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生命大趋势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生命大趋势读后感1000字

2022-05-27 09:2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生命大趋势读后感1000字

  《生命大趋势》是一本由[美]威廉·C.伯格著作,海峡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3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命大趋势》读后感(一):复杂性,信息和能源

  得到听书

  A.时间线

  据推测,地球上最早的原始生命出现在大约40亿年前。化石证据显示,最古老的生命都是原核生物,结构简单、体型微小。所谓的原核生物,是指体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的生物。最早的原核生物,靠深海中的化学反应来获取生命所需的能量,主要有两大类,细菌和古生菌。它们都没有演化出更复杂的形态,但获得了两次进化上的大突破。

  第一次大突破发生在大约27亿年前。此前,海底的细菌,生活在深海的热液喷口附近,靠这里的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生存。后来出现了光合作用,它能把阳光中的物理能,转化成食物中的化学能,于是,有阳光的地方就有了生命,生物的生存空间大大扩展。细菌进化出了光合作用的能力,从太阳光中获得能量,摆脱了过去苛刻的环境局限。第二次大突破发生在大约20亿年前,原核细胞第一次演化出了真核细胞。体内没有成形细胞核的是原核细胞,有成形细胞核的就是真核细胞。这次突破,真正打开了生命向复杂化演化的大门。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之间的区别,可不仅仅在于前者没有细胞核,二者的区别很大。拿体积来说,真核细胞的平均体积是原核细胞的1000倍,而且它的内部还有一系列复杂的细胞器,“器官”的器,比如,线粒体、叶绿体等。这些细胞器,让细胞的生命活动更加复杂,也给真核细胞带来了组成多细胞生物的潜力。正是在此基础上,地球生命才步入了多细胞演化阶段。

  随后在大约5.3亿年前,地球上发生了著名的寒武纪大爆发。这次生命大爆发是有史以来生命复杂性剧增最突然的一次,在不到1000万年的时间里,海洋世界中生物的体型迅速增大,演化出了形态各异的大型生物。现今世界几乎全部的动物,都在这一时期突然出现。

  寒武纪之后,动物的种类继续迅速增加,鱼类登上了历史舞台,逐渐演化出了一个庞大的家族,而其中的一个分支四足类动物,后来又演化出了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动物演化的同时,植物也开始从海洋走向陆地,逐渐出现了高等植物,树木开始长出树叶,1.4亿年前开花植物出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朝着复杂性演化的趋势非常明显,其中既包括生物自身结构变得更复杂,也包括物种多样性变得更丰富。当然,在这漫长的历史中,穿插着多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比如,在奥陶纪末期、二叠纪末期,以及白垩纪末期的大灭绝。每次大灭绝都给生命的复杂性带来过巨大打击,比如,二叠纪末期的灭绝事件,让当时80%的海洋生物彻底消失。

  B.复杂性的进化

  能量推动生命向复杂性演化的第一个标志性事件,是光合作用的出现。光合作用让太阳能成为生命取之不竭的能量源泉,极大提升了整个生命系统的能量水平。光合作用产生的大量氧气,让生物开始适应有氧环境,逐渐开始通过有氧呼吸进行代谢。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要比无氧呼吸多出约10倍。能量水平的巨大提升,又为生命复杂性的下一步演化打下了基础 。

  第二个标志性事件,是真核细胞的出现,前面咱们提过它,就是细胞中出现了成形的细胞核。科学家们推测,大约20亿年前,一个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菌,偶然与一个古菌形成了内共生关系。这个词我们不常听到,简单来说,就是这个细菌进入到了古菌体内,然而二者之间开始互相配合、互利共生。细菌逐渐演化成专门为细胞提供能量的细胞器线粒体。细胞里有很多线粒体,它们就像一个个发电机,让细胞的能量水平远超以往,因此,能够进化出更复杂的结构,比如,成形的细胞核、各式各样的细胞器。自此,真核细胞走上历史舞台。而在真核细胞的基础上演化出的多细胞生物,又一次大幅提升了生命的复杂程度,寒武纪大爆发就是在此基础上出现的。

