的日常 第二季》影评(一):闲适的田园作家和不得志的浪漫诗人

  本来只是随手打开的片子,但它开头美丽的景色、纯粹质朴的歌声和悠远缓慢的节奏,一下子就让我平静了下来,有种治愈的感觉。 三人两狗的闲适生活 刘亮程在新疆的小村庄里生活得悠然自得,远离城市的喧嚣,和家人一起,在庄子里种果树、赏杏花、给院子除除杂草、有的草还可以直接生吃、另外养着两条小狗,一条叫星星,一条叫月亮。我觉得这是很多在大城市忙碌打拼的人内心里非常向往的生活。 刘亮程和洪启一起去逛牧场,和牧羊犬交流,刘亮程甚至还会把自己的文字读给管理羊群的小狗听,因为他确实相信万物有灵,人类对动物说的话它们可能听不懂,但话里的情绪它们可以感受。这个情景真的让我体会到了片中所说的陪伴我们成长的是缓慢生长的万物这句话。

  断舍离的智慧 回忆、故乡、死亡,这每一个词都包含着让人觉得孤独难过的事,但刘亮程对这些表现出一种淡然与从容。关于回忆,他说:“在回忆中,回到过去的时间,会看到很多被忘掉的东西,会重新理解生活。理解那些苦难和那些可以放下的东西。”放下一些执念,生活自然会轻松许多。 关于家乡,他认为“当一个人远离家乡或者失去家乡后,他自己就活成了家乡。”每个人的感情与精神都深植于他生活过的厚土中。 他说:“葬礼是最隆重的,此生终结,来世开始。”对于人生的纠结,我们可以看淡一点,因为“断了、舍了,也准备离了。”

  要迎合市场受众吗 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洪启乘车去看望老友刘亮程。天上漂浮的云,耳畔吹过的风连带着茫茫的土地,好像都在勾勒着这个远游诗人、名谣歌手难言的心绪。 与朋友见面后,他们一起聊天、喝酒、去亲近大自然。洪启对着蓝天、群山和小羊高歌,开着独一无二的大自然演唱会,一首《谁的羊》会让风声为他鼓掌,羊群为他陶醉。这样特别的体验是城市演唱会、酒吧驻唱无法感受的。可惜即便歌写得越来越好,但在这个时代、这个市场之中,却不怎么受欢迎,现在几乎没有几个人可以坐下来听他唱一首慢慢的抒情歌,这让洪启觉得自己快要消失在自己的行业中,这是一件很无奈难过的事。

  不迎合受众会消失在大众视野中,但是迎合市场与受众又是某种意义上的自我消失。这大概就是洪启、刘亮程对放羊人所说的,“我们也受苦,我们受另外的苦。” 《文学的日常》给人感觉是文艺挂的,但这种文艺是落地的、并不高深难理解。刘亮程种瓜点豆、放羊发呆、喝酒侃大山这些琐碎里也可以有浪漫诗意,我们可能说不出来文艺的话,但沉浸其中一定可以体会到。

  《文学的日常 第二季》影评(二):生活的文学是一场亲近自然的约会

  偏僻静谧的小屋,一杯美式咖啡,一台笔记本电脑,键盘的噼啪声连绵不绝,蔓延了整整一天,想象里,这就是作家的日常。但在纪录片《文学的日常》第二季中,我窥见了与想象中完全不同的作家的日常生活。 万物有灵,作家是他生活的这片区域的全知者。如果不是字幕介绍,我很难把眼前这个专注于农活的老人和知名作家刘亮程联系在一起。不同于想象中作家生活的沉闷枯燥,刘亮程的一天充实而生动。在他一手创办的木垒书院里,随处可见各类树木,凡是能在新疆存活的果树,你都能在这间院落里找到,他的身上没有成功人士的精致市侩,有的是对山野生活的熟稔热爱。面对镜头,他毫不避讳,将刚刚摘下的苜蓿和蒲公英塞进嘴里,一边品尝一边介绍它们的味道和功效,“在山野里,你要学会吃”,这是刘亮程在片中给我们上的第一课。

  在刘亮程的认知里,自然万物皆有灵性,杏树辛苦结果,给人们带来累累果实,却也让自己被压弯了腰,劳苦一年,它也要休息,所以第二年,杏树的收成通常不会太好;他从不清理角落的蛛网,因为那也是一只蜘蛛的家;偶尔路过手背的飞虫,其实也和我们一样,在过着属于它的四季。面对自然界的生灵,他愿意同它们交流,也愿意潜入它们的世界,了解它们的故事,再把这些故事当做是自然给予他的知识。于是,他悲悯胡杨在绝境中的生长,能读懂它身上每一道纹路所承受的风霜;也知道如何根据虚土上的废弃建筑辨别方向,甚至能想象出当年住在这里的牧民是蹲在哪里吃饭。他像这片区域行走的百科全书,无论山川树木,还是风土民俗,他都如数家珍,了如指掌。

