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群魔》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群魔》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2-05-11 00:4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群魔》经典读后感有感

  《群魔》是一本由[俄]陀思妥耶夫斯基著作,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08.00元,页数:69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群魔》读后感(一):随便写写

  经历过少,才疏学浅,没有能完全读懂,所以以下纯属个人一点想法。 全书看下来,核心还是围绕着最初的《路加福音》引文——投湖的猪,得救的人,作乱的鬼,你到底归属于何类? 个人以为,尼古拉是怯懦的——一辈子都在逃避错误的后果,从来没有去直言不讳自己对小人的憎恶;他也是狂热的——对于莉兹的爱,对以卑劣行径去挑衅固有原则的病态感。正因此,他是一个绝对分裂的,矛盾的个体。他的善恶观是混乱的,也许是义举一时占了上风也许是恶鬼赢了战役,而一个人是无法永远这样活下去的。 韦尔霍文斯基的言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处便是——任何打着“共同的事业”“伟大的事业”“为了共同利益”的旗号而不择手段的行为都代表着谎言。这是一个混沌的个体,就连他的恶都掺杂了“自我陶醉”的杂质。浪潮却总是被这样的人掀起,而首先被带动的便是浮于表层的,肮脏的泥沙。他的“信念”甚至不算是思想,不过是一场自我躁动。作者能给予他最致命的一击便是,他甚至不是主角,因为他这样的“畸形儿”不值得。 因为很多关于当时社会背景,关于信仰的地方于本人而言略显晦涩,最吸引我的大概还是暗杀沙托夫的桥段。作者并没有花大量笔墨去描绘沙的死,反而把前奏铺垫得激昂又有惊人的震慑力——各方的准备工作,部分人内心的煎熬以及良心的责问…而这一点在沙的妻子分娩后达到了高潮,作者让他先亲手触碰到幸福,却又戛然而止——对所谓“共同事业”的质疑一下爆发。而最后烈焰熄灭,留在我脑海中的居然是那句对沙说的“您现在好像很幸福”。 BTW,没想到斯和瓦的情义最后居然触动我了。这种感情,爱也好,互吐苦水也好,发牢骚也好——一生又有几个二十年?能陪伴彼此二十年的人真的太少太少。

  《群魔》读后感(二):群猪

  书名群魔的由来让我想起约翰米勒这句“你是愿意做痛苦的苏格拉底,还是快乐的小猪?”那些被鬼附身的群猪是没有思想依托的无神论者及虚无主义者。那附身的鬼是它们的思想,是盲从的虚无,是毫无根基的妄念。

  基里洛夫的自杀理论是对虚无的反抗,他既不信仰宗教,也不信奉理性,他想要拆穿宗教与理性的骗局,自证人神主义。“我杀死自己,为了表现我的不甘驯服和新的极端的自由”,自杀是为了彻底表达自己无限的自由意志,而为了让自己成神,必须克服痛苦、消灭对死亡的恐惧。哪怕在他看来无限崇高的自杀,也被用作了工具人,与他的成神之路相去甚远。

  斯塔夫罗金的自杀理论是对虚无的戏谑,他四处旅居,与本民族断开了联结,人生漫无目的、无所事事、失去信仰、无聊,视一切为虚无,那奸淫小女孩的折磨癖好、对吉洪的忏悔以及自白书的昭告天下都是向社会舆论发出挑战,只有社会的谴责才能使他感到快乐。

  斯捷潘的死是老一辈懦弱与畏缩的体现,年轻一代热血高尚,一边追求崇高的理想一边遭遇现实的不满,但革命和新思想还是需要他们来建筑。

  这个版本贼好,文末增加的「谒见吉洪」一章对理解斯塔夫罗金这个人物的形象和思想太重要了,之前的版本由于涉及奸淫小女孩被俄罗斯官方删除了。(奸淫小女孩这破事现在读来怎么像那个加拿大人,不过还真有点斯塔夫罗金的影子)最后的题解对于理解全书也是恰到好处。

  陀爷的书里那种人格抽离撕裂变态的思想让人抓狂,书的哲学深度让我每次遇到精彩对话都是读-停留-思-重读-继续思索,如此往复。书里群魔的每个人物都可以拧出来细品,每一段思想理论都可以著书立作。这段“十分之一的人享有个人自由和支配其余十分之九的人的无限权利,这十分之九的人应当丧失他们的个性,变成类似牲畜的群体……”,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难道不是如此的世界吗?