  第三个标志性事件是植物登上陆地。海洋中有不少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绝大多数都是微生物,它们的体积微小、生命周期短,光合作用比较微弱,所以,海洋生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总能量是有限的。而陆地植物就不一样了,它们的体积普遍更大,大面积的叶片层层叠叠,能充分利用每一缕阳光。因此,植物登上陆地,让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水平再次大幅提升。据估计,海洋生物量的总干重,也就是去除水分后的总重量,大约是50亿-100亿吨,而陆地生物量则达到了惊人的5600亿吨,远远高于海洋 。相应的,陆地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也远超海洋。

  最后一个标志性事件是人类大脑的演化。地球上有无数生命都经历过进化和发展,但只有灵长类动物中的人类,在复杂性的发育上达到巅峰。有些动物的大脑体积虽然比人类大,但科学家们发现,真正决定大脑复杂程度和生物智慧的,不是大脑体积,而是大脑和生物体重的比值,又称脑/体质量比。在自然界中,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平均脑/体质量比,远远大于其他所有动物,灵长类动物的脑/体质量比,比其他哺乳动物略高,而人类的脑/体质量比在灵长类动物中占据绝对领先地位。

  C.能源

  人类最早的尝试是农业。自从掌握了农业技术,人类逐渐摆脱了奔波流离的命运, 不再依靠捕猎和采集获取食物,而是靠耕作与收获。农业出现后,农耕社会的人口数量开始迅速增长,说到底,这是因为人类通过农业掌握了更高层次的能量水平。随后不久,人类迈进了文明时代。后面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了,人类的科技水平一直在快速发展:3000年前人类学会了炼铁,200年前开启了工业革命,100年前开始乘坐飞机飞行,50年前登上月球,21世纪以来,互联网又重塑了整个世界。

  科技水平不断进步的背后,是人类对能量来源的不断迭代,从最早的木柴,到煤炭、石油、电力,再到核裂变和光伏太阳能,每一次能源的迭代,都让人类掌握的能量总水平大幅跃升。同时,人类社会文化和组织结构也越来越复杂,从男耕女织的小农社会,发展到大工业生产的社会化劳作,再到今天全球化的劳动分工,每个人在社会中的分工越来越精细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越来越密集,生命大趋势所代表的复杂化,在人类社会中有了新的发展。

  总结

  3亿年前,全世界只有大约500种高等植物,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有大约2.5万种,而今天高等植物的种数已经超过了27万种 。在此期间,生物大灭绝事件发生了不止一次,但终究没能阻挡生命大趋势的脚步。

  回顾生命的演化史,我们可以发现,地球40亿年的生命史,就是一个生命复杂性不断增加的历史,其间虽然有波动,但整体的趋势却始终不曾改变,这就是生命大趋势的真正含义。

  另一方面,大陆上的社会发展程度更高,表面上看,是因为竞争带来的进化优势,实际上是因为,大陆给当地居民提供了更高的能量上限,能够支撑起更复杂的社会结构。我们再从更宏观的角度来思考,地球何尝不是宇宙中的一座孤岛,地球给予我们的资源何尝不是有限的?

  《生命大趋势》读后感(二):《生命大趋势》:地球上生物史上的第六次大灭绝会来临吗?

  拿到这本书,我有些兴奋,因为从这本书的从封面设计的色彩上就非常吸引人,而且封面也把这本书的梗概点了出来。讲的是从生物的多样化到人类文明的未来,一般的生物类的书籍都讲述都是很学术,用词都是下定义举例子然后大数据说明的居多,这是一本唯一我读专业生物类的书籍能一口气读完的,生物学虽然不是我的专业.大自然的知识是多多有趣啊!这也深深吸引着我。

  作者是威廉.C.伯格,美国芝加哥自然博物馆植物馆的馆长。

  这本书中作者用非学术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生物万千变化的方式和过程,并把生命的起源,灭绝有关的食物都呈现出来,进而让我们理解为什么地球进入了心的地质年代“人类世”。——布鲁斯.D帕特森。

  但是对于这本书所要讲的从地球的起源,到最初生命的出现,以及后面讲的从细菌到有性生殖,以及新物种的出现形成的原因,还有生物多样性的历史进化过程时,我也没被接触到的新概念不能理解,这本书讲得非常有趣生动,就像一位妙趣横生的地球博物馆专业导游,再给来参观游览的游客介绍这个美丽而神秘地球的历史,以及地球上构成生物发展的历史,以及为什么人类会成为了地球的主宰?并创造了“人类世”。

