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黑毡上的北魏皇帝》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黑毡上的北魏皇帝》的读后感大全

2022-05-20 09:0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黑毡上的北魏皇帝》的读后感大全

  《黑毡上的北魏皇帝》是一本由罗新著作,理想国|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1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黑毡上的北魏皇帝》读后感(一):内亚视角有启发

  今年再版的这本实际上是4篇似论文形式的合集,只七八万字,160页,很薄。

  书名虽然叫黒毡,实际上每篇都讨论到内亚传统在历史源流中的延续性,以及做历史研究时应抱有如何的治学态度。和北魏的主题并没有那么深的关系,只是将其当成其中一部分。

  所谓的“内亚视角”是诸篇中不断提到的词,不是从传统的中华历史角度,而且将北朝的诸多传统放在游牧民族的连续性上去解释。联动到元朝和清朝。有启发。

  当然整体上不通俗,对业余读者来说基本不好读,毕竟是做学术,举毡推汗、或者立木挂牲这些仪式,对于现实的意义也自然是偏小的。况且几篇中还有些重复片段。

  4篇中,其实《耶律阿保机之死》是最适合作为现在流行的轻学术体例出书的,一个小的切入口,给出一个猜想,解决一个问题,有意思。不知以后可否多写几篇,然后再成一本书。

  有时候,我总觉得历史的研究论文很难像工科那样逻辑完全严丝合缝,毕竟年月不可追,许多结论都只能通过各种史料旁证甚至推测,这还建立在史料本身的可信度上,由此,难免会导向不可知论,难免会看起来逻辑关系有可杠的部分。

  《黑毡上的北魏皇帝》读后感(二):罗新:《黑毡上的北魏皇帝》修订本弁言

  修订本弁言

  罗新

  这本小册子原作为《海豚书馆》丛书的一种,2014年由海豚出版社出版,其实不是一本书,只是主题相关的三篇文章。这次修订,除了对这三篇文章略作增损外,还增加了一篇讨论北魏平城时代西郊祭天某些细节的小文,这样总算稍稍提高了字数,使得小册子看上去不至于太单薄。当然单薄不只反映在篇幅上,问题和意义的分量也不够,或者说,我对问题的发掘和讨论还过于浅近。

  把这几篇文章放在一起,是因为它们探讨同一个问题:中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的那些内徙内亚人群,一方面固然深受华夏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多多少少继承和坚持某些内亚的文化传统。这些内亚传统中的相当一部分在史书记录中或遗忘或变形,依稀仿佛,难以辨认,所以清理这些残存的线索就成为一个足以显示历史多样性和丰富性的工作。以内亚视角重读历史,无疑具有巨大的空间,只是以我的学力,实在捉襟见肘,没能奉献有价值的研究范例。好在后浪滚滚,我们有理由对学术的未来抱持乐观。

  庚子大疫之年,整理先师田余庆先生遗墨,得读先生2003年笔记中有如下一条:

  实处见虚真货色,无中生有臭文章。

  小满得句,录以自励。自忖此生做文章,近于两者都有,幸亏中年觉悟,力求实处见虚。转机出在知命之年,恰为一生乖舛之际,亦异也,亦难也。转机在曹袁之文,此后文章未必都有价值,但都不是无中生有,都力求一个真字,求言之有物,庶几免于臭文章之讥刺也。至于理想中的“真货色”,我心向往而力所不及,但对此境界略有领悟,亦知足矣。《庄子·知北游》:“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臭腐神奇,一也,辨识在人而已。《朱子语类辑略》:“作文字须是靠实,说得有条理乃好,不可架空细巧。大率要七分实,只二三分文。......”

  同样意思的话,我多次听田先生说过,重温之下,还是既感动又愧疚。2014 年夏天这个小册子刚出时,我呈给田先生一册,随即匆匆远行,来不及听到他的批评, 不意竟成永诀。忽忽六年,自顾两手空空,岁月虚度,田先生若在,不知会多么失望。现在修订出版这本勉强凑成的小册子,想到田先生的话,不免逡巡徘徊。先师典型,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真货色非所敢望,臭文章是一定要避免的。言念及此,小册子的厚薄并不足论,因为还有更严切的标准在。

  冬寒已至,谨弁数言。

  《黑毡上的北魏皇帝》读后感(三):缺少内亚视角的中国史是不完整的

  还记得14年夏天读本书初版是的激动,通过这本书熟悉罗新老师的我还有幸与罗老师的研究生当面讨论过书中的很多观点,获益匪浅。

  罗老师在增订本弁言中谦虚本书太单薄,其实本书篇幅短小,但分量绝对不轻,不管是初版中的长文《黑毡上的北魏皇帝》还是新增补的《拓跋祭天方坛上的木杆》,都是从汉文史料中的细处出发,勾稽域内外各种语言的史料,来论证内亚元素在各种游牧民族及政权中的连续性,从而折射出在汉语史籍及中国传统史学中的早已被肢解并忽视的内亚因素,这可以说是为中国史研究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新的领域。虽然由于史料有限,罗老师在很多地方只能做出自己的推断,造成本书中的很多观点论据并不那么牢固,但“内亚性”这一启发性的观点却也是不能轻易否定的。

  正如罗老师在《内亚视角的北朝史》中的总结,当传统史家及上一代的现代史学家们论及中国历史上的内亚元素时,总是把这些元素作为汉文化视角(也可称为“中原本位”的传统视角)的补充,并没有去探索这些内亚元素本身,因此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内亚视角研究,罗老师的业师田余庆先生在研究北魏国家起源的名著《拓跋史探》中就充分利用了内亚元素来解释拓跋早期国家形成的历史现象,真正意义上的内亚视角研究可谓呼之欲出了。

  难能可贵的是,罗老师并没有刻意夸大内亚性在中国史中的重要性,毕竟汉文化才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其余各种支流文化最终汇入了汉文化。尽管起源于农耕文明的汉文化和起源于游牧文明的内亚文明在交流之中不断融合渗透,但二者终究具有异质性,忽略了内亚性的中国历史注定是不完整的。罗老师特别指出,内亚性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参与度是极不平衡的,在游牧民族统治中原时期参与度就比汉代及明代这种中原正统王朝时期高。这也很自然地引出了新清史的问题,研究清史是绝对不能忽略内亚性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清史不属于中国史的一部分,如果狭隘地只从汉文化视角看问题,从清代究竟是汉文化为主流还是内亚文化为主流的角度来反驳新清史,反倒会落入西方式民族国家论的圈套,汉文化性和内亚性都是中国史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不仅仅是清史面临的问题,而是中国史所有领域都会存在的议题,只是目前没有被热议而已。

  《耶律阿保机之死》是一篇充满了大胆想象力的雄文,罗老师从内亚各政权统治者在通神(神志不清)状态下自定统治年数的传统角度,来解释耶律阿保机为何会反复被诸弟反叛而不能铲除其势力,并最终“预言”且“践行”了自己的死亡,这正是契丹民族国家形成中艰难转型的一页。这一观点极具启发性,也充分反映出“内亚视角”的威力,虽然文献有限不能成为定论,但这个观点对于目前史料中的怪现状算得上一个逻辑圆满且合情合理的解释。本次增订罗老师有增加了两条旁证,也算是增强了这一观点的可靠性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