  写作只是很小的一件事,更多时候要体验生活。如果不是看过《文学的日常》,我很难相信一位作家每天居然只写作两小时。对于现在的刘亮程来说,写作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每天在写作上花费两小时甚至有些多,在一天中剩下的22小时里,他更愿意让自己多干活,消耗精力。于是我们看到,他亲自上阵移植洋葱,做篱笆,如果不当作家,他觉得就这样牧羊种地,也挺好。

  而相应的,对生活的感知和体验造就了他敏锐的洞察力,一处废弃建筑,一撮羊毛和一个废酒瓶,就让他做出了“一个人守一群羊,可能还有一瓶酒夜夜相伴”的推断,他对菜籽沟村的熟悉源于他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敏锐的感知。 在打开《文学的日常》第二季之前,我对作家的生活有无数的想象,那是一个个编织在华丽城堡中的梦境,而直到我看到作家刘亮程的日常生活,我忽然醒悟:真正的作家从来不是高居城堡俯视人间,而是尽自己所能地融入一方离自然最近的天地之中,用最原始和朴实的方式感知自然,观察社会。

  《文学的日常 第二季》影评(三):刘亮程:人在时间中漂泊和流浪

  我想起自己曾经在购物车里放置了一本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已经是五年之后的事了,那是昨晚,当我看了一个关于文学关于思想的纪录片——《文学的日常》之后。

  文学的日常,还是文学家的日常

  镜头里的刘亮程一个人絮絮叨叨,和节目另外一位嘉宾,他的朋友歌手、诗人洪启也极少交流。他像田间老农,自顾自和自己的作物聊天,和从西往东来的风聊天,和躺在新疆的黄沙里3000年的胡杨聊天,他抚触着黄土地上一跃而过的小蜥蜴,犹如清风拂过柳枝,他招呼小狗,让它依偎着自己,为它读自己写的书。

  5月份的新疆春风和煦,木垒书院里开满类似羊蹄甲的花,花团锦簇,和江南暮春并无二致。刘亮程说今年的杏子结的果少一些,去年的杏子结的果特别多。“树跟人一样也会累”,“人看着树不结果子人也轻松,但是人吃不到果子也觉得遗憾。”说到这些话时,刘亮程又不太像一个老农了。

  这是《文学的日常》第二季第一期节目的开端,日常又生动。初看节目时,不免是发出疑问:究竟是文学的日常还是文学家的日常?

  我通过《一个人村庄》这本书的写作,成功的修改了我的童年。

  你吹着一颗蒲公英的花絮朝天上飞的时候,你本身有感应,你有梦想,你的一部分心思会随着蒲公英飘远,蒲公英会飘到你的梦中。

  有时候一粒虫从你的手背上爬过,它只是跟你一样,它在经过这个夏天,经过这个秋天,偶尔的一个瞬间,它爬过你的手背,它在赶路,你轻轻一吹把它吹到地下就可以了,它继续走它的路,继续往它的秋天走,互不打扰。

  作家活成了一场风,活成了一颗树,他自己成为了自己的家乡。

  刘亮程是一位诗意的哲人,对生活的认知出口便成诗,他的诗意组成他《文学的日常》。文学的日常是时间,是思想,是跳动在文字中的性灵在镜头中流淌,是天地,是自然,是万物,是人与万物交流,是人与星辰间的对话。刘亮程文学的日常,是他和《一个人的村庄》,是他和《虚土》,和所有他生长的环境在一起那股气息,既是形而上的又是确实的。

  《文学的日常》的镜头带着观众前往虚土的世界,那是新疆戈壁滩上典型的盐碱地,表层是硬壳,用手扒拉开,下面全是虚土,他一脚踢起一堆扬尘,扬尘在镜头前又缓缓落下,这是实实在在存在于真实世界的或许千万年都未曾改变的虚土。 “一群一群的生命就像一阵一阵的浮土,从大地上飘扬起来,最后又落在原地。”刘亮程这么说的时候,其实是他的文学在说话,这漫漫的戈壁滩,是刘亮程《虚土》的起始,也是他文学的日常。

  如果有一天,伍迪艾伦带领着镜头行走巴黎街头、美术馆,那是伍迪艾伦的日常吗?那或许应当是《午夜巴黎》的日常,是伍迪艾伦的怀旧、现代主义和存在主义,是伍迪艾伦对生活矛盾与不安的阐释吧。