  之前总是记不清楚的生物分类知识,一下子就记住了,比如简单明了的介绍:从最低一级的种类开始,相似的特征的种归为属,相似的属归为科,相似的科归为目,相似的目分归为纲,相似的纲归为门,这就是所谓的分门别类,译者也非常精准的用分门别类来诠释出来。

  这本书非常适合对初学的生物学爱好者做科学普及的阅读材料。也适合家长讲给孩子们听的科学故事也完全没问题。

  这本书还介绍了,其他书里可能不会特意去讲的冷门知识:

  从大主教与英国的大生物学霍尔丹的一次经典对话体现,主教问:“霍尔丹博士您是研究生物学的,那您说说上帝的本质究竟是什么?面对这么大的问题,我们的科学家不假思索的答道:“上帝酷爱甲壳虫”。的确,根据2006年统计已被发现的甲壳虫大概有38万种,哺乳动物是5500种,鸟类多些才1万种。

  地球资源如此丰富,植物的世界里,陆生植物有31万种,其中包括所有种类的针叶树及20万种的开花植物、苔藓、地钱、蕨类及他们的近亲,所有的绿植加到一起也没有甲壳虫的数量多。甚至甲壳虫的数量比海洋里的所有微生物的种类加到一起的数量还要多,整个全体的虾兵蟹将加上蠕虫、水母、都无法抗衡。生物学家还表示甲壳虫的数量还在不断的增长,我们身边的土壤、树冠上没准就有未被记载的甲壳虫的新物种,对甲壳虫感性的朋友可以大胆的探索发现吧,没准你就能成为新甲壳虫的发现者呢!

  这本书从这个地球上最庞大的物种群体甲壳虫开题,让人耳目一新,接着从地球生命的诞生、细菌、真核细胞到有性生殖……。讲述了生命的进步和复杂多样,以及他们的物种分类,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生态系统、物种、基因以及与其相关的各种生物生态的影响,生物越进化越复杂。

  人类的出现、进化及发展逐渐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人类世”人类创造了史无前例的文明,改变着气候,农业稳定,工业社会的化学燃料的推动,使得人类社会知识大量增加,人类智慧甚至把人们送到外太空。探索浩瀚的宇宙世界。

  人类以一己之力改变着生物圈,从长远来看也在威胁着自己的生存,归根结底,人类也在影响着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近两年的新冠病毒的猖獗,史无前例的侵扰着人们的生活,其实历史上有很多起大型的病毒传染事件,这些病毒都不是凭空出现的,无一例外都是与动物的传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每一次的黑天鹅的出现,都会给地球上的主宰者人类有更深刻的反思。都也在提醒着人类地球上的每个生物之间在地球的家园中复杂而又密切的关系,物种也就是这样的的复杂环境中灭亡和更替。

  这本书里也写了在这个46亿年的地球上出现的五次生物大灭绝的历史事件始末,每一次的生物体的集群性灭绝都有着地球上的一次大洗牌,但是生物学家也惊奇的发现,每一次灭绝事件的产生后,地球上的生物不是更少了,而是物种更丰富了,也就是生物学家研究生物多样性的神奇所在。

  对于地球上越来越多的人口增长,科学家们也在担心人口大爆炸会不会让地球不堪重负?这本人口书的只是记录了全球1999年生物60亿到2012的70亿人口,2020年的全球人口数据为75万。虽然都是粗略的数据,也能看到人口从开始的直线升高到现在的逐步放慢的增长。

  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也有些科学家也在担心,这地球上的第六次生物大灭绝事件何时到来,对人类群体又会产生怎么样的影响呢?