  最后以加缪的评述结尾,“在这个可怕的世界,忙乱空虚而又充满丑事和暴力的世界里,我们尽力不丢失那条同情和仁慈的线索,正是它使得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世界成了为我们每个人所亲近的世界。”

  《群魔》读后感(三):斯塔夫罗金

  距离读完《群魔》已经过去一个月,斯塔夫罗金的形象反而越来越清晰地浮现在我脑海里,甚至变成一把精神利器,让我忍不住放上我稚嫩软弱的意志,在他刀刃般的形象上磨砺。

  斯塔夫罗金是个怎样的人?是一个在寻求挑战和诱惑的路上,把欲望消磨殆尽,透支了希望的人。完美的先天条件让他在基本需求上过早得到满足,人们乐于原谅并替他魅力买账的本性,让他在正道和反叛之路上都畅通无阻。他养成故意替自己制造困境的嗜好,并从中感受乐趣。这样的人,久而久之,自然而然,不怕死,也无所求。就像一个四处放枪渴望轩然大波的人,发现自己形同一个消音器,放的枪都没了声响。

  斯塔夫罗金一直在作恶上挑战,不是他想作恶,而是作恶更具挑战性,难度更高,单枪匹马,能最大强度释放他的能量——无法解释的能量。如果一件好事异常艰巨,他也会想去试试的,不为别的,就因为这事儿难,不好做。他选择每一种极端的生活,过到不能更透彻为止,然后再去过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以制造事端,来延续每种生活的声色,直到它们再无起色。我认为,他在道德上的放荡,所有罪恶的作为,都不出于欲望,而是源于他对自身意志力疆域的衡量与宣战。他说自己永远不会失去理性,而这是我对他口中理性的解答。事实证明,他的确有超人的自控力,这力量发挥的奇效以毁灭他人展现,作用在他自身时,他挨住了,挨住的当下,他又一次证明了自己,就又丧失掉一部分希望,因为这样的结果意味着,留给他的选择已经越来越少了。无趣,尽是无趣。

  他的身体里有一个他无法原谅的罪孽,同那个罪孽相比,今后人生所经历的屈辱与挑战,在承受层面上,都不过割下赎罪的一小块去抵偿,相当于放弃抵抗,一个不怕失去毫不在乎的人,只要还存活着,一局下来,不会比零更少,他手头上的筹码,仿佛都是别人送上门来,他不用做什么,只要不怕死,无所失去,他只会越得越多。而肉身毕竟是有限的,他个人力所能及的破坏,已经被用到了极致,可满足上的需求,却远未达到。

  只剩两条路,创造和自杀。他没有选择创造,他不得已而自杀。以我对这个人物的理解,自杀于他,太容易一件事了,他一直没想去做,他不屑去做。自杀是什么,短暂的忍痛,一了百了,有些情况下,甚至可以说是一劳永逸。对斯塔夫罗金的力量,自杀无疑是种浪费。书中所有与他相识的人都会这么认为。像他这种人,掏空欲望,无往不利,忍受命运的拷问,丧失生的乐趣,活着才是最难的,活着,就是对他意志最大的考验。但他不能活着却什么都不做,感觉不到活着的活着,那股内在的力量会把他吞噬,而他的理性,即引以为豪的意志力和自控力,不容许他被吞噬。去破坏,去毁灭,制造事端,倒施逆行,这一套已经厌倦了,已经无计可施了。在这样的死循环里,我只能理解为,他用超越意志力的意志,杀死了他自己。

  斯塔夫罗金的超现实性,很奇妙的,在时间中逐渐转换成一种实用性,作用在了我的身上。现在的我,正在一个艰难的时期,努力下一个艰难的决定。我可以不做这个决定,换一种方式继续拖延。这个决定将彻底改变我现有的生活,这种勇气于我是少有的。不知为何我越来越频繁的想到他,想到他每一次尖峰时刻的引而不发,想到他需要吸收痛苦以告慰自我的强大,想到他无惧命运的勇气,连那变态般的无所不为,我都羡慕。我最羡慕的,是他承受痛苦的能力。我想象他的那份痛苦,光是想象,就已经能从中获取到力量。