  文学家和他的朋友,诗与歌的契合

  《文学的日常》第一期是歌手、诗人洪启回到自己的精神家园,拜访著名作家刘亮程的记录。二人是老友,虽因疫情多时未见,却无处不是老友间相处的默契。我听你一路絮叨人生,絮叨自然,絮叨生命,在你絮叨的间隙聊聊我的困惑我的感受,即使无话,就让时间空白着,也不着急寻找话题填充。

  这样不设防的谈话,在节目中呈现出极大的舒适度,也是节目设置高明之处。人物关系设定为老友,并非主持人和嘉宾,人物的自然关系让节目十分松弛,一切就呈现出“刚刚好”的状态。从刘亮程事后的采访中可知,这样的拜访,对于艺术家极为友好:

  “这次的拍摄经历非常愉快。我几乎没有被采访的感觉,一切都自然而然地发生,我只是带着摄制组朋友在我的书院、在菜籽沟村、在木垒辽阔的旱田、在沙漠戈壁、在胡杨林,行走、谈天说地。”

  他们谈天说地,无论是苜蓿、草场、胡杨林、一切生灵万物,说的都是时间,是生命在时间中扬起又落下。时间是不喧闹、不急躁的,静静穿过岁月,从童年到厚土。在此期间,他像生活之地的全知者,观察和记述着他眼中的世界。

  老友之间的默契还在于能将观众情绪引领进他们的世界。节目中有一段特别打动我,洪启和刘亮程在牧场中席地而坐,洪启唱着自己写的歌曲:

  “天上的一朵云,地上的一只羊,风吹过草上,梦里不知在何方……”

  他在吟唱间,刘亮程轻轻朗诵自己的作品《虚土》:

  “……人一旦停下就要盖房子种地,生儿育女。人在家里走掉的路其实最长,一辈子从炕头到灶头的路加起来,早到过几次天边了。”

  洪启歌声接着:

  走遍了所有的路,你还是在心上~

  诗和歌,人与自然,那一刻,完全交融,我终于理解这个节目的初衷为什么会是“打开文学家看待万事万物的窗口,让我们可以沿着他们的日常小径走向文学的天地,疗愈自我、安放灵魂”

  文学的日常,诗意的生活

  “我要一所大房子,很大的落地窗户,阳光晒在地板上,也温暖了我的被子......我们晚上不睡觉,白天在床上思考,小狗在屋里奔跑,度过完美的一天。”

  这是现代人在歌曲里才敢拥有的浪漫。《文学的日常》带来的是一个比歌曲的想象更加大胆的浪漫,一个比桃花源更广袤的人间仙境。

  无人机从刘亮程生活的木垒书院上空掠过,一排排低矮的白房,一簇簇似锦繁花灿灿绽放,繁花过去,是高高低低连绵起伏的草场,草场上面成群的牛羊欢跑,像云朵般忽散忽聚;草场外连着广袤的黄土沙漠,沙漠上胡杨林千姿百态,那是一块辽阔自在的土地。镜头推近,是《微观世界》镜头里的景象:蜣螂推着一粒小粪球奋力向前,蜥蜴左顾右盼,一阵风过去,尘土在镜头中飞扬。这是一片没有被打扰的土地,每一帧都美得让人窒息,如果关上对话,配上音乐,便是新疆风光大片。

  刘亮程就生活在这样一片广袤的大地上。

  天空透蓝。刘亮程走在院里,介绍自己养的两条狗,一条叫星星,一条叫月亮,瞬间所有人恍若掉入星空。星星乖巧地趴着,远远地看着刘亮程的身影;月亮被刘亮程叫住迎接客人时,才停止同另外一条狗的嬉闹。他闲坐草地,和身旁牧农唠嗑,也不过是一些家常,聊着聊着,牧农随时起身便走,因为他的羊跑了;他聊着自己生活的这个村庄“每年出生的孩子有两三个,走的人会有几十个,多少年之后,这个村庄可能就变成了一个人的村庄”,语气就像老农说自己四季的耕作那般平常。

  潜藏在风光大片里的《文学的日常》,精神丰饶,外表诗意,是文学曾经带给人们的享受。

  节目拍摄于2021年5月的新疆木垒,一树树像羊蹄甲的花在刘亮程木垒书院的院子里灿灿开着;一年之后的现在,福州街头一树树羊蹄甲无比绚烂。时间从日常中溜走,时间被文学定格。我打开购物车,下单了一本《一个人的村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