  我们来看看前两年关于亚马逊热带雨林的火灾,据BBC报道,2020年的1~6月份,已经有3069平方公里的热带雨林化为灰烬,而巴西官方统计数据显示,仅在今年7月份,亚马逊森林的火灾数量已经高达6803起,相比于2019年的7月份,火灾发生数量已经是大幅增加28%,光是7月31日这天,火灾出现的数量就超过了1000起,打破了15年来的记录。

  ,巴西的森林火灾基本上都是人为引起的,是巴西人为了在热带雨林中垦荒,其实就是受到巴西政府方面默许的。说到底还是为了开垦出耕地来种植种作物来增加收入。让土地的经济价值增加。

  亚马逊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面积达550万平方公里,是全球最大的“氧气制造工厂”,这里有全球最大的植物分布区,最大的降雨富集区,最大的生物宝库,对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亚马逊热带雨林被破坏,那么对全球气候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地球的氧气含量很可能变少,在如今地球上氧气含量趋向于减少,而二氧化碳含量飙升的情况下,这是事关每一个人还能否正常呼吸的大事,然而拥有多半个亚马逊热带雨林的巴西人却不这么想。这是巴西人的土地,他们有自由处置权。

  此外,今年据美国《国会山报》当地时间6月30日报道,自6月25日以来,创纪录的热浪高温天气已导致美国多地数十人死亡,数百人住院。俄勒冈州波特兰地区已连续多天创下最高气温纪录,6月30日的气温达到了约46.7℃。华盛顿州西雅图地区也是高温持续,当日最高气温达到约42.2℃,该州还有地区当日最高气温接近48℃。

  这场高温天气究竟影响有多大?

  美国总统拜登也表示,气候变化正在推动“极端高温和长期干旱的危险融合”,并警告说美国在准备应对今年的森林火灾方面落后了。部分地区进入缺水紧急状态,伴随极端高温的是严重的旱灾。

  据央视新闻援引外媒6月26日的报道,美国西部90%以上地区都处于历史性的、危及生命的干旱状态中,超5800万居民将受到影响。

  除了创纪录的高温和干旱情况,美国西部地区还面临着供水问题。加州1500座重要水库的储水量比往年同期低一半,加州政府现阶段呼吁民众节约用水用电,北部部分地区已宣布进入缺水紧急状态。

  这场旱灾还可能引发另一致命威胁:蝗灾!

  就像那只扇动翅膀的蝴蝶带来儿的飓风,那只煽动翅膀的蝴蝶在哪里又带来什么?都是一个叠加和关联的过程,我们人类在这里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

  还有就是咱们全球流行的新冠病毒的疫情暴发,专家们最新的研究推测还是人类与动物的接触。

  虽然我们大部分是幸运儿,但是死亡数字还是不断在增大。还有那么多国家和人还是对于新冠病毒还是惧怕的,因为传染性过于强大,还有它也一直在变化。人们在用医疗技术控制,但是也阻止不了病毒对人类社会冲击的脚步。

  “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流浪地球》

  这都是大自然给我们地区上生物们回馈,就像书里作者说的,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已经经历了5次的“大灭绝事件“这回如果出现第六次,那我们不能怪呛人的火山灰和撞击地球的陨石了。

  《生命大趋势》读后感(三):《生命大趋势》: 从生物多样性到人类文明的未来

  以前问父亲为什么时,父亲就会说想知道鱼是怎么游的?鸟是怎么飞的?花有几种颜色的?树怎么结果的?就看《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里面都能找到你想知道的答案,在当时认为是知识最全的书。

  现在威廉·C.伯格著作的《生命大趋势》才让我明白,知识是无穷尽的,学无止境的。

  威廉·C.伯格美国芝加哥自然博物馆植物馆馆长,也是备受赞誉的《花:它们如何改变了世界》、《完美的星球,智慧的物种》的作者。

  地球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诸如成群结队的昆虫、种类繁多的鸟类、遍地盛开的花朵,都是这种多样性比较明显的外在表现。随着地质时代的变迁,植物和动物的种类似乎也越来越多样,形态也越来越复杂。

  那么自然世界的多样性如何衡量和分布,又是如何变成今天我们看到的样子的?

  1探索昆虫的世界,它们为什么能在生存竞争中取得如此成功

  根据2006年的统计,全世界的昆虫学家经过不懈努力,最终为我们揭示了三十八万种不同的甲壳虫。

  和其它生物相比,现在的哺乳动物约有5500种,鸟类多一些,有1万种。

  再看看植物世界,地球资源如此丰富,陆地植物超过31万种,而这已经是非常保守的数字了,其中还包括了苔藓、地钱、蕨类和它们的近亲,以及所有种类的针叶树和20多万种开花植物,但所有这些绿植加在一起依然无法和甲壳虫的数量匹敌。

  甲壳虫的种数似乎比海洋里所有的非微生物的种数加在一起还要多。

  甲壳虫的种类为什么这么多?