  《群魔》读后感(四):读后感xxx

  初看群魔,在加缪的戏剧卷里,改编的群魔,(那时对群魔和修女安魂曲印象特别深),感到仅仅是改编的缩小版群魔戏剧,深度就已经非常高了,当时特别对基里洛夫的虚无主义感到一丝丝震惊,那时完全是哲学小白,对存在主义/虚无主义,宗教毫无了解// 自杀等于招供

  “克服恐惧而自杀的人立即就成为上帝”

  读完原著后,发现本书的政治意味尤其严重,嘲讽屠格涅夫也很....时间精力有限,没有详细了解那些政治背景//读到最后那章,“罪”的自白章节时,一度觉得本书不如罪与罚和卡拉马佐夫兄弟(只看过这几本),看完后觉得和罪与罚差不多,略逊于卡拉马佐夫兄弟(感觉有些后悔第二本陀就把卡拉马佐夫兄弟看了)

  最后斯塔夫罗金在和吉洪说幻觉时,和卡拉马佐夫兄弟里的二哥看到魔鬼撒旦很像/卡嘉对卡拉马佐夫大哥,和列比亚德金妹妹对斯塔夫罗金,有些相似/福斯塔夫,哈姆雷特,还好看群魔前把莎士比亚考完了

  读陀思妥耶夫斯基有关“罚”和宗教的部分,一度有看柏拉图对话录的感觉

  陀的深度真的无法言说,在尼采(超人理论,上帝已死,虚无主义等)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之前

  另外,觉得加缪真的应该有受不少陀的影响(话说有多少没读过陀的大师呢)

  局外人,最后和神父的对话和陀目前看过的三本都很像/鼠疫中纯洁儿童的死,与群魔中的女孩被玷污

  斯塔夫罗金真的是,达莎(是瑞典邂逅的那个女孩吗?),莉扎,列比亚德金的妹妹,尼娜,沙托夫的妻子////斯塔夫罗金你怎么这么牛逼

  想到了几句歌词

  “我猜有个混账

  在我心里面躲藏

  能安慰他

  只有陌生还有放荡”

  “妈妈是你曾赐给我的生命,我已经把他吐得一片狼藉”(不知道为什么又突然想到了伯格曼电影里经常提到的主题,那种,回到子宫里休息/赎罪?..冷冰冰的冻人的子宫)

  "Woman, Camus said that woman are all that we're ever going to know of paradise on earth”

  阿喀斯与伽拉忒亚那里描述的太美,斯塔夫罗金称作“黄金时代”

  “这是希腊群岛的一个角落;蓝色的柔和的波浪,连绵的岛屿,壁立的巍岩,繁花似锦的海岸,魔幻似的远景,诱人的落日——真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这里是欧洲人的摇篮,这里是神话的发祥地,这里是人间的天堂.......”

  (这一段描写,确实像天堂和无穷的恩典,结合斯塔夫罗金此时自白的忏悔,希腊神话...变态的同时有时也很美,越来越觉得,人文社科领域,真的难以置信,在于,几千年前的人类文明就已经达到了如此的高度)

  最后关于基督教的很有意思。典型的陀式;

  “完全属于个人的罪孽是没有的”

  “ 没有自我约束的自由是放肆,而不是自由。 ”

  “ 瞬时想到加缪反抗者里写的,自由必须加以限制,此限制恰恰是此人具有反抗的权利 ”

  伍迪艾伦老头子写的

  “To love is to suffer, to avoid suffering, one must not love. But then one suffers from not loving

  Therefore, to love is to suffer, not to love is to suffer, to suffer is to suffer, to be happy is to love, to be happy is to suffer, but suffering makes one unhappy, therefore, to be unhappy one must love, or love to suffer, or suffer from too much happiness”

  傅里叶主义,理科生总是出戏想到傅里叶变换xs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