  显而易见的原因是甲壳虫都很小。几平方米就足够让它们了此一生。体型小只是甲壳虫类繁多的其中一个原因,甲壳虫生活在多种不同的栖息地,它们的生活习性也大不相同。

  那么甲壳虫家族如此繁盛的秘诀到底是什么呢?

  在生命历史长河中,气候剧变、干旱、疾病大流行和几次较大的地质变化,是绝大多数动植物无法度过的难。看到像甲壳虫这么成功的家族,我们就能明白它们的生活适应性有多强。其实你只要看一眼就能知道它们最显眼的一个特征,硬。甲壳虫过人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它们把一对前翅演变成了一组鞘翅,从而保护她的整个胸腹部。除此之外,甲壳虫的身体前后也都有“装甲”保护。最绝的是甲壳虫坚硬的鞘翅还可以抬起,真正用于飞行的后翅展开,进行飞翔。但选择变硬这也就意味着它们无法兼得飞行的速度和灵活性。飞行和盔甲让甲壳虫在生存竞争中有了两个巨大的优势。

  甲壳虫属于一生需要经历四个阶段的昆虫是卵、幼虫期,蛹化期,成虫期。甲壳虫拥有两段生命,一是幼虫期,主要负责吃;二是成熟的成虫期,主要负责旅行和繁衍。

  昆虫的形态多样、数量巨大,依靠飞行的能力、千差万别的生活方式,以及相对较小的体形,昆虫成了大自然的最成功的的生命形式之一。

  2真核生物的出现是怎么取得生命史上的进步

  生物王国中,体形最小的生命形式—细菌。不管是个体数量、物种数量、生理生化过程的多样性,还是承受极端环境的能力,细菌都占据着当之无愧的榜首。

  细菌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生物,也是生物世界中最成功的家族。

  细菌微小的体型,就是它们广泛存在的原因,细胞最显著的特征是它们的形体都很小,而且细胞内没有细胞核。

  虽然小,但不同种类的细菌为我们展现了各种截然不同的生理生化过程。比地球上其它所有生物加在一起所展现的生化过程还要多样。它们是最早一批活跃在地球上的居民,它们的进化历史长达30多亿年。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每个细菌都带有DNA,这给了它们修复自身损耗,以及繁殖下一代的能力。

  对所有生物来说获取能量和高效繁殖都是十分重要的。地球上最小的光合细菌使用氢硫化物作为氢原子的来源,利用这一氢原子来合成碳水化合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需要的一套极为复杂的反应系统,还需要叶绿素分子和其它多种色素的参与,这种色素的分子结构也都很精妙。学会将太阳光转变为碳水化合物和其他大分子的化合物后,光合细菌就变成了其他细菌的美食。

  光合作用的出现是生命进化史上的一大进步,但如何寻找合适的硫化物对细菌来说依然是个难题。所以出现了另一个生物,学会了用水作为原料进行光合作用。这项成就会属于蓝细胞。蓝细胞的体型比一般细菌要大,它们常常有无数个相连成长长的丝状。

  除了蓝细菌光合细菌中还有一类体型较小的原绿球藻,只有不到一微米长。

  蓝细菌的成就意义非凡,它们能够分解水分子并从中获得生成碳水化合物所需的氢原子。这种新型的光合作用利用了水中的氢,同时向空气中释放了游离的氧。

  蓝细菌更广袤的生物圈提供了动力,因为它们制造了可供呼吸的空气。

  细菌在生化反应上的另一项成就是固氮作用,这也是细菌特有的一种生化反应,在某种意义上还和光合作用有些相似之处。在光合作用中分解水分子并不容易。

  空气中的氮是以氮气分子的形式存在的,在氮气分子中,两个氮原子通过三个共价键紧密集合,变成不易拆散的结构。所有生物都需要可利用的氮来生长和繁殖。

  细菌如何繁殖出更多细菌的,细菌通过分裂繁殖,单个细胞分裂为两个形成两个形式的子细胞,在分裂开始前,就必须要得到充分的营养,并处于适宜的环境,分裂时,细菌显示环状的染色体,会进行自我复制。复制出两条丝状的染色体会附着在细菌细胞内壁的同一点上,从这个点开始,细菌细胞将开始一个一分为二。

  只是体内染色体复制,两条新染色体分开,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这个简单的过程。细菌并不像许多高等生物一样进行,有性生物有性生殖。但我们都知道细菌的适应性是很强的,经常变异,新的菌株经常会给人类带来新的疾病。

  细菌的成功与进化停滞提醒我们,生物多样性的发展有两种主要的办法,第1种是细菌的办法,进行进化到一定的复杂程度,然后横向发展,产生多种变种,就此占领越来越多的生态位。第2种办法,不断增加自己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物种,地球生物多样性增加的过程,其实都是以一种更大、更复杂的细胞为平台来进行。

  细胞壁结构的改变翻开了生命力是全新的一页。新型的细胞壁能让早期的真核生物像元生生物一样的捕捉猎物。除了捕猎更方便,更灵活、全能的细胞壁还为细胞功能带来许多新的可能性,其中意义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数和某些产能细菌的共生了。真核细胞可以吞噬掉产能细菌,使其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即线粒体。拥有线粒体的真核细胞就拥有的能量,这些能量给了他们进一步提升复杂性的能力。

  更加灵活的细胞外壁结构是细胞发展的开端,而拥有线粒体功能,这样细胞大为收益并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步。

  细菌等级的生命形式变为更高等真核细胞的一部分,即内共生,其实在不同物种身上曾发生过好几次。这次内共生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蓝细菌与真核细胞的结合。这次结合是各类真核藻类得以崛起。蓝细菌与真核细胞共生后产生的细胞叫做叶绿体,它使植物变绿并能进行光合作用。

  细胞相互配合,组成更大的生物体,真核细胞及其内部各种保证细胞活性的生化反应的出现,无疑是生命历史上的一大进步。多个细胞彼此配合与协作,更多的细胞生物体,完整、独立、致力与自我繁殖的细胞,所有细胞的根本目标都是通过分裂繁殖更多后代,但又要组成的细胞生物体细胞所遵循的这一质量就必须被大幅度修改。

  借助细菌内共生现象,让更多的细胞有了产能的能力,线粒体实现了为真核细胞的高效功能。由于有了细胞核的保护,真核细胞的基因鱼代谢紊乱的细胞就产生了隔离。

  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让真核生物有了重组基因的能力,可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和变异迅速的病原体寄生虫。得益于这些进化优势,真核生物便有了面对未来,产生更多新的、革命性的有利变异的基础和平台。

  3人类文化的发展

  早期地球,动物的出现,植物登上陆地,开花植物跨越多样性,四足脊椎动物,哺乳动物,灵长类动物,直立行走,生物多样性随着时间不断提高。无论是对持续的生命演化历程,还是人类经济的发展能量消耗都是一个核心问题,最近过去超过20亿年里,光合作用给生物世界提供了动力,远古时代的生物经过几百万年的沉寂,变成了充满化学能的化学原料。从工业革命时代人们学会利用煤炭开始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催化了技术的发展和革新,让我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提升。同时人类在冬天使用暖气,在夏天使用空调,无时无刻不在冰箱中储存食物,搭乘飞机前往遥远目的地,这些行为都在不断的消耗更多的能量,现在社会及其技术发展只是地球复杂性发展的最新章节,而生命以太阳为能源进行演化的进程。并创造了十分多样的和复杂的生物形态和生态系统。

  时至今日,现代社会在各种能源基础上运转,我们依靠着经过地球数十亿年的风云变幻才形成的矿藏。借助这些能源,人类的技术发展不断提速。

  谁是陆地上最大的生物家族?为什么大海中没有昆虫?细菌也分物种吗?为什么岛屿上的动物会比大陆上的动物弱?为什么有些细胞不遵守规则?病毒会让人进化吗?

  《生命大趋势》给与你答案,从昆虫世界讲起,再转到细菌、新物种、全球物种生存与分布规律、人类为什么会在生物界中崛起并占据主导地位,追溯生命千差万别的根本原理。以雄辩的逻辑为你讲述生命世界里的争斗、繁衍、兴衰、合作与共生。

  这是一本可读性超强的自然史,从生物多样性到人类文明的未来。如果你想彻底理解整个生物世界,本书提供了必备的关键